CN207651541U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1541U
CN207651541U CN201720661264.0U CN201720661264U CN207651541U CN 207651541 U CN207651541 U CN 207651541U CN 201720661264 U CN201720661264 U CN 201720661264U CN 207651541 U CN207651541 U CN 207651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lectric automobile
automobile chassis
confluen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12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雄杰
钟河金
彭淳
段桂林
罗亚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d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1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15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提高了所述下盖板的吸能减震效果,且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质量轻、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及防刺穿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安全、环保、节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无污染的优势,受到交通、能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汽车工程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现,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主要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拆除发动机等传统动力系统,挂载装有电池的电池箱,底盘往往采用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同的较厚的实心钢板,而且电池箱也一般采用钢板制成,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质量;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质量过重,整车能量密度过低(即电池质量与整车质量之比过低),导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短,另外,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底盘易受到沙石冲击,现有的汽车底盘吸能减震效果差,且易造成底盘的下表面漆面损坏,出现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减震效果好、强度高、质量轻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 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状的蜂窝单元;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汇流电路板,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对应一个蜂窝单元内,所述蜂窝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且每个单体电池与所述汇流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所述底板为铝合金板,所述缓冲层内填充有逆势纳米材料。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板还包括封装圈,所述封装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围绕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圈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上;所述中间板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穿孔对应于一个蜂窝单元。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单体电池包括正极端及与正极端相背的负极端;所述正极端具有突起的接触部,所述负极端为平面状,所述正极端抵靠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电路板包括正极汇流层及位于正极汇流层上的负极汇流层;所述负极汇流层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具有一个弹 性连接件,该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正极汇流层电性连接;每个通孔与相应一个收容单元对应,正极端的接触部抵靠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上;负极端与所述导热板接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由相变材料制成,所述相变材料包含石蜡、高密度聚乙烯以及石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形状相同且相邻接,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或大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上盖板的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还凸起形成多个加强凸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提高了所述下盖板的吸能减震效果,且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质量轻、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及防刺穿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组合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100,包括底盘主体10、电池组件20及散热组件30。
所述底盘主体10包括上盖板12、下盖板14及位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16。所述上盖板12及下盖板14均由铝合金通过整体机械加工制成。铝合金可选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例如,其成分可以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组成:Fe:0.10~0.14%,Mn:0.03~0.04%,Si:0.02~0.04%,Ti:0.01~0.06%,B:0.03~0.09%,Zn:2.2~2.9%,Mg:0.9~1.0%,Cu:1.1~1.3%,Ce:0.5~1.0%,Sc:0.1~0.4%,余量为Al,以上铝合金抗拉伸强度可以达700MPa以上。
具体的,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通过铝合金整体板料轧制成型,轧板厚度可以根据汽车设计强度要求以及电池电量而定。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为矩形,所述上盖板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凸块122,用于增加所述上盖板12的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的形状不限于矩形。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下盖板14包括顶板142、底板144及位于所述顶板142及所述底板144之间的缓冲层146。所述顶板142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具有极高的强度及良好的绝缘性能,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板由编织好的纤维布作为增强体,树脂作为基体,二者经热压等工艺复合而成;所述底板144为铝 合金板,所述铝合金板质量轻、强度高且防腐能力强、防刺穿能力优异;所述缓冲层146内填充有缓冲材料,具体的,所述缓冲材料为逆势纳米材料,所述逆势纳米材料为一种多孔的流体材料,碰撞过程中,流体需克服毛细力以及流体之间的黏性力,将传递过来的能量转化为界面能以及热能,从而具有非常优异的吸能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板14还包括封装圈148,所述封装圈148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148围绕所述顶板142、底板144及缓冲层146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142、底板144及缓冲层146的边缘。所述封装圈148保证了所述下盖板1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且保护所述缓冲层146。所述封装圈148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圈148可以与所述底板144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可以由高导热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包括多个相同且相邻连接的中空的蜂窝单元162,蜂窝单元包括侧壁1622,所述侧壁1622的厚度为1至2毫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162为六菱柱,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侧壁1622垂直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的六菱柱也可以是其他规则的形状,例如,三菱柱、四菱柱、五菱柱、八菱柱或圆柱等。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还包括顶面164及与顶面164相背的底面166,所述顶面164及所述底面166亦即所述蜂窝单元162的顶面164及底面166。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述电池组件2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2以及汇流电路板24。所述每个单体电池22为圆柱状的锂电池并且包括正极端222及与正极端222相背的负极端224。所述正极端222作为单体电池的正极并具有突起的 接触部2220,所述负极端224作为单体电池的负极且为平面状,所述负极端224与单体电池22的圆柱状外壳为一体结构。
每个蜂窝单元162的高度对应于或者略小于一个单体电池22的高度,蜂窝单元162用于收容单体电池22,蜂窝单元162的数量可以对应于单体电池22的数量,也可以多于单体电池22的数量。所述蜂窝单元162的数量对应于单体电池22的数量时,每个蜂窝单元162对应收容一个单体电池22。当蜂窝单元162的数量多于单体电池的数量时,一部分蜂窝单元162收容单体电池,其他部分蜂窝单元162可以不收容单体电池。圆柱形的单体电池22收容对应一个六菱柱的蜂窝单元162内。所有蜂窝单元162可以形状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相互邻接,也可部分断开,或者互不相连接。为了便于制造,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162形状相同且相邻接。
所述汇流电路板24包括正极汇流层242及位于正极汇流层242上的负极汇流层244。所述正极汇流层242及负极汇流层244之间绝缘。所有收容于所述蜂窝单元162内的单体电池22的负极端224均朝向同一方向并位于同一平面,即靠近所述顶面164;正极端222均朝向同一方向,并靠近所述底面166。所述负极汇流层244开设有多个通孔246,每个通孔244内具有一个弹性连接件248,该弹性连接件248的一端与正极汇流层242电性连接。其中每个通孔246与一个蜂窝单元162对应。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导热板32及中间板34。所述导热板32为矩形,其可以由高导热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热板32也可以由相变材料制成。所述相变材料可以是石蜡、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石墨的组成的复合相变材料,在这种复合相变材料中,相变材料石蜡分散到了HDPE 的聚合体网络里。HDEP的网络结构可以阻止吸热溶解成液体的石蜡从复合材料中泄露出来。因此,相比于传统相变材料需要进行封装防止材料变成液态后流失,这种复合相变材料既有聚乙烯材料的强度,也可以克服相变材料需要封装的缺点,甚至可以直接制作成目标造型而不需要封装;而石墨则增加了材料的导热系数,使得热量可以更快的被传导并吸收。所述导热板32内还设置有导热管322,所述导热管322的一端连接至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图未示),可以由空调系统将冷空气传输至所述导热管322,从面由导热管内的冷空气带走所述导热板上的热量。所述导热管322可以由上述铝合金制成。
所述中间板34也大致为矩形,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中间板开设有多个穿孔34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穿孔342呈矩阵分布,且每个穿孔342为圆孔,每个穿孔342对应于一个蜂窝单元162。
组装时,将蜂窝收容结构16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24上,所述蜂窝收容结构的底面166与汇流电路板24的负极汇流层244接触,其中蜂窝收容结构16可以和汇流电路板24通过环氧树脂粘结。然后将单体电池22装入对应的蜂窝收容单元162内,每个单体电池22的正极端222抵靠于汇流电路板24上,其中正极端222的接触部2220抵靠于所述弹性连接件248上,如此,单体电池22的正极通过弹性连接件248与所述汇流电路板24的正极汇流层242连接。单体电池22的外壳(即单体的负极)通过收容于蜂窝单元内的金属片(图未示)与负极汇流层244电性连接。汇流电路板24置于所述下盖板14上,即所述汇流电路板24置于所述下盖板14的顶板142上,与所述顶板142接触,具体的,所述正极汇流层242与所述顶板142接触。再将所述中间板34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的顶面164上,所有单体电池22的负极端224位于同一平面且均 朝向所述中间板34,所有单体电池22的负极端穿过所述中间板34的穿孔342,再次将导热板32设置于所述中间板34上,所有单体电池22的负极端与导热板32接触,即蜂窝收容结构16及所导热板32设置于所述中间隔板34的两个相背的表面。最后将上盖板12设置于所述导热板32。
如图2所示,在单体电池22工作时产生热量,负极端224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板32,导热板32吸收的热量一方面可以通过纵向的上盖板12传导出去,另一方面可以内部通有冷空气的导热管322传导出去(热量的传导方向如箭头所示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100的下盖板14包括顶板142、底板144及位于所述顶板142及所述底板144之间的缓冲层146,缓冲层146提高了所述下盖板14的吸能减震效果,且所述顶板142及所述底板144质量轻、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及防刺穿能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状的蜂窝单元;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汇流电路板,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对应一个蜂窝单元内,所述蜂窝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且每个单体电池与所述汇流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所述底板为铝合金板,所述缓冲层内填充有逆势纳米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所述下盖板还包括封装圈,所述封装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围绕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所述封装圈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上;所述中间板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穿孔对应于一个蜂窝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电池包括正极端及与正极端相背的负极端;所述正极端具有突起的接触部,所述负极端为平面状,所述正极端抵靠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电路板包括正极汇流层及位于正极汇流层上的负极汇流层;所述负极汇流层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具有一个弹性连接件,该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正极汇流层电性连接;每个通孔与相应一个收容单元对应,正极端的接触部抵靠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上;负极端与所述导热板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由相变材料制成,所述相变材料包含石蜡、高密度聚乙烯以及石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单元形状相同且相邻接,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或大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板的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还凸起形成多个加强凸块。
CN201720661264.0U 2016-08-10 2017-06-07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15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5696 2016-08-10
CN2016208656969 2016-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1541U true CN207651541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126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1541U (zh) 2016-08-10 2017-06-07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15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9137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9137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98244U (zh) 用于具有相对主表面的电池单元的热管理组件
CN20621086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03682517A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复合散热装置
CN2071165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
CN104716402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203351712U (zh) 一种基于烧结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299484B (zh) 基于泡沫铝材料和软包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CN203503756U (zh) 基于平板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8093603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364490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复合散热装置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polymer-ba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thermal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batteries
CN2076515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07039613A (zh) 一种电池包
CN10499318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系统
CN10771913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10289377B (zh) 基于泡沫铝材料和圆柱形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CN214153004U (zh) 一种应用阻隔防爆技术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082572U (zh) 一种方形电池的成组模块
CN106410314A (zh) 具有环形翅片的换热结构及具有该换热结构的散热装置
CN106848479A (zh) 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941861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07719089A (zh) 具有散热组件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206633785U (zh) 具有散热组件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21635463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0621090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y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68 Lanjingbei Road, Lao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0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d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Pingshan Pingshan community Zhu Keng Industrial Zone 9 1-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ptimum Batte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