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6196U -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6196U
CN207636196U CN201720798561.XU CN201720798561U CN207636196U CN 207636196 U CN207636196 U CN 207636196U CN 201720798561 U CN201720798561 U CN 201720798561U CN 207636196 U CN207636196 U CN 207636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ip
aerial coil
digital signal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85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士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85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6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6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6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包括衬底;天线线圈,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性连接;热敏元器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热敏元器件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完成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结构简单,成本小,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避免汞污染。本申请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例如非连续测温、单次测温的应用场景中,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体温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口腔测量法、腋下测量法等。用于口腔测量的体温表叫口表,用于腋下测量的体温表叫腋表。但口表和腋表通常为水银温度计,测量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基础工做量大,只能得到离散的数据,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水银体温计的破碎,给人员造成伤害,造成汞污染。
2013年10月10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在日本熊本市表决通过了旨在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按照水俣公约的约定,中国在2020年起将全面禁止含水银产品的生产和进口,也就是说最晚至2020年水银体温计将全部面临停止生产。
与此同时,根据目前国家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为了减少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问题,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部分的重复使用,故临床中原有重复使用的水银体温计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和汞污染的测温产品来替代水银体温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和汞污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贴片,包括:
衬底;
天线线圈,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
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性连接;
热敏元器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
所述热敏元器件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贴片和与所述温度贴片连接的温度接收器,所述温度贴片包括:
衬底;
天线线圈,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
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性连接;
热敏元器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
所述热敏元器件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
所述温度接收器用于接收天线线圈发送的数字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完成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结构简单,成本小,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避免汞污染。本申请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例如非连续测温、单次测温的应用场景中,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相比较水银体温计而言,不含汞材质,同时质地柔软,佩戴过程中比较舒适。相比较近几年出现的蓝牙体温计及将近几百元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成本低廉,只需要几元甚至零点几元就可以制造完成,非常适合于一次性使用,从而有效的在医院内使用,达到有效地感染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所示的某些实施例A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热敏电阻的温度和电阻值的电气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模数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图;
图5B为图5A中所示的电容C的变化曲线图;
图6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其他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外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1-芯片;
102-导电连接线;
103-天线线圈;
104-衬底,1041-衬底顶面,1042-衬底底面;
105-热敏元器件;
106-隔温层;
10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示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包括:衬底104、天线线圈103、芯片101、热敏元器件105。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可选的,天线线圈103被印刷或被焊接在衬底顶面1041。所述芯片101与所述天线线圈103电性连接,可选的,芯片101通过导电连接线102与天线线圈103连接,在某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线102为金属连接线例如铜制连接线、铝制连接线等,可选的,金属连接线102可以设有焊点,芯片101被焊接在焊点上。其中,衬底可以为柔性材料,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PVC材料、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由于柔性材料具有软度,可使得人体皮肤与该无线温度贴片的贴合紧密程度更好,减少了人体动作过程中对温度贴片的挤压受力,温度贴片不易脱落。热敏元器件 105与所述芯片101电性连接,可选的,热敏元器件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元器件,具体可以为具有导线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导电连接线电连接。
在其他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贴片的形成过程如下:衬底104是一种柔性基材,其上附着一层金属材料作为导体,一般情况下为铜皮层。原始状态下102和103是一个整体,均为附着在衬底上的金属材料。根据电路的设计需要,例如图1中所示的电路结构图,通过刻蚀将不需要铜线的地方刻蚀掉,从而形成图1中电路结构需要的样式,然后在中间位置留出来四个焊盘,将电路芯片101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金属层上面,最后将热敏元器件105固定在被铜皮刻蚀掉露出衬底104的位置上,将热敏元器件105的导线焊接在导电连接线102左侧的焊盘上面,从而将热敏元器件连接到了电路芯片101上面。当外部接收器靠近整个温度贴片的时候,能够收测量的温度数值。
所述热敏元器件105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101。所述芯片 101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103。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测温度可以是被检测的人体温度,也可以是被检测的物体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温度贴片的衬底贴在人体或物体的被检测部门,热敏元器件105实时检测被测温度。热敏元器件105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芯片101。芯片 101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103。当天线线圈103接收到外部接收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时,天线线圈103作为芯片101的天线,传输所述数字信号。具体的,当天线线圈103接收到外部接收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时产生电流为芯片101提供电源,芯片101的温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测温电路,测温电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据信号传送给天线线圈103,天线线圈103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发送给外部接收器。可选的,天线线圈103与外部接收器采用近场通信协议或非接触式射频识别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能够完成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结构简单,成本小,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避免汞污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例如非连续测温、单次测温的应用场景中,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连续测温的应用场景中,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相比较水银体温计而言,不含汞材质,同时质地柔软,佩戴过程中比较舒适。相比较近几年出现的蓝牙体温计及将近几百元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成本低廉,只需要几元甚至零点几元就可以制造完成,非常适合于一次性使用,从而有效的在医院内使用,达到有效地感染控制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芯片包括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模数转化单元、射频单元,所述模数转化单元与热敏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射频单元与天线线圈电性连接;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并将所述实时被测温度值通过射频单元传送至天线线圈。在这里,中央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热敏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电气特性曲线可以包括被测温度和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热敏元器件的阻值、数字信号和被测温度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热敏元器件的电压、数字信号和被测温度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对于检测有误差的热敏元器件来说,需要进行温度校准。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热敏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曲线,所述电气特性曲线包括用于表示热敏元器件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上存储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并将所述实时被测温度值通过射频单元传送至天线线圈。
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温度贴片的电路结构图,本处热敏元器件以热敏电阻为例,因为热敏电阻是电阻输出,所以电路上要求,电路只要完成电阻的准确测量和无线输出就可以了,电路结构相对简单,芯片的体积也会减小,芯片的成本以及温度贴片的成本均会降低。图3所示的电路包括热敏电阻TR、芯片电路和天线线圈ANTENA,芯片电路包括模数转化单元ADC、中央控制单元LOGIC、存储单元EEPROM、射频单元RF,其中热敏电阻TR与模数转化单元电性连接,射频单元RF与天线线圈ANTENA 连接。可选的,芯片电路还包括天线电源单元RF-VCC和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图3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射频单元RF接收天线线圈ANTENA 的能量,将能量连接到天线电源单元RF-VCC,通过天线电源单元RF-VCC 生成一个电源输出,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rment接收此电源输出,分别给模数转化单元ADC、中央控制单元LOGIC和存储单元EEPROM三个程序模块供电。与此同时,射频单元RF还有PA(Power Amplifer功率放大器) 和LNA(Low Noise Amplifer低噪声运算放大器)等电路,PA和LINA等电路按照协议将天线线圈ANTENA接收的有效数据提取出来,将有效数据交给中央控制单元LOGIC,由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有效数据译码成指定命令,根据指定命令对存储单元EEPROM进行读写操作。中央控制单元LOGIC 接收到指定命令的同时,还会控制模数转化单元ADC开始进行数据的采集,将热敏电阻TP输出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交给中央控制单元LOGIC,由中央控制单元LOGIC存储到存储单元EEPROM中。中央控制单元LOGIC接收到数字信号时,还会控制射频单元RF,将数字信号通信协议通过无线发送出去。
具体的,所述存储单元EEPROM存储热敏电阻TR的电气特性曲线,可选的,电气特性曲线包括用于表示热敏元器件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为根据热敏元器件的检测误差确定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分级对应关系;模数转化单元ADC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存储单元EEPROM上存储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可选的,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存储单元EEPROM上存储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分级对应关系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数字信号,并将所述实时数字信号通过射频单元RF传送至天线线圈
ANTENA。图4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热敏电阻的温度和电阻值电气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热敏电阻具体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例,当温度升高的时候,热敏电阻的阻值逐渐变小,在图4的曲线上进行查找计算,得到该电阻值对应的温度值,从而可以得到准确的人体体温。
在热敏电阻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的对应曲线偏差是比较大的。以30K@37 ℃的热敏电阻为例,当温度变化0.1℃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应当变化100 欧姆,即,按照0.1℃的精度要求,同一批次下的热敏电阻,在同样的温度下,各个输出阻值应该保证在29.9K和30.1K之间。然而,由于普通加工工艺的限制,在同一批次的热敏电阻,各个输出的阻值甚至可以达到 29K-31K之间,因此导致满足精度要求的只占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比例,从而导致从大批量热敏电阻中挑选比例较少的一部分合格产品,要么就要采用造价更高的生产工艺来生产满足高精度要求的热敏电阻,由此增加了单个合格的热敏电阻的成本。
为此,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在不增加成本或者尽可能的低成本实现,对同一批次生产的阻值在29K-31K之间的热敏电阻进行筛分等级,按照37 ℃下热敏电阻的输出每0.1K为等级分类,按照29K-29.1K、29.1K-29.2K、以此类推,直至30.9K-31K,将同一批次的热敏电阻分为20个等级。那个这20个等级中的每一个等级内的热敏电阻的偏差相对于中心值都不超过0.05℃(对应50欧姆)。具体地,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将每个等级的中心电阻值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从而结合该热敏电阻的实际电阻值进行修正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温度值,按照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热敏电阻的精度,又减少了热敏电阻的损耗,降低了温度贴片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热敏电阻因为电气参数的差异造成的匹配性误差和制造成本偏高的问题,实现了提高不同热敏元器件互相之间的准确匹配,同时又能降低温度贴片的生产成本的效果。
可选的,请参阅图5A,示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模数转化单元的电路结构图,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的电路包括标准电阻standard、电容C、比较器、逻辑电路与门、计数器Counter、时钟源CLK,其中,标准电阻standard是一个高精度的标准电阻,可选的,标准电阻standard是精度不低于0.5%的标准电阻。所述计数器Counter的一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另一端与逻辑电路与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电路与门的一输入端与时钟源CLK连接,逻辑电路与门的另一输入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1连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热敏电阻TR连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还通过第二开关与标准电阻standard一端连接。所述标准电阻standard另一端与第二参考电压Vref2连接,所述电容C一端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接地。
图5A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模数转化单元ADC开始数字化(本文中数字化的意思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时,将电容C上的电荷放掉,将与标准电阻standard连接的第二开关闭合,将与热敏电阻TR连接的第一开关打开,则第二参考电压VREF2对RC结构进行充电,此时比较器的输出为高电平。随着电容上的电压开始升高,当电容上的充电电压升高到超过VREF1时,比较器输出一个低电平。与此同时,当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时,逻辑电路与门控制时钟源CLK作为计数器Counter的输入,由计数器Counter 对时钟源CLK进行计数,当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的时候,逻辑电路与门控制计数器Counter停止计数,记下计数器Counter的输出值为CNTVREF。以同样的工作原理,打开与标准电阻standard连接的第二开关,闭合与热敏电阻 TR连接的第一开关,将热敏电阻TR连接到电容上,记录下比较器停止计数时的计数器的数值为CNT,那么即得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即TR= Rstd*CNT/CNTVREF。
图5B为图5A中所示的电容C上面的变化曲线图,因为电阻值的不同,标准电阻和热敏电阻的阻值不同产生的上升曲线和升温时间必然不同。在时钟源输出的时钟频率固定的情况下,t1和t2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计数器输出的计数值的不同,最终完成了电阻测量的数字化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线102的长度不短于预设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可选的,所述预设长度为1cm。当温度贴片被用于腋下进行温度检测时,不低于1cm的导电连接线102的设计能够使热敏元器件105放置在腋窝下面检测温度而芯片101和天线线圈103 放置在胳膊外面,天线线圈103在传输数据时不会被胳膊遮挡,提高了天线线圈103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
当利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用来进行腋温测量的时候,热敏元器件105的一面贴近被测部位。由于衬底104的材料通常非常薄,大约为0.2mm厚,热敏元器件105的一面(贴近被测部位的一面)检测人体的热量,另外一面(远离被测部位的一面)通过衬底104在散热,那么在胳膊打开的时候,测试得到人体腋温会低于实际的腋温值,所以测到的温度不准确。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申请人作出了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包括用于降低散热的隔温层106,可选的,在衬底底面1042放置一层用于降低散热的隔温层106,此时衬底顶面1042 贴近被测部位。该隔温层106可以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PVC材料、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泡棉。应当理解的是,当衬底底面1042贴近被测部位时,所述隔温层106设于衬底顶面1041。
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设置热敏元器件105的位置设置所述隔温层。可选的,所述隔温层106的面积能够覆盖所述热敏元器件 105,即隔温层106的面积大于热敏元器件105的面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散热。可选的,隔温层106的面积不小于25*50mm2,具体可以为 25*50mm2。可选的,隔温层的厚度为1.0mm-3.0mm,具体可以为1.6mm。经过多次实验,利用上述隔温层可以保证测试温度和实际温度偏差降低,当利用上述厚度和面积的隔温层时可以保证测试温度和实际温度偏差0.2℃以内,否则的话,温度偏差可到0.5-2℃,基本上无法反应人体的真正体温。有隔温层、无隔温层测量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隔温层厚度的意义在于,厚度越厚,测试温度值就越可能接近于实际体温,因此,在隔温层厚度可选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佩带需求或测试需求设置不同的隔温层厚度。
请参阅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温度贴片还包括保护层107,可设于衬底顶面1041或衬底底面1042,可选的,保护层107与天线线圈103 直接接触,并被覆压在衬底顶面1041。其中,保护层107具有能够使芯片101 通过的通孔,当保护层107被覆压在衬底顶面1041后,芯片101从所述通孔露出,可选的,通孔形状与芯片101的形状适配。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进行测温时,保护层107可以防止天线线圈被磨掉。
请参阅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温度贴片包括隔温层106 和保护层107。隔温层106和保护层107的技术效果及其他参数设置可参阅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接收器20及温度贴片,所述温度接收器20用于接收天线线圈发送的数字信号。可选的,所述温度接收器20包括射频电路201、数字处理单元202和显示单元203,所述数字处理单元202用于控制射频电路201发射电磁波,所述射频电路201用于接收天线线圈传送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在接收到射频电路201发送的数据信号后控制显示单元203显示对应的数据和信息。
结合图1至图8,所述温度贴片包括:衬底104、天线线圈103、芯片101、热敏元器件105。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可选的,天线线圈103 被印刷或被焊接在衬底顶面1041。所述芯片101与所述天线线圈103电性连接,可选的,芯片101通过导电连接线102与天线线圈103连接,在某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线102为金属连接线例如铜制连接线、铝制连接线等,可选的,金属连接线102可以设有焊点,芯片101被焊接在焊点上。其中,衬底可以为柔性材料,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PVC材料、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由于柔性材料具有软度,可使得人体皮肤与该无线温度贴片的贴合紧密程度更好,减少了人体动作过程中对温度贴片的挤压受力,温度贴片不易脱落。热敏元器件105与所述芯片101电性连接,可选的,热敏元器件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元器件,具体可以为具有导线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导电连接线电连接。
在其他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贴片的形成过程如下:衬底104是一种柔性基材,其上附着一层金属材料作为导体,一般情况下为铜皮层。原始状态下102和103是一个整体,均为附着在衬底上的金属材料。根据电路的设计需要,例如图1中所示的电路结构图,通过刻蚀将不需要铜线的地方刻蚀掉,从而形成图1中电路结构需要的样式,然后在中间位置留出来四个焊盘,将电路芯片101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金属层上面,最后将热敏元器件105固定在被铜皮刻蚀掉露出衬底104的位置上,将热敏元器件105的导线焊接在导电连接线102左侧的焊盘上面,从而将热敏元器件连接到了电路芯片101上面。当外部接收器靠近整个温度贴片的时候,能够收测量的温度数值。
所述热敏元器件105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101。所述芯片 101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103。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测温度可以是被检测的人体温度,也可以是被检测的物体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温度贴片的衬底贴在人体或物体的被检测部门,热敏元器件105实时检测被测温度。热敏元器件105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芯片101。芯片 101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103。当天线线圈103接收到外部接收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时,天线线圈103作为芯片101的天线,传输所述数字信号。具体的,当天线线圈103接收到外部接收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时产生电流为芯片101提供电源,芯片101的温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测温电路,测温电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据信号传送给天线线圈103,天线线圈103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发送给外部接收器。可选的,天线线圈103与外部接收器采用近场通信协议或非接触式射频识别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能够完成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结构简单,成本小,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避免汞污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例如非连续测温、单次测温的应用场景中,能够避免交叉感染。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可以应用到连续测温的应用场景中,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相比较水银体温计而言,不含汞材质,同时质地柔软,佩戴过程中比较舒适。相比较近几年出现的蓝牙体温计及将近几百元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成本低廉,只需要几元甚至零点几元就可以制造完成,非常适合于一次性使用,从而有效的在医院内使用,达到有效地感染控制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芯片包括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模数转化单元、射频单元,所述模数转化单元与热敏元器件电性连接,所述射频单元与天线线圈电性连接;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并将所述实时被测温度值通过射频单元传送至天线线圈。在这里,中央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热敏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电气特性曲线可以包括被测温度和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热敏元器件的阻值、数字信号和被测温度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热敏元器件的电压、数字信号和被测温度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对于检测有误差的热敏元器件来说,需要进行温度校准。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热敏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曲线,所述电气特性曲线包括用于表示热敏元器件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上存储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并将所述实时被测温度值通过射频单元传送至天线线圈。
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温度贴片的电路结构图,本处热敏元器件以热敏电阻为例,因为热敏电阻是电阻输出,所以电路上要求,电路只要完成电阻的准确测量和无线输出就可以了,电路结构相对简单,芯片的体积也会减小,芯片的成本以及温度贴片的成本均会降低。图3所示的电路包括热敏电阻TR、芯片电路和天线线圈ANTENA,芯片电路包括模数转化单元ADC、中央控制单元LOGIC、存储单元EEPROM、射频单元RF,其中热敏电阻TR与模数转化单元电性连接,射频单元RF与天线线圈ANTENA 连接。可选的,芯片电路还包括天线电源单元RF-VCC和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图3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射频单元RF接收天线线圈ANTENA 的能量,将能量连接到天线电源单元RF-VCC,通过天线电源单元RF-VCC 生成一个电源输出,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rment接收此电源输出,分别给模数转化单元ADC、中央控制单元LOGIC和存储单元EEPROM三个程序模块供电。与此同时,射频单元RF还有PA(Power Amplifer功率放大器) 和LNA(Low Noise Amplifer低噪声运算放大器)等电路,PA和LINA等电路按照协议将天线线圈ANTENA接收的有效数据提取出来,将有效数据交给中央控制单元LOGIC,由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有效数据译码成指定命令,根据指定命令对存储单元EEPROM进行读写操作。中央控制单元LOGIC 接收到指定命令的同时,还会控制模数转化单元ADC开始进行数据的采集,将热敏电阻TP输出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交给中央控制单元LOGIC,由中央控制单元LOGIC存储到存储单元EEPROM中。中央控制单元LOGIC接收到数字信号时,还会控制射频单元RF,将数字信号通信协议通过无线发送出去。
具体的,所述存储单元EEPROM存储热敏电阻TR的电气特性曲线,可选的,电气特性曲线包括用于表示热敏元器件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为根据热敏元器件的检测误差确定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分级对应关系;模数转化单元ADC将接收到的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存储单元EEPROM上存储的电气特性曲线确定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值,可选的,中央控制单元LOGIC根据存储单元EEPROM上存储的参考被测温度和参考数字信号的分级对应关系确定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数字信号,并将所述实时数字信号通过射频单元RF传送至天线线圈
ANTENA。图4为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热敏电阻的温度和电阻值电气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热敏电阻具体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例,当温度升高的时候,热敏电阻的阻值逐渐变小,在图4的曲线上进行查找计算,得到该电阻值对应的温度值,从而可以得到准确的人体体温。
在热敏电阻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的对应曲线偏差是比较大的。以30K@37 ℃的热敏电阻为例,当温度变化0.1℃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应当变化100 欧姆,即,按照0.1℃的精度要求,同一批次下的热敏电阻,在同样的温度下,各个输出阻值应该保证在29.9K和30.1K之间。然而,由于普通加工工艺的限制,在同一批次的热敏电阻,各个输出的阻值甚至可以达到 29K-31K之间,因此导致满足精度要求的只占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比例,从而导致从大批量热敏电阻中挑选比例较少的一部分合格产品,要么就要采用造价更高的生产工艺来生产满足高精度要求的热敏电阻,由此增加了单个合格的热敏电阻的成本。
为此,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在不增加成本或者尽可能的低成本实现,对同一批次生产的阻值在29K-31K之间的热敏电阻进行筛分等级,按照37 ℃下热敏电阻的输出每0.1K为等级分类,按照29K-29.1K、29.1K-29.2K、以此类推,直至30.9K-31K,将同一批次的热敏电阻分为20个等级。那个这20个等级中的每一个等级内的热敏电阻的偏差相对于中心值都不超过 0.05℃(对应50欧姆)。具体地,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将每个等级的中心电阻值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从而结合该热敏电阻的实际电阻值进行修正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温度值,按照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热敏电阻的精度,又减少了热敏电阻的损耗,降低了温度贴片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热敏电阻因为电气参数的差异造成的匹配性误差和制造成本偏高的问题,实现了提高不同热敏元器件互相之间的准确匹配,同时又能降低温度贴片的生产成本的效果。
可选的,请参阅图5A,示出了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模数转化单元的电路结构图,所述模数转化单元的电路包括标准电阻standard、电容C、比较器、逻辑电路与门、计数器Counter、时钟源CLK,其中,标准电阻standard是一个高精度的标准电阻,可选的,标准电阻standard是精度不低于0.5%的标准电阻。所述计数器Counter的一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另一端与逻辑电路与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电路与门的一输入端与时钟源CLK连接,逻辑电路与门的另一输入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1连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热敏电阻TR连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还通过第二开关与标准电阻standard一端连接。所述标准电阻standard另一端与第二参考电压Vref2连接,所述电容C一端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接地。
图5A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模数转化单元ADC开始数字化(本文中数字化的意思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时,将电容C上的电荷放掉,将与标准电阻standard连接的第二开关闭合,将与热敏电阻TR连接的第一开关打开,则第二参考电压VREF2对RC结构进行充电,此时比较器的输出为高电平。随着电容上的电压开始升高,当电容上的充电电压升高到超过VREF1时,比较器输出一个低电平。与此同时,当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时,逻辑电路与门控制时钟源CLK作为计数器Counter的输入,由计数器Counter 对时钟源CLK进行计数,当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的时候,逻辑电路与门控制计数器Counter停止计数,记下计数器Counter的输出值为CNTVREF。以同样的工作原理,打开与标准电阻standard连接的第二开关,闭合与热敏电阻 TR连接的第一开关,将热敏电阻TR连接到电容上,记录下比较器停止计数时的计数器的数值为CNT,那么即得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即TR= Rstd*CNT/CNTVREF。
图5B为图5A中所示的电容C上面的变化曲线图,因为电阻值的不同,标准电阻和热敏电阻的阻值不同产生的上升曲线和升温时间必然不同。在时钟源输出的时钟频率固定的情况下,t1和t2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计数器输出的计数值的不同,最终完成了电阻测量的数字化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线102的长度不短于预设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可选的,所述预设长度为1cm。当温度贴片被用于腋下进行温度检测时,不低于1cm的导电连接线102的设计能够使热敏元器件105放置在腋窝下面检测温度而芯片101和天线线圈103 放置在胳膊外面,天线线圈103在传输数据时不会被胳膊遮挡,提高了天线线圈103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
当利用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用来进行腋温测量的时候,热敏元器件105的一面贴近被测部位。由于衬底104的材料通常非常薄,大约为0.2mm厚,热敏元器件105的一面(贴近被测部位的一面)检测人体的热量,另外一面(远离被测部位的一面)通过衬底104在散热,那么在胳膊打开的时候,测试得到人体腋温会低于实际的腋温值,所以测到的温度不准确。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申请人作出了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还包括用于降低散热的隔温层106,可选的,在衬底底面1042放置一层用于降低散热的隔温层106,此时衬底顶面1042 贴近被测部位。该隔温层106可以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PVC材料、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泡棉。应当理解的是,当衬底底面1042贴近被测部位时,所述隔温层106设于衬底顶面1041。
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设置热敏元器件105的位置设置所述隔温层。可选的,所述隔温层106的面积能够覆盖所述热敏元器件 105,即隔温层106的面积大于热敏元器件105的面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散热。可选的,隔温层106的面积不小于25*50mm2,具体可以为 25*50mm2。可选的,隔温层的厚度为1.0mm-3.0mm,具体可以为1.6mm。经过多次实验,利用上述隔温层可以保证测试温度和实际温度偏差降低,当利用上述厚度和面积的隔温层时可以保证测试温度和实际温度偏差0.2℃以内,否则的话,温度偏差可到0.5-2℃,基本上无法反应人体的真正体温。有隔温层、无隔温层测量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隔温层厚度的意义在于,厚度越厚,测试温度值就越可能接近于实际体温,因此,在隔温层厚度可选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佩带需求或测试需求设置不同的隔温层厚度。
请参阅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温度贴片还包括保护层107,可设于衬底顶面1041或衬底底面1042,可选的,保护层107与天线线圈103 直接接触,并被覆压在衬底顶面1041。其中,保护层107具有能够使芯片101 通过的通孔,当保护层107被覆压在衬底顶面1041后,芯片101从所述通孔露出,可选的,通孔形状与芯片101的形状适配。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贴片进行测温时,保护层107可以防止天线线圈被磨掉。
请参阅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温度贴片包括隔温层106 和保护层107。隔温层106和保护层107的技术效果及其他参数设置可参阅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完成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结构简单,成本小,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避免汞污染。相比较水银体温计而言,不含汞材质,同时质地柔软,佩戴过程中比较舒适。相比较近几年出现的蓝牙体温计及将近几百元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成本低廉,只需要几元甚至零点几元就可以制造完成,非常适合于一次性使用,从而有效的在医院内使用,达到有效地感染控制的目的。
针对具有检测误差的热敏元器件,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能够进行修正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温度值,按照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热敏元器件的精度,又减少了热敏元器件的损耗,降低了温度贴片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不低于预设长度的导电连接线的设计能够使热敏元器件放置在腋窝下面检测温度而芯片和天线线圈放置在胳膊外面,天线线圈在传输数据时不会被胳膊遮挡,提高了天线线圈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
本申请某些实施例还包括降低散热的隔温层,提高最终的被测温度。
本申请某些实施例还包括可以防止天线线圈被磨掉的保护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天线线圈,所述天线线圈直接与所述衬底接触;
芯片,所述芯片与天线线圈通过导电连接线连接;
热敏元器件,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
所述热敏元器件用于实时检测被测温度,并将实时检测到的被测温度对应的实时电信号,将所述实时电信号传送至所述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将所述实时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对应的被测温度传送至天线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线的长度不短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降低散热的隔温层,所述隔温层设于衬底顶面或设于衬底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设置热敏电阻的位置设置所述隔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的面积能够覆盖所述热敏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的面积为不小于25*50mm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的厚度为1.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贴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接触天线线圈的保护层。
9.一种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温度贴片及与所述温度贴片连接的温度接收器,所述温度接收器用于接收天线线圈发送的数字信号。
CN201720798561.XU 2017-07-03 2017-07-03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Active CN207636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8561.XU CN20763619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8561.XU CN20763619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6196U true CN207636196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8561.XU Active CN20763619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61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072A (zh) * 2017-07-03 2017-11-10 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WO2020238946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贴片、温度测量系统及可穿戴物品
CN114883794A (zh) * 2022-04-27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天线、其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072A (zh) * 2017-07-03 2017-11-10 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WO2020238946A1 (zh) * 2019-05-28 2020-12-03 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贴片、温度测量系统及可穿戴物品
CN114883794A (zh) * 2022-04-27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天线、其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及其驱动方法
CN114883794B (zh) * 2022-04-27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天线、其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及其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6196U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JP6563488B2 (ja) グランドプレーンから分離されたインジケータ回路
CN102525429B (zh) 温度测定装置
US20210204819A1 (en) Patch type thermometer-based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80192874A1 (en) Body parameter monitoring device
EP1667082A1 (en) Radio module, radio temperature sensor, radio interface device, and radio sensor system
JP2009222543A (ja) 体温計
US20150021207A1 (en) Near-field-communication or rfid bas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an ingredient measurement using thereof
TW201215202A (en) Radio frequency signal control module an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control method
CN207866388U (zh) 温度检测装置及温度检测系统
CN107340078A (zh) 温度检测装置及温度检测系统
JP4184536B2 (ja) トランスポンダ素子及びトランスポンダ
CN110018355A (zh) 无线无源场强探头
CN207636198U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N207636197U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N107340072A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N208404829U (zh) 一种具备毁损灶深度控制和评估的心脏射频消融设备
CN208043280U (zh) 真空镀膜腔内无线无源温度测量装置
CN203354529U (zh) 一种无线体温监测系统
CN107144366A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N107340071A (zh) 温度贴片及温度检测系统
CN107485378A (zh) 监测探头
CN207640397U (zh) 血压计系统
JP6365693B2 (ja) 生体信号送信装置
CN207870879U (zh) 一种分体式穿戴体温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