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5458U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5458U
CN207635458U CN201721809992.8U CN201721809992U CN207635458U CN 207635458 U CN207635458 U CN 207635458U CN 201721809992 U CN201721809992 U CN 201721809992U CN 207635458 U CN207635458 U CN 207635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dispenser
cylinder
condition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099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辉
卢林高
刘亮
蔡庆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099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5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5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545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独立地设置;蒸发冷凝器,蒸发冷凝器设置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冷媒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进行热交换;第一分液器,第一分液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第一分液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二分液器,第二分液器设置于第二管路上,第二分液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且第一分液器与第二分液器相邻地设置。采用该空调器系统能够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在该系统中由于只使用了一个压缩机,有效地节约了该空调器系统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研和生产对低温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中温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所能得到的最低点蒸发温度,也受到蒸发压力过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限制。例如,蒸发器与外界的压差增大,空气渗入系统的可能性增加,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吸气比容大,实际吸入气缸的气体减少,增加了气缸的尺寸。因此,当需要低蒸发温度时,就要采用低温制冷剂。但是,低温制冷剂的冷凝温度要求较低,用一般的水冷和空气冷却无法凝结成液体,需要用一种人工冷源来冷凝低温制冷剂,这就出现了同时采用两种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而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采用多个压缩机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的,这样造成现有技术中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系统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独立地设置;蒸发冷凝器,蒸发冷凝器设置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冷媒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进行热交换;第一分液器,第一分液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第一分液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二分液器,第二分液器设置于第二管路上,第二分液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相连通,且第一分液器与第二分液器相邻地设置。
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独立地工作。
进一步地,多个气缸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分液器的出口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孔相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分液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冷凝器的进口与第一气缸的排气口相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冷凝器的第一进口相连通,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分液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阀,第一节流阀设置于第一管路上并位于蒸发冷凝器与冷凝器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气缸还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分液器的出口与第二气缸的吸气孔相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分液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第二管路上,蒸发器的进口与蒸发冷凝器的第二出口相连通,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分液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阀,第二节流阀设置于第二管路上并位于蒸发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容积比为T1,其中,0.15≤T1≤0.4。
进一步地,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孔的孔径比为T2,其中,0.7≤T2≤0.9。
进一步地,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高度比为T3,其中,0.75≤T3≤0.95。
进一步地,第一分液器与第二分液器的有效容积比为T4,其中,2.5≤T4≤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为上述的空调器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该空调系统中通过设置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一个压缩机相连通,且分别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分液器和第二分液器。采用该空调器系统能够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在该系统中由于只使用了一个压缩机,有效地节约了该空调器系统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低温排气管;2、高温排气管;
10、压缩机;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
20、第一管路;30、第二管路;40、蒸发冷凝器;51、第一分液器;52、第二分液器;61、冷凝器;62、第一节流阀;63、蒸发器;64、第二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30、蒸发冷凝器40、第一分液器51和第二分液器52。第一管路20与压缩机10相连通;第二管路30与多个压缩机10相连通。第一管路20与第二管路30独立地设置;蒸发冷凝器40设置于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上。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中的冷媒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40进行热交换。第一分液器51设置于第一管路20上,第一分液器51的出口与压缩机10相连通。第二分液器52设置于第二管路30上,第二分液器52的出口与压缩机10相连通,且第一分液器51与第二分液器52相邻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空调系统中通过设置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一个压缩机相连通,且分别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分液器和第二分液器。采用该空调器系统能够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在该系统中由于只使用了一个压缩机,有效地节约了该空调器系统的制造成本。
其中,压缩机10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独立地工作。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该空调器系统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冷媒进行压缩,提高了该压缩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多个气缸包括第一气缸11。第一分液器51的出口与第一气缸11的吸气孔相连通。第一管路20的第一端与第一气缸11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管路20的第二端与第一分液器51的进口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管路20与第一气缸11和第一分液器51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有效地提高了该管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空调器系统还包括冷凝器61和第一节流阀62。冷凝器61设置于第一管路20上。冷凝器61的进口与第一气缸11的排气口相连通。冷凝器61的出口与蒸发冷凝器40的第一进口相连通,蒸发冷凝器40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分液器51的进口相连通。第一节流阀62设置于第一管路20上并位于蒸发冷凝器40与冷凝器61之间。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系统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多个气缸还包括第二气缸12。第二分液器52的出口与第二气缸12的吸气孔相连通,第二管路30的第一端与第二气缸12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二管路30的第二端与第二分液器52的进口相连通。这样设置使得第二管路30能够与第二气缸12和第二分液器52之间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使得由第二管路30形成的循环管路与由第一管路20形成的循环回路相互独立,提高了该空调器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蒸发器63和第二节流阀64。蒸发器63设置于第二管路30上。蒸发器63的进口与蒸发冷凝器40的第二出口相连通。蒸发器63的出口与第二分液器52的进口相连通。第二节流阀64设置于第二管路30上并位于蒸发冷凝器40与蒸发器63之间。其中,优选地,第二气缸12与第一气缸11的容积比为T1,其中,0.15≤T1≤0.4。第二气缸12与第一气缸11的吸气孔的孔径比为T2,其中,0.7≤T2≤0.9。第二气缸12与第一气缸11的高度比为T3,其中,0.75≤T3≤0.95。第一分液器51与第二分液器52的有效容积比为T4,其中,2.5≤T4≤6。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空调器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系统还可以用于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即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系统。该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30、蒸发冷凝器40、第一分液器51和第二分液器52。第一管路20与压缩机10相连通;第二管路30与多个压缩机10相连通。第一管路20与第二管路30独立地设置;蒸发冷凝器40设置于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上。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中的冷媒可分别与蒸发冷凝器40进行热交换。第一分液器51设置于第一管路20上,第一分液器51的出口与压缩机10相连通。第二分液器52设置于第二管路30上,第二分液器52的出口与压缩机10相连通,且第一分液器51与第二分液器52相邻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空调系统中通过设置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一个压缩机相连通,且分别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分液器和第二分液器。采用该空调器系统能够实现复叠式制冷循环,在该系统中由于只使用了一个压缩机,有效地节约了该空调器系统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复叠式制冷循环通常由两个或三个独立的制冷循环组成,分别称为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其中每一个循环都是完整的单级或两级压缩制冷系统,两部分用一个蒸发冷凝器联系起来。通常两部分独立系统会分别使用两台压缩机,导致整个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单机双冷媒压缩机,该压缩机上下缸可分别参与两个制冷循环,起到两台压缩机的作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设置于第一气缸的上方。
双缸压缩机的上第一气缸分别独立完成两个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单机双冷媒简化了复叠式循环系统。为避免吸气带液,两个气缸需分别连接分液器部件。其中,第一气缸为高温冷媒气缸,高温冷媒经第一分液器进入第一气缸完成压缩后,排到下法兰的中间腔,最后经高温冷媒排气管2排出。第二气缸为低温冷媒气缸,低温冷媒经第一分液器进入第二气缸完成压缩后,经上法兰直接排到压缩机壳体内部,最终经低温排气管1排出,低温冷媒排气温度较低,对电机有降温作用。
其中,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容积比范围是0.15-0.4。为避免吸气孔过大影响容积效率,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高的比值在0.75-0.95内。进一步可确定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孔的直径比值范围在0.7-0.9内。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了泵体内部的密封可靠性。
在双冷媒系统中运行时,蒸发冷凝器作为高温冷媒的蒸发器,低温低压的高温冷媒经第一分液器进入高温冷媒气缸中,压缩完成后排入下法兰的内腔中,经高温冷媒排气管进入冷凝器、节流阀,最后回到蒸发冷凝器,完成高温冷媒循环过程。高温冷媒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低温冷媒循环。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经第二分液器进入低温冷媒气缸,完成压缩后,冷媒经上法兰的排气口排入压缩机内腔。其中,第一分液器与第二分液器的有效容积比值范围是2.5-6.0。由于低温冷媒排气温度低,对压缩机电机有降温作用。经低温冷媒排气管进入蒸发冷凝器、节流阀,最后回到蒸发器,完成低温冷媒制冷循环。
低温冷媒气缸的吸气口处单独设置第二分液器。下法兰内腔作为高温冷媒排气腔,下法兰上单独设置高温冷媒排气口,并连接高温冷媒排气管。泵体内部各零件间的密封距离保证足够,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能够独立压缩。图3为单机双冷媒压缩机俯视图,就外观来说,该压缩机需要两个不同规格的分液器,对应有高/低温冷媒排气管。其中,由于低温冷媒先排到压缩机壳体内部,对压缩机电机有降温作用。
图1为使用该单机双冷媒压缩机的系统原理图,与传统复叠式制冷系统相比,两个独立的制冷循环除了通过蒸发冷凝器相联系外,还通过该双冷媒压缩机联系。蒸发冷凝器作为高温冷媒的蒸发器,低温低压的高温冷媒经第一分液器进入高温冷媒气缸,压缩完成后排入下法兰内腔,经高温冷媒排气管进入冷凝器、节流阀,最后回到蒸发冷凝器,完成高温冷媒循环过程。高温冷媒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低温冷媒循环。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经第二分液器进入低温冷媒气缸,完成压缩后,冷媒经上法兰的排气口排入压缩机内腔。由于低温冷媒排气温度低,对压缩机电机有降温作用。经低温冷媒排气管进入蒸发冷凝器、节流阀,最后回到蒸发器,完成低温冷媒制冷循环。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
第一管路(20),所述第一管路(20)与所述压缩机(10)相连通;
第二管路(30),所述第二管路(30)与多个所述压缩机(10)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0)与所述第二管路(30)独立地设置;
蒸发冷凝器(40),所述蒸发冷凝器(40)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上,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中的冷媒可分别与所述蒸发冷凝器(40)进行热交换;
第一分液器(51),所述第一分液器(5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20)上,所述第一分液器(51)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相连通;
第二分液器(52),所述第二分液器(5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30)上,所述第二分液器(5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分液器(51)与所述第二分液器(52)相邻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独立地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分液器(5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吸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液器(51)的进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
冷凝器(61),所述冷凝器(6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20)上,所述冷凝器(61)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61)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冷凝器(40)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冷凝器(40)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分液器(51)的进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
第一节流阀(62),所述第一节流阀(6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20)上并位于所述蒸发冷凝器(40)与所述冷凝器(6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缸还包括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分液器(5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2)的吸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12)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液器(52)的进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
蒸发器(63),所述蒸发器(6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30)上,所述蒸发器(63)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冷凝器(40)的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63)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分液器(52)的进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
第二节流阀(64),所述第二节流阀(64)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30)上并位于所述蒸发冷凝器(40)与所述蒸发器(6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容积比为T1,其中,0.15≤T1≤0.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吸气孔的孔径比为T2,其中,0.7≤T2≤0.9。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与所述第一气缸(11)的高度比为T3,其中,0.75≤T3≤0.9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器(51)与所述第二分液器(52)的有效容积比为T4,其中,2.5≤T4≤6。
13.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系统。
CN201721809992.8U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35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992.8U CN20763545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992.8U CN20763545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5458U true CN207635458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0999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3545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54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955A (zh) * 2017-12-19 2018-06-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9955A (zh) * 2017-12-19 2018-06-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119955B (zh) * 2017-12-19 2019-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9955B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004100B (zh)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N109028300B (zh) 多联空调系统
CN108626118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3954067B (zh) 制冷装置
CN105927537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US11519640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251207A (zh) 双级增焓转子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207635458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506213A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4632617B (zh) 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涡旋式压缩机的空调
US20130105118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356028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热泵循环系统
CN107687716A (zh) 水源热泵系统
CN105317682A (zh) 空调系统及其压缩机
CN209801850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制冷压缩机及其制冷系统
CN20700481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763431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489620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954504A (zh) 除湿装置、空调器及除湿的方法
US20190024954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07228070A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CN108007025A (zh) 分液器、压缩机、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415834U (zh) 一种热泵设备
US20180356132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