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4212U -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4212U
CN207634212U CN201721347448.6U CN201721347448U CN207634212U CN 207634212 U CN207634212 U CN 207634212U CN 201721347448 U CN201721347448 U CN 201721347448U CN 207634212 U CN207634212 U CN 207634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r
shell
chamber
connecting plate
in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74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Matrix Pow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uzh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474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4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4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4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及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进气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阻隔板、第二阻隔板、导流板、排水件和排气件,壳体具有通气腔室,第一阻隔板位于通气腔室内,第二阻隔板位于通气腔室内,第一阻隔板与第二阻隔板将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导流板具有导流槽,相邻的两个导流板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包括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

Description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发动机的工作需要燃油和空气。在潮湿或者下雨的天气下,空气往往混着雨水等进入发动机内。
当雨水或者周围环境中大量的水汽通过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进入发动机后,其往往会损坏滤芯,使滤芯丧失过滤功能,带有雨水的空气进入发动机后,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发动机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防水效果较差;
使用寿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用于发动机,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气腔室;
第一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
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二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二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将所述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气通道;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对应于所述导流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
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具体的,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一阻隔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
可选的,所述第二阻隔板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
可选的,所述排气件的底部封闭,所述排气件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封闭件,所述第一封闭件与所述排气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气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封闭件,所述第二封闭件与所述排水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封闭件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令所述排水通道内的流体单向流向所述排水件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和第三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气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三海绵层位于所述通气通道内,所述第三海绵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阻隔板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阻隔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四海绵层,所述第四海绵层与所述导流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导流槽内。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呈V型或U型,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V型或U型,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嵌设于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固定槽内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四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进气装置;10-壳体;11-通气腔室;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排水槽;15-排水孔;20-第一阻隔板;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0-第二阻隔板;31-第三连接板;32-第四连接板;40-通气通道;50-导流板;51-导流槽;52-进气通道;60-排水件;61-排水通道;70-排气件;71-排气通道;72-出气口;81-第一封闭件;82-第二封闭件;83-单向阀;91-第一海绵层;92-第二海绵层;93-第三海绵层;94-第四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100,用于发动机,其包括:
壳体10,壳体10具有通气腔室11;
第一阻隔板20,第一阻隔板20位于通气腔室11内,第一阻隔板20的一端与壳体10的顶部连接,第一阻隔板20的另一端向通气腔室11内延伸;
第二阻隔板30,第二阻隔板30位于通气腔室11内,第二阻隔板30的一端与壳体10的底部连接,第二阻隔板30的另一端向通气腔室11内延伸,第一阻隔板20与第二阻隔板30将通气腔室11分隔成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第一阻隔板20与第二阻隔板30之间具有使第一腔室12与第二腔室13连通的通气通道40;
导流板50,导流板50具有导流槽51,导流板50与壳体10连接,导流槽51的开口朝向壳体10的顶部,导流板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板50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导流板50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13连通的进气通道52,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14,排水槽14对应于导流槽51,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水槽14连通的排水孔15;
排水件60,排水件60与壳体10连接且位于壳体10的底部,排水件60具有排水通道61,排水通道61与第二腔室13连通;
排气件70,排气件70与壳体10连接且位于壳体10的底部,排气件70具有排气通道71,排气通道71与第一腔室12连通。
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通道52进入第二腔室13内,在经过导流板50的过程中,其部分水汽或雨水附着在导流板50上,随导流槽51流向排水槽14,最终通过排水孔15排出。
其中一部分水汽或雨水等在第一阻隔板20和第二阻隔板30的作用下,被阻隔在第二腔室13内,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其顺着排水通道61排出。
较为干燥的空气通过通气通道40进入第一腔室12内,其顺着排气通道71最终进入发动机本体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顶部”、“底部”等名称,仅仅是指安装状态下,壳体10的相对位置关系。
该进气装置100能够通过导流板50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20和第二阻隔板30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2,可选的,导流板5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导流板50靠近排水槽14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导流板50远离排水槽14的一端的高度。
导流板50安装后,其靠近排水槽14的一端相对高度较低,在重力的作用下,导流槽51内的水能够快速的流向排水槽14。
可选的,第一阻隔板20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竖向设置,第一连接板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连接,第二连接板22在靠近第一腔室12的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之间的角度为90°-120°。
当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之间的角度为90°时,第一阻隔板20呈L型。
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壳体10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两者之间的角度可以为100°,也可以为110°,本实施例中两者的角度选用120°。
可选的,第二阻隔板30包括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第三连接板31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竖向设置,第三连接板31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板32连接,第四连接板32在靠近第二腔室13的方向上延伸,第三连接板31与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角度为90°-120°。
当第三连接板31与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角度为90°时,第二阻隔板30呈L型。
第三连接板31、第四连接板32和壳体10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两者之间的角度可以为100°,也可以为110°,本实施例中两者的角度选用120°。
可选的,排气件70的底部封闭,排气件70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72,出气口72与排气通道71连通。
出气口72的外部通过管道与发动机本体的滤芯连接。本实施例中出气口72的相对高度高于排气件70的底部,当有水冷凝在第一腔室12内后,其在重力的作用下暂存在排气件70的底部,避免其通过出气口72进入发动机本体内。
可选的,进气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封闭件81,第一封闭件81与排气件70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排气件70的底部。
第一封闭件81的设置,在清洗的时候,只需要将第一封闭件81脱离排气件70,就可以实现将此部位清洗干净。
可选的,进气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封闭件82,第二封闭件82与排水件60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排水件60的底部,第二封闭件82设置有单向阀83,单向阀83令排水通道61内的流体单向流向排水件60的外部。
第二封闭件82的设置,便于清洗排水件60,单向阀83的设置有利于排水,并且避免外部的水汽进入第二腔室13内。
可选的,进气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海绵层91、第二海绵层92和第三海绵层93,第一海绵层91位于排气件70的底部,第二海绵层92位于排水件60的底部,第三海绵层93位于通气通道40内,第三海绵层93的一侧与第一阻隔板20连接,第三海绵层93的另一侧与第二阻隔板30连接。
第一海绵层91和第二海绵层92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暂存位于排气件70和排水件60底部的水。第三海绵层93可以阻隔第二腔室13内的水汽进入第一腔室12内。
可选的,进气装置100还包括第四海绵层94,第四海绵层94与导流板50连接且位于导流槽51内。
第四海绵层94位于导流槽51内,其可以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避免当雨水过多时,部分雨水直接绕过导流板50进入第二腔室13内。
可选的,导流板50呈V型或U型,壳体10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呈V型或U型,导流板50的两端嵌设于壳体10两侧的固定槽内且与壳体10可拆卸的连接。
安装时,只需要将导流板50的两端卡设在壳体10的固定槽内,即可实现导流板50与壳体10的相对固定,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气装置100,进气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当雨水或水汽过多时,其先通过导流板50,在导流槽51的导流作用下,将大部分的雨水或者冷凝后的水汽经由排水槽14进入排水孔15,最终排出壳体10。
其中部分雨水或水汽进入第二腔室13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其顺着排水通道61、单向阀83等排出。
其中部分水汽在经过通气通道40内时,在第三海绵层93的作用下被阻隔。
部分水汽进入第一腔室12内,在第一腔室12内冷凝后被暂存在排气件70的底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进气装置100,其具有该进气装置100的全部功能。
进气装置100的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进气装置100,进气装置100通过管道将相对干燥的空气输入滤芯内,最终进入发动机本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100,该进气装置100能够通过导流板50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20和第二阻隔板30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进气装置,用于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气腔室;
第一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
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二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二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将所述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气通道;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对应于所述导流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
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隔板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件的底部封闭,所述排气件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封闭件,所述第一封闭件与所述排气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气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封闭件,所述第二封闭件与所述排水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封闭件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令所述排水通道内的流体单向流向所述排水件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和第三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气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三海绵层位于所述通气通道内,所述第三海绵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阻隔板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阻隔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四海绵层,所述第四海绵层与所述导流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导流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呈V型或U型,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V型或U型,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嵌设于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固定槽内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
CN201721347448.6U 2017-10-18 2017-10-18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Active CN207634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448.6U CN207634212U (zh) 2017-10-18 2017-10-18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448.6U CN207634212U (zh) 2017-10-18 2017-10-18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4212U true CN207634212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7448.6U Active CN207634212U (zh) 2017-10-18 2017-10-18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4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1797U (zh) 一种通信设备线缆机柜防水装置
CN207634211U (zh)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CN207634212U (zh)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TWI650469B (zh) 通風散熱裝置
CN207118139U (zh) 电控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72478U (zh) 导水槽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5672494U (zh) 进气道装置、进气道组件及车辆
CN103453611A (zh) 防风型通气罩
CN106438129B (zh) 一种空滤器下壳体总成
CN210890327U (zh) 一种水位控制选择阀
CN209087510U (zh) 一种侧向通风的变压器散热装置及变压器
CN202697118U (zh) 一种机柜通风装置及机柜
CN218936636U (zh) 风管机接水盘组件、风管机内机、风管机
CN207409986U (zh) 一种能够自动除湿通风的电缆沟
CN216005285U (zh) 箱体式风吹油水分离装置
CN115808015A (zh) 风管机接水盘组件、风管机内机、风管机
CN216693969U (zh)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表冷器斜装结构
CN216546154U (zh) 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顶置式防雨散热系统
TWI723809B (zh) 建築物自然通風裝置
CN211011764U (zh) 加湿器及防水组件
CN214501693U (zh) 空调器
CN218993650U (zh) 一种空调排冷凝水结构及挂壁式空调
CN216610794U (zh) 汽车空调排水结构及汽车空调
CN218492558U (zh) 一种消能井
CN215675552U (zh) 箱式热泵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s 12401 and 12402, unit 1, block a, Haibo Plaza, Fengcheng nin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Matrix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rooms 12401 and 12402, unit 1, block a, Haibo Plaza, Fengcheng nin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MATRIX POW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