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4069U -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4069U
CN207634069U CN201721793516.1U CN201721793516U CN207634069U CN 207634069 U CN207634069 U CN 207634069U CN 201721793516 U CN201721793516 U CN 201721793516U CN 207634069 U CN207634069 U CN 207634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low distributor
power
shell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35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冰
任利芳
胡翠
赵泽宗
曲学军
齐德山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field Co Inner Mongolia Oil Recovery Plant
P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 Field Branch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field Co Inner Mongolia Oil Recovery Plant
P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 Field Branch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field Co Inner Mongolia Oil Recovery Plant, P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 Field Branch,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Chemical Co Zhongyuan Oilfield Co Inner Mongolia Oil Recovery Plant
Priority to CN2017217935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4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4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4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属于机械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分流装置包括配流壳体,配流壳体内设有配流腔,配流腔内设有供流体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和供流体流出配流腔的流出口,流出口设有至少三个且均与流出口连通,配流腔内设有用于分配每个流出口的流量的配流组件,通过在一套动力设备上的设置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每个流出口分别供应不同液力泵以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动力设备无法满足同时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侧钻井、大斜度井、丛式井、小井眼井日益增多,为解决有杆采油泵存在的抽油杆管偏磨、采油系统传动效率低、能量浪费大等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为采用无杆液力采油系统,该系统包括井上动力设备和井下产液设备,采用U型管原理,使产液液柱与动力液液柱相互平衡,来达到采用的目的。动力液为闭式循环系统,地面动力泵配合换向阀通过油管将动力液送到井下,驱动动力泵进行抽油。该装置在单井上使用效果良好,但油田一般都是区域化生产,一个区块内有多口油井,且各油井的液力负荷均不相同,使用一套无杆液力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对应一口单井,投资大,效率低,不能满足区块内多口油井采油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套动力设备无法满足同时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分流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分流装置包括配流壳体,配流壳体内设有配流腔,配流腔内设有供流体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和供流体流出配流腔的流出口,流出口设有至少三个且均与流出口连通,配流腔内设有用于分配每个流出口的流量的配流组件,通过在一套动力设备上的设置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每个流出口分别供应不同液力泵以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动力设备无法满足同时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壳体包括一个进流管段和至少三个出流管段,所述流入口置于进流管段远离出流管段的一端,所述流出口置于出流管段远离进流管段的一端,降低配流壳体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组件包括分别可拆固定在每个出流管段中的配流器座,所述配流器座中设有连通配流器座两侧的配流器座孔,配流器座孔中可拆装配有用于堵塞配流器座孔以使流体从配流器中通过的配流器,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多个配流器的组合,无需将分流装置整体更换掉,降低成本,提高分流装置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包括与配流器座孔孔壁密封配合的配流器壳体,所述配流器壳体内设有供流体流入的配流器腔,所述配流器腔内设有节流短节,所述节流短节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腔内的流量的节流结构,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配流器壳体外和配流器腔的过流口,所述配流器座上设有与过流口对应设置以使过流口与配流器座外侧连通的过流通道,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每个配流器的节流短节,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五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节流结构为可拆装配在节流短节内的水嘴,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每个节流短节中的水嘴,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六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过流口设有至少两个,提高过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七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六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座与配流器的过流口的配合部分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过流口并流入过流通道的环形凹槽,减少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八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四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设有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壳体上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置于节流短节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避免水嘴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九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四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所述流出口处均可拆固定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中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流管段连通的连接接头孔,所述连接接头朝向配流器的一面与配流器壳体顶推配合以使配流器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座孔内,避免配流器在流体的作用下推出配流器座。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十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九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与配流座壳体挡止配合以使连接接头和配流器座夹紧配流器壳体的凸缘,避免装配连接接头时顶推配流器壳体使过流口无法与环形凹槽对正,造成过流口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十一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二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流管段与出流管段之间设有供流体从进流管段流入出流管段的配流管段,每个出流管段均与配流管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十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第十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流管段设有三个,所述进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其中一侧,所述三个出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包括用于将动力液通入液力泵中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将动力液分配到多台液力泵的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配流壳体,配流壳体内设有配流腔,配流腔内设有供流体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和供流体流出配流腔的流出口,流出口设有至少三个且均与流出口连通,配流腔内设有用于分配每个流出口的流量的配流组件,通过在一套动力设备上的设置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每个流出口分别供应不同液力泵以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套动力设备无法满足同时进行多口油井的采油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壳体包括一个进流管段和至少三个出流管段,所述流入口置于进流管段远离出流管段的一端,所述流出口置于出流管段远离进流管段的一端,降低配流壳体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组件包括分别可拆固定在每个出流管段中的配流器座,所述配流器座中设有连通配流器座两侧的配流器座孔,配流器座孔中可拆装配有用于堵塞配流器座孔以使动力液从配流器中通过的配流器,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多个配流器的组合,无需将分流装置整体更换掉,降低成本,提高分流装置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包括与配流器座孔孔壁密封配合的配流器壳体,所述配流器壳体内设有供流体流入的配流器腔,所述配流器腔内设有节流短节,所述节流短节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腔内的流量的节流结构,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配流器壳体外和配流器腔的过流口,所述配流器座上设有与过流口对应设置以使过流口与配流器座外侧连通的过流通道,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每个配流器的节流短节,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五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节流结构为可拆装配在节流短节内的水嘴,当需要供应不同的液力泵时只需更换每个节流短节中的水嘴,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六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过流口设有至少两个,提高过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七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六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座与配流器的过流口的配合部分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过流口并流入过流通道的环形凹槽,减少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八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四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设有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壳体上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置于节流短节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避免水嘴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九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四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所述流出口处均可拆固定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中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流管段连通的连接接头孔,所述连接接头朝向配流器的一面与配流器壳体顶推配合以使配流器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座孔内,避免配流器在动力液的作用下被推出配流器座。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十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九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与配流座壳体挡止配合以使连接接头和配流器座夹紧配流器壳体的凸缘,避免装配连接接头时顶推配流器壳体使过流口无法与环形凹槽对正,造成过流口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十一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二种至第七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流管段与出流管段之间设有供流体从进流管段流入出流管段的配流管段,每个出流管段均与配流管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十二种技术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第十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流管段设有三个,所述进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其中一侧,所述三个出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另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2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3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4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包括将动力液通入液力泵中以驱动液力泵的供液装置和连接供液装置和液力泵的动力管路。为了实现使用一台井上动力设备同时供应多口油井中的液力泵,因此动力管路上还设有一个分流装置,本实施例中以一台井上动力设备同时供应三口油井中的液力泵为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包括一个配流壳体6,配流壳体6内设有配流腔,配流壳体6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配流管段7,配流管段7上方竖直设置的部分为进流管段1,三个竖直设置在配流管段7下方的三个直管为出流管段2,且进流管段1、配流管段7和出流管段2之间保持连通状态。为了方便对配流管段7的清理和检修,因此配流管段7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与配流管段7螺纹连接的堵头8,在配流管段7堵塞时,打开堵头8即可对配流管段7进行清理。进流管段1远离出流管段2的一端为供动力液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出流管段2远离进流管段1的一端为供动力液流入配流腔的流出口,其中,动力液构成流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流装置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之中,通过分流装置进行分流的流体可以是气体、液体等任意流动性较好的流体。
为了使该分流装置实现分配三个流出口的流量的目的,三个出流管段2内各设有一个配流组件,配流组件包括一个固定装配在出流管段2内的配液器座3,配液器座3与出流管段2的连接端为外螺纹段,出流管段2的入口处设有螺纹孔,配流器座3通过外螺纹段与螺纹孔的旋合使配流器座3可拆装配在出流管段2内,配流器座3上还设有一段密封段,配流器座3的密封段上设有供密封圈放置的密封圈槽,避免动力液从配流器座3和出流管段2的配合间隙中进入液力泵中影响分流效果。配流器座3上设有配流器座孔303,通过配流器座孔303将配流器座3两侧连通起来。配流器座孔303内可拆装配有配流器4,配流器4包括配流器壳体401和设置在配流器壳体401内的节流短节403,配流器壳体401为中空的桶状结构,其中,配流器壳体401朝向进流管段1的一端为开口端,朝向流出口的一端为闭口端,配流器壳体中空的腔室为配流器腔。配流器壳体401开口端设有过滤罩402,过滤罩402与配流器壳体401螺纹连接以免配流器4出现堵塞。配流器壳体40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密封圈槽,通过在密封圈槽内设置密封圈使配流器壳体401与配流器座孔303的孔壁密封配合以堵塞配流器座孔,进而使动力液必须经由配流器4才能供应到对应的液力泵中以达到分配三个流出口的流量的目的。配流器壳体401上还设有用于连通配流器壳体401外和配流器腔的过流口404,过流口404设有三个沿配流器壳体40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配流器座孔303的孔壁与过流口404相对应的部分设有环形凹槽302和与环形凹槽302连通的过流通道301,动力液通过进流管段1流入配流管段7再到出流管段2然后依次经由配流器4的过滤罩402、节流短节403、配流器壳体401的配流器腔、过流口404、环形凹槽302及过流通道301随后进入液力泵内,进而驱动液力泵转动。其中,过滤罩402构成过滤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结构可以是过滤网或过滤芯。
本实施例中,流出口处各螺纹连接有一个连接接头5,连接接头5中设有两个与出流管段2连通的连接接头孔501,其中,螺纹连接构成可拆固定,在旋入连接接头5时,连接接头5朝向配流器4的一面顶推配流器壳体401闭口端使配流器4固定装配在配流器座3内,避免配流器4在动力液的流动过程中脱出配流器座3,配流器壳体401闭口的一端设有凸缘405,通过配流器壳体401的凸缘405与配流器座3朝向流出口的一面挡止配合使连接接头5和配流器座3夹紧配流器壳体401,提高过流口404与环形凹槽302配合精度,避免过流口404的堵塞。
本实施例中,节流短节403中可拆装配有水嘴,水嘴构成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腔内的流量的节流结构,根据对应的液力泵所需要的流量的不同,所使用水嘴的内径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当液力泵对动力液的需求量不同时,更换三个节流短节403中的水嘴使动力液按比例分配到对应的液力泵中,从而满足三台不同内径的液力泵的生产动力需要,实现一套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同时带动三台井下的液力泵的采油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工作之前,首先通过对三口井下液力泵动力液充满体积分别进行计算,算出所需动力液的比值,优选适宜的水嘴组合,打开三个连接接头5,取出三个配流器4,更换三个节流短节403中的水嘴,然后再依次把配流器4安装到配流器座孔303内,接着拧紧三个连接接头5,然后在连接接头5上连接上对应的动力管路,该采油井上动力设备装配完成;在该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工作时,动力液依次流经进流管段1、过滤罩402、水嘴、过流口404、环形凹槽302、过流通道301及连接接头孔501流入井下的液力泵中,实现同时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2,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2所示,配流壳体26为类四通结构,配流壳体26其中一段为进流管段21,其余三段为出流管段22。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3,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3所示,三个出流管段32与配液管段37的连接处均设有挡流板38,挡流板38上设有节流孔39。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4,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4所示,出流管段42设有五个,五个出流管段42中各设有一个配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5,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流组件设有一个,置于进流管段和出流管段的连通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6,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流器直接固定装配在出流管段内。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7,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过流口设有一个,配流器座上设有与过流口对应设置的过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8,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流器座孔孔壁上不设环形凹槽,配流器座上设有三个与过流口对应设置的过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9,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配流器壳体上设有与配流器座螺纹连接的螺纹段。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0,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节流短节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壳体内的流量的节流口,根据液力泵所需流量的不同更换具有不同孔径节流口的节流短节。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1,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节流短节和水嘴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2,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过滤罩置于节流短节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3,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过滤结构为置于节流短节前端的过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分流装置与本实用新型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13中任一个所述的分流装置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的其他实施例,流体可以是油、气等任意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流体;过流口可以设置两个、四个等任意数量;出流管段根据需要供应的液力泵的数量的不同可以是四个、六个等任意数量。

Claims (24)

1.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流壳体,配流壳体内设有配流腔,配流腔内设有供流体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和供流体流出配流腔的流出口,流出口设有至少三个且均与流出口连通,配流腔内设有用于分配每个流出口的流量的配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壳体包括一个进流管段和至少三个出流管段,所述流入口置于进流管段远离出流管段的一端,所述流出口置于出流管段远离进流管段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组件包括分别可拆固定在每个出流管段中的配流器座,所述配流器座中设有连通配流器座两侧的配流器座孔,配流器座孔中可拆装配有用于堵塞配流器座孔以使流体从配流器中通过的配流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包括与配流器座孔孔壁密封配合的配流器壳体,所述配流器壳体内设有供流体流入的配流器腔,所述配流器腔内设有节流短节,所述节流短节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腔内的流量的节流结构,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配流器壳体外和配流器腔的过流口,所述配流器座上设有与过流口对应设置以使过流口与配流器座外侧连通的过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结构为可拆装配在节流短节内的水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设有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座与过流口的配合部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过流口并流入过流通道的环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设有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壳体上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置于节流短节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出口处均可拆固定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中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流管段连通的连接接头孔,所述连接接头朝向配流器的一面与配流器壳体顶推配合以使配流器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座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与配流座壳体挡止配合以使连接接头和配流器座夹紧配流器壳体的凸缘。
11.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段与出流管段之间设有供流体从进流管段流入出流管段的配流管段,每个出流管段均与配流管段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管段设有三个,所述进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其中一侧,所述三个出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另一侧。
13.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包括用于将动力液通入液力泵中的供液装置和用于将动力液分配到多台液力泵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配流壳体,配流壳体内设有配流腔,配流腔内设有供动力液流入配流腔的流入口和供动力液流出配流腔的流出口,流出口设有至少三个且均与流出口连通,配流腔内设有用于分配每个流出口的流量的配流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壳体包括一个进流管段和至少三个出流管段,所述流入口置于进流管段远离出流管段的一端,所述流出口置于出流管段远离进流管段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组件包括分别可拆固定在每个出流管段中的配流器座,所述配流器座中设有连通配流器座两侧的配流器座孔,配流器座孔中可拆装配有用于堵塞配流器座孔以使动力液从配流器中通过的配流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包括与配流器座孔孔壁密封配合的配流器壳体,所述配流器壳体内设有供动力液流入的配流器腔,所述配流器腔内设有节流短节,所述节流短节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配流器壳体内流量的节流结构,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配流器壳体外和配流器腔的过流口,所述配流器座上设有与过流口对应设置以使过流口与配流器座外侧连通的过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结构为可拆装配在节流短节内的水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设有至少两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座与过流口的配合部设有用于供动力液流出过流口并流入过流通道的环形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设有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壳体上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置于节流短节朝向进流管段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出口处均可拆固定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中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流管段连通的连接接头孔,所述连接接头朝向配流器的一面与配流器壳体顶推配合以使配流器可拆固定在配流器座孔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器壳体上设有与配流座壳体挡止配合以使连接接头和配流器座夹紧配流器壳体的凸缘。
23.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段与出流管段之间设有供流体从进流管段流入出流管段的配流管段,每个出流管段均与配流管段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管段设有三个,所述进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其中一侧,所述三个出流管段垂直于配流管段置于配流管段另一侧。
CN201721793516.1U 2017-12-20 2017-12-20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Active CN207634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3516.1U CN207634069U (zh) 2017-12-20 2017-12-20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3516.1U CN207634069U (zh) 2017-12-20 2017-12-20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4069U true CN207634069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3516.1U Active CN207634069U (zh) 2017-12-20 2017-12-20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4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6485B (zh) 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
CN104295816A (zh) 新型进水管
CN207634069U (zh) 分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采油井上动力设备
CN204312917U (zh) 水管接头
CN207863933U (zh) 采油动力设备及其分流器
CN106837291A (zh) 非常规气井口内油套环空气液分离装置
CN107551843B (zh) 一种双液注浆立体旋流混合器装置
CN105840886A (zh) 一种新型单向阀
CN212296812U (zh) 一种全行程上液的多工作腔抽油泵
CN104818967A (zh) 注水井口用分注器及使用该分注器的三管注水井口装置
CN204003391U (zh) 实心柱塞防砂抽油泵
CN201513332U (zh) 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
CN103432814B (zh) 一种含反冲装置的过滤系统
CN208312724U (zh) 高效能电热水器防电墙
CN204050751U (zh) 自摆消防水炮
CN106522311A (zh) 一种压力罐内死水引活装置
CN204941487U (zh) 油嘴
CN205955713U (zh) 一种注水井地面配水器
CN206276913U (zh) 一种粉末冶金用二流体喷枪
CN108590598A (zh) 水气分散体系生成装置、地面注入系统及方法
CN204782956U (zh) 注水井口用分注器及使用该分注器的三管注水井口装置
CN110029972A (zh) 一种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配注阀组及工艺方法
CN206970247U (zh) 一种可调节水流流速的布水结构
CN216277827U (zh) 一种固定插入式正循环负压引流排采工具
CN107740790A (zh) 一种液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