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0070U -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0070U
CN207630070U CN201721844945.7U CN201721844945U CN207630070U CN 207630070 U CN207630070 U CN 207630070U CN 201721844945 U CN201721844945 U CN 201721844945U CN 207630070 U CN207630070 U CN 207630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calibration
outer casing
buffer unit
industrial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49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诚
王定勇
郝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xing Di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xing Di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xing Di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xing Di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49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0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0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0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包括:工具外壳,以及装配于工具外壳的标定件、缓冲装置;工具外壳设置有通孔,标定件穿过通孔沿通孔的轴向与工具外壳相对运动;标定件穿过通孔外一端为碰触标记点的标定端,另一端与缓冲装置连接;缓冲装置一端与标定件连接用于减缓标定件碰撞受到的压力,另一端连接工具外壳。通过添加缓冲装置,降低了标定件和工件在发生碰撞时对标定件和工件的损伤程度,延长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设备坐标系标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
工业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使用需求对工件坐标系及工具坐标系进行标定。传统标定工具为刚性工具,标定件直接安装在工业机器人上,在标定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机器人标定位置错误,造成标定工具与标定工件发生碰撞,容易出现标定工具碰撞、划伤,损坏工件、缩短机器人寿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包括:工具外壳,以及装配于所述工具外壳的标定件、缓冲装置;所述工具外壳设置有通孔,所述标定件穿过所述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工具外壳相对运动;所述标定件穿过所述通孔外一端为碰触标记点的标定端,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标定件连接用于减缓所述标定件碰撞受到的压力,另一端连接所述工具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气压和液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标定端为具有尖端结构的尖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具外壳上用于固定于不同设备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为凸起圆环状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有一末端堵头,所述缓冲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末端堵头,所述工具外壳底部开口,所述标定件与所述缓冲装置装配于所述工具外壳,由所述末端堵头将所述工具外壳底部开口抵住。
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通过添加缓冲装置,降低了标定件和工件在发生碰撞时对标定件和工件的损伤程度,延长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包括:工具外壳1,以及装配于工具外壳1的标定件2、缓冲装置3;工具外壳1设置有通孔,标定件2穿过通孔沿通孔的轴向与工具外壳1相对运动;标定件2穿过通孔外一端为碰触标记点的标定端,另一端与缓冲装置3连接;缓冲装置3一端与标定件2连接用于减缓标定件2碰撞受到的压力,另一端连接工具外壳1。缓冲装置3连接标定件2与工具外壳1连接,缓冲装置3将标定件2在受到碰撞时受到的碰撞压力减缓,减少对标定件2和工件的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具外壳1设置有一末端堵头4,缓冲装置3另一端连接末端堵头4,工具外壳1底部开口,标定件2与缓冲装置3装配在工具外壳1内,由末端堵头4将工具外壳1底部开口抵住。即标定件2和缓冲装置3由工具外壳1的底部装入工具外壳1,由末端堵头4将工具外壳1底部堵住,将标定件2和缓冲装置3装配在工具外壳1里,不会掉落。末端堵头4的设计,方便标定件2跟缓冲装置3的安装,且方便更换标定件2和缓冲装置3。
缓冲装置3能将标定件2受力回缩后推出,在标定件2受力回缩,缓冲装置3会将标定件2在移开碰撞处时将标定件2推出,不影响标定工作后面的进行。通常,缓冲装置3会采用弹簧,液压和气压等具有缓冲作用的装置。
标定件2的标定端为具有尖端结构的尖点,用于在控制工业机器人移动时,碰触标记点的位置。
工具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不同设备的固定结构5,固定结构5通常为凸起圆环状固定结构。固定结构5为圆环状设计,一方面,方便在使用不同设备时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使用配套安装座进行安装在不同口径的工业机器人上。
在另一个可实施的实施例中,标定件2与缓冲装置3在生产时直接安装于工具外壳1中,即工具外壳1底部不可拆卸,加强了工具外壳1稳固性,减少了标定工具使用时发生底部脱落的现象。
综上,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通过添加缓冲装置3,降低了标定件2和工件在发生碰撞时对标定件2和工件的损伤程度,延长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具外壳,以及装配于所述工具外壳的标定件、缓冲装置;
所述工具外壳设置有通孔,所述标定件穿过所述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工具外壳相对运动;
所述标定件穿过所述通孔外一端为碰触标记点的标定端,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
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所述标定件连接用于减缓所述标定件碰撞受到的压力,另一端连接所述工具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气压和液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端为具有尖端结构的尖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具外壳上用于固定于不同设备的固定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为凸起圆环状固定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一末端堵头,所述缓冲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末端堵头,所述工具外壳底部开口,所述标定件与所述缓冲装置装配于所述工具外壳,由所述末端堵头将所述工具外壳底部开口抵住。
CN201721844945.7U 2017-12-25 2017-12-25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Active CN207630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4945.7U CN207630070U (zh) 2017-12-25 2017-12-25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4945.7U CN207630070U (zh) 2017-12-25 2017-12-25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0070U true CN207630070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4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4945.7U Active CN207630070U (zh) 2017-12-25 2017-12-25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0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787A (zh) * 2018-08-01 2020-09-18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焊接装置的标定件、标定组件以及标定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787A (zh) * 2018-08-01 2020-09-18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焊接装置的标定件、标定组件以及标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A96342C2 (en) Microspheres having core/shell structure
CN105118939A (zh)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电池放置结构
CN207630070U (zh) 工业机器人标定工具
CN206087338U (zh) 一种农用植保无人机耐碰撞装置
CN108001639A (zh) 一种船舷防碰撞装置
CN204252077U (zh) 一种缓冲装置
CN108087596A (zh) 高压清洗机用安全阀
CN203488614U (zh) 一种双压阻震弹簧装置
CN206863902U (zh) 烟雾报警器
CN209050000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04475270U (zh) 一种桥梁防撞装置
CN204149531U (zh) 一种3d打印喷头结构
CN204282849U (zh)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
CN204083021U (zh) 三角橡塑减震器
CN206200743U (zh) 用于手机屏幕修磨的cnc磨头
CN102975611B (zh) 一种车用散热器侧板减震连接装置
CN202024065U (zh) 一种防掉落的升降装置
CN202368518U (zh) 轿车气囊保险杠
CN201368503Y (zh) 电磁炉的延伸平台结构
CN202385174U (zh) 数码相机
CN109698573A (zh) 一种加速散热的电机罩壳
CN204660814U (zh) 用于工件的挡料机构
CN202434363U (zh) 一种接近开关的自适应装置
CN108202686A (zh) 一种超声波测距防碰撞缓冲装置
CN205937610U (zh) 组合式电梯弹性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ng Zhic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Dingyong

Inventor after: Hao Jianhui

Inventor after: Bao Qingyan

Inventor before: Zhong Zhich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Dingyong

Inventor before: Hao Jia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