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7308U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17308U CN207617308U CN201721092871.6U CN201721092871U CN207617308U CN 207617308 U CN207617308 U CN 207617308U CN 201721092871 U CN201721092871 U CN 201721092871U CN 207617308 U CN207617308 U CN 207617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king oven
- gravure
- oven unit
- energy
- reutil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02 hot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486406 Trach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包括凹印烘道和气管,所述凹印烘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辊,所述凹印烘道沿材料输送方向分为依次串联的若干个烘箱单元,各所述烘箱单元内有若干个喷嘴,各所述烘箱单元均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空气通过气管进入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的进气口,其余各烘箱单元进气口分别连接上一个烘箱单元的排气口,入膜端烘箱单元的排气口直接对外排气。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系统在能源利用率方面获得极大的提高,独立的烘箱单元保证烘干效果,循环热风的回收节省了能源消耗,起到了节能减排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干燥系统的优劣和利用率直接影响了能源的消耗,在传统的干燥系统中,凹印烘道内设置有拱形导辊,通过的气流被加热为热风,采用直流式烘干过程,由进气口进入凹印烘道,再由排气口直接排放,其结构不合理,烘干效果差,常用的凹印机的凹印烘道都是采用传统的结构设计。
这种传统热风干燥系统的缺点在能源消耗大,热量利用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1)由于热风流动速度快,热风流动方向与材料运动的方向平行,导致了热风与材料接触不充分,烘干效果差;2)烘干过程大部分热量直接向外散发而流失,而且热风没有重复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凹印机干燥系统亟需得到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以将凹印烘道内的热风重复应用从而实现热风回用,提高了烘干效果和热能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包括凹印烘道和气管,所述凹印烘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辊,所述凹印烘道沿材料输送方向分为依次串联的若干个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烘箱单元内有若干个喷嘴,各所述烘箱单元均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烘干空气通过气管进入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的进气口,其余各烘箱单元进气口分别连接上一个烘箱单元的排气口,入膜端烘箱单元的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各所述喷嘴分别位于导辊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的朝向垂直于导辊上方材料的表面。这使得材料在烘箱单元内可以快速平稳均匀地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各串联的烘箱单元呈半个拱门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热泵连接,风机将热风送入进气口。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它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位热能,经过电能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位热能的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热源代替热泵。
更进一步地,所述各烘箱单元的热风经过排气口通过风机送到下一个烘箱单元中。也就是说,除了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其余各烘箱单元进气口分别连接上一个烘箱单元的排气口,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有风机连接,进行抽气和进气交换。这可以加快烘干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强烘干效果。
进一步地,各所述烘箱单元由档板将凹印烘道分隔而成,挡板开有可让材料通过的细缝。挡板将凹印烘道分隔使得烘箱单元内的材料和挡板之间的热风形成独立循环,提高热能功效。
优选地,所述烘箱单元内有风压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烘箱单元内的风压。
优选地,所述烘箱单元内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监测烘箱单元内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烘箱单元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凹印烘道中的若干个烘箱单元串联连接,每个烘箱单元用挡板隔离,烘箱内的热风流动的方向与材料垂直,使得烘干空气与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让尽可能多的烘干空气都能够与材料之间进行热传递,从而提高了烘干空气的利用率,改善了烘干效果;
2)而通过对热风的不断分段烘干,从而让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烘干效果和热能利用率。
2)、各烘箱单元的排气口分别连接下一个烘箱单元的进气口,组成封闭的内循环干燥系统,实现了对热风的多次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省了能源成本,降低了废弃排量,达到节能减排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烘箱单元;2-第二烘箱单元;3-第三烘箱单元;4-第四烘箱单元;5-凹印烘道;6-第一气管;7-第二气管;8-第三气管;9-第四气管;10-第五气管;11-导辊;12-第一喷嘴;13-第二喷嘴;14-第三喷嘴;15-第四喷嘴;16-挡板;17-第一进气口;18-第一排气口;19-第二进气口;20-第二排气口;21-第三进气口;22-第三排气口;23-第四进气口;24-第四排气口;25-第一风机;26-第二风机;27-第三风机;28-第四风机;29-第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热风干燥系统包括凹印烘道5和气管。凹印烘道5内设置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辊11,所述凹印烘道5沿材料输送方向分为依次串联的若干个烘箱单元,本实施例中第一烘箱单元1的左下侧箭头为出膜端,第四烘箱单元4右下侧箭头为进膜端,由导辊11构成的输送线上的材料依次通过第四烘箱单元4、第三烘箱单元3、第二烘箱单元2和第一烘箱单元1,所述第一烘箱单元1的第一进气口17通过第一气管6与热泵连接,所述第四烘箱单元4的排气口通过第五气管10连接排除气体。本实施例中烘箱单元的数量是四个,分别是第一烘箱单元1,第二烘箱单元2,第三烘箱单元3,第四烘箱单元4,四个烘箱单元依次串联起来呈半个拱门形状。
为了有效利用凹印烘道内热风所含的热能,在实用新型中,将当前烘箱单元的多余热风送往相邻烘箱单元内。本实施例中,第一烘箱单元1的第一排气口18与第二烘箱单元2的第二进气口19通过第二气管7连接,中间经过第二风机26,进行热风的抽气和进气交换。同理,第二烘箱单元2的第二排气口20与第三烘箱单元3的第三进气口21通过第三气管8连接,中间经过第三风机27,进行热风的抽气和进气交换。同理,第三烘箱单元3的第三排气口22与第四烘箱单元4的第四进气口23通过第四气管9连接,中间经过第四风机28,进行热风的抽气和进行交换。最后第四烘箱单元4的第四排气口24通过第五气管10连接第五风机29,将气体排出。
所述烘箱单元内还设有检测风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温度高低的温度传感器。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热风干燥系统工作时,第一风机25将热泵的烘干空气(热风)通过第一气管6从第一进气口17送入第一烘箱单元1内,第一烘箱单元1内的第一喷嘴12将热风喷到导辊6的材料上,受到挡板16阻挡,热风在第一烘箱单元1内形成一个小的内循环,使第一烘箱单元1内的材料可以快速平稳均匀地干燥,提高烘干效果,而回流热风又通过第一烘箱单元1的第一排气口18进入第二气管7,第二风机26在第二气管7中进行了抽气和进气的交换,将热风从第二进气口19送入第二烘箱单元2中。同理,第二烘箱单元2内的第二喷嘴13将热风均匀喷到导辊的材料上,受到挡板阻挡,热风在第二烘箱单元2内形成一个小的内循环,使第二烘箱单元2内材料快速均匀地干燥,提高烘干效果,而回流热风又通过第二烘箱单元2的第二排气口20进入第三气管8,第三风机27在第三气管8中进行了抽气和进气的交换,将热风从第三进气口21送入第三烘箱单元3中。同理,第三烘箱单元3内的第三喷嘴14将热风均匀喷到导辊的材料上,受到挡板阻挡,热风在第三烘箱单元3内形成一个小的内循环,使第三烘箱单元3内材料快速均匀地干燥,提高烘干效果,而回流热风又通过第三烘箱单元3的第三排气口22进入第四气管9,第四风机28在第四气管9中进行了抽气和进气的交换,将热风从第四进气口23送入第四烘箱单元4中。最后,第四烘箱单元4内的第四喷嘴15将热风均匀喷到导辊的材料上,受到挡板阻挡,热风在第四烘箱单元4内形成一个小的内循环,使第四烘箱单元4内材料快速均匀地干燥,提高烘干效果,热风通过第四排气口24进入第五气管10,第五风机29把热气抽出,热泵再次利用抽出的热气进行循环的操作直到废气无法利用后排出。此外,可以对第四排气口24排出气体的溶剂废气的排气浓度进行检测,当该排气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值(或者涂布工艺中溶剂的LEL(爆炸下限)等预设的值)时,需要生产者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第四烘箱单元4的排气量。
对比传统的干燥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系统在能源利用率方面获得极大的提高,独立的烘箱单元保证烘干效果,循环热风的回收节省了能源消耗,起到了节能减排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包括凹印烘道和气管,所述凹印烘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辊,所述凹印烘道沿材料输送方向分为依次串联的若干个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烘箱单元内有若干个喷嘴,各所述烘箱单元均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烘干空气通过气管进入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的进气口,其余各烘箱单元进气口分别连接上一个烘箱单元的排气口,从入膜端烘箱单元的排气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喷嘴位于导辊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朝向垂直于导辊上方材料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串联的烘箱单元呈半个拱门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出膜端烘箱单元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热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烘箱单元的热风经过排气口通过风机送到下一个烘箱单元中。
7.如权利要求1中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烘箱单元由档板将凹印烘道分隔而成,挡板开有可让材料通过的细缝。
8.如权利要求1中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单元内有风压检测装置。
9.如权利要求1中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单元内有温度检测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中的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单元的数量为四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2871.6U CN207617308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2871.6U CN207617308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17308U true CN207617308U (zh) | 2018-07-17 |
Family
ID=6281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92871.6U Active CN207617308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173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0261A (zh) * | 2017-08-29 | 2017-11-03 | 林文茂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
2017
- 2017-08-29 CN CN201721092871.6U patent/CN2076173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0261A (zh) * | 2017-08-29 | 2017-11-03 | 林文茂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4712A (zh) | 一种纺织布节能烘干机 | |
CN107310261A (zh)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
CN203610292U (zh) | 一种涂布机烘箱系统 | |
CN102294883A (zh) | 一种单面印刷或涂布用的上下热风式烘干箱 | |
CN203203355U (zh) | 一种烘燥机 | |
CN201718382U (zh) | 一种等压谷物烘干塔 | |
CN207617308U (zh) | 一种循环再利用凹印环保节能减排热风干燥系统 | |
CN209214229U (zh) | 一种热循环式烘干房 | |
CN201731738U (zh) | 一种湿热排风热回收器及热回收系统 | |
CN107297312A (zh) | 一种节能减排干式涂布机干燥系统 | |
CN207493986U (zh) | 一种节能减排干式涂布机干燥系统 | |
CN201318859Y (zh) | 硅油涂层烘干装置 | |
CN206410486U (zh) | 一种带有可循环热风系统的节能烘干料仓 | |
CN208223111U (zh) | 集中排湿、上下交替吹风、热风回收再利用烘干设备 | |
CN202382354U (zh) | 一种基于溶液进行全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 | |
CN103868335B (zh) | 一种三段式纸管烘干机 | |
CN206695290U (zh) | 一种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 |
CN205897766U (zh) | 干式印刷复合机的高效节能干燥系统 | |
CN201659077U (zh) | 一种环保型烘箱盖 | |
CN206618255U (zh) | 发酵生产过程中烘干用热能高效利用系统 | |
CN207484175U (zh) | 一种双面胶版印刷纸的烘干装置 | |
CN102513276A (zh) | 涂布基材烘干方法及其专用烘干设备 | |
CN207280152U (zh) | 一种用于中高温生产工艺的部分空气除湿热泵干燥系统 | |
CN207180284U (zh) | 一种链排式恒温烘干机组 | |
CN208042833U (zh) | 一种有机肥发酵的气体热量回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1 Address after: 515000 Block B of Big Teeth Enclosure in Neichong Gongnan Industrial Zone,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 Hong pack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5000 Room 402, No. 4, Lianhe and Lidong Lane, Jinping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 Wenm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