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05399U - 萃余液除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萃余液除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05399U
CN207605399U CN201721324171.5U CN201721324171U CN207605399U CN 207605399 U CN207605399 U CN 207605399U CN 201721324171 U CN201721324171 U CN 201721324171U CN 207605399 U CN207605399 U CN 207605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ffinate
air
storage tank
defecato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241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北平
刘迅
马立明
成世雄
雷通福
孙天友
赵天平
卢俊
谢二平
李敦华
周益
杨成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IKUNI FLUID SYSTEMS Co Ltd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Zhuzhou Smelt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IKUNI FLUID SYSTEMS Co Ltd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Zhuzhou Smel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IKUNI FLUID SYSTEMS Co Ltd,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Zhuzhou Smelt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IKUNI FLUI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241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05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05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05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萃余液除油装置,包括:萃余液储槽;溶气泵,所述溶气泵具有萃余液入口、空气入口和溶气萃余液出口,所述萃余液入口与所述萃余液储槽相连,所述空气入口连接有空气管路;气液分离罐,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溶气萃余液出口相连;澄清槽,所述澄清槽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所述澄清槽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下部设置有除油后液出口;两个隔膜阀,所述两个隔膜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萃余液储槽与所述溶气泵之间,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澄清槽之间。该萃余液除油装置可以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对萃余液的除油需求,且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低,除油效率高。

Description

萃余液除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萃余液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中,部分金属的提取方法为萃取提炼,在萃取工艺过程中为回收萃取剂、减少萃取剂对生产系统的影响,需对萃取工艺过程的萃余液进行除油。例如,在铟萃取过程中,有机相(P204和煤油)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萃余液中,当萃余液返回主系统时,其中夹带的有机相会造成主系统产生泡沫,电解电耗高甚至造成烧板等不利影响,因此萃余液返回主系统前必须要进行除油处理。
目前萃余液除油的主要方法有:超声波除油、气浮槽除油、活性炭除油,其中超声波除油投资、运行、维护成本高,除油效果差,需在超声波除油后增加活性炭除油;气浮槽除油运行简单,但除油效果差,需增加活性炭除油;活性炭除油效果好,但活性炭使用量大,运行成本高,且有机相被吸附至活性炭中将导致有机相不能回收。
因此,现有的对萃余液进行除油的手段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萃余液除油装置。该萃余液除油装置可以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对萃余液的除油需求,且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低,除油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萃余液除油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萃余液储槽;溶气泵,所述溶气泵具有萃余液入口、空气入口和溶气萃余液出口,所述萃余液入口与所述萃余液储槽相连,所述空气入口连接有空气管路;气液分离罐,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溶气萃余液出口相连;澄清槽,所述澄清槽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所述澄清槽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下部设置有除油后液出口;两个隔膜阀,所述两个隔膜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萃余液储槽与所述溶气泵之间,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澄清槽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通过利用溶气泵将空气打散至微小气泡,并使微小气泡与萃余液充分混合,从而强化萃余液中油滴的起伏过程,后续溶气萃余液进入澄清槽内进行澄清,萃余液中难以上浮的细小油滴在微小气泡的作用下气浮至澄清槽表面,并由排油口排出,从而实现对萃余液的除油。该萃余液除油装置可以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对萃余液的除油需求,且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低,除油效率高。
任选的,所述气液分离罐通过出液管道与所述澄清槽相连,所述出液管道延伸至所述澄清槽内,且所述出液管道出口端朝向所述澄清槽底部。
任选的,所述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在所述萃余液储槽与所述溶气泵之间,且位于所述隔膜阀的下游。
任选的,所述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澄清槽之间,且位于所述隔膜阀的上游。
任选的,所述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空气流量计和进气调节阀,所述空气流量计和进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空气管路上,且所述空气流量计邻近所述溶气泵设置。
任选的,所述气液分离罐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
任选的,所述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排油口相连,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排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任选的,所述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除油后液储罐,所述除油后液储罐与所述除油后液出口相连,所述除油后液出口与所述除油后液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和输送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萃余液除油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2,该装置包括:萃余液储槽100、溶气泵200、空气管路300、气液分离罐400、澄清槽500和两个隔膜阀600。其中,溶气泵200具有萃余液入口201、空气入口202和溶气萃余液出口203,萃余液入口201与萃余液储槽100相连,空气入口202连接有空气管路300;气液分离罐400与溶气萃余液出口203相连;澄清槽500与气液分离罐400相连,澄清槽500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501,下部设置有除油后液出口502;两个隔膜阀600分别设置在萃余液储槽100与溶气泵200之间,以及气液分离罐400与澄清槽500之间。
下面参考图1~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萃余液储槽100适于接收并储存有色金属萃取工艺中萃取箱中的萃余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萃余液储槽的体积与萃余液处理流量之比约为1:2,由此,可以保证在萃余液除油装置运行过程中,待处理的萃余液在萃余液储槽中具有30min的缓冲时间,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溶气泵200具有萃余液入口201、空气入口202和溶气萃余液出口203,萃余液入口201与萃余液储槽100相连,空气入口202连接有空气管路300,溶气泵200适于通过高速旋转将由空气管路300中通入的空气打散至微小气泡,并将该微小气泡与来自萃余液储槽的待处理萃余液,以便得到溶气萃余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气液分离罐400与溶气萃余液出口203相连,气液分离罐400适于将溶气萃余液中未打散的空气或大气泡与溶气萃余液分离,避免未打散的空气或大气泡影响萃余液中油滴的气浮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后续除油处理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气液分离罐400可以通过出液管道与澄清槽500相连,出液管道延伸至澄清槽500内,且出液管道出口端朝向澄清槽500底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萃余液除油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澄清槽500与气液分离罐400相连,澄清槽500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501,下部设置有除油后液出口502。具体的,通过在澄清槽内静置澄清约2h,溶气萃余液中难以上浮的细小油滴在微小气泡的作用下,上浮至澄清槽的表面,进而可以由澄清槽上部的排油口排出,除油后的萃余液由澄清槽下部的除油后液出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对萃余液的除油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澄清槽的体积与萃余液处理流量之比约为1:2,由此,可以保证在萃余液除油装置运行过程中,溶气萃余液可以在澄清槽能静置足够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萃余液的除油效果并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两个隔膜阀600分别设置在萃余液储槽100与溶气泵200之间,以及气液分离罐400与澄清槽500之间,两个隔膜阀600分别适于调节萃余液储槽100出口处压力以及气液分离罐400出口处压力。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进一步包括:真空表700、压力表800、空气流量计900、进气调节阀1000以及安全排气阀410、储油罐510、第一调节阀520、除油后储液罐530和第二调节阀5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真空表700设置在萃余液储槽100与溶气泵200之间,且位于所述隔膜阀600的下游,真空表700适于监测萃余液储槽100出口处的压力。具体地,可以通过调节隔膜阀,以控制真空表700压力示数在-0.02~0.05MPa,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表800设置在气液分离罐400与澄清槽500之间,且位于隔膜阀600的上游,压力表800适于监测气液分离罐400出口处的压力。具体地,可以通过调节隔膜阀600,以控制压力表800示数在0.3~0.5MPa,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气流量计900和进气调节阀1000设置在空气管路上,且空气流量计900邻近溶气泵200设置,空气流量计900适于监测进入溶气泵200的空气流量,进气调节阀1000适于调节进入溶气泵200的空气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气液分离罐400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410,由此,可以将从溶气萃余液中分离出的未打散空气或大气泡由安全排气阀410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储油罐510与排油口501相连,储油罐510与排油口501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520。由此,可以将澄清槽内分离得到的油排出至储油罐中回收储存,并通过第一调节阀控制排油口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除油后液储罐530与除油后液出口502相连,除油后液出口502与除油后液储罐530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540和输送泵550。由此,可以将经过除油处理的萃余液排出至除油后液中储存,并通过第二调节阀控制除油后液出口的流量,后续进一步可以采用输送泵将除油后萃余液返回有色金属萃取工艺中循环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可以通过将多个溶气泵200、空气管路300、气液分离罐400和澄清槽500串联使用,具体地,可以将澄清槽排油出口连接至溶气泵,并重复上述除油工艺,由此可以处理含油量较高萃余液,并保证对萃余液的除油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的适用范围。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萃余液除油装置通过利用溶气泵将空气打散至微小气泡,并使微小气泡与萃余液充分混合,从而强化萃余液中油滴的起伏过程,后续溶气萃余液进入澄清槽内进行澄清,萃余液中难以上浮的细小油滴在微小气泡的作用下气浮至澄清槽表面,并由排油口排出,从而实现对萃余液的除油,并且可以通过多级联用,以处理高含油量的萃余液。该萃余液除油装置可以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对萃余液的除油需求,且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低,除油效率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萃余液储槽;
溶气泵,所述溶气泵具有萃余液入口、空气入口和溶气萃余液出口,所述萃余液入口与所述萃余液储槽相连,所述空气入口连接有空气管路;
气液分离罐,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溶气萃余液出口相连;
澄清槽,所述澄清槽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所述澄清槽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下部设置有除油后液出口;
两个隔膜阀,所述两个隔膜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萃余液储槽与所述溶气泵之间,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澄清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罐通过出液管道与所述澄清槽相连,所述出液管道延伸至所述澄清槽内,且所述出液管道出口端朝向所述澄清槽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真空表,所述真空表设置在所述萃余液储槽与所述溶气泵之间,且位于所述隔膜阀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澄清槽之间,且位于所述隔膜阀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空气流量计和进气调节阀,所述空气流量计和进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空气管路上,且所述空气流量计邻近所述溶气泵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罐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储油罐,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排油口相连,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排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余液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除油后液储罐,所述除油后液储罐与所述除油后液出口相连,所述除油后液出口与所述除油后液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和输送泵。
CN201721324171.5U 2017-10-13 2017-10-13 萃余液除油装置 Active CN207605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4171.5U CN207605399U (zh) 2017-10-13 2017-10-13 萃余液除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4171.5U CN207605399U (zh) 2017-10-13 2017-10-13 萃余液除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05399U true CN207605399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24171.5U Active CN207605399U (zh) 2017-10-13 2017-10-13 萃余液除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053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6873A (zh) * 2018-11-13 2019-01-25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稀土萃取过程中去除稀土溶液中浮油的装置及方法
CN109676895A (zh) * 2018-12-25 2019-04-26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铸片底面真空吸油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6873A (zh) * 2018-11-13 2019-01-25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稀土萃取过程中去除稀土溶液中浮油的装置及方法
CN109676895A (zh) * 2018-12-25 2019-04-26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铸片底面真空吸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5399U (zh) 萃余液除油装置
CN101330954B (zh) 重力分离器和用于分离含有水、油以及气体的混合物的方法
CN103613157B (zh) 一种气浮除油装置
CN206142879U (zh) 油田压滤水油水分离装置
US20170144170A1 (en) Underfroth washing in froth flotation
CN208964997U (zh) 一种钴萃取槽澄清室稳流装置
CN105565414A (zh) 一种气浮的压力溶气装置
CN205442698U (zh) 一种压力溶气气浮装置
CN201880603U (zh) 一种用于浮选泡沫的消泡搅拌槽
CN202107746U (zh) 一种硫酸镍溶液的除油装置
CN205495028U (zh) 萃取剂的定量添加装置
CN204380325U (zh) 一种复合溶气浮选除油装置
CN113042221A (zh) 一种翻动式石英砂浮选机
AU2017268702B2 (en) Method for the de-aeration of froths and foams
CN202898077U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106669233A (zh) 一种水性漆消泡设备
CN206138793U (zh) 一种用于萃取回收乙酸的萃取塔
CN219764557U (zh) 一种塔式萃取混合澄清装置
CN201085944Y (zh) 衡压气浮释放器
CN205222736U (zh) 一种气浮除油装置
CN204396180U (zh) 一种钼精矿浮选剂回收再利用的系统
CN205709964U (zh) 一种剩余氨水气浮除油系统
CN209917330U (zh) 一种萃余液高效组合除油装置
CN215800657U (zh) 一种无动力纸浆除气装置
CN210973975U (zh) 一种溶气气浮溶气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