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5409U - 冷却辊 - Google Patents
冷却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85409U CN207585409U CN201721340996.6U CN201721340996U CN207585409U CN 207585409 U CN207585409 U CN 207585409U CN 201721340996 U CN201721340996 U CN 201721340996U CN 207585409 U CN207585409 U CN 207585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neycomb duct
- water conservancy
- conservancy diversion
- medium
- diversion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辊,包括冷却辊体及导流芯,所述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冷却辊体内,所述导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所述导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流道相通的导流口,以使冷却介质从其中一所述导流口流入,经过所述导流道从另一所述导流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具有冷却速度快及冷却均匀的优点。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另一种冷却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辊。
背景技术
在薄膜生产设备、绝缘板生产设备和食品纸张生产设备中,都会使用到冷却辊。冷却辊主要是对上一道工序中传送过来的物料进行冷却或者对其进行降温,然后在传送到下一道工序中。
传统的冷却辊一般由空心钢辊制成,两侧分别连接旋转接头,内部通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对冷却辊进行冷却,冷却辊的表面再对物料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温或者控温的目的。这种冷却辊会被冷却介质充满其整个中心腔体,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冷却辊转动,其腔体内的冷却介质会形成紊流,先进入冷却辊的冷却介质无法处于辊体的内表面,降低了交换效率;另外,还会造成热交换紊乱,冷却介质乱流,辊体表面温度不均,冷却不均匀,从而影响冷却效果。
另外,传统的冷却辊的冷却介质都是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当辊面特别长的时候,冷却介质的冷却路径和冷却时间较长,冷却介质在前段冷却后冷却能力快速下降,再流经后段时冷却效果就会变差,因而不能快速地将整个辊面进行冷却,造成一部分冷却辊的辊面冷,另一部分的冷却辊的辊面热,导致辊面冷热不均。
因此,亟需一种冷却速度快及冷却均匀的冷却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速度快及冷却均匀的冷却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冷却速度快及冷却均匀的冷却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辊,包括冷却辊体及导流芯,所述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冷却辊体内,所述导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所述导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流道相通的导流口,以使冷却介质从其中一所述导流口流入,经过所述导流道从另一所述导流口流出。
较佳地,所述冷却辊还包括轴头,所述轴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辊体的两端,所述轴头设有介质流道以供介质流入或流出,所述介质流道与所述导流口相通。
较佳地,所述导流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截面面积。
较佳地,所述轴头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芯的外表面与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导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流道相通的导流口,因此,冷却介质可经导流口直接流入导流道的一端,从而直接与冷却辊体的内侧壁接触,对冷却辊体马上进行冷却,冷却速度快;而且冷却介质沿导流道呈螺旋地流动,冷却介质在导流道内不会形成紊流,因而,冷却效果十分好,而且冷却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冷却辊,包括冷却辊体及导流芯,所述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冷却辊体内,所述导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所述第一导流道位于所述导流芯的前段,所述第二导流道位于所述导流芯的后段,所述导流芯还设有介质入口、介质出口、第一导流口及第一引流道;所述第一引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及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入端及第二导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导流芯还设有第二引流道,所述第二引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出端及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引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引流道沿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的螺旋方向呈相同或相反。
较佳地,所述冷却辊还包括轴头,所述轴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辊体的两端,两所述轴头均设有介质流道,两所述介质流道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相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截面面积。
较佳地,所述轴头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设有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并且使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分别位于导流芯的前段和后段,由于导流道分成两段并行地设置,因此冷却介质从介质入口经第一引流道分别流入第一导流道和第二导流道,可同时地对冷却辊体的前段和后段进行冷却。而且冷却介质是沿第一导流道和第二导流道呈螺旋地流动,并直接与冷却辊体的内侧壁接触,进而对冷却辊体的内壁四周进行冷却,因此不但缩短了冷却介质的冷却路径及冷却时间,冷却速度快,而且对冷却辊体冷却得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却辊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冷却辊的冷却介质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的导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冷却辊的B处放大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冷却辊的C处放大图。
图8是图5所示的冷却辊的D处放大图。
图9是图5所示的冷却辊的冷却介质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100,包括冷却辊体10、导流芯20及轴头30,导流芯20设置于冷却辊体10内,导流芯20的外表面与冷却辊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导流芯20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21,使得冷却介质沿着导流道21呈螺旋流动,进而对冷却辊体10的内侧壁进行冷却,且冷却介质在导流道21内没有形成紊流,对冷却辊体10的冷却均匀;导流芯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流道21相通的导流口22,以使冷却介质从其中一导流口22流入,经过导流道21从另一导流口22流出。更具体的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轴头30分别安装于冷却辊体10的两端,轴头30起支撑和固定作用,轴头30设有介质流道31以供介质流入或流出,介质流道31与导流口22相通,冷却介质可从介质流道31流入导流口22,再经导流口22流入导流道21,从而对冷却辊体10进行冷却。
如图1所示,导流道21的截面面积小于介质流道31的截面面积,有利于增大冷却介质从介质流道31流向导流道21的流速,从而使冷却介质快速地与冷却辊体10内表面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速度;轴头30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32,介质接口32与介质流道3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该介质接口32上设有螺纹,通过螺纹与旋转接头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代表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冷却介质流向过程如下:冷却介质首先沿图中箭头E的方向流入介质流道31,再从介质流道31经导流口22流入导流道21,接着,沿着导流道21呈螺旋流动地对冷却辊体10内表面进行冷却,然后,经导流口22流出导流道21并流入介质流道31,最后,冷却介质沿图中箭头F的方向从介质流道31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芯20的外表面与冷却辊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导流芯20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21,导流芯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导流道21相通的导流口22,因此,冷却介质可经导流口22直接流入导流道21的一端,从而直接与冷却辊体10的内侧接触,对冷却辊体10马上进行冷却;而且冷却介质沿导流道21呈螺旋地流动,冷却介质在导流道21内不会形成紊流,因而,冷却效果十分好,而且冷却均匀。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至图9,一种冷却辊100’,包括冷却辊体10、导流芯20及轴头30,导流芯20设置于冷却辊体10内,导流芯20的外表面与冷却辊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导流芯20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图5所示的点画线将导流芯20分成前后两段,点画线的左侧为导流芯20的前段,点画线的右侧为导流芯20的后段,第一导流道21a位于导流芯20的前段,第二导流道22b位于导流芯20的后段;导流芯20还设有介质入口23、介质出口24、第一导流口22a、第一引流道25及空腔27,通过在空腔27的两端设有封头40以形成介质入口23和介质出口24;第一引流道25的两端分别与介质入口23及第一导流口22a连通,第一引流道25贯穿导流芯20,第一引流道25内设有封头40,具体地,第一引流道25通过第二导流口22b与介质入口23连通。当然,第一引流道25也可直接与介质入口23连通,不以此为限,冷却介质可经介质入口23流入第一引流道25,再从第一引流道25流入第一导流口22a。第一导流口22a分别与第一导流道21a的输入端及第二导流道22b的输入端连通,冷却介质可从第一导流口22a分别流入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再分别沿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呈螺旋地往导流芯20两端流动,从而对冷却辊体10的前段及后段同时进行冷却;第一导流道21a的输出端与介质出口24连通;第二导流道22b的输出端与介质出口24连通,具体地,第二导流道22b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导流口22c与介质出口24连通。更具体的如下: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导流芯20还设有第二引流道26,第二引流道26分别与第一导流道21a的输出端及介质出口24连通,具体地,第二引流道26通过第四导流口22d与第一导流道21a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引流道26通过第三导流口22c与介质出口2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道25和第二引流道26沿导流芯20的中心轴方向设置;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的螺旋方向呈相同,当然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的螺旋方向也可以相反。
如图5所示,轴头30分别安装于冷却辊体10的两端,轴头30起支撑和固定作用,两轴头30均设有介质流道31,两介质流道31分别与介质入口23和介质出口24相通,冷却介质可从介质流道31流入介质入口23,从介质出口24流出到另一个轴头30的介质流道31;轴头30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32,介质接口32与介质流道3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该介质接口32上设有螺纹,通过螺纹与旋转接头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介质流道31的截面面积,有利于增大冷却介质从介质流道31流向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的流速,从而使冷却介质快速地与冷却辊体10内表面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速度。
如图9所示,图中箭头代表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冷却介质流向过程如下:冷却介质首先沿图中箭头G的方向流入介质流道31,再从介质流道31流入介质入口23,接着从介质入口23经第二导流口22b流入第一引流道25,然后经第一引流道25从第一导流口中22a分别流入第一导流道21a的输入端和第二导流道22b的输入端,再分别沿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呈螺旋地往导流芯20两端流动,从而对冷却辊体10进行冷却,在第一导流道21a流动的冷却介质通过第四导流口22d流入第二引流道26,再从第二引流道26经第三导流口22c流入介质出口24,而在第二导流道22b流动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三导流口22c流入介质出口24,最后,冷却介质从介质出口24经另一个轴头30的介质流道31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辊100’设有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并且第一导流道21a及第二导流道22b分别位于导流芯20的前段和后段,由于导流道分成两段并行地设置,因此冷却介质从介质入口23经第一引流道25分别流入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可同时地对冷却辊体的前段和后段进行冷却。而且冷却介质是沿第一导流道21a和第二导流道22b呈螺旋地流动,并直接与冷却辊体的内侧壁接触,进而对冷却辊体10的内壁四周进行冷却,因此不但缩短了冷却介质的冷却路径及冷却时间,冷却速度快,而且对冷却辊体10冷却得更加均匀。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辊体及导流芯,所述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冷却辊体内,所述导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导流道,所述导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流道相通的导流口,以使冷却介质从其中一所述导流口流入,经过所述导流道从另一所述导流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还包括轴头,所述轴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辊体的两端,所述轴头设有介质流道以供介质流入或流出,所述介质流道与所述导流口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截面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
5.一种冷却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辊体及导流芯,所述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冷却辊体内,所述导流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冷却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围绕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螺旋设置的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所述第一导流道位于所述导流芯的前段,所述第二导流道位于所述导流芯的后段,所述导流芯还设有介质入口、介质出口、第一导流口及第一引流道;所述第一引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及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入端及第二导流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芯还设有第二引流道,所述第二引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道的输出端及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引流道沿所述导流芯的中心轴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的螺旋方向呈相同或相反。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还包括轴头,所述轴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辊体的两端,两所述轴头均设有介质流道,两所述介质流道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道及第二导流道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截面面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设有供旋转接头连接的介质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0996.6U CN207585409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冷却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0996.6U CN207585409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冷却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85409U true CN207585409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2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40996.6U Active CN207585409U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冷却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85409U (zh) |
-
2017
- 2017-10-17 CN CN201721340996.6U patent/CN2075854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5160B (zh) | 高炉冷却壁的制作方法 | |
CN203875299U (zh) | 一种新型冷却辊 | |
CN206056350U (zh) | 内置螺旋扭片的套管式换热器 | |
CN204052843U (zh) | 一种金属铸造模具冷却结构 | |
CN105650854A (zh) | 循环加热管 | |
CN207585409U (zh) | 冷却辊 | |
CN106426838A (zh) | 具有紊流发生器的注塑装置 | |
CN205838584U (zh) | 切向逆流式换热的二氧化硅水解炉 | |
CN208690011U (zh) | 一种用于线缆冷却的水循环系统 | |
CN207711313U (zh) | 一种立体螺纹旋转水塔式随型冷却水路结构 | |
CN109020190A (zh) | 适用于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大漏板水冷插片结构 | |
CN207585408U (zh) | 内喷射冷却辊 | |
CN203281618U (zh) | 一种棒线材轧件用冷却装置 | |
CN209672892U (zh) | 一种冷却装置 | |
CN204495076U (zh) | 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 | |
CN206066908U (zh) | 一种塑料粒子加热模头 | |
CN203441837U (zh) | 一种射流减阻节能装置 | |
CN207432715U (zh) | 一种立体多层塔式随形冷却水路结构 | |
CN204177250U (zh) | 一种承压储存式换热器 | |
CN205261115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 | |
CN207073955U (zh) | 补压式水匀流绕流水路系统 | |
CN204014403U (zh) | 液冷式控制器的强化对流换热装置 | |
CN207556081U (zh) |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化工热气冷却器 | |
CN207365735U (zh) | 一种冷凝器 | |
CN205601137U (zh) | 用于螺杆挤出机的加热、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