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3485U - B型管汽车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B型管汽车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3485U
CN207583485U CN201721547493.6U CN201721547493U CN207583485U CN 207583485 U CN207583485 U CN 207583485U CN 201721547493 U CN201721547493 U CN 201721547493U CN 207583485 U CN207583485 U CN 207583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type
heat radiating
heat
automobile radi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74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ang Auto Parts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ang Auto Part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ang Auto Parts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ang Auto Part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474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3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3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3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型管汽车散热器,包括左注塑水室、中间布置的铝合金散热器芯体、以及右注塑水室,用于冷却液循环流动经过的路径;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下边板、左端板、右端板围成的矩形框架,以及位于矩形框架内的散热扁管和与扁管相邻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扁管的外壁均匀分布数个凹坑;每两个散热扁管之间均匀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百叶窗的叶片式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采用B型散热扁管,扁管采用钎焊取代以往的高频焊接方式,不易产生焊缝,水密性好;扁管中部变形面积小,不易产生变形,水流性和热传导性好;扁管中部采用加强隔断形式,强度增强,耐压性好;结构紧凑,换热效率更高,适用于中高功率散热器。

Description

B型管汽车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B型管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涡轮增加动力汽车的发展,车用发动机较以往自然吸气发动机热负荷增大,采用原来的冷却系统,其散热器、散热风扇等已经不能适应整车的要求。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加大冷却风扇的直径或者转速;二是加大散热器的换热面积或者采用更高效的散热器。但是,风扇直径或者转速加大,势必增大风扇的消耗功率,增大油耗,损失动力。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为了保证整车的紧凑设计,改变散热管或者散热片结构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B型管散热器在散热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可以提高3~5%,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涡轮增压汽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型管汽车散热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和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所述B型管散热器采用的是铝合金B型散热管,与传统O型扁管相比,B型管中间有分隔,能起到分流和提升散热器强度的作用,同时散热效果提高3%~5%,散热管材料厚度可以减薄8%~10%。该散热器在满足新型汽车日益增加的换热量要求的同时,还避免了重量偏高,体积偏大等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B型管汽车散热器,包括左注塑水室、中间布置的铝合金散热器芯体、以及右注塑水室,用于冷却液循环流动经过的路径;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下边板、左端板、右端板围成的矩形框架,以及位于矩形框架内的散热扁管和与扁管相邻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扁管的外壁均匀分布数个凹坑;每两个散热扁管之间均匀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百叶窗的叶片式结构。
散热扁管的中间有分隔板,将散热扁管分成均匀的两部分,形成B型管。
左注塑水室和右注塑水室的材质为尼龙66含30%玻璃纤维。
散热器芯体的矩形框架形成的散热面积为0.224m2,散热器芯体厚度为25.2mm,使得散热能力达到64.2~66.2kw。
散热扁管的厚度为0.24mm,扁管宽度为25.2mm,散热扁管外壁均匀分布数个直径为2.28mm,深度为0.33mm的凹坑。
散热翅片采用的铝带厚度为0.06mm,翅片波浪高度为5.55mm,密度为43个波峰每分米,开窗数量为13*2,开窗角度为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采用B型散热扁管,扁管采用钎焊取代以往的高频焊接方式,不易产生焊缝,水密性好;扁管中部变形面积小,不易产生变形,水流性和热传导性好;扁管中部采用加强隔断形式,强度增强,耐压性好;结构紧凑,换热效率更高,适用于中高功率散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B型管汽车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散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B型散热扁管的挡板外侧示意图;
图4是B型散热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B型散热扁管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翅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的实施例中,包括左注塑水室1、中间布置的铝合金散热器芯体3、以及右注塑水室2,用于冷却液循环流动经过的路径;所述散热器芯体3包括边板7和端板4围成的矩形框架,边板7包括上边板、下边板,端板4包括左端板、右端板。以及位于矩形框架内的散热扁管6和与扁管相邻的散热翅片5。
左注塑水室和右注塑水室的材质为尼龙66含30%玻璃纤维。
如图3到图5所示,散热扁管6的中间有分隔板8,将散热扁管分成均匀的两部分,形成B型管。
所述散热扁管的外壁均匀分布数个凹坑9;每两个散热扁管6之间均匀设有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为百叶窗的叶片式结构。
散热器的矩形框架的有效散热面积为0.224m2,散热器芯体厚度为25.2mm,散热能力可以达到64.2~66.2kw。
散热扁管6的原材料厚度为0.24mm,扁管宽度为25.2mm,扁管外壁均匀分布的数个直径为2.28mm,深度为0.33mm的凹坑9,用于增加换热面积,加剧紊流,增加换热性能。
散热翅片5原材料铝带厚度为0.06mm,翅片波浪高度为5.55mm,密度为43个波峰每分米,开窗数量为13*2,开窗角度为23°。
汽车启动后,发动机燃烧室周围的部件逐步升温,气缸水道内的循环冷却液温度升高,通过水泵引入到汽车散热器内,首先流入进水水室,然后通过B型散热扁管6流入到出水水室,此时扁管通过换热翅片5与穿过然热气芯体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流过扁管内的冷却液冷却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再回流到发动机水道内,达到冷却发动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结构紧凑,强度更高,耐压性好,扁管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适用于新型功率中高的汽车发动机。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6)

1.一种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注塑水室、中间布置的铝合金散热器芯体、以及右注塑水室,用于冷却液循环流动经过的路径;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上边板、下边板、左端板、右端板围成的矩形框架,以及位于矩形框架内的散热扁管和与扁管相邻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扁管的外壁均匀分布数个凹坑;每两个散热扁管之间均匀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百叶窗的叶片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扁管的中间有分隔板,将散热扁管分成均匀的两部分,形成B型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左注塑水室和右注塑水室的材质为尼龙66含30%玻璃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器芯体的矩形框架形成的散热面积为0.224m2,散热器芯体厚度为25.2mm,使得散热能力达到64.2~66.2kw。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扁管的厚度为0.24mm,扁管宽度为25.2mm,散热扁管外壁均匀分布数个直径为2.28mm,深度为0.33mm的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型管汽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翅片采用的铝带厚度为0.06mm,翅片波浪高度为5.55mm,密度为43个波峰每分米,开窗数量为13*2,开窗角度为23°。
CN201721547493.6U 2017-11-17 2017-11-17 B型管汽车散热器 Active CN207583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7493.6U CN207583485U (zh) 2017-11-17 2017-11-17 B型管汽车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7493.6U CN207583485U (zh) 2017-11-17 2017-11-17 B型管汽车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3485U true CN207583485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3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7493.6U Active CN207583485U (zh) 2017-11-17 2017-11-17 B型管汽车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3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76198U (zh) 双冷却式纤维丝冷却装置
CN106150666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10868330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
CN203340506U (zh) 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用液冷散热器
CN205876475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207583485U (zh) B型管汽车散热器
CN211040740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的led路灯
CN204045331U (zh) 一种变压器用风冷却器
CN207123194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芯体结构
CN207006913U (zh) 一种汽车管带式缩口全铝散热器
CN10791061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CN204830957U (zh) 大齿距大波浪型流道抗污染换热器
CN203879608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09103914U (zh) 一种网状片式散热器
CN109671690B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散热用多头螺旋流道液体冷却器
CN205908359U (zh) 一种汽车全铝水箱
CN207422962U (zh) 流体换热器
CN206609310U (zh) 一种管带式散热器
CN106130471B (zh) 一种聚光光伏冷却装置
CN216048017U (zh) 一种节水储能散热器
CN206281041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5174120U (zh) 自激式环路热管太阳花散热模组及大功率led筒灯
CN211422760U (zh) 一种多组风扇的汽车散热器
CN218723330U (zh) 一种螺旋式换热器
CN21185863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