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2543U -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2543U
CN207572543U CN201721369071.4U CN201721369071U CN207572543U CN 207572543 U CN207572543 U CN 207572543U CN 201721369071 U CN201721369071 U CN 201721369071U CN 207572543 U CN207572543 U CN 207572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ground connection
graphite
grounding body
pile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690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u 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3690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2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2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25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n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接地井、钢盖、接地体、上桩尖、下桩尖、管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连接杆、固定框架、接地线、分线环、接地分线和桩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以石墨基柔性接地网和接地体形成两道接地工序,提升整个接地结构的安全性能,在利用固定框架以及连接杆提升石墨基柔性接地网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以圆台型结构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挤压接地体周围的泥土,使接地体周围的泥土与其充分贴合,特制的桩尖结构,减小了桩尖嵌入地面形成孔的直径,避免接地体与泥土之间产生过多的缝隙,影响接地结构的接地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结构,具体是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属于防雷设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通常情况下,在一般土壤中采用角钢接地体,在坚实土壤中采用钢管接地体,应将打入地下的一端加工成尖形,多数接地体的尖端直径会大于接地体自身的直径,尖端留下的孔洞之间较大,可能会导致接地体与土壤产生间隙,增加接地电阻影响散流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接地井以及覆盖在接地井开口端的钢盖,所述接地井内部预埋有圆台形结构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中心部位打入竖直设置的接地体,且接地体表面设有采用电镀工艺制成的镀锌层,所述接地体底端连接有桩尖,且桩尖由下桩尖和上桩尖构成,所述上桩尖固接在接地体端部,所述接地体为柱状结构,且接地体远离桩尖的一端固接至圆盘形结构的桩顶中心部位,所述桩顶表面接有贯穿钢盖的接地线,且接地线位于接地井内腔部位表面套接有分线环;
所述分线环表面对称接有两个接地分线,两个所述接地分线末端分别连接至石墨基柔性接地网顶端两侧,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表面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杆固定在接地井内侧壁上,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表面绕缠有若干个环形结构的固定框架。
优选的,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直径较大的一端朝着钢盖一侧方向放置,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中心轴线与接地体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由若干个沿石墨基柔性接地网轴线分布的金属环构成,且金属环与石墨基柔性接地网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上桩尖和下桩尖分别为圆台型结构和圆锥型结构,且上桩尖和下桩尖的连接处面积一致,所述上桩尖和下桩尖轴线一侧开设有成环形分布的四个管孔,且四个所述管孔轴线与上桩尖和下桩尖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接地线和分线环接触的两个端面紧密贴合,且分线环与接地分线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接地线焊接于桩顶表面竖直设置的连接片上。
优选的,所述上桩尖和下桩尖连接端面的直径比接地体的直径大2cm-4cm。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一种绝缘类型的杆体,且连接杆端部嵌入接地井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以石墨基柔性接地网和接地体形成两道接地工序,提升整个接地结构的安全性能,在利用固定框架以及连接杆提升石墨基柔性接地网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以圆台型结构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挤压接地体周围的泥土,使接地体周围的泥土与其充分贴合,特制的桩尖结构,减小了桩尖嵌入地面形成孔的直径,避免接地体与泥土之间产生过多的缝隙,影响接地结构的接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地井,2、钢盖,3、接地体,4、上桩尖,5、下桩尖,6、管孔,7、石墨基柔性接地网,8、连接杆,9、固定框架,10、接地线,11、分线环,12、接地分线,13、桩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接地井1以及覆盖在接地井1开口端的钢盖2,所述接地井1内部预埋有圆台形结构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中心部位打入竖直设置的接地体3,在打入接地体3的过程中,由于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限制限制泥土的流动,使泥土与接地体3表面充分接触,且接地体3表面设有采用电镀工艺制成的镀锌层,所述接地体3底端连接有桩尖,且桩尖由下桩尖5和上桩尖4构成,所述上桩尖4固接在接地体3端部,所述接地体3为柱状结构,且接地体3远离桩尖的一端固接至圆盘形结构的桩顶13中心部位,所述桩顶13表面接有贯穿钢盖2的接地线10,且接地线10位于接地井1内腔部位表面套接有分线环11;
所述分线环11表面对称接有两个接地分线12,两个所述接地分线12末端分别连接至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顶端两侧,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表面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杆8固定在接地井1内侧壁上,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表面绕缠有若干个环形结构的固定框架9,通过固定框架9支撑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提高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安装结构的强度,提升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对泥土的限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直径较大的一端朝着钢盖2一侧方向放置,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中心轴线与接地体3轴线重合,使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更好的限制泥土的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框架9由若干个沿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轴线分布的金属环构成,且金属环与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紧密贴合,通过金属环提高使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分别为圆台型结构和圆锥型结构,且上桩尖4和下桩尖5的连接处面积一致,使上桩尖4和下桩尖5的连接处更加顺滑,便于接地体3打入地面,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轴线一侧开设有成环形分布的四个管孔6,当接地体3打入地面时,泥土从管孔6流出,减小桩尖嵌入地面留下孔的孔径,且四个所述管孔6轴线与上桩尖4和下桩尖5的轴线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接地线10和分线环11接触的两个端面紧密贴合,且分线环11与接地分线12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整个安装结构的紧凑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接地线10焊接于桩顶13表面竖直设置的连接片上,通过连接片提升接地线10与桩顶13的接触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连接端面的直径比接地体3的直径大2cm-4cm,即桩尖嵌入地面留下的孔洞大于接地体3直径,避免接地体3表面的镀锌层受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杆8为一种绝缘类型的杆体,且连接杆8端部嵌入接地井1侧壁,固定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选定的接地位置挖沟,通过钢筋以及混凝土搭建接地井1,在接地井1预埋入带有固定框架9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将泥土压实后打入接地体3,在接地体3的桩顶13部位接入带有分线环11的接地线10,将分线环11表面的接地分线12接在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顶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接地井(1)以及覆盖在接地井(1)开口端的钢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井(1)内部预埋有圆台形结构的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中心部位打入竖直设置的接地体(3),且接地体(3)表面设有采用电镀工艺制成的镀锌层,所述接地体(3)底端连接有桩尖,且桩尖由下桩尖(5)和上桩尖(4)构成,所述上桩尖(4)固接在接地体(3)端部,所述接地体(3)为柱状结构,且接地体(3)远离桩尖的一端固接至圆盘形结构的桩顶(13)中心部位,所述桩顶(13)表面接有贯穿钢盖(2)的接地线(10),且接地线(10)位于接地井(1)内腔部位表面套接有分线环(11);
所述分线环(11)表面对称接有两个接地分线(12),两个所述接地分线(12)末端分别连接至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顶端两侧,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表面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杆(8)固定在接地井(1)内侧壁上,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表面绕缠有若干个环形结构的固定框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直径较大的一端朝着钢盖(2)一侧方向放置,且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中心轴线与接地体(3)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9)由若干个沿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轴线分布的金属环构成,且金属环与石墨基柔性接地网(7)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分别为圆台型结构和圆锥型结构,且上桩尖(4)和下桩尖(5)的连接处面积一致,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轴线一侧开设有成环形分布的四个管孔(6),且四个所述管孔(6)轴线与上桩尖(4)和下桩尖(5)的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10)和分线环(11)接触的两个端面紧密贴合,且分线环(11)与接地分线(12)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10)焊接于桩顶(13)表面竖直设置的连接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尖(4)和下桩尖(5)连接端面的直径比接地体(3)的直径大2cm-4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为一种绝缘类型的杆体,且连接杆(8)端部嵌入接地井(1)侧壁。
CN201721369071.4U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72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9071.4U CN207572543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9071.4U CN207572543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2543U true CN207572543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6907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72543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2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786A (zh) * 2018-12-14 2019-04-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浪涌导流接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786A (zh) * 2018-12-14 2019-04-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浪涌导流接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3091Y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复合接地体
CN203423263U (zh) 一种降低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
CN201498612U (zh) 利用杆塔基础降低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
CN207228145U (zh) 一种电线杆的桩基结构
CN207572543U (zh)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CN202855486U (zh) 变压器安装结构
CN105350816B (zh) 电网电线杆加固加高装置
CN105298205B (zh) 一种电网电线杆加固加高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260144U (zh) 电力地锚
CN206707389U (zh) 杆塔根部水平加固装置
CN202131819U (zh) 仿生树通信塔
CN206158310U (zh) 一种具备防雷功能的电线杆
CN107732478A (zh) 一种用于防雷的接地体安装结构
CN101740886A (zh) 一种防腐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02711U (zh) 一种易安装的电线杆固定底座结构
CN106555499A (zh) 既有单回路耐张铁塔电缆引下杆
CN204753616U (zh) 一种锚杆及锚杆基础
CN210695276U (zh) 一种园林绿化树木支撑
CN204001936U (zh) 一种电杆拉线转力支撑架
CN209114478U (zh) 一种复合锚杆基坑围护结构
CN205917725U (zh) 一种通信塔
CN205882186U (zh) 一种新型场区防雷接地结构
CN217150337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铁塔桩基结构
CN104895076B (zh) 一种电力用锚杆
CN207080014U (zh) 一种抗风高压交流输电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0

Address after: 223800 C113 shop, spring 2 building, Jintian lake, Sucheng District, Suqian,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Ou 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000 401, room 5, 55 Da Xi Road, Jingkou District,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Liu 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