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019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0193U
CN207560193U CN201721873544.4U CN201721873544U CN207560193U CN 207560193 U CN207560193 U CN 207560193U CN 201721873544 U CN201721873544 U CN 201721873544U CN 207560193 U CN207560193 U CN 207560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backboard
protrusive board
center
installation protru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35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佐
张弓
柴岩峰
黎兵
林怡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735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0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0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019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5870 priority patent/WO201912819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中框、多个螺接件及屏面板,其中,中框包括三个边框,每一边框包括边框主体及安装凸板,三个边框的安装凸板的前侧面均贯设有安装孔,背板与中框的后端口相配合,且背板在与所述三个边框对应处分别向前且向内翻折形成的三个翻折边,每一翻折边在与安装凸板上的安装孔的对应处设有螺纹孔,多个螺接件对应穿过多个安装孔安装于多个螺纹孔,屏面板与中框的前端口配合且贴接于安装凸板的前表面上。所述显示装置的上侧、左侧及右侧的背板上无螺接件外漏,实现了三边外观无螺钉显示,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以电视机为例,目前行业中都以追求超薄为目标,通常超薄地方是电视机的左侧、右侧和天侧三边超薄,现有电视厚度在约4.9mm级别以下的产品中,背板上的连接螺钉显露在外端,严重影响外观,需要设计一种在左侧、右侧和天侧三边超薄地方外端无螺钉显露的电视机,该电视机外观优美,将在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旨在设计一种在三边超薄地方外端无螺钉显露的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包括:
中框,包括依次相连的三个边框,每一所述边框包括边框主体、以及自所述边框主体的内侧面延伸出的安装凸板,所述三个边框的安装凸板的前侧面均贯设有安装孔;
背板,与所述中框的后端口相配合,且所述背板在与所述三个边框对应处分别向前且向内翻折形成三个翻折边,所述三个翻折边对应抵接至所述三个边框的安装凸板,每一所述翻折边在与所述安装凸板上的安装孔对应处设有螺纹孔;
多个螺接件,对应穿过所述多个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多个螺纹孔;
屏面板,与所述中框的前端口配合且贴接于所述安装凸板的前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翻折边的前表面距离所述背板的前表面的距离为H,所述背板的厚度为t,且t<H≤1.5t。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呈前大后小的台阶孔设置,所述螺接件的头部沉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前段内。
优选地,每一所述安装凸板的后表面凸设形成一加强凸台,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凸板设有所述加强凸台的位置,且贯穿所述加强凸台设置;
每一所述翻折边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凸板的加强凸台。
优选地,每一所述安装凸板的内侧端呈前凸而后凹的台阶设置。
优选地,所述翻折边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加强凸台的内侧端面齐平;或者,
所述翻折边的内侧端面位于所述加强凸台的内侧端面的外侧。
优选地,设于所述背板的上侧部的所述翻折边包括多段翻折段,相邻所述翻折段之间形成让位缺口。
优选地,还包括:
下前框,安装于所述屏面板的下端前表面;
后壳,安装于所述背板的下端后表面,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纳腔;以及,
散热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还包括双面胶,安装于所述中框的三个安装凸板与所述屏面板之间,以使所述屏面板贴接于三个所述安装凸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安装于所述中框内,且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屏面板之间;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分布的反射片、导光板、增光片及扩散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框的三个安装凸板的前表面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背板的三个翻折边对应相应的所述安装凸板上的安装孔设有螺纹孔多个所述螺接件对应从前穿过设于所述中框上的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螺纹孔中,实现了所述背板与所述中框的固定连接,所述螺接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内,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上侧、左侧及右侧的背板上无螺接件外漏,实现了三边外观无螺钉显示,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显示装置(有螺接件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显示装置(非螺接件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背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中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C-C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显示装置(平放)安装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显示装置 221 安装孔
1 背板 222 加强凸台
11 翻折边 3 螺接件
111 翻折段 4 屏面板
112 让位缺口 5 光学模组
12 螺纹孔 6 下前框
2 中框 7 散热器
21 边框 8 后壳
211 框主体 9 双面胶
22 安装凸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电脑一体机、超薄电视等,以下将以超薄电视为例进行介绍,图1至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3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图1至图2中,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结构中,螺接件从后面穿过设于所述背板的通孔安装于所述中框上,整体外观上,显示装置会在上侧、左侧及右侧显示螺钉,外观质量不佳。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9,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1、中框2、多个螺接件3及屏面板4,其中,所述中框2包括依次相连的三个边框21,每一所述边框21包括边框主体211、以及自所述边框主体211的内侧面延伸出的安装凸板22,所述三个边框21的安装凸板22的前表面均贯设有安装孔221,所述背板1与所述中框2的后端口相配合,且所述背板1在与所述三个边框21对应处分别向前且向内翻折形成的三个翻折边11,所述三个翻折边11对应抵接至所述三个边框21的安装凸板22,每一所述翻折边11在与所述安装凸板22上的安装孔221对应处设有螺纹孔12,所述多个螺接件3对应穿过所述多个安装孔221安装于所述多个螺纹孔12中,所述屏面板4与所述中框2的前端口配合且贴接于所述安装凸板22的前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框2的三个安装凸板22的前表面上均设有安装孔221,所述背板1的三个翻折边11对应相应的所述安装凸板22上的安装孔221设有螺纹孔12,多个所述螺接件3对应从前穿过设于所述中框2上的安装孔221安装于所述螺纹孔12中,实现了所述背板1与所述中框2的固定连接,所述螺接件3位于所述显示装置100内,在所述显示装置100的上侧、左侧及右侧的背板1上无螺接件3外漏,实现了三边外观无螺钉显示,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所述背板1的翻折边11的翻折高度是影响所述显示装置100厚度尺寸的因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翻折边11的前表面距离所述背板1的前表面的距离为H,所述背板1的厚度为t,且t<H≤1.5t,在满足所述背板1可以折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所述距离H的值,以实现显示装置100的整体超薄。
为了尽量减小所述螺接件3在所述显示装置100内的占有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安装孔221呈前大后小的台阶孔设置,所述螺接件3的头部沉设于所述安装孔221的前段内,所述螺接件3在固定所述背板1及所述中框2时,不会增加整个显示装置100的厚度,为实现显示装置100的超薄作铺垫。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装置100的超薄结构中,为了加强所述安装孔221的连接强度,每一所述安装凸板22的后表面凸设形成一加强凸台222,所述安装孔221设置在所述安装凸板22设有所述加强凸台222的位置,且贯穿所述加强凸台222设置,每一所述翻折边11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凸板22的加强凸台222,增加了所述背板1与所述中框2的连接强度。
显示装置100包括光学模组5,所述光学模组5安装于所述中框2内,且位于所述背板1和所述屏面板4之间,所述光学模组5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分布的反射片、导光板、增光片及扩散片,光学膜片为有机材料,在透射传递光线时,光学膜片会发热膨胀,需要提供光学膜片一定的膨胀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凸板22的内侧端呈前凸而后凹的台阶设置,使得在对应光学膜片的位置的空间较大,提供显示装置100中的光学膜片受热膨胀空间,使得光学膜片膨胀后可以向周边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1的翻折边11长度也影响着光学膜片受热膨胀空间大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翻折边11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加强凸台222的内侧端面齐平;或者,所述翻折边11的内侧端面位于所述加强凸台222的内侧端面的外侧,尽量保证光学膜片热膨胀空间的大小,使得光学膜片膨胀后可以向周边扩散。
更进一步地,光学膜片在高度方向上的热膨胀较明显,需要在所述显示装置100的上侧提供更多的膨胀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设于所述背板1的上侧部的所述翻折边11包括多段翻折段111,相邻所述翻折段111之间形成让位缺口112,用于提供显示装置100中的光学膜片受热膨胀空间。
为了更优化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外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屏面板4的前表面与所述三个边框21的前表面平齐,所述背板1的后表面与所述三个边框21的后表面平齐,使得在所述背板1与所述中框2的结合过渡处及所述中框2与所述屏面板4的结合过渡处不会有突凸的感觉,外观一致性较好。另外,整个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厚度即为所述背板1厚度、背板1翻边厚度、安装凸板22厚度及屏面板4的厚度之和,使所述显示装置100具有较好的超薄效果。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下前框6、散热器7及后壳8,其中,所述下前框6安装于所述屏面板4的下端前表面,所述后壳8安装于所述背板1的下端后表面,所述后壳8与所述背板1围合形成容纳腔(图未示),所述散热器7设于所述容纳腔(图未示)内,将所述背板1、中框2、屏面板4、光学模组5、下前框6、散热器7及后壳8装配完成,即完成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双面胶9,安装于所述中框2的三个安装凸板22与所述屏面板4之间,以使所述屏面板4贴接于三个所述安装凸板22上,通过所述双面胶9实现所述屏面板4与所述安装凸板22的粘结,方便结构的安装。
请一并参阅图3、图10和图11,所述显示装置100详细的安装过程如下:
1、将所述背钣1与所述散热器7通过螺接件3紧固;
2、将所述背板1平放搁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背板1的前面朝上;
3、用螺接件3安装所述中框2至所述背板1的前面上,形成所述显示装置100;
4、将所述光学模组5安置于显示装置100的安装腔401内;
5、将所述屏面板4贴接于所述中框2的安装凸板22上;
6、安装下前框6至所述屏面板4的下端前表面;
7、翻转整个显示装置180°,所述屏面板4的前表面朝下;
8、在所述散热器7上安装相关的电子硬件;
9、盖合所述后壳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包括依次相连的三个边框,每一所述边框包括边框主体、以及自所述边框主体的内侧面延伸出的安装凸板,所述三个边框的安装凸板的前侧面均贯设有安装孔;
背板,与所述中框的后端口相配合,且所述背板在与所述三个边框对应处分别向前且向内翻折形成三个翻折边,所述三个翻折边对应抵接至所述三个边框的安装凸板,每一所述翻折边在与所述安装凸板上的安装孔对应处设有螺纹孔;
多个螺接件,对应穿过所述多个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多个螺纹孔;
屏面板,与所述中框的前端口配合且贴接于所述安装凸板的前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边的前表面距离所述背板的前表面的距离为H,所述背板的厚度为t,且t<H≤1.5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呈前大后小的台阶孔设置,所述螺接件的头部沉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前段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凸板的后表面凸设形成一加强凸台,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凸板设有所述加强凸台的位置,且贯穿所述加强凸台设置;
每一所述翻折边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凸板的加强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凸板的内侧端呈前凸而后凹的台阶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边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加强凸台的内侧端面齐平;或者,
所述翻折边的内侧端面位于所述加强凸台的内侧端面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背板的上侧部的所述翻折边包括多段翻折段,相邻所述翻折段之间形成让位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前框,安装于所述屏面板的下端前表面;
后壳,安装于所述背板的下端后表面,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纳腔;以及,
散热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面胶,安装于所述中框的三个安装凸板与所述屏面板之间,以使所述屏面板贴接于三个所述安装凸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安装于所述中框内,且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屏面板之间;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从后向前依次分布的反射片、导光板、增光片及扩散片。
CN201721873544.4U 2017-12-27 2017-12-27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560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3544.4U CN20756019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显示装置
PCT/CN2018/095870 WO2019128196A1 (zh) 2017-12-27 2018-07-1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3544.4U CN20756019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0193U true CN20756019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3544.4U Active CN20756019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0193U (zh)
WO (1) WO201912819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196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1816061A (zh) * 2020-07-23 2020-10-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068817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776B (zh) * 2020-07-13 2022-08-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后壳与背板的连接结构、显示屏及电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5664A1 (ja) * 2011-09-06 2013-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3969878A (zh) * 2014-05-21 2014-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204903912U (zh) * 2015-09-03 2015-12-23 深圳市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边框结构的显示屏
CN106154615B (zh) * 2016-09-22 2020-02-2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09231U (zh) * 2016-10-31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屏的框架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07560193U (zh) * 2017-12-27 2018-06-2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7764512U (zh) * 2017-12-27 2018-08-2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196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1816061A (zh) * 2020-07-23 2020-10-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068817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8196A1 (zh)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0193U (zh) 显示装置
KR100465796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1893211B (zh) 背光模块及其胶框单元构造
JP5536476B2 (ja) 表示装置
US7269023B2 (en) Display panel device
TWI28922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3365850U (zh) 背光模组
CN104380715A (zh) 显示装置
US9128318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7354474U (zh) 一体式背板结构
US6879308B2 (en) Housing for flat panel display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flat panel displays
CN206057757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027927B (zh) 显示设备的背板组件
CN206920762U (zh) 曲面显示装置
CN202660373U (zh) 背光模块及其胶框单元构造
CN103439813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9433160U (zh) 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5485158U (zh) 背板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015705A1 (zh) 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4145632U (zh) 一种f型铝型材的铝合金边框液晶电视机壳
CN106598180B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散热板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6023960U (zh) 电视机
CN209356811U (zh) 液晶显示设备背光模组结构
CN213817971U (zh) 一种智能电视
CN205809784U (zh) 一种平板胶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