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8839U -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8839U
CN207558839U CN201721548879.9U CN201721548879U CN207558839U CN 207558839 U CN207558839 U CN 207558839U CN 201721548879 U CN201721548879 U CN 201721548879U CN 207558839 U CN207558839 U CN 207558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irlead
riveting parts
connecting plate
battery case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88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黄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215488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8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8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88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电池壳盖、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及第四铆接件使组装速度变快,组装后不易于晃动,能避免传统的电池壳盖上的螺栓松动时引发电池壳盖漏液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大,能大大延长电池寿命。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和极柱的连接方式通常是:电池壳盖上冲孔,孔内加塑料密封件,塑料密封件通过螺栓螺帽对锁固定在电池壳盖上,正负极柱通过孔引出电池壳盖外部。然后,极耳和极柱会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者这两种工艺的组合进行相互连接。传统的电池壳盖组装较为复杂,且锂离子电池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装简单、且电池寿命较长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盖开设有第一引出孔与第二引出孔;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正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三引出孔,所述负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四引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五引出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六引出孔;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及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所述第三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芯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连接。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以铆接的方式,由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以及由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三铆接件电性连接至正极极耳,第二连接板上的第四铆接件电性连接至负极极耳。即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由第三铆接件、第一连接板、第一铆接件引出至正极端板,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由第四铆接件、第二连接板、第二铆接件引出至负极端板。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及第四铆接件使组装速度变快,组装后不易于晃动,无需如传统采用螺栓螺帽对锁引出正负极,无需对极耳和极柱之间采用昂贵的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如此,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一方面能够便于组装,另一方便能避免传统的电池壳盖上的螺栓松动时引发电池壳盖漏液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大,能大大延长电池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如此,由两个以上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以及由两个以上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这样能避免第一连接板与电池壳盖、正极端板之间发生转动,同样能避免第二连接板与电池壳盖、负极端板之间发生转动,从而能避免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以及避免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如此,第一连接板与正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第二连接板与负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另外,第三铆接件与第一连接板压合为一体,第三铆接件与第一连接板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第四铆接件与第二连接板压合为一体,第四铆接件与第二连接板间的连接较为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铆接件与所述第三铆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件与所述第四铆接件之间。如此,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开口处容易被折叠,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开口处容易被折叠,这样能够便于第三铆接件、第四铆接件分别与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铆接件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铆接件外侧壁之间。如此,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能保证电池壳体较好的密封性能,避免电池壳体内部的注液通过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外漏。
进一步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板与第二绝缘隔板;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与所述电池壳盖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七引出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八引出孔;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与所述负极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九引出孔;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所述第五引出孔及第七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及所述第一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所述第六引出孔、第八引出孔及第九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第一绝缘隔板及所述第二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如此,正极端板与负极端板之间不会电性连接,第一绝缘隔板也能避免电池壳盖影响到电池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一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避让凹部与所述第三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铆接件的端部;所述负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二避让凹部,所述第二避让凹部与所述第四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铆接件的端部。如此,第一铆接件的端部容纳在第一避让凹部中,第二铆接件的端部容纳在第二避让凹部中,第一铆接件端部、第二铆接件端部不会凸出于正极端板、负极端板,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正极端板相适应的凹部,所述正极端板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正极端板与所述电池壳盖电性接触。如此,凹部能够避免正极端板移动,便于正极端板的安装操作。另外,正极端板接触电池壳盖使电池壳盖带电,能防止电池壳盖发生腐蚀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设有防爆阀门。如此,注液孔与防爆阀门设计为一体,能便于对电池壳体进行注液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分解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电池壳盖,11、第一引出孔,12、第二引出孔,13、凹部,14、注液孔,20、正极端板,21、第三引出孔,22、第一避让凹部,30、负极端板,31、第四引出孔,32、第二避让凹部,40、第一连接板,41、第五引出孔,42、第一开口,50、第二连接板,51、第六引出孔,52、第二开口,61、第一铆接件,62、第二铆接件,63、第三铆接件,64、第四铆接件,71、第一密封圈,72、第二密封圈,81、第一绝缘隔板,82、第二绝缘隔板,821、第九引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电池壳盖10、正极端板20、负极端板30、第一连接板40、第二连接板50、第一铆接件61、第二铆接件62、第三铆接件63与第四铆接件64。
所述电池壳盖10开设有第一引出孔11与第二引出孔12。所述正极端板2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11相应的第三引出孔21,所述负极端板3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12相应的第四引出孔31。所述第一连接板4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11相应的第五引出孔41,所述第二连接板5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12相应的第六引出孔51。所述第一铆接件61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11、所述第三引出孔21及所述第五引出孔41将所述第一连接板40、所述电池壳盖10、所述正极端板20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62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12、所述第四引出孔31及所述第六引出孔51将所述第二连接板50、所述电池壳盖10、所述负极端板30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铆接件63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0上,所述第三铆接件63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64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50上,所述第四铆接件64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以铆接的方式,由第一铆接件61将第一连接板40、电池壳盖10、正极端板20铆接在一起,以及由第二铆接件62将第二连接板50、电池壳盖10、负极端板30铆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40上的第三铆接件63电性连接至正极极耳,第二连接板50上的第四铆接件64电性连接至负极极耳。即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由第三铆接件63、第一连接板40、第一铆接件61引出至正极端板20,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由第四铆接件64、第二连接板50、第二铆接件62引出至负极端板30。第一铆接件61、第二铆接件62、第三铆接件63及第四铆接件64使组装速度变快,组装后不易于晃动,无需如传统采用螺栓螺帽对锁引出正负极,无需对极耳和极柱之间采用昂贵的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如此,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一方面能够便于组装,另一方便能避免传统的电池壳盖10上的螺栓松动时引发电池壳盖10漏液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大,能大大延长电池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铆接件61、所述第一引出孔11、所述第三引出孔21及所述第五引出孔41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铆接件61、所述第一引出孔11、所述第三引出孔21及所述第五引出孔41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二铆接件62、所述第二引出孔12、所述第四引出孔31及所述第六引出孔51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铆接件62、所述第二引出孔12、所述第四引出孔31及所述第六引出孔51一一相应设置。如此,由两个以上第一铆接件61将第一连接板40、电池壳盖10、正极端板20铆接在一起,以及由两个以上第二铆接件62将第二连接板50、电池壳盖10、负极端板30铆接在一起,这样能避免第一连接板40与电池壳盖10、正极端板20之间发生转动,同样能避免第二连接板50与电池壳盖10、负极端板30之间发生转动,从而能避免第一连接板40、电池壳盖10、正极端板20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以及避免第二连接板50、电池壳盖10、负极端板30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铆接件63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铆接件64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铆接件63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三铆接件63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5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铆接件64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四铆接件64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如此,第一连接板40与正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第二连接板50与负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另外,第三铆接件63与第一连接板40压合为一体,第三铆接件63与第一连接板40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第四铆接件64与第二连接板50压合为一体,第四铆接件64与第二连接板50间的连接较为稳固。具体地,所述第一铆接件61、所述第二铆接件62、所述第三铆接件63、所述第四铆接件64为铆钉或铆柱。
进一步地,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连接板40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2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铆接件61与所述第三铆接件6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50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52,所述第二开口52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件62与所述第四铆接件64之间。如此,第一连接板40的第一开口42处容易被折叠,第二连接板50的第二开口52处容易被折叠,这样能够便于第三铆接件63、第四铆接件64分别与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进行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板40、第二连接板50可以为可折叠的塑性板。
进一步地,一并参阅图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1与第二密封圈72。所述第一密封圈71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孔11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铆接件61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72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孔12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铆接件62外侧壁之间。如此,第一密封圈71、第二密封圈72能保证电池壳体较好的密封性能,避免电池壳体内部的注液通过第一引出孔11、第二引出孔12外漏。具体地,第一密封圈71、第二密封圈72均为锥型密封圈,锥型密封圈配合于压铆合的铆接件,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板81与第二绝缘隔板82。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与所述电池壳盖10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11相应的第七引出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引出孔12相应的第八引出孔。所述第二绝缘隔板82设置在所述电池壳盖10外侧壁与所述负极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绝缘隔板82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12相应的第九引出孔821。所述第一铆接件61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11、所述第三引出孔21、所述第五引出孔41及第七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40、所述电池壳盖10、所述正极端板20及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62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12、所述第四引出孔31、所述第六引出孔51、第八引出孔及第九引出孔821将所述第二连接板50、所述电池壳盖10、所述负极端板30、第一绝缘隔板81及所述第二绝缘隔板82铆接在一起。如此,正极端板20与负极端板之间不会电性连接,第一绝缘隔板81也能避免电池壳盖10影响到电池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10的侧面设有第一避让凹部22。所述第一避让凹部22与所述第三引出孔21相连通,所述第一避让凹部22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铆接件61的端部。所述负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10的侧面设有第二避让凹部32。所述第二避让凹部32与所述第四引出孔31相连通,所述第二避让凹部32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铆接件62的端部。如此,第一铆接件61的端部容纳在第一避让凹部22中,第二铆接件62的端部容纳在第二避让凹部32中,第一铆接件61端部、第二铆接件62端部不会凸出于正极端板、负极端板,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10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正极端板20相适应的凹部13。所述正极端板20设置在所述凹部13中,所述正极端板20与所述电池壳盖10电性接触。如此,凹部13能够避免正极端板20移动,便于正极端板20的安装操作。另外,正极端板20接触电池壳盖10使电池壳盖10带电,能防止电池壳盖10发生腐蚀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10上设有注液孔14,所述注液孔14设有防爆阀门。如此,注液孔14与防爆阀门设计为一体,相当于增大了注液孔14,能便于对电池壳体进行注液操作。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芯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所述第三铆接件63与所述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64与所述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连接。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包括了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技术效果与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相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盖开设有第一引出孔与第二引出孔;
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正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三引出孔,所述负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四引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五引出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六引出孔;
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及
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所述第三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铆接件与所述第三铆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件与所述第四铆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铆接件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铆接件外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隔板与第二绝缘隔板;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与所述电池壳盖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七引出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八引出孔;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与所述负极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九引出孔;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所述第五引出孔及第七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及所述第一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所述第六引出孔、第八引出孔及第九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第一绝缘隔板及所述第二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一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避让凹部与所述第三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铆接件的端部;所述负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二避让凹部,所述第二避让凹部与所述第四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铆接件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正极端板相适应的凹部,所述正极端板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正极端板与所述电池壳盖电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盖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设有防爆阀门。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芯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连接。
CN201721548879.9U 2017-11-16 2017-11-16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58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8879.9U CN207558839U (zh) 2017-11-16 2017-11-16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8879.9U CN207558839U (zh) 2017-11-16 2017-11-16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8839U true CN207558839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8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887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58839U (zh) 2017-11-16 2017-11-16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88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044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044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709A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CN106532099B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顶盖
JP2016076346A (ja) 蓄電素子
CN208478389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JP2017157355A (ja) 蓄電素子
CN207558839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CN107732044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EP2922073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module
CN201663164U (zh) 太阳能薄膜电池接线盒
CN207993944U (zh) 锂电池防爆阀及锂电池
CN207489931U (zh) 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动力电池
CN215644739U (zh) 一种具有新型防水结构的换电电池箱体
CN215342729U (zh) 易装配型纽扣电池
CN212648339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2648337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2810077U (zh) 一种防腐蚀铝电解电容器
CN201682715U (zh) 一种控制盒
CN208142254U (zh) 电动汽车电池箱体及电池系统
CN202268397U (zh) 电池箱
CN209000963U (zh) 二次电池顶盖
CN208393286U (zh) 电动汽车配电箱
CN20801484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管理盒结构
CN216054324U (zh) 超级电容器和用电设备
CN217158561U (zh) 一种容积利用率大的储能器件
CN213845394U (zh) 一种自带密封结构的双重密封锂电池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