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6571U -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6571U
CN207556571U CN201721519831.5U CN201721519831U CN207556571U CN 207556571 U CN207556571 U CN 207556571U CN 201721519831 U CN201721519831 U CN 201721519831U CN 207556571 U CN207556571 U CN 207556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plate
fixed
conveyer belt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98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美琴
郑建
王存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98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6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6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6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检测领域,公开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托板,托板的两侧都固定有侧板,两侧的侧板之间固定有汇流板,汇流板与托板之间设有供物品通过的第一通道,汇流板下端面固定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两侧壁都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气道,气道的开口朝向侧板,汇流板上端面固定有与气管连接的接头,接头上的气孔与气道连通,分流板的气道开口侧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物品的第一输送装置。实用新型通过吹气的方式将物品平展开,防止物品重叠、交错在一起;吹气后的物品进行图像采集,分析物品重叠、交错在一起,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第二输送装置中取走;物品没有重叠、交错在一起,控制器控制另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第二输送装置中取走。

Description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物品进行在线检测时因受上一道工序影响,会致使物品进入检测工序时因物品扭曲、缠绕等现象,影响成像效果,致使检测误判情况的发生,为了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在检测设备上增加一组新型物料稳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系统可靠性低的缺点,提供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物料稳定装置,包括托板,托板的两侧都固定有侧板,两侧的侧板之间固定有汇流板,汇流板与托板之间设有供物品通过的第一通道,汇流板下端面固定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两侧壁都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气道,气道的开口朝向侧板,汇流板上端面固定有与气管连接的接头,接头上的气孔与气道连通,分流板的气道开口侧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物品的第一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吹气的方式将物品吹展开,防止物品扭曲、缠绕在一起,气体通过接头输入到分流板上,气体从分流板上的气道中吹出,从而将物品吹散开,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物品输送到分流板下。
作为优选,汇流板下端面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分流板固定在第一凹槽的底面,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为倾斜面,第一凹槽的倾斜面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分流板的气道开口朝向第一凹槽的倾斜面。第一凹槽一方面用于安装分流板,另一方面第一凹槽两内侧壁的倾斜面用于汇集气体,从而使得分流板吹出的气体能够集中的吹到物品上。
作为优选,分流板上端面设有输送气体的气槽,所有气道都与气槽连通,接头上的气孔与气槽连通,气道包括数量至少一道的直通气道和数量至少两道的弯曲气道,弯曲气道布置在直通气道的两侧。气体先通过气槽,再通过气槽统一分配给各个气道,直通气道由于与气槽直通,中间没有转弯,所以直通气道出来的气体流速快一些,弯曲气道由于中间有转弯,气体通过弯曲气道时受到了阻碍,所以弯曲气道出来的气体相对直通气道稍缓一些,从而使得物品被吹成中间凸起的弧形绳。
作为优选,两侧的侧板上都设有导气孔,导气孔贯穿侧板并与第一通道连通。左边的导气孔设在左边的气道的正左前方,右边的导气孔设在右边的气道的正右前方。导气孔用于疏导分流板流出的气体,防止气体打在侧板上反弹到物品上,而又扰乱物品。
作为优选,第一输送装置包括驱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上传送带、下传送带、上滚动件和下滚动件,驱动轴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从动轴安装在驱动轴上方,第一从动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上滚动件和下滚动件都安装在两侧的侧板之间,上滚动件设在下滚动件的上方,上传送带一端绕在驱动轴上,上传送带另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上,下传送带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上,下传送带另一端绕在下滚动件上,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都通过第一通道,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间隙。物品夹在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进行输送,物品在输送过程中稳定好,同时装置对物品进行吹气时,物品也不会脱离传送带。
作为优选,接头的两侧都设有上传送带,分流板下方两侧都设有下传送带,汇流板设在上传送带的环中,分流板设在下传送带的环中。物品两端都被对应端的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夹住,稳定性更加的好。
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还包括物料稳定装置,物料稳定装置的端部上方安装有用于给吹气后的物品打光的上光源,上光源上方安装有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通过上光源补光后采集吹气后的物品图像信息并将此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两侧的侧板之间安装有输送拍照后的物品的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上方安装有用于筛选物品的机械手和限位组件,控制器通过分析物品图像信息后控制机械手和限位组件。检测系统通过对吹气后的物品进行图像采集,上光源照亮物品,保证图像采集器采集到物品足够明亮,方便控制器后期对物品进行图像分析,当分析发现物品的物品还是缠绕在一起,控制器就会控制限位组件阻挡住物品传输,同时还控制其中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第二输送装置中取走,当分析发现物品的物品达到要求,控制器通过另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输送装置中取走。
作为优选,上光源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物料稳定装置端部上方安装有角度调节器,上光源安装在角度调节器上,角度调节器包括固定块和转动杆,固定块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固定块另一端与上光源固定连接。角度调节器可以调节上光源照射角度,从而使得物品拍的足够明亮。
作为优选,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的下方安装有下光源,下光源固定在两侧的侧板上。下光源用于对物品的下端进行补光,从而使得图像采集器拍出的物品更加的明亮和清晰。
作为优选,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主传动轴、次传动轴、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一端绕在主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一端绕在主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上,第一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设有供机械手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物品输送到对应的机械手下,方便机械手进行选取。
作为优选,机械手包括第一气缸、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压件,第一伸缩杆伸缩在第一气缸内,第一压件固定在第一伸缩杆的端部。机械手在选取物品时,第一伸缩杆伸出第一气缸,并带动第一压件下压在物品上,物品被压到对应回收通道中,然后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压件缩回。
作为优选,第一压件为圆形压盘,圆形压盘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通孔,通孔均布在圆形压盘上。通孔一方面用于减轻第一压件的重量,另一方面防止第一压件在压物品时产生负压而带起物品。
作为优选,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伸缩杆和限位板,第二伸缩杆伸缩在第二气缸内,限位板固定在第二伸缩杆的端部,限位板两端部分别设有供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通过的第二凹槽。限位板上的第二凹槽用于供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通过,在不停止第二输送装置工作的情况下,限位板将物品拦下。
作为优选,限位板为折弯板,包括横向折弯板和垂直横向折弯板的纵向折弯板,第二伸缩杆与横向折弯板固定连接,第二凹槽设在纵向折弯板上,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下。通过折弯形成限位板,使得横向折弯板与纵向折弯板连接处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吹气的方式将物品平展开,防止物品重叠、交错在一起;检测系统通过对吹气后的物品进行图像采集,上光源照亮物品,保证图像采集器采集到物品足够明亮,方便控制器后期对物品进行图像分析,当分析发现物品重叠、交错在一起,控制器就会控制限位组件阻挡住物品传输,同时还控制其中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第二输送装置的一端中取走,当分析发现物品没有重叠、交错在一起,控制器通过另一个机械手将物品从第二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中取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稳定装置的第一位置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物料稳定装置的第二位置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汇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回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在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托板、11—侧板、12—汇流板、13—第一通道、14—分流板、15—接头、16—第一输送装置、17—上光源、18—第二输送装置、19—机械手、20—限位组件、21—下光源、22—第二通道、23—角度调节器、24—延伸板、25—上延伸杆、26—下延伸杆、111—导气孔、121—第一凹槽、122—倾斜面、123—底面、141—气道、142—气槽、161—驱动轴、162—第一从动轴、163—上传送带、164—下传送带、165—上滚动件、166—下滚动件、167—第一齿轮、168—第二齿轮、169—第四齿轮、181—主传动轴、182—次传动轴、183—第一传送带、184—第二传送带、185—第三齿轮、191—第一气缸、192—第一压件、201—第二气缸、202—第二伸缩杆、203—限位板、231—固定块、232—转动杆、1411—直通气道、1412—弯曲气道、1921—通孔、2031—第二凹槽、2032—横向折弯板、2033—纵向折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物料稳定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托板10,托板10的两侧都固定有侧板11,两侧的侧板11都垂直于托板10,两侧的侧板11之间固定有汇流板12,本实施例的物料为口罩,汇流板12与托板10之间设有供口罩通过的第一通道13,汇流板12下端面固定有分流板14,分流板14的两侧壁都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气道141,本实施例气道141为设在分流板14上的条形凹槽,当汇流板12盖合在分流板14上时,气道141就成了气体通道,气道141的开口朝向侧板11,汇流板12上端面固定有与气管连接的接头15,汇流板12上设有一个通气孔,接头15上的气孔通过通气孔与气道141连通,分流板14的气道141开口侧下方设有用于输送口罩的第一输送装置16,接头15、汇流板12和分流板14三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汇流板12下端面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121,分流板14固定在第一凹槽121的底面123,第一凹槽121的两内侧壁为倾斜面122,通过分流板14的气体会吹到倾斜面122上,从而将气体汇集在耳绳上,并将耳绳吹散开,第一凹槽121的倾斜面122与其底面12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分流板14的气道141开口朝向第一凹槽121的倾斜面。
分流板14上端面设有输送气体的气槽142,气槽142设在分流板14的中间位置,气槽142为圆形气槽,当汇流板12盖合在分流板14时,气槽142就成一个密闭的腔体,所有气道141都与气槽142连通,接头15上的气孔与气槽142连通,气道141包括数量至少一道的直通气道1411和数量至少两道的弯曲气道1412,本实施例直通气道1411数量为两道且分别设在气槽142的两侧,弯曲气道1412对称布置在直通气道1411的两侧,同一侧的弯曲气道1412的数量为两道,这两道弯曲气道1412对称布置在直通气道1411的上下两侧。
两侧的侧板11上都设有导气孔111,导气孔111为条形导气孔,导气孔111贯穿侧板11并与第一通道13连通。左边的导气孔111设在左边的气道141的正左前方,右边的导气孔111设在右边的气道141的正右前方。
第一输送装置16包括驱动轴161和第一从动轴162、上传送带163、下传送带164、上滚动件165和下滚动件166,驱动轴161通过电机驱动,驱动轴161和第一从动轴162安装在两侧的侧板11下方,驱动轴161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67,驱动轴161伸出侧板11外并与第一齿轮167固定,第一从动轴162安装在驱动轴161上方,第一从动轴162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68,第一从动轴162伸出侧板并与第二齿轮168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67与第二齿轮168啮合传动,上滚动件165和下滚动件166都安装在两侧的侧板11之间,两侧的侧板11上都固定有延伸板24,两侧的延伸板24上都固定有上延伸杆25和下延伸杆26,上滚动件165安装在上延伸杆25上,下滚动件166安装在下延伸杆26上,上滚动件165设在下滚动件166的上方,上传送带163一端绕在驱动轴161上,上传送带163另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162上,下传送带164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162上,下传送带164另一端绕在下滚动件166上,上传送带163和下传送带164都通过第一通道13,上传送带163与下传送带164之间设有用于传送口罩的间隙。
接头15的两侧都设有上传送带163,分流板14下方两侧都设有下传送带164,汇流板12设在上传送带163的环中,分流板14设在下传送带164的环中,从而使得口罩能够被第一输送装置16输送到第一通道13内,同时使得传送带不会阻挡气道141吹出的气体。
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还包括物料稳定装置,物料稳定装置的端部上方安装有用于给吹气后的口罩打光的上光源17,上光源17上方安装有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为相机,图像采集器通过上光源17补光后采集吹气后的口罩图像信息并将此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两侧的侧板11之间安装有输送拍照后的口罩的第二输送装置18,第二输送装置18上方安装有用于筛选口罩的机械手19和限位组件20,控制器通过分析口罩图像信息后控制机械手19和限位组件20,机械手19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用于选取不合格的口罩,一个用于选取合格的口罩,限位组件20与其中一个机械手19协同选取不合格的口罩;物料稳定装置通过吹气的方式将口罩上的耳绳展开,防止耳绳扭曲、缠绕在一起,气体通过接头15输入到分流板14上,气体从分流板14上的气道141中吹出,从而将耳绳吹散开,第一输送装置16用于将耳罩输送到分流板14下。检测系统通过对吹气后的口罩进行图像采集,上光源17照亮口罩,保证图像采集器采集到口罩足够明亮,方便控制器后期对口罩进行图像分析,当分析发现口罩的耳绳还是缠绕在一起,控制器就会控制限位组件20阻挡住口罩传输,同时还控制其中一个机械手19将口罩从第二输送装置18的一端中取走,当分析发现口罩的耳绳达到要求,控制器通过另一个机械手18将口罩从第二输送装置18的另一端中取走。
上光源1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上光源17的数量为两个,物料稳定装置端部上方安装有角度调节器23,上光源17安装在角度调节器23上,角度调节器23包括固定块231和转动杆232,固定块231一端与转动杆232固定连接,固定块231另一端与上光源17固定连接。
第一输送装置16与第二输送装置18之间的下方安装有下光源21,下光源21固定在两侧的侧板11上。
第二输送装置18包括主传动轴181、次传动轴182、第一传送带183和第二传送带184,主传动轴181一端伸出侧板11且其端部安装有第三齿轮185,第一输送装置16上伸出侧板11的驱动轴161的端部还固定有第第四齿轮169,第三齿轮185与第四齿轮169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第一传送带183一端绕在主传动轴181上,第一传送带183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182上,第一传送带183一端绕在主传动轴181上,第一传送带183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182上,第一传送带183与第一传送带183之间设有供机械手19通过的第二通道22。
机械手19包括第一气缸191、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压件192,第一伸缩杆伸缩在第一气缸191内,第一压件192固定在第一伸缩杆的端部。
第一压件192为圆形压盘,圆形压盘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通孔1921,本实施例第一压件192上通孔1921的数量为五个,通孔1921均布在圆形压盘上。
限位组件20包括第二气缸201、第二伸缩杆202和限位板203,第二伸缩杆202伸缩在第二气缸201内,限位板203固定在第二伸缩杆202的端部,限位板203两端部分别设有供第一传送带183和第二传送带184通过的第二凹槽2031。
限位板203为折弯板,包括横向折弯板2032和垂直横向折弯板2032的纵向折弯板2033,第二伸缩杆202与横向折弯板2032固定连接,第二凹槽2031设在纵向折弯板2033上,第二凹槽2031的开口朝向下。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物料稳定装置,包括托板(10),托板(10)的两侧都固定有侧板(11),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侧板(11)之间固定有汇流板(12),汇流板(12)与托板(10)之间设有供物品通过的第一通道(13),汇流板(12)下端面固定有分流板(14),分流板(14)的两侧壁都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的气道(141),气道(141)的开口朝向侧板(11),汇流板(12)上端面固定有与气管连接的接头(15),接头(15)上的气孔与气道(141)连通,分流板(14)的气道(141)开口侧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物品的第一输送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汇流板(12)下端面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121),分流板(14)固定在第一凹槽(121)的底面(123),第一凹槽(121)的两内侧壁为倾斜面(122),第一凹槽(121)的倾斜面(122)与其底面(12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分流板(14)的气道(141)开口朝向第一凹槽(121)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板(14)上端面设有输送气体的气槽(142),所有气道(141)都与气槽(142)连通,接头(15)上的气孔与气槽(142)连通,气道(141)包括数量至少一道的直通气道(1411)和数量至少两道的弯曲气道(1412),弯曲气道(1412)布置在直通气道(141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物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侧板(11)上都设有导气孔(111),导气孔(111)为条形导气孔,导气孔(111)贯穿侧板(11)并与第一通道(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装置(16)包括驱动轴(161)和第一从动轴(162)、上传送带(163)、下传送带(164)、上滚动件(165)和下滚动件(166),驱动轴(161)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67),第一从动轴(162)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68),第一齿轮(167)与第二齿轮(168)啮合传动,上滚动件(165)和下滚动件(166)都安装在两侧的侧板(11)之间,上滚动件(165)设在下滚动件(166)的上方,上传送带(163)一端绕在驱动轴(161)上,上传送带(163)另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162)上,下传送带(164)一端绕在第一从动轴(162)上,下传送带(164)另一端绕在下滚动件(166)上,上传送带(163)和下传送带(164)都通过第一通道(13),上传送带(163)与下传送带(164)之间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间隙。
6.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稳定装置,物料稳定装置的端部上方安装有用于给吹气后的物品打光的上光源(17),上光源(17)上方安装有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通过上光源(17)补光后采集吹气后的物品图像信息并将此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两侧的侧板(11)之间安装有输送拍照后的物品的第二输送装置(18),第二输送装置(18)上方安装有用于筛选物品的机械手(19)和限位组件(20),控制器通过分析物品图像信息后控制机械手(19)和限位组件(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装置(16)与第二输送装置(18)之间的下方安装有下光源(21),下光源(21)固定在两侧的侧板(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18)包括主传动轴(181)、次传动轴(182)、第一传送带(183)和第二传送带(184),第一传送带(183)一端绕在主传动轴(181)上,第一传送带(183)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182)上,第一传送带(183)一端绕在主传动轴(181)上,第一传送带(183)另一端绕在次传动轴(182)上,第一传送带(183)与第一传送带(183)之间设有供机械手(19)通过的第二通道(2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械手(19)包括第一气缸(191)、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压件(192),第一伸缩杆伸缩在第一气缸(191)内,第一压件(192)固定在第一伸缩杆的端部;第一压件(192)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通孔(19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在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20)包括第二气缸(201)、第二伸缩杆(202)和限位板(203),第二伸缩杆(202)伸缩在第二气缸(201)内,限位板(203)固定在第二伸缩杆(202)的端部,限位板(203)两端部分别设有供第一传送带(183)和第二传送带(184)通过的第二凹槽(2031)。
CN201721519831.5U 2017-11-15 2017-11-15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Active CN207556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9831.5U CN207556571U (zh) 2017-11-15 2017-11-15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9831.5U CN207556571U (zh) 2017-11-15 2017-11-15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6571U true CN207556571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83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9831.5U Active CN207556571U (zh) 2017-11-15 2017-11-15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6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1939B (zh) 用于改变流动通路的设备以及用于材料的收集和传送系统
CN101037819B (zh) 非织造物的导向装置和纺织机械
CN106392356A (zh) 焊钢珠装置
CN110340032A (zh) 一种能够持续输送的易碎物分级机器人
CN207556571U (zh) 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CN208083780U (zh) 一种管件法兰焊接快速装夹装置
CN108128646B (zh) 一种物料稳定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系统
CN205628659U (zh) 一种分料机构
CN108674746A (zh) 自动化装箱设备
CN205436363U (zh) 一种机针质检装置
CN204751717U (zh) 理管机
CN206927292U (zh) Pvc类粉粒物料自动装车装置
CN109985883A (zh) 一种软密封控尘装置与方法
CN207238517U (zh) 一种具有清理与导料功能的一体机
CN109178838A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9166027U (zh) 一种催化剂及助剂干燥机
CN212199504U (zh) 一种用于预处理棉纤维的设备
CN209209975U (zh) 一种层间投料装置
CN207170302U (zh) 一种色选机上半密封型的除尘系统
CN209097610U (zh) 扎带上料机构
CN206046699U (zh) 钢管精整线探伤系统装置
CN208131498U (zh) 利于剔除传动皮带轮张紧的高速成像分拣系统
CN206578045U (zh) 一种食品塑料罐头筛选装置
CN205380220U (zh) 板料堆垛机的吹风装置
CN209049752U (zh) 一种32fv衔铁分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Shang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 building 2,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1418 Moganshan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Shang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 building 2,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1418 Moganshan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