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6803U -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 Google Patents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6803U
CN207546803U CN201721286754.3U CN201721286754U CN207546803U CN 207546803 U CN207546803 U CN 207546803U CN 201721286754 U CN201721286754 U CN 201721286754U CN 207546803 U CN207546803 U CN 207546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ube body
transfer passage
blending agent
cooling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67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和平
王卫军
颜其高
李雪平
衷小鹏
江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u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u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u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u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67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6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6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6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混合介质输送管道内形成充分混合后再自第二管体输出至喷嘴,不但利于形成较好的悬浮混合效果,而且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不必如现有技术中在喷枪的喷嘴内再进行混合,避免了在喷嘴中混合形成气泡或中空现象的发生;且由于内管体的管壁上形成第一冷却水套,外套体上形成第二冷却水套,从而可同时对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进行冷却,从而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混合前即进行冷却,避免第一介质或/和第二介质因过热汽化造成喷枪管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喷枪不必长期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大大降低了喷枪表面的温度,使其不再容易腐蚀,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硝脱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背景技术
脱硝脱硫塔主要是由烟气输送系统、吸收塔、喷淋系统、浆液循环系统、浆液回收系统组成。工业废气通过烟气输送系统将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的废气输送到吸收塔,吸收塔中大量的脱硫剂由喷淋系统输送到塔体,带有一定压力和脱离能力的脱硫剂与工业废气充分接触,产生化学反应,为了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沉淀物流到塔底,由浆液循环系统排到塔外循环利用,经过脱硫净化后的工业气体再经过脱硫塔烟囱排到空气中。
目前,在脱硫脱硝、烟气调质等工艺中,在喷淋系统中,一般都是采用喷枪实现将流体喷射到确定的范围区域内,以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现有的喷枪在结构上存在较多不足,一来结构复杂,管件比较多,管中套管,安装麻烦;二来在使用时,喷枪处于高温烟气中,时间一长,高温烟气将喷枪以及处于枪管中的流体过热,流体往往会在枪管中汽化,导致喷枪内压力上升,由于枪管内压力的变化,使流体不能以预计的颗粒度喷射到确定的位置,达不到理想的混合效果,且由于喷枪长期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导致喷枪表面温度高且容易腐蚀,大大影响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不仅具有稳定且理想的介质混合效果和介质输送效果,而且可解决现有的喷枪长期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导致喷枪表面温度高且容易腐蚀,大大影响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内管体和与内管体一体成形并环绕内管体设置形成间隙配合的外套体,第二管体环绕内管体设置在所述内管体与外套体之间的间隙内并与外套体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固定;
第二管体内壁与所述内管体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内管体内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介质输送通道,第二管体的前部内形成用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内介质与第二介质输送通道内介质混合并对混合介质输送的混合介质输送通道;
内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对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冷却的第一冷却水套,外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的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设置有进水接头,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设置有出水接头。
进一步,内管体一端伸出第二管体设置,进水接头设置于外套体上,出水接头依次穿过外套体和第二管体与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部的管段连接并与第一冷却水套相连通。
进一步,混合介质输送通道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口径逐渐变小的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口径不变的混合介质输送喉口区和口径逐渐变大的混合介质输送扩张区,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的端部位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内,且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同轴连通。
进一步,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的端部的外侧面为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相适形的圆锥面。
进一步,第二介质输送通道的介质输出端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形成有口径逐渐变小的第二介质输送收缩区、口径不变的第二介质输送喉口区和口径逐渐变大的第二介质输送扩张区。
进一步,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分别对应为内管体的管壁内侧和外套体的侧壁内形成的环形空腔。
进一步,第二管体的端部内侧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第二管体的混合介质输送管道内形成充分混合后再自第二管体输出至喷嘴,不但利于形成较好的悬浮混合效果,而且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不必如现有技术中在喷枪的喷嘴内再进行混合,避免了在喷嘴中混合形成气泡或中空现象的发生,也不会再最终的喷出过程中出现爆喷的现象;而且由于内管体的管壁上形成第一冷却水套,外套体的侧壁上形成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的第二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位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之间,第二冷却水套位于第二管体外侧,从而可同时对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进行冷却,从而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混合前即进行冷却,避免第一介质或/和第二介质因过热汽化造成喷枪管内的压力上升,因压力得到稳定也就保证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且由于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的存在,使得喷枪不必长期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大大降低了喷枪表面的温度,使其不再容易腐蚀,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内管体1和与内管体1一体成形并环绕内管体设置形成间隙配合的外套体10,第二管体环绕内管体设置在所述内管体1与外套体10之间的间隙内并与外套体10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固定;第二管体可通过过盈配合与外套体10形成固定,也可通过螺纹连接于外套体10形成固定;
第二管体2的内壁与内管体1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内管体1内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第二管体2的前部内形成用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内介质与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内介质混合并对混合介质输送的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内管体1的管壁13上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对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冷却的第一冷却水套6,外套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水套6连通的第二冷却水套11,与第二冷却水套11连通设置有进水接头7,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设置有出水接头8;如图所示,内管体1一端位于第二管体2内,一端位于第二管体2外,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由位于第二管体2的内管体1的管段与第二管体2之间形成,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和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均形成在第二管体2内且直接同轴连通,穿过外套体10和第二管体2的管壁设置有第一介质输送接头9,第一介质输送接头9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直接连通,喷枪还包括喷嘴,喷嘴与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的出口一端连接,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内直接混合然后再输送至喷嘴,也就使得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不必再在喷嘴内进行混合,以免自喷嘴混合后输送路径过短而造成混合效果不好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高压压缩气体,第二介质为脱硫脱硝剂,通常为尿素。
本实施例中,内管体1一端伸出第二管体2设置,进水接头7设置于内管体1伸出第二管体2的管段上与第一冷却水套6连通,出水接头8穿过第二管体2与内管体1位于第二管体2内部的管段连接并与第一冷却水套6相连通;其中,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自进水接头7进入第一冷却水套6,自出水接头8流出,由于进水接头7和出水接头8分设于内管体1的两端,即使得冷却水在第一冷却水套6和第二冷却水套11内充分流动,保证冷却效果;另外,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与外部冷却水循环装置相连用于供水和出水。
本实施例中,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口径逐渐变小的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5-1、口径不变的混合介质输送喉口区5-2和口径逐渐变大的混合介质输送扩张区5-3,内管体1位于第二管体2内的端部位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5-1内,且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5-1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3同轴连通;即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形成文丘里管结构,第一介质流经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内会形成加速效果,不但对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内的第二介质产生虹吸效应,使其快速被吸出进入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并在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内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可形成充分的混合形成悬浮效果。
本实施例中,内管体1位于第二管体2的端部的外侧面为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5-1相适形的圆锥面;不但形成较好的适应性,而且保证第一介质流经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5-1时形成加速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的介质输出端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形成有口径逐渐变小的第二介质输送收缩区4-1、口径不变的第二介质输送喉口区4-2和口径逐渐变大的第二介质输送扩张区4-3;即第二介质输送通道4的介质输出端同样形成文丘里管结构,具有加速效果,并在进入混合介质输送通道5内具有一定的冲击效果,从而有助于与第一介质的混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水套6为内管体1的管壁内侧形成的环形空腔;不但容易制造,而且冷却面积大,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的端部内侧与内管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填料12;密封填料为石墨盘根,外套体10的端部将石墨盘根紧紧压实形成密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管体和与内管体一体成形并环绕内管体设置形成间隙配合的外套体,所述第二管体环绕所述内管体设置在所述内管体与外套体之间的间隙内并与所述外套体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固定;
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所述内管体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介质输送通道,所述内管体内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介质输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的前部内形成用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内介质与第二介质输送通道内介质混合并对混合介质输送的混合介质输送通道;
所述内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对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和第二介质输送通道冷却的第一冷却水套,所述外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的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设置有进水接头,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设置有出水接头;
所述内管体一端伸出第二管体设置,所述进水接头设置于外套体上,所述出水接头依次穿过外套体和第二管体与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部的管段连接并与第一冷却水套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介质输送通道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口径逐渐变小的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口径不变的混合介质输送喉口区和口径逐渐变大的混合介质输送扩张区,所述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的端部位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内,且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与第一介质输送通道同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位于第二管体的端部的外侧面为与混合介质输送收缩区相适形的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通道的介质输出端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形成有口径逐渐变小的第二介质输送收缩区、口径不变的第二介质输送喉口区和口径逐渐变大的第二介质输送扩张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分别对应为内管体的管壁内侧和外套体的侧壁内形成的环形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内侧与内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填料。
CN201721286754.3U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Active CN207546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6754.3U CN207546803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6754.3U CN207546803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6803U true CN20754680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6754.3U Active CN207546803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6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38298U (zh) 脱硝脱硫用喷枪
CN105854554B (zh) 臭氧低温氧化脱硝工艺及系统
CN205137439U (zh) 一种贫氧蒸汽低氨燃烧系统
CN105664747B (zh) 一种用于尿素催化水解的静态混合器
CN207254064U (zh) 用于脱硝脱硫的喷枪管
CN207546803U (zh) 新型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CN107470049A (zh) 具有防汽化作用的脱硫脱硝用喷枪管
CN104001635B (zh) 用于脱硫脱硝的新型喷枪
CN207605897U (zh) 具备冷却水套的脱硫脱硝用喷枪
CN202350022U (zh) 水煤浆悬浮流化燃烧脱硫、脱硝锅炉
CN107470050A (zh) 具冷却效果的脱硫脱硝用喷枪
CN104001418B (zh) 改良型脱硫脱硝喷枪
CN112543672A (zh) 喷枪、燃烧设备和用于处理排气的方法
CN206897678U (zh) 锅炉scr烟气脱硝用尿素溶液喷枪
CN203862445U (zh) 用于脱硫脱硝的新型喷枪
CN103990367B (zh) 改进型脱硫脱硝的喷枪
CN108434965B (zh) 轮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3862121U (zh) 改进型脱硫脱硝的喷枪
CN203862447U (zh) 改进型喷枪
CN217220847U (zh) 一种高使用寿命脱硫脱硝用喷枪
CN203862120U (zh) 脱硫脱硝喷枪
CN203862119U (zh) 改良型脱硫脱硝喷枪
CN218774577U (zh) 喷射装置及烟气脱硝系统
CN103566744B (zh) 烧结机气液混合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CN111928274B (zh) 一种有机废液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