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4512U -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 Google Patents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4512U
CN207544512U CN201721473371.7U CN201721473371U CN207544512U CN 207544512 U CN207544512 U CN 207544512U CN 201721473371 U CN201721473371 U CN 201721473371U CN 207544512 U CN207544512 U CN 207544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ewel
mold insert
stone
claw
co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33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4733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4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4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45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宝石镶件,包括底托和卡爪,至少两个卡爪设于底托之上;卡爪与宝石的腰部卡接,宝石的底部设于底托与卡爪围合成的空间内,卡爪之间形成镂空使得宝石的底部露出于宝石镶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立体展示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它包括宝石和宝石镶件。镶嵌在宝石镶件上的宝石的各个部分均有所露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宝石饰品,都可以展示宝石的晶莹剔透的效果,是一种在宝石台面看下去能保持宝石原有的光学效果,从侧面无论哪个方向都能看见宝石的立体效果的,展示效果绚丽的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Description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宝石饰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首饰应运而生,钻石以其具有的美好的爱情寓意和闪亮炫丽的特质,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饰品。
传统的立体镶嵌技术中的镶钻结构部分基本是上面大下面小的束底形状。只能从上方俯视才可展示宝石的晶莹剔透,下方的部位仅为支撑作用效果。现有的钻石饰品的展示方向较为单一,同样具有美感的钻石的底部被藏于底托之中,不能够够完美的展示钻石全方位的立体美感以及由其带来的炫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宝石台面看下去能保持宝石原有的光学效果,从侧面无论哪个方向都能看见宝石的立体效果的,展示效果绚丽的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宝石镶件,包括底托和卡爪,至少两个所述卡爪设于所述底托之上;所述卡爪与宝石的腰部卡接,宝石的底部设于所述底托与所述卡爪围合成的空间内,所述卡爪之间形成镂空使得所述宝石的底部露出于所述宝石镶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中部拱起,端部收敛,形成鼓形的宝石底部容置空间。拱起的卡爪能够将宝石的底部更加充分的露出,使得宝石的展示效果更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托上设有与宝石的底部相对的反光体。设置于宝石的底部相对的反光体,使得宝石的反光效果更好,具有更加绚丽的展示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反光体呈锥体状且表面是镜面。锥体状的反光体与倒锥状的宝石的底部相互映射,使得宝石的反光效果进一步优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托上设有副石镶口,所述副石镶口用于嵌入副石,若干所述副石镶口环设于所述宝石的底部。在底托上镶嵌副石引导消费者在看副石的时候看到主视的底部所呈现的晶莹剔透的效果,使得商品鲜明,同时底部的副石还具有映射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托上还设有底部嵌口,所述底部嵌口用于部分地嵌入宝石的底部,所述副石镶口环设于所述底部嵌口。主石的底部部分地嵌设于,从而使得主石和副石紧密结合,增加副石和主石交相辉映的视觉效果和耦合程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环设于所述宝石的底部的副石镶口至少为一圈。宝石底部的副石镶口层数越多效果越绚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层上的副石镶口交叉分布。交叉分布的副石镶口能够使得副石的镶嵌更加紧凑,从而使得副石产生更绚烂的映射效果。当视线与主石成一定角度时,可以明显看到副石映射在主石上的色彩。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副石镶口上设有用于固定副石的副卡爪。副卡爪用于安装和固定副石,使得副石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副石自副石镶口脱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包括宝石以及上述的宝石镶件,所述宝石镶嵌于所述宝石镶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包括宝石镶件和宝石,底托起到承托的宝石的作用,卡爪用于安装和固定宝石,通过与宝石的腰部卡接,从而将宝石固定在宝石镶件上,宝石的冠部的台面自卡爪上侧露出,宝石的腰部延伸至卡爪与底托围合呈的空间内,卡爪之间形成镂空,从而使得宝石的底部自宝石镶件中露出。镶嵌在宝石镶件上的宝石的各个部分均有所露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宝石饰品,都可以展示宝石的晶莹剔透的效果,是一种在宝石台面看下去能保持宝石原有的光学效果,从侧面无论哪个方向都能看见宝石的立体效果的,展示效果绚丽的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结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结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种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又一种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标:1-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0-宝石镶件;101-底托;102-卡爪;20-主石;30-副石。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实用新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的结构主视图,图2示出了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的结构侧视图,图3示出了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的结构俯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包括宝石以及宝石镶件10,宝石镶嵌于宝石镶件10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戒指、项链、手链等饰品上,作为饰品的宝石展示部件。
宝石镶件10,用于镶嵌宝石。宝石呈钻石状,包括冠部、腰部和底部。宝石镶件10包括底托101和卡爪102,至少两个卡爪102设于底托101之上,底托101起到承托的宝石的作用,同时用于将宝石镶件10与其他首饰连接在一起,或可以直接作为其他首饰的一部分,如作为戒指的一部分,直接将宝石镶件10与指环制成一体。卡爪102用于安装和固定宝石,通过与宝石的腰部卡接,从而将宝石固定在宝石镶件10上,宝石的冠部的台面自卡爪102上侧露出,宝石的腰部延伸至卡爪102与底托101围合呈的空间内,卡爪102之间形成镂空,从而使得宝石的底部自宝石镶件10中露出。
由于宝石的腰部是宝石上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宝石的侧面观察,腰部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为保护宝石的边缘,防止宝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本实施例中,卡爪102呈杆状,卡爪102与底托101为一体成型。杆状的卡爪102与宝石的腰部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杆状的卡爪102对宝石的遮挡较小,同时宝石的冠部和底部也从宝石镶件10中露出,因而镶嵌在宝石镶件10上的宝石的各个部分均有所露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宝石饰品,都可以展示宝石的晶莹剔透的效果,镶嵌于宝石镶件10上的宝石具有立体展示的效果。
为便于区别宝石镶件10上镶嵌的不同的宝石,此处卡爪102上装夹的宝石为主石20。
卡爪102与主石20的腰部卡接从而将主石20固定。本实施例中,卡爪102的中部拱起,端部收敛,形成鼓形的主石20底部容置空间。拱起的卡爪102能够将宝石的底部更加充分的露出,使得宝石的展示效果更好。
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底托101上的卡爪102自下向上逐渐收敛,即具有下大上小的容置空间。
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托101上的卡主还可以是将固定在其上的主石20的底部露出的其他的空间相对主石20的底部大的中空、空瓶等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底托101上的卡爪102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中,图示的底托101上的卡爪102的数量为4个,在保证对主石20的稳定固定的同时,又不会对观看主石20形成过多的视觉阻碍。
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还包括若干副石30。底托101上设有副石镶口,每一副石镶口用于嵌入一颗副石30,若干副石镶口环设于宝石的底部,从而使得宝石的底部环设有若干副石30。
主石20可以是钻石或任何一种宝石,而副石30则可是各种颜色的宝石镶嵌,也可单一颜色钻石,也可是集中颜色宝石的组合。单一颜色的宝石可提升折射效果、亮度,不同颜色的宝石则可以提升产品的新颖程度,吸引消费者眼球。
环设于主石20的底部的副石镶口至少为一层,即副石30至少为一层(圈)。可以理解,数量越多、层数越多的副石30具有越多的面,折射效果更好,展示效果更加绚丽。每层副石镶口的数量越多,副石镶口之间的接合越紧密,镶嵌效果越好,同时制造和镶嵌难度也越大。环设于主石20底部的副石30呈锥面分布,使得副石30的台面朝外,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在副石镶口的层数为多层时,相邻层上的副石镶口交叉分布。交叉分布的副石镶口能够使得副石30的镶嵌更加紧凑,减少副石30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副石30产生更绚烂的映射效果。
每一副石镶口上设有用于固定副石30的副卡爪102。副卡爪102用于安装和固定副石30,使得副石30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副石30自副石镶口脱落。
在底托101上相对主石20的底部加设若干副石30具有视觉引导的效果,引导消费者去看副石30的时候同时看到露出的主石20的底部,主石20的底部同样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同时底托101上的副石30还具有映射效果,副石30与主石20交相辉映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主石20的台面上在一定角度时,可以映衬出副石30的颜色且随着主石20台面角度、光源的强弱以及方向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使得宝石的立体展示更加多样化。
底托101上还设有底部嵌口,底部嵌口用于部分地嵌入宝石的底部,所述副石镶口环设于底部嵌口。底部嵌口可以是加工出来的锥形缺口,也可以是底托101上的副石镶口围合而成的缺口,用于将主石20的底部嵌入底部嵌口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主石20的底部的形态展示,主石20的底部只需嵌入一点点即可。主石20的底部部分地嵌设于底部嵌口中,从而使得主石20和副石30紧密结合。
另外,底部镶口的设置使得主石20的镶嵌定位性更好。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的宝石在镶嵌时,先镶嵌底托101上的副石30,通过在副石镶口中打胶,从而将副石30固定在副石镶口中。而后形成了底部嵌口,底部嵌口很小,主石20的底部的角度嵌于底部嵌口中,从而对主石20形成一定的定位效果,之后将卡爪102夹紧使得卡爪102卡紧在主石20的腰部,卡爪102发生了变形与主石20的腰部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将主石20的位置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底托101上设有与宝石的底部相对的反光体。设置于宝石的底部相对的反光体,增加射于底托101的光的反射率,使得主石20的具有更好的光反射、折射效果,整个主石20的底部更加绚丽。反光体呈锥体状且表面为镜面。锥体状的反光体与倒锥状的宝石的底部相互映射,使得宝石的反光效果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宝石镶件10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1具有如下优点:
1.主石20的底部镂空,可以对饰品的主石20进行立体的展示。
2.主石20的底部加设副石30,副石30的设置可以提升反射、折射效果以及亮度,不同颜色的副石30还可以使得饰品具有更为绚丽和亮眼的外观。同时底部的副石30还具有引导视觉的效果,通过主石20和副石30的交相辉映使得饰品的亮度最大化。
3.采用立体展示镶嵌的方法使得宝石的厚切加工成为一种优势,因为宝石底厚的原因增加了副石30和主石20底部交相辉映的视觉效果和耦合程度,直接提升了厚切工主石20的价值。
4.可以应用于任何具有主石20的珠宝首饰上。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和卡爪,至少两个所述卡爪设于所述底托之上;
所述卡爪与宝石的腰部卡接,宝石的底部设于所述底托与所述卡爪围合成的空间内,所述卡爪之间形成镂空使得所述宝石的底部露出于所述宝石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中部拱起,端部收敛,形成鼓形的宝石底部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设有与宝石的底部相对的反光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呈锥体状且表面是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设有副石镶口,所述副石镶口用于嵌入副石,若干所述副石镶口环设于所述宝石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还设有底部嵌口,所述底部嵌口用于部分地嵌入宝石的底部,所述副石镶口环设于所述底部嵌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环设于所述宝石的底部的副石镶口至少为一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层上的副石镶口交叉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宝石镶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副石镶口上设有用于固定副石的副卡爪。
10.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宝石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宝石镶件,所述宝石镶嵌于所述宝石镶件上。
CN201721473371.7U 2017-11-07 2017-11-07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3371.7U CN207544512U (zh) 2017-11-07 2017-11-07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3371.7U CN207544512U (zh) 2017-11-07 2017-11-07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4512U true CN207544512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8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33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512U (zh) 2017-11-07 2017-11-07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4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51017A1 (en) Decorative jewelry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6663980B2 (ja) ダイアモンドを切削し組み立てて輝き及び色合いを高めた複合ダイアモンドを形成する工程
CN101744390A (zh) 镶有宝石的珠片
JP2008290317A (ja) 美術装飾品
US11375779B2 (en) Gemston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emstone arrangement
CN207544512U (zh) 宝石镶件及具有立体展示效果的宝石饰品
CN103391728B (zh) 颜色变化的多宝石镶嵌
CN200994484Y (zh) 玉石饰件
JP3235480U (ja) 宝飾体
JP3134274U (ja) 装飾品
CN205492837U (zh) 一种新型的钻石镶口体
CN211559010U (zh) 一种炫丽首饰品
CN216701860U (zh) 一种首饰
Wardropper Between art and nature: Jewelry in the Renaissance
CN212465162U (zh) 一种新型珠宝首饰的梅映雪形镶口
CN216453727U (zh) 一种镶嵌式宝石首饰
KR101898251B1 (ko) 발광 물질을 내장한 보석을 사용한 장신구
CN208676469U (zh) 一种基于透明材料的多功能首饰
CN209644062U (zh) 宝石镶嵌结构及首饰
GB2562543A (en) Ornament assembly with suspension effect
CN205233677U (zh) 宝石托架及首饰
KR200190600Y1 (ko) 유리장신구
JP6574581B2 (ja) 宝石を用いた装飾品
Sassoon et al. Jewels by JAR
KR100404582B1 (ko) 브라이트 진주 및 그 가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