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3805U -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 Google Patents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33805U
CN207533805U CN201721603867.1U CN201721603867U CN207533805U CN 207533805 U CN207533805 U CN 207533805U CN 201721603867 U CN201721603867 U CN 201721603867U CN 207533805 U CN207533805 U CN 207533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
heavy platform
cavity plate
pin
hot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38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显峰
刘艳兵
杨建�
谢国文
利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038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33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33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33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包括凹模及凸模,所述凹模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凸模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形成有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凹模型面形状匹配的凸模型面,所述凹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凹模压合面,所述凸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凸模压合面,所述凹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的方向凸出的凸台,所述凸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凹模的方向凹陷的沉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沉台在模具冲压方向上正对,所述凸台和沉台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状以使得合模时所述凸台和沉台闭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相对于传统的拉延模具,减少了压边圈结构,降低了试制开发成本和加工周期。

Description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B柱加强板设计制造过程中,为了避免中间拉延深度变化大的位置起皱,需要在拉延模具的相应位置增加压边圈3a来压住坯料4a的边缘,由此形成的拉延模具如图1所示,其包括凹模1a、凸模2a及压边圈3a。
请参见图2至图4,现有的拉延模具其拉延过程包括:
(1)将坯料4a放在凸模2a和压边圈3a之上,凹模1a从上向下运动,如图2所示;
(2)凹模1a与压边圈3a闭合,防止此处坯料4a起皱,凹模1a驱动压边圈3a一起向下运动,如图3所示;
(3)凹模1a下行到终点与压边圈3a及凸模2a一起闭合,拉延结束,如图4所示。
可见,该拉延模具需要增加压边圈来保证产品质量,导致模具成本增加。此外,模具的开发时间、加工时间、装配时间及调试成本都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B柱加强板拉延模具,需要增加压边圈来保证产品质量,导致模具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包括凹模及凸模,所述凹模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凸模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形成有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凹模型面形状匹配的凸模型面,所述凹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凹模压合面,所述凸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凸模压合面,所述凹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的方向凸出的凸台,所述凸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凹模的方向凹陷的沉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沉台在模具冲压方向上正对,所述凸台和沉台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状以使得合模时所述凸台和沉台闭合。
可选地,所述凸台沿所述凹模型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沉台沿所述凸模型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凹模压合面上位于所述凹模型面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凸台,所述凸模压合面上位于所述凸模型面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沉台。。
可选地,所述沉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沉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的底侧均与所述沉台的底面相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凸圆角面及第一凹圆角面,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相接;
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二凸圆角面及第二凹圆角面,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半径为8-10mm,所述第一侧面的拔模角度为10-15°;
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半径为8-10mm,所述第二侧面的拔模角度为10-15°。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面包括第一斜面及第一过渡圆角面,所述第一斜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长度方向的一侧相接;
所述第四侧面包括第二斜面及第二过渡圆角面,所述第二斜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二斜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三侧面的拔模角度为60-75°;
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四侧面的拔模角度为60-75°。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的底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在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的底面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沉台的宽度为50-70mm,所述沉台的深度为20-30mm,所述沉台与坯料切边线的距离为5-10mm。
可选地,所述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用于汽车B柱加强板的拉延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工作时,坯料放在凸模上,凹模从上向下运动,凹模上的凸台先与坯料接触,控制坯料起皱,凹模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凹模上的凸台和凸模上的沉台相互作用拉紧坯料,保证坯料的产品区域不起皱,凹模下行到终点,凸台和沉台闭合,拉延成型结束。相对于传统的拉延模具,减少了压边圈结构,降低了试制开发成本和加工周期。节约铸造成本约20%,加工及装配时间减少约10%,调试时间可减少0.5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B柱加强板拉延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B柱加强板拉延模具拉延开始状态图;
图3是现有的B柱加强板拉延模具拉延中间状态图;
图4是现有的B柱加强板拉延模具拉延结束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凹模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凸模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拉延成型开始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拉延成型中间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拉延成型另一中间状态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拉延结束态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凹模;11、凹模型面;12、凹模压合面;13、凸台;
2、凸模;21、凸模型面;22、凸模压合面;23、沉台;231、第一侧面;2311、第一凸圆角面;2312、第一凹圆角面;232、第二侧面;2321、第二凸圆角面;2322、第二凹圆角面;233、第三侧面;2331、第一斜面;2332、第一过渡圆角面;234、第四侧面;2341、第二斜面;2342、第二过渡圆角面;235、底面;
3、坯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包括凹模1及凸模2,所述凹模1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凸模2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11,所述凸模2形成有向所述凹模1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凹模型面11形状匹配的凸模型面21,所述凹模型面11的周围形成凹模压合面12,所述凸模型面21的周围形成凸模压合面22,所述凹模压合面12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2的方向凸出的凸台13,所述凸模压合面22上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凹模1的方向凹陷的沉台23,所述凸台13与所述沉台23在模具冲压方向上正对,所述凸台13和沉台23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状以使得合模时所述凸台13和沉台23闭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凸台13沿所述凹模型面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沉台23沿所述凸模型面2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凹模压合面12上位于所述凹模型面11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凸台13,所述凸模压合面22上位于所述凸模型面21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沉台23。这样,在成型时,凹模1上的凸台13和凸模2上的沉台23相互作用时,坯料两侧被拉紧,保证坯料的产品区域不起皱。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沉台23宽度方向(即图8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侧面231及第二侧面232,所述沉台23长度方向(即图9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侧面233及第四侧面234,所述第一侧面231、第二侧面232、第三侧面233及第四侧面234的底侧均与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相接。底面235优选为一平面。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侧面231包括第一凸圆角面2311及第一凹圆角面2312,所述第一凸圆角面2311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22相接,所述第一凸圆角面2311的底侧与所述第一凹圆角面2312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凹圆角面2312的底侧与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宽度方向的一侧相接。所述第二侧面232包括第二凸圆角面2321及第二凹圆角面2322,所述第二凸圆角面2321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22相接,所述第二凸圆角面2321的底侧与所述第二凹圆角面2322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凹圆角面2322的底侧与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沉台23的宽度L1为50-70m。这样,可以合理利用排样废料,既控制产品起皱,又保证成形不开裂。所述沉台23与坯料切边线的距离L2为5-10mm,保证最小切边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沉台23的深度H为20-30mm。这样,可以保证成形起皱前,沉台23与坯料接触起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凸圆角面2311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一凹圆角面2312的半径为8-10mm。所述第二凸圆角面2321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二凹圆角面2322的半径为8-10mm。这样,可以控制热成形材料适当流动,不起皱和开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侧面231的拔模角度a1为10-15°,所述第二侧面232的拔模角度a2为10-15°。这样,可以综合考虑成形性以及模具闭合后材料的冷却速率,保证材料马氏体化达到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侧面233包括第一斜面2331及第一过渡圆角面2332,所述第一斜面2331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22相接,所述第一斜面2331的底侧与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2332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2332的底侧与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长度方向的一侧相接。所述第四侧面234包括第二斜面2341及第二过渡圆角面2342,所述第二斜面2341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22相接,所述第二斜面2341的底侧与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2342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2342的底侧与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2332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三侧面233的拔模角度a3为60-75°。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2342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四侧面234的拔模角度a4为60-75°。这样,可以保证沉台23与凸模压合面22平缓过渡,不产生新的起皱。
在一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31与第二侧面23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侧面233与第四侧面234在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23的底面235对称设置。
参见图10至图13,本实施例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的拉延过程如下:
(1)如图10所示,将坯料3放在凸模2上,凹模1从上向下运动;
(2)如图11所示,凹模1向下运动时,凹模1上的凸台13先与坯料3接触,控制起皱;
(3)如图12所示,凹模1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凹模1上的凸台13和凸模2上的沉台23相互作用拉紧坯料3,保证坯料3的产品区域不起皱;
(4)如图13所示,凹模1下行到终点,凸台13和沉台23闭合,拉延成型结束。
上述实施例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可用于汽车B柱加强板及具有类似结构的板件的拉延成型。
上述实施例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相对于传统的拉延模具,减少了压边圈结构,降低了试制开发成本和加工周期。节约铸造成本约20%,加工及装配时间减少约10%,调试时间可减少0.5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及凸模,所述凹模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凸模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形成有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凹模型面形状匹配的凸模型面,所述凹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凹模压合面,所述凸模型面的周围形成凸模压合面,所述凹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的方向凸出的凸台,所述凸模压合面上形成有向背离所述凹模的方向凹陷的沉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沉台在模具冲压方向上正对,所述凸台和沉台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状以使得合模时所述凸台和沉台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沿所述凹模型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沉台沿所述凸模型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凹模压合面上位于所述凹模型面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凸台,所述凸模压合面上位于所述凸模型面两侧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沉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沉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的底侧均与所述沉台的底面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凸圆角面及第一凹圆角面,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相接;
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二凸圆角面及第二凹圆角面,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圆角面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一凹圆角面的半径为8-10mm,所述第一侧面的拔模角度为10-15°;
所述第二凸圆角面的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二凹圆角面的半径为8-10mm,所述第二侧面的拔模角度为10-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包括第一斜面及第一过渡圆角面,所述第一斜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长度方向的一侧相接;
所述第四侧面包括第二斜面及第二过渡圆角面,所述第二斜面的顶侧与所述凸模压合面相接,所述第二斜面的底侧与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顶侧相接,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底侧与所述沉台的底面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圆角面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三侧面的拔模角度为60-75°;
所述第二过渡圆角面的半径为100-150mm,所述第四侧面的拔模角度为60-75°。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的底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在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沉台的底面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的宽度为50-70mm,所述沉台的深度为20-30mm,所述沉台与坯料切边线的距离为5-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用于汽车B柱加强板的拉延成型。
CN201721603867.1U 2017-11-24 2017-11-24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Active CN207533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3867.1U CN207533805U (zh) 2017-11-24 2017-11-24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3867.1U CN207533805U (zh) 2017-11-24 2017-11-24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33805U true CN207533805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1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3867.1U Active CN207533805U (zh) 2017-11-24 2017-11-24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338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9796A (zh) * 2019-07-25 2019-11-22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上槛整形模具
CN115214782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9796A (zh) * 2019-07-25 2019-11-22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上槛整形模具
CN115214782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CN115214782B (zh) * 2021-04-16 2023-08-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3643B1 (ko) 프레스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CN207533805U (zh) 板件热成形软模试制模具
CN101439377A (zh)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冲压处理方法
CN103480704B (zh) 一种帽形件渐进折弯成形方法
KR102015737B1 (ko) 프레스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07855412A (zh) 铝制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及过拉延方法
CN105813773A (zh) 钢板原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钢板原材料的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KR20170080681A (ko) 프레스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201516474U (zh) 解决地板类零件拉延成形时开裂的模具
JP2011083807A (ja) 断面ハット状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3357735B (zh) 车门内板的开口拉延成形工艺
KR20200108069A (ko) 프레스 성형용의 금속판, 프레스 성형 장치 및 프레스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2014028379A (ja) アウタパネルのプレス成形方法
CN103920779B (zh) 一种复杂封闭型厚板件向内翻边的成形工艺及其模具
CN206122499U (zh) 一种壶体拉胀压型模具
KR20210060673A (ko) 프레스 성형품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구조 부재
CN206169068U (zh) 冲压模具滑块
CN101913316B (zh) 一种门内板二次拉延冲压方法
CN202291192U (zh) 一种曲轴的预锻模具
CN201108938Y (zh) 一种型钢轮辋收缩模
CN105818866A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及加工方法
CN101856698A (zh) 一种门内板下部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11586A (zh) 一种用于车辆纵梁外部支撑板冲压成型的整形侧翻边模具
CN205417785U (zh) 一种乘用车发动机盖
CN2762908Y (zh) 翻边成型的摆块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