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9731U -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9731U
CN207529731U CN201721633493.8U CN201721633493U CN207529731U CN 207529731 U CN207529731 U CN 207529731U CN 201721633493 U CN201721633493 U CN 201721633493U CN 207529731 U CN207529731 U CN 207529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plate
interior
insula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34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斌
宫家宁
周曙琛
方江
倪桂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34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29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9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9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绝缘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每组绝缘支撑件由若干首尾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构成,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三组绝缘子连接件和外连接板,绝缘子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同一组绝缘支撑件的两个支柱绝缘子之间,绝缘子连接件固定于外连接板上,外连接板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小外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支撑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绝缘支撑的刚度和机械强度,减少高压端放电现象,并且方便运输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压输电工程中,穿墙套管、避雷器等电力设备需要采用绝缘性能好、支撑强度高的绝缘支撑装置用以支撑绝缘。
目前,单柱式支柱绝缘子通常用作支撑装置。然而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中,传统的单柱式支柱绝缘子无法满足特高压输电等级所需的绝缘和支撑强度。尤其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特高压工程电力设备的支撑装置需要更严格的绝缘支撑要求,单柱式支柱绝缘子无法满足其所需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支撑装置,该装置有效提高绝缘支撑的刚度和机械强度,减少了高压端放电现象,同时方便运输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绝缘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每组绝缘支撑件由若干首尾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构成,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三组绝缘子连接件和外连接板,绝缘子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同一组绝缘支撑件的两个支柱绝缘子之间,绝缘子连接件固定于外连接板上,外连接板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小外连接板。
上述绝缘支撑装置通过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组合构成,每组绝缘支撑件由若干首尾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构成,组合式的支撑结构使得绝缘支撑装置具有更高的支撑强度和良好的绝缘性能。外连接板由若干可拆卸的小外连接板连接而成,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运输和安装更为便捷。
其中,上述小外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固定连接。
上述小外连接板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连接构成,将连接结构拆分成若干个相同的小结构连接而成,方便生产制造与运输安装。
其中,上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圆筒状第一连接体和自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耳。
上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体呈圆筒状,减少了连接件的尖角数量,进而有效减少支柱绝缘子高压区的放电现象。
其中,上述第一连接板呈工字状。
其中,上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中间。
将第二连接板设置为上下连接板的结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中间,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保证绝缘装置的稳固性。
其中,上述连接装置包括内连接板和内外连接件,内外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内连接板,另一端与外连接板连接,内外连接件均匀分布在内连接板周围。
在上述连接装置中设置内连接板,并用内外连接件连接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加强了绝缘支撑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绝缘支撑装置的连接强度。
其中,内连接板包括上内连接板和下内连接板,内外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内连接板和下内连接板中间。
上述内外连接件设置在上内连接板和下内连接板中间,提高了绝缘支撑装置的强度。
其中,上述内外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二连接体和自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耳。
上述第二连接体呈圆筒状,减少了连接件的尖角数量,进而有效减少支柱绝缘子高压区的放电现象。
其中,上述内外连接件呈工字状。
其中,上述内连接板和上述内外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
将内连接板和内外连接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方便安装运输。
其中,支柱绝缘子包括端部法兰,绝缘子连接件包括与端部法兰适配的法兰连接板和连接耳,法兰连接板设置在同一组绝缘支撑件的相邻两个支柱绝缘子的相连接的端部法兰之间,连接耳沿法兰连接板的径向延伸,固定连接外连接板。
上述绝缘子连接件与端部法兰适配,且其一端设置在相邻的端部法兰之间,提高了绝缘子连接件与支柱绝缘子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绝缘支撑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绝缘支撑装置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连接板1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板1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板11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板112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绝缘子连接件12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绝缘支撑装置2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装置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外连接件2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内连接板22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装置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板3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板31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一种绝缘支撑装置1000,包括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1100,每组绝缘支撑件1100由若干首尾连接的支柱绝缘子1110构成,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1100之间通过连接装置100固定连接,连接装置100包括至少三组绝缘子连接件120和外连接板110,绝缘子连接件120固定连接于同一组绝缘支撑件1100的两个支柱绝缘子1110之间,绝缘子连接件120固定于外连接板110上,外连接板110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小外连接板1140。
具体地,如图1所示,绝缘支撑装置1000可选包括六组绝缘支撑件1100,每组绝缘支撑件1100由7根支柱绝缘子1110首尾相连构成。六组绝缘支撑件1100之间通过连接装置100固定连接,六组绝缘支撑件1100均匀分布在连接装置100的周围。
绝缘支撑装置1000由六组绝缘支撑件1100组合构成,每组绝缘支撑件1100由首尾连接的7根支柱绝缘子1110构成。组合式的支撑结构提升了绝缘支撑装置1000的支撑强度和绝缘性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六组绝缘支撑件1100,其支撑和绝缘的可靠性更佳。
外连接板110由若干可拆卸的小外连接板1140连接而成,外连接板110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运输和安装更为便捷。
其中,小外连接板1140包括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间隔固定连接。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11共有6个,连接板112共有6个,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间隔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环状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的个数与绝缘支撑件1100的组数相适应。当绝缘支撑件1100的组数发生改变时,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当然,连接板111和连接板112也可以不与绝缘支撑件1100的组数相适应。如连接板111可以根据连接装置100所位于的绝缘支撑装置1000上的高度,相应调整其数量。
其中,连接板111包括圆筒状的连接体1111和自连接体111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连接耳1112。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连接体1111呈圆筒状,连接耳1112对称设置在连接体1111的两端。连接耳11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体1111上,另一端远离连接体1111延伸。圆筒状连接体111具有较少的尖角,能够有效减少支柱绝缘子高压区的放电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11不限定于圆筒状连接体1111与连接耳1112的结构。可以根据连接装置100所在高度的性能要求,调整连接板111的结构,如将连接板111设置为矩形板状结构。
连接耳1112呈板状,其延伸在连接体1111外部的部分上均匀设置了四个连接孔11121。四个连接孔11121排布成矩形的四个端点。连接孔11121用于与连接件111固定连接。
连接体1111的端面呈圆形,其两端分别均匀分布2个固定件11111和2个固定件11112。2个固定件11111和2个固定件11112分别位于连接体1111端面的同一条直径上。2个固定件11111和2个固定件11112均沿连接体1111的轴向朝连接体1111的内部延伸。
固定件11111和固定件11112呈板状,固定件11111的宽度大于固定件11112的宽度。固定件11111垂直于连接耳1112,固定件11111的一端焊接于连接耳1112上,另一端焊接于连接体1111上。固定件11112与连接耳1112位于连接体1111的同一条直径上。固定件11112一端焊接于连接体1111上,另一端焊接于连接耳1112上。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11111、固定件11112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连接体1111和连接耳1112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或者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连接耳1112上的连接孔11121不限于4个,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排布方式。
其中,连接板112包括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与连接板112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11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中间。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结构相同,仅对上连接板1121作具体描述,下连接板1122的结构参照上连接板1121。
参见图7,上连接板1121为板状,呈对称结构。上连接板1121包括中部11211、左部11212和右部11213。左部11212、中部11211和右部11213上分别均匀设置4个连接孔112121、连接孔112111和连接孔112131。连接孔112121、连接孔112111和连接孔112131分别排布成矩形的四个端点。
需要说明的是,左部11212、中部11211和右部11213上的连接孔112121、连接孔112111和连接孔112131不限于4个,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左部11212和右部11213对称设置在中部11211的两端。左部11212和中部11211呈角度连接,右部11213和中部11211呈角度连接。具体地,左部11212和中部11211的连接角度为150度,左部11212和中部11211的连接角度为150度。左部11212与中部11211,右部11213与中部11211均为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左部11212和中部11211的连接角度,右部11213和中部11211的连接角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左部11212、右部11213也可以通过焊接的形式与中部11211连接。左部11212、右部11213和中部11211的连接处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对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
参见图4和图5,连接在连接板112两端的连接板111,分别与左部11212、右部11213连接。具体地,与左部11212连接的连接板111,其一端的连接耳1112设置在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左部11212的中间。使得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左部11212的连接孔112121与连接耳1112的连接孔11121均同轴,采用螺栓贯穿连接孔112121和连接孔11121以紧固连接。将连接板111的连接耳1112设置在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中间,提高连接强度,使连接更为可靠。
与右部11213连接的连接板111,其一端的连接耳1112设置在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右部11213的中间,使得上连接板1121和下连接板1122的右部11213的连接孔112131与连接耳1112的连接孔11121均同轴,采用螺栓贯穿连接孔112131和连接孔11121以紧固连接。
连接耳1112的宽度与左部11212、右部11213的宽度相同,且连接耳1112的长度小于左部11212、右部11213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孔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栓的连接形式。连接耳1112的宽度也可以略小于左部11212、右部11213的宽度。连接板111的连接耳1112也可以连接在上连接板1121的上方,或者连接在下连接板1122下方。
其中,支柱绝缘子1110包括端部法兰1120,绝缘子连接件120包括与端部法兰1120适配的法兰连接板121和连接耳122,法兰连接板121设置在同一组绝缘支撑件1100的相邻两个支柱绝缘子1110的相连接的端部法兰1120之间,连接耳122沿法兰连接板121的径向延伸,固定连接外连接板110。
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法兰连接板121呈圆环状,具有一定的厚度。法兰连接板121的外径与端部法兰1120的外径相等。法兰连接板121的连接耳122呈矩形,连接耳122的一端与法兰连接板121连接,另一端远离法兰连接板121延伸。法兰连接板121的外径与端部法兰1120具有相同的外径,能够提高法兰连接板121与端部法兰1120连接的可靠性。法兰连接板121设置为圆环状,减轻重量,便于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法兰连接板121不仅可以为圆环状,也可以圆板状。圆环状法兰连接板121的面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
法兰连接板121设置16个连接孔1211,16个连接孔1211围绕法兰连接板121的中心均匀设置。连接孔1211的圆心均位于法兰连接板121的同一条圆周线上。每个连接孔1211的圆心到法兰连接板121的内壁124和外壁125的距离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孔1211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形式。连接孔1211的个数也不限定为16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支柱绝缘子1110的端部法兰1120的连接孔1130的个数设定,可以等于或者少于连接孔1130的个数。
连接耳122上均匀设置4个连接孔1221。连接耳122与法兰连接板121的连接处设置倒圆角123。
参见图2和图9,端部法兰1120上设置连接孔1130,连接孔1130围绕端部法兰1120的中心,均匀分布在端部法兰1120上。同一组绝缘支撑件1100中,法兰连接板121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柱绝缘子1110相连接的端部法兰1120之间。
具体地,将法兰连接板121的连接孔1211对应相邻两个支柱绝缘子1110连接的两个端部法兰1120的连接孔1130,使连接孔1211与连接孔1130同轴对应。将螺栓贯穿连接孔1211和连接孔1130,从而紧固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柱绝缘子1110和法兰连接板121。
将连接耳122的4个连接孔1221与下连接板1122的中部11221的4个中部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用螺栓贯穿连接孔1221和中部11221的中部连接孔,使得绝缘子连接件120与外连接板110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耳122与外连接板110的连接可以为本实施例中的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参见图10至图14,本实施例的绝缘支撑装置2000包括连接装置200,连接装置200在实施例一中的连接装置100的基础上,还包括内连接板220和内外连接件230。
连接装置200包括内连接板220和内外连接件230,内外连接件230的一端连接内连接板220,另一端与外连接板250连接,内外连接件230均匀分布在内连接板220周围。
其中,内外连接件230包括圆筒状的连接体231和自连接体231的两端向外延伸的连接耳232。
参见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内外连接件230共有6个,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板11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连接耳232上设置连接孔2321。
需要说明的是,内外连接件230虽然采用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板111相同的结构,但两者的具体尺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然,内外连接件230也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板111不同的结构,如内外连接件230采用工字形的槽钢结构。
其中,内连接板220包括上内连接板221和下内连接板222,内外连接件23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内连接板221和下内连接板223中间。
参见图12和图14,本实施例中,内连接板220设有一个,上内连接板221和下内连接板222的结构相同,在此对上内连接板221的结构作具体描述,下内连接板222的结构参照上内连接板221的结构。
上内连接板221呈圆环状,设置有24个连接孔2211,每4个连接孔2211为一组,共有6组。该6组连接孔2211以组为单位,围绕上内连接板221的中心均匀分布。每组的4个连接孔2211分布构成矩形的4个端点。每组内靠近上内连接板221中心的两个连接孔2211位于上内连接板221的同一条圆周线上。每组内远离上内连接板221中心的两个连接孔2211位于上内连接板221的另一条圆周线上。
下内连接板222也设置相应的下内连接板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将内外连接件230的连接耳232设置在上内连接板221和下内连接板222中间。使得连接耳232上的连接孔2321与上内连接板221的连接孔2211、下内连接板222的下内连接板连接孔的同轴对应。将螺栓贯穿连接孔2321、连接孔2211和下内连接板连接孔,使其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内连接板221也可以为圆板状结构。连接孔2211的数量不限定为24个,排布方式也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根据内外连接件230的连接耳232的连接孔2321的数量和实际需求作相应调整。上内连接板221与下内连接板22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内连接板220与内外连接件23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12,内外连接件230的另一端连接耳232与外连接板250相连。具体地,外连接板250由连接板210和连接板240间隔连接构成。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10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板112的结构相同,连接板240与实施例一种的连接板11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连接板210包括上连接板211和下连接板212。
将内外连接件230的另一端连接耳232设置在上连接板211和下连接板212中间。具体地,将内外连接件230的另一端连接耳232上的连接孔2321与上连接板211中部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和下连接板212中部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同轴对应。将螺栓贯穿连接孔2321、上连接板211中部连接孔和下连接板212中部连接孔,使其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内外连接件230与连接板210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
参见图15至图18,本实施例三的绝缘支撑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三组绝缘支撑件(图中未示出),三组绝缘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00固定连接,连接装置300包括三组绝缘子连接件320和外连接板310,绝缘子连接件320固定于外连接板310上,外连接板310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小外连接板350。
其中,三组绝缘支撑件围绕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外连接板310呈环状。
其中,绝缘子连接件320与实施例一中的绝缘子连接件12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小外连接板350包括6个连接板311和6个连接板312,连接板311和连接板312间隔连接固定。连接板312包括上连接板3121和下连接板3122。连接板312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板112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支撑件不限于三组,可以根据具体支撑强度和绝缘强度作相应选择。外连接板310也不限于由6个连接板311和6个连接板312构成,也可以由3个连接板311和3个连接板312构成,或者根据绝缘支撑件的组数作相应的调整。
连接装置300还包括1个内连接板330和3个内外连接件340,内外连接件340的一端连接内连接板330,另一端与外连接板310连接。内外连接件340均匀分布在内连接板330周围。
其中,内连接板330与实施例二中的内连接板22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绝缘子连接件320连接在与内外连接件340连接的连接板312上。绝缘子连接件320与上连接板312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子连接件320也可以连接在未与内外连接件340连接的连接板312上。或者部分绝缘子连接件320连接在未与内外连接件340连接的连接板312上,另一部分绝缘子连接件320连接在与内外连接件340连接的连接板312上。绝缘子连接件320也可以与下连接板3122固定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在上连接板3121和下连接板3122的中间。
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中,内外连接件340与连接板311结构相同。在此对连接板311的结构作具体描述,内外连接件340的结构可以参照连接板311的结构。连接板311为工字型的槽钢,包括上板3111和下板3112,上板3111和下板3112通过竖直的连接板3113连接。连接板3113与上板3111和下板3112垂直。
上板3111和下板3112的两端部均设置4个连接孔31111和4个连接孔31121。连接孔31111、连接孔31121呈矩形的四个端点排布。上板3111和下板3112同一端的每一个连接孔31111和每一个连接孔31121分别对应同轴设置。
连接板312的上连接板3121上设置连接孔31211,下连接板3122上设置连接孔31221。与连接板312相邻连接的两个连接件311的上板3111的连接孔31111与连接孔31211同轴对应,下板3112的连接孔31121与连接孔31221同轴对应。用螺栓贯穿连接孔31111与连接孔31211以紧固连接。用螺栓贯穿连接孔31121与连接孔31221以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内外连接件340和连接板311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如将实施例二中的圆柱形内外连接件230的结构用于内外连接件340中,连接板311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或者将内外连接件230的结构用于连接板311中,内外连接件340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连接孔31111与连接孔31211之间,连接孔31121与连接孔31221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不限于螺栓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绝缘支撑装置可用于支撑母线、穿墙套管、避雷器、电抗器等高压设备,应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每组绝缘支撑件由若干首尾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构成,至少三组绝缘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三组绝缘子连接件和外连接板,所述绝缘子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同一组绝缘支撑件的两个所述支柱绝缘子之间,所述绝缘子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外连接板上,所述外连接板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小外连接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外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隔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圆筒状的第一连接体和自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工字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中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内连接板和内外连接件,所述内外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内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外连接板连接,所述内外连接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连接板周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板包括上内连接板和下内连接板,所述内外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内连接板和所述下内连接板中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连接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二连接体和自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连接件呈工字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板和所述内外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绝缘子包括端部法兰,所述绝缘子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端部法兰适配的法兰连接板和连接耳,所述法兰连接板设置在同一组绝缘支撑件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柱绝缘子的相连接的所述端部法兰之间,所述连接耳沿所述法兰连接板的径向延伸,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板。
CN201721633493.8U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Active CN207529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3493.8U CN207529731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3493.8U CN207529731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9731U true CN207529731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7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3493.8U Active CN207529731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9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3789A (zh) * 2021-06-22 2021-11-02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单元及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3789A (zh) * 2021-06-22 2021-11-02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单元及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装置
CN113593789B (zh) * 2021-06-22 2023-09-08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单元及绝缘子端部附件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7897B2 (en) Quick connect and disconnect cable junction box
CN201601013U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及其屏蔽罩
KR101028147B1 (ko) 송전변전 배전 강재 전신주 이음장치
CN203146243U (zh) 用于固定塔筒的支撑底座
CN207529731U (zh) 一种绝缘支撑装置
CN201238173Y (zh) 全封闭免金具式绝缘子顶紧型共箱母线
US2014634A (en) Bus support
CN210297174U (zh) 一种十二分裂的管母跳线串
CN209016657U (zh) 一种10kV跳线复合绝缘支撑杆连接夹板
CN207149327U (zh) 一种包含支柱绝缘子和均压环的组件
KR20010056711A (ko) 전주의 고압케이블 지지대
CN210918435U (zh) 一种横担异形的t接钢管杆
CN212277841U (zh) 临时用电电缆托架及临时围墙
CN219140115U (zh) 一种埋地蒸汽管道绝缘固定节
CN217036538U (zh) 一种用于长拉杆和母线筒之间的支撑装置
CN216741837U (zh) 一种塔筒运输底座
CN204792377U (zh) 一种可伸缩绝缘筒
CN219576603U (zh) 一种新型的架空地线可变角度环形挂板
CN221009770U (zh) 一种配电电缆线路终端钢管支撑架
CN214273122U (zh) 连接金具及输电杆塔
CN208734192U (zh) 用于杆塔的横担
CN218498774U (zh) 管母线的层间支撑过渡金具
CN201851290U (zh) 一种塔架接地装置
CN212676492U (zh) 用于高海拔区域的六变八线夹
CN218772851U (zh) 一种高压电缆隧道的屏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