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5355U - 自动对心夹具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心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5355U
CN207495355U CN201721663835.0U CN201721663835U CN207495355U CN 207495355 U CN207495355 U CN 207495355U CN 201721663835 U CN201721663835 U CN 201721663835U CN 207495355 U CN207495355 U CN 207495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late
positioning
connecting rod
component
revol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38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38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5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5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5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包括:本体;定位组件,设置在本体上,定位组件能够在本体上滑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与定位组件相连接;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定位组件,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用于夹持或放开位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回转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心夹具,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定位组件,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使得回转体发生最小的位移,有效避免了因回转体产生位移,使其中心发生偏移,进而带来的刮伤抖动等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对心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对心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设备领域中,对于圆柱类工件,夹具定位是必须要考虑的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中,定位方式通常为单边靠边定位,工件会与底面会产生较大位移和摩擦,并且工件中心会发生相应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对心夹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包括:本体;定位组件,设置在本体上,定位组件能够在本体上滑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与定位组件相连接;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定位组件,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用于夹持或放开位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回转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包括本体、定位组件和驱动组件,定位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本体上,驱动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与定位组件相连接,为定位组件的移动提供动力,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回转体设置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定位组件,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当需要对回转体进行夹持时,驱动组件驱动定位组件,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同时夹持住位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回转体,使得回转体发生最小的位移,有效避免了因回转体产生位移,使其中心发生偏移,进而带来的刮伤抖动等问题,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同时接触到回转体,也即将回转体放在固定位置后,只需要驱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同时向回转体移动,而不需要回转体自身的移动,即可实现回转体的夹持,保证了回转体的中心不会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下一工序的可靠性。另外,当对回转体加工完毕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放开回转体,进行相背移动,也即做相离运动,以便于对下一回转体进行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自动对心夹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组件还包括: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结构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铰接用于带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还包括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结构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铰接,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曲柄连杆结构连接起来,实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同步移动,进一步地,曲柄连杆结构能够带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进行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曲柄连杆结构包括:曲柄,曲柄与本体相铰接;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曲柄的一端相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板相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曲柄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板相铰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曲柄连杆结构包括曲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曲柄与本体相铰接,使得曲柄能够绕与本体的铰接点转动,曲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铰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再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铰接,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以曲柄与本体的铰接点为定点进行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使得每次夹持回转体时均可将回转体放置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保证了回转体的中心位置不会偏移,另外,该结构简单、可靠,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曲柄与本体的铰接点距离曲柄的两端的距离相同;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板移动时能够通过曲柄连杆结构驱动第二定位板移动,相同的,第二定位板移动时能够通过曲柄连杆结构驱动第一定位板移动,曲柄连杆结构运动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移动,曲柄与本体的铰接点距离曲柄的两端的距离相同,也即曲柄的中点与底板相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进而使得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时,两者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同时接触回转体,避免在夹持或放开回转体的过程中使回转体发生位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至少两个限位件分别相对的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上和第二定位板上,限位件上设置有缺口,用于夹持回转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用于夹持回转体,进一步地,限位件上设置有缺口,缺口的形状可以和回转体的曲面相适配,进而保证夹持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缺口包括:第一倾斜面,用于与回转体的曲面相接触;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相对于第一定位板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用于与回转体的曲面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缺口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相对于第一定位板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当然,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也能够相对于第二定位板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使得至少四个倾斜的平面与回转体的曲面相接触,达到固定回转体的效果,进一步地,缺口呈V型,或者缺口沿第一定位板的移动方向的截面呈梯形,其中梯形的靠近回转体的一侧的开口的长度大于底壁的长度,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腰孔,腰孔的长度方向沿回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穿过腰孔与限位件相连接,用于固定限位件;或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两列沿回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腰孔,连接件穿过腰孔与限位件相连接,进而固定限位件,由于腰孔的长度方向沿回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通过将连接件穿过腰孔的不同位置,可以使限位件固定在腰孔的不同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回转体。当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也能够呈两列方式设置通孔,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至限位件,也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回转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自动对心夹具还包括:滑轨,设置在本体上,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滑轨与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自动对心夹具还包括滑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通过滑轨与本体相连接,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滑动,进一步地,滑轨为两个,两个滑轨沿与第一定位板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提高了滑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组件为气缸,气缸与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或曲柄连杆结构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为气缸,气缸与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或曲柄连杆结构相连接,具体地,当气缸与第一定位板相连接时,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移动,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连杆带动曲柄以及第二连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定位板移动,实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同时移动的效果;当气缸与第二定位板相连接时,气缸驱动第二定位板移动,第二定位板通过第二连杆驱动曲柄以及第一连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定位板移动,实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同时移动的效果;当气缸与曲柄连杆结构相连接时,由于曲柄连杆结构分别铰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以当气缸驱动曲柄连杆结构时,曲柄连杆机构同时带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移动,实现了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同时移动,进而保证了定位组件夹持回转体时,不需要回转体发生位移,保证了夹持的效果。进一步地,气缸为笔形气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一定位板相连接;第二气缸,与第二定位板相连接;其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一定位板相连接的第一气缸和与第二定位板相连接的第二气缸,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第二气缸驱动第二定位板,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同时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以实现对回转体的夹持,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同时接触回转体,避免回转体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对心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对心夹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对心夹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本体,2定位组件,20第一定位板,22第二定位板,24曲柄连杆结构,240曲柄,242第一连杆,244第二连杆,26限位件,28腰孔,3驱动组件,4回转体,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包括:本体1;定位组件2,设置在本体1上,定位组件2能够在本体1上滑动;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设置在本体1上,与定位组件2相连接;其中,定位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定位组件2,使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用于夹持或放开位于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的回转体4。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包括本体1、定位组件2和驱动组件3,定位组件2可滑动的设置在本体1上,驱动组件3设置在本体1上,且与定位组件2相连接,为定位组件2的移动提供动力,其中,定位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回转体4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定位组件2,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当需要对回转体4进行夹持时,驱动组件3驱动定位组件2,使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对移动,同时夹持住位于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的回转体4,使得回转体4发生最小的位移,有效避免了因回转体4产生位移,使其中心发生偏移,进而带来的刮伤抖动等问题,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同时接触到回转体4,也即将回转体4放在固定位置后,只需要驱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同时向回转体4移动,而不需要回转体4自身的移动,即可实现回转体4的夹持,保证了回转体4的中心不会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下一工序的可靠性。另外,当对回转体4加工完毕时,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放开回转体4,进行相背移动,也即做相离运动,以便于对下一回转体进行夹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组件2还包括:曲柄连杆结构24,曲柄连杆结构24分别与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铰接用于带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还包括曲柄连杆结构24,曲柄连杆结构24分别与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铰接,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通过曲柄连杆结构24连接起来,实现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的同步移动,进一步地,曲柄连杆结构24能够带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进行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曲柄连杆结构24包括:曲柄240,曲柄240与本体1相铰接;第一连杆242,第一连杆242的一端与曲柄240的一端相铰接,第一连杆242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板20相铰接;第二连杆244,第二连杆244的一端与曲柄240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244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板22相铰接。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曲柄连杆结构24包括曲柄240、第一连杆242和第二连杆244,曲柄240与本体1相铰接,使得曲柄240能够绕与本体1的铰接点转动,曲柄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242和第二连杆244相铰接,第一连杆242、第二连杆244再分别与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铰接,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以曲柄240与本体1的铰接点为定点进行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使得每次夹持回转体4时均可将回转体4放置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保证了回转体4的中心位置不会偏移,另外,该结构简单、可靠,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曲柄240与本体1的铰接点距离曲柄240的两端的距离相同;第一连杆242和第二连杆244的长度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20移动时能够通过曲柄连杆结构24驱动第二定位板22移动,相同的,第二定位板22移动时能够通过曲柄连杆结构24驱动第一定位板20移动,曲柄连杆结构24运动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移动,曲柄240与本体1的铰接点距离曲柄240的两端的距离相同,也即曲柄240的中点与底板相铰接,第一连杆242和第二连杆244的长度相同,进而使得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时,两者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同时接触回转体4,避免在夹持或放开回转体4的过程中使回转体4发生位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组件2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26,至少两个限位件26分别相对的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0上和第二定位板22上,限位件26上设置有缺口,用于夹持回转体4。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件26,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上,用于夹持回转体4,进一步地,限位件26上设置有缺口,缺口的形状可以和回转体4的曲面相适配,进而保证夹持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缺口包括:第一倾斜面,用于与回转体4的曲面相接触;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相对于第一定位板20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用于与回转体4的曲面相接触。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缺口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相对于第一定位板20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当然,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也能够相对于第二定位板22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使得至少四个倾斜的平面与回转体4的曲面相接触,达到固定回转体4的效果,进一步地,缺口呈V型,或者缺口沿第一定位板20的移动方向的截面呈梯形,其中梯形的靠近回转体4的一侧的开口的长度开口的长度大于底壁的长度,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上均设置有腰孔28,腰孔28的长度方向沿回转体4的轴线方向设置;定位组件2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穿过腰孔28与限位件26相连接,用于固定限位件26;或第一定位板20或第二定位板22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两列沿回转体4的轴线方向设置。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上设置有腰孔28,连接件穿过腰孔28与限位件26相连接,进而固定限位件26,由于腰孔28的长度方向沿回转体4的轴线方向设置,通过将连接件穿过腰孔28的不同位置,可以使限位件26固定在腰孔28的不同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回转体4。当然,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上也能够呈两列方式设置通孔,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至限位件26,也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回转体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自动对心夹具还包括:滑轨5,设置在本体1上,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通过滑轨5与本体1相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自动对心夹具还包括滑轨5,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通过滑轨5与本体1相连接,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滑动,进一步地,滑轨5为两个,两个滑轨5沿与第一定位板20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提高了滑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组件3为气缸,气缸与第一定位板20或第二定位板22或曲柄连杆结构24相连接。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为气缸,气缸与第一定位板20或第二定位板22或曲柄连杆结构24相连接,具体地,当气缸与第一定位板20相连接时,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20移动,第一定位板20通过第一连杆242带动曲柄240以及第二连杆244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定位板22移动,实现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的同时移动的效果;当气缸与第二定位板22相连接时,气缸驱动第二定位板22移动,第二定位板22通过第二连杆244驱动曲柄240以及第一连杆242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定位板20移动,实现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的同时移动的效果;当气缸与曲柄连杆结构24相连接时,由于曲柄连杆结构24分别铰接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所以当气缸驱动曲柄连杆结构24时,曲柄240连杆机构同时带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移动,实现了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的同时移动,进而保证了定位组件2夹持回转体4时,不需要回转体4发生位移,保证了夹持的效果。进一步地,气缸为笔形气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一定位板20相连接;第二气缸,与第二定位板22相连接;其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能够同时驱动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使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包括与第一定位板20相连接的第一气缸和与第二定位板22相连接的第二气缸,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定位板20,第二气缸驱动第二定位板22,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同时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以实现对回转体4的夹持,使得第一定位板20和第二定位板22同时接触回转体4,避免回转体4发生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在所述本体上滑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定位组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定位组件,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用于夹持或放开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回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
曲柄连杆结构,所述曲柄连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铰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结构包括:
曲柄,所述曲柄与所述本体相铰接;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柄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柄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点距离所述曲柄的两端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
至少两个限位件,所述至少两个限位件分别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缺口,用于夹持所述回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包括:
第一倾斜面,用于与所述回转体的曲面相接触;
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移动方向呈对称结构,用于与所述回转体的曲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腰孔,所述腰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回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腰孔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限位件;或
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两列沿所述回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第一定位板或所述第二定位板或所述曲柄连杆结构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心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连接;
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CN201721663835.0U 2017-12-04 2017-12-04 自动对心夹具 Active CN207495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3835.0U CN207495355U (zh) 2017-12-04 2017-12-04 自动对心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3835.0U CN207495355U (zh) 2017-12-04 2017-12-04 自动对心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5355U true CN207495355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3835.0U Active CN207495355U (zh) 2017-12-04 2017-12-04 自动对心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53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897A (zh) * 2019-03-12 2019-06-14 保定市诚信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切纸机抱夹装置
CN111409029A (zh) * 2020-04-22 2020-07-14 北京新松融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带对接接头夹持卡爪机构
CN115365730A (zh) * 2022-10-21 2022-11-22 常州市武进苏南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过滤器焊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897A (zh) * 2019-03-12 2019-06-14 保定市诚信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切纸机抱夹装置
CN111409029A (zh) * 2020-04-22 2020-07-14 北京新松融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带对接接头夹持卡爪机构
CN115365730A (zh) * 2022-10-21 2022-11-22 常州市武进苏南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过滤器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5355U (zh) 自动对心夹具
CN105564954B (zh) 流水线工件可调翻转装置
CN104551465B (zh) 用于焊接换热器板片的机械手焊接设备
CN203752009U (zh) 同步夹紧装置
CN106584429B (zh) 一种驱动固定的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
CN105156041A (zh) 全回转钻机及其套管夹紧机构
CN209578604U (zh) 位置可调的焊具夹持装置
CN206169918U (zh) 一种同步夹具
CN208178796U (zh) 弧形工件手动夹具
CN109158650A (zh) 一种具有夹紧功能的轴承加工用钻床
CN204308785U (zh) 玻璃定位工装
CN210451515U (zh) 一种工程机械滑道的焊接装置
CN212265081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万向节总成压装工装
CN210254859U (zh) 一种用于条形工件的焊接定位治具
CN204877316U (zh) 全回转钻机及其套管夹紧机构
CN204053547U (zh) 旋转固定夹具
CN204771252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
CN109384038B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203993000U (zh) 医用针针管自动定位夹取结构和医用针自动组装设备
CN208643902U (zh) 基于机器人加工用的限位装置
CN203791830U (zh) 一种夹紧机构及摩擦焊接机
CN108622128B (zh) 一种同速对接的高铁运输方式的轨夹装置
CN207013647U (zh) 一种钢筋调直夹及钢筋调直器
CN206509619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焊接设备
CN206343818U (zh) 一种用于箱体类工件的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