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1238U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91238U CN207491238U CN201721244671.8U CN201721244671U CN207491238U CN 207491238 U CN207491238 U CN 207491238U CN 201721244671 U CN201721244671 U CN 201721244671U CN 207491238 U CN207491238 U CN 207491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core
-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 coil
- pot
- electr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其中,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电煲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炉芯包括线圈安装件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能够在保证加热效果和保持高热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锅体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渐渐由常规加热向电磁加热过渡,如电磁加热电饭煲、电磁加热压力煲、电磁炉等,这些都属于电磁感应加热式烹饪器具的范畴;电磁加热具有清洁卫生、火力大、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电磁加热技术在厨房烹饪设备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
现有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电饭煲、电压力煲等电煲,在其机体内部设有电磁线盘,电磁线盘通常包括线盘支架、线圈及导磁体;电磁加热装置在工作时,烹饪容器(锅体)放置在电磁线盘上方,利用线圈与导磁体产生电磁涡流,磁场流通过程中使锅体发热,从而实现对锅体中食材的加热烹饪;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电磁加热电煲的加热线圈通常是绕置在锅体的底部,锅体产生热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锅体的底部,且所述线圈往往呈辐射环状分布,磁场强度不均匀,导致在用现有的电磁加热电煲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例如煲汤时,加热面积较小较集中,锅体受热不均匀,从而不能对锅体内的水和食材进行均匀的加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能够在保证加热效果和保持高热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锅体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电煲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炉芯包括线圈安装件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置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通过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中输入高频电流,使得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上述交变磁场能使锅体本身产生涡流,磁力线穿透锅体并使锅体发热,从而在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形成一圈电磁加热区域,对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进行环绕加热,从而实现对所述锅体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同时保证加热效果和保持高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炉芯还包括炉芯外壳体;所述炉芯外壳体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将所述线圈安装件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上,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并对应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圆弧过渡部;再将所述电煲的锅体放置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与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位置相对应,使得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对应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圆弧过渡部的电磁加热线圈对应于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形成电磁加热区域,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安装件包括若干线圈支架;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线圈支架对应匹配的插装件,所述线圈支架通过与所述插装件的配合均匀分布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线圈支架的弯折角度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的弧度对应匹配;所述线圈支架上设有若干凸台,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过限位在所述绕线槽内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线圈安装件采用分件线圈固定结构,分件成若干线圈支架,并通过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的插装件的配合将所述线圈支架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上,使得所述线圈支架环绕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外表面;所述线圈支架上设置的凸台形成绕线槽,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沿着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绕装并限位在所述绕线槽内,最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对应环绕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圆弧过渡部;上述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一体成型的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设置环状的内凹绕线槽或绕线凸台,减小了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开模、生产加工难度,且所述线圈支架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单独加工的生产制作技术要求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插装件为柱状结构;所述插装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插装件的另一端设有插装槽;所述线圈支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插装槽对应匹配的插装部,且所述线圈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插装部与所述插装槽的配合连接所述插装件的另一端,所述线圈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插装件为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的上半部的柱状结构,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通过将所述线圈支架的所述插装部插装到所述插装槽内连接所述线圈支架的一端,所述线圈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一方面,所述线圈支架通过所述插装件和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且安装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连接的所述插装件和所述线圈支架共同形成了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的加强结构,增加了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强度和刚性,防止所述炉芯外壳体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炉芯还包括铁氧导磁体;所述线圈支架上还设有若干卡扣件,所述铁氧导磁体通过与所述卡扣件的配合卡接在所述线圈支架上,且所述铁氧导磁体覆盖所述绕线槽内限位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述铁氧导磁体为直条形或L形。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铁氧导磁体可以加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工作时的磁场,使得磁力线聚集,从而提高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且所述铁氧导磁体采用嵌入的方式,通过所述卡扣件直接卡接固定在所述线圈支架上,结构简单,导磁体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同时没有妨碍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绕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装配效率与装配精度,也不再需要额外的导磁体安装件,物料成本降低,同时所述铁氧导磁体卡入所述线圈支架后,所述铁氧导磁体的一面压贴在所述凸台上,使得所述铁氧导磁体可以更加贴近所述绕线槽内限位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并且将其覆盖,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所述铁氧导磁体的集磁作用,提升电磁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炉芯还包括炉芯内壳体;所述炉芯内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炉芯内壳体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且与所述锅体对应匹配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炉芯内壳体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炉芯内壳体与所述炉芯外壳体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高分子隔热发泡体。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采用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所述炉芯内壳体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再将所述锅体放置于所述炉芯内壳体的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锅体的侧壁与底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炉芯内壳体与所述炉芯外壳体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可以将所述锅体与外部进行温度传导阻隔,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了所述电磁加热炉芯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炉芯内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部;所述炉芯内壳体的第二圆弧过渡部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圆弧过渡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0毫米。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炉芯内壳体与所述炉芯外壳体在电磁加热区域的垂直距离小于20毫米,并且尽可能地小,以到达电磁加热转换的高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炉芯内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卡接件,所述炉芯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对应匹配的卡接槽;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插接件,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件对应匹配的插接槽。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炉芯内壳体的顶部开口附近的卡接件卡接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顶部开口附近的卡接槽内,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底壁的插接件插接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的插接槽内,从而将所述炉芯内壳体安装并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装配起来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炉芯还包括电磁加热功率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由电煲的控制系统根据用户通过电煲的人机交互系统选择的不同的工作模式或加热档位控制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的功率大小,改变电磁功率板输出电流的大小即改变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电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自主灵活地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炉芯工作,保证电煲在执行不同烹饪工作或不同烹饪阶段时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电煲,包括煲体、设于所述煲体上的煲盖以及设于所述煲体内的锅体,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电煲还包括设于所述煲体内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磁加热电煲通过控制所述煲体内的所述电磁加热炉芯的工作,在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形成一圈电磁加热区域,对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进行环绕加热,从而实现对所述锅体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同时保证加热效果和保持高热效率,完成包括煲汤在内的加热烹饪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爆破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控制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电煲,包括煲体、设于所述煲体上的煲盖以及设于所述煲体内的锅体1,所述锅体1的侧壁与所述锅体1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11;所述电磁加热电煲还包括设于所述煲体内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磁加热电煲通过控制所述煲体内的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的工作,在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形成一圈电磁加热区域,从而实现对所述锅体1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完成包括煲汤在内的加热烹饪工作。
参见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主视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包括线圈安装件21(图1中未示意)、电磁加热线圈22、铁氧导磁体23(图1中未示意)、炉芯外壳体24、炉芯内壳体25以及电磁加热功率板26。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包括线圈安装件21和电磁加热线圈22;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所述线圈安装件21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所述线圈安装件21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的绕装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通过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绕置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通过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中输入高频电流,使得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上述交变磁场能使锅体1本身产生涡流,磁力线穿透锅体1并使锅体1发热,从而在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形成一圈电磁加热区域(图1中箭头所示区域),对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进行环绕加热,从而实现对所述锅体1内的水和食材的均匀加热,同时保证加热效果和保持高热效率。
参见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爆破图。
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还包括炉芯外壳体24;所述炉芯外壳体24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1的第一容纳腔241,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41连通的第一开口242;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243。
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还包括炉芯内壳体25;所述炉芯内壳体25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42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41内;所述炉芯内壳体25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1且与所述锅体1对应匹配的第二容纳腔251,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51连通的第二开口252;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部253。
参见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采用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包括炉芯外壳体24和炉芯内壳体25。其中,所述炉芯内壳体25通过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开口242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容纳腔241内;所述炉芯内壳体25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具体的安装连接方式为:再次参见图2,所述炉芯内壳体25靠近所述第二开口25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卡接件254,所述炉芯外壳体24靠近所述第一开口242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254对应匹配的卡接槽244;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插接件255,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件255对应匹配的插接槽245(图2中未示意)。因此,所述炉芯内壳体25安装到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容纳腔241内时,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一端(顶部开口附近)的卡接件254卡接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一端(顶部开口附近)的卡接槽244内,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另一端(底部底壁)的插接件255插接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另一端(底部底壁)的插接槽245内。
紧接着,可将所述锅体1通过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开口252放置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容纳腔251内,且所述第二容纳腔251与所述锅体1对应匹配,所述锅体1放置到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容纳腔251内时,所述锅体1的侧壁与底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炉芯内壳体25靠近所述第二开口252的侧壁上还设有两个对称的缺口256,作为锅体扣手位,方便将贴合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内表面的锅体1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容纳腔251内取出;所述锅体1放置在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容纳腔251内,而所述炉芯内壳体25又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容纳腔241内,也就相当于所述锅体1放置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容纳腔241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再次参见图1,所述炉芯内壳体25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之间形成隔热腔27;所述隔热腔27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高分子隔热发泡体。采用所述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所述炉芯内壳体25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可以将所述锅体1与外部进行温度传导阻隔,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此外,所述锅体1的外部采用的是导磁不锈钢材料,能在交变的磁场中产生热量,内部采用的是铝质材料,导热系数较高,可以较快地把不锈钢产生的热量迅速均匀地传递到锅体内部。而所述炉芯外壳体24和所述炉芯内壳体25采用PPS塑料加上玻璃纤维材质制成,耐高温、耐酸碱,同时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工作时产生的磁场产生影响;因此所述炉芯外壳体24和所述炉芯内壳体25能够阻隔温度传导,对所述锅体进行保温,同时又不会影响绕置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22对所述锅体1的电磁感应加热,因而可以有效提高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所述线圈安装件21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形成的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43;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43与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圆弧过渡部253、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位置相对应,相应地,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的电磁加热线圈22,即所述电磁线圈部也就同样对应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圆弧过渡部253和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从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通电工作后,在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形成电磁加热区域;优选地,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第二圆弧过渡部253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43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0毫米,并且应该尽可能地小,以到达电磁加热转换的高频率。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或者可以不采用所述双层式隔热保温炉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只包括所述炉芯外壳体24,所述炉芯外壳体24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1且与所述锅体1对应匹配的第一容纳腔251,所述线圈安装件21依旧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且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只包括所述炉芯外壳体24,所述炉芯外壳体24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1的空腔,所述空腔不需要将所述锅体1完全容纳,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内表面也不需要与所述锅体1的外表面紧贴,即所述炉芯外壳体24可以为碗装等其他形状,所述线圈安装件21依旧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且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这样,将所述线圈安装件21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并对应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43;再将所述电煲的锅体1放置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与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位置相对应,使得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的电磁加热线圈22对应于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形成电磁加热区域,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因此,可以理解的,上述炉芯外壳体24和炉芯内壳体25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炉芯外壳体24和炉芯内壳体25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参见图2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线圈安装件21包括若干线圈支架211;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线圈支架211对应匹配的插装件246,所述线圈支架211通过与所述插装件246的配合均匀分布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弯折角度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的弧度对应匹配;所述线圈支架211上设有若干凸台2111,相邻的所述凸台2111之间形成绕线槽2112,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通过限位在所述绕线槽2112内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
所述线圈安装件21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所述线圈安装件21采用分件线圈固定结构,分件成若干线圈支架211,并通过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设置的插装件246的配合将所述线圈支架211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使得所述线圈支架211环绕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外表面;所述线圈支架211上设置的凸台2111形成绕线槽2112,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沿着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绕装并限位在所述绕线槽2112内,最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对应环绕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43;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弯折角度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的弧度对应匹配,从而使得绕装在所述线圈支架211上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能够更加贴合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243。
现有技术往往是在一体成型的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设置环状的绕线槽或者绕线凸台(凸筋),所述炉芯外壳体24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线盘支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分件线圈固定结构,只需要单独生产额外的线圈支架211,并将其插接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不需要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上设置绕线槽或者绕线凸台(凸筋),减小了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开模、生产加工难度,且所述线圈支架211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单独加工的生产制作技术要求较低,节省材料。
可以理解的,上述线圈安装件21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安装件2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具体地,所述插装件246为柱状结构,设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的外表面;所述插装件24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42,所述插装件246的另一端设有插装槽2461(图3中未示意);所述线圈支架21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插装槽2461对应匹配的插装部2113,且所述线圈支架211的一端通过所述插装部2113与所述插装槽2461的配合连接所述插装件246的另一端,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247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所述连接件247为螺丝,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另一端还设有通孔,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上设有若干内有与所述螺丝对应匹配的螺纹的安装孔,将所述螺丝从下往上穿过所述线圈支架211另一端的通孔并固定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的内螺纹安装孔中。
所述插装件246为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的上半部的柱状结构,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42,另一端通过将所述线圈支架211的所述插装部2113插装到所述插装槽2461内连接所述线圈支架211的一端,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247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一方面,所述线圈支架211通过所述插装件246和所述连接件247安装在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且安装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连接的所述插装件246和所述线圈支架211共同形成了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侧壁上的加强结构(相当于加强柱),增加了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强度和刚性,防止所述炉芯外壳体24变形。相应地,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表面也设有加强结构,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凸筋257,同样用于增加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强度和刚性。
可以理解的,上述插装件246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插装件246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还包括铁氧导磁体23;所述线圈支架211上还设有若干卡扣件2114,所述铁氧导磁体23通过与所述卡扣件2114的配合卡接在所述线圈支架211上,且所述铁氧导磁体23覆盖所述绕线槽2112内限位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具体地,所述铁氧导磁体23为直条形或L形;所述卡扣件2114为倒扣件,所述卡扣件2114的一端连接所述线圈支架211,所述卡扣件2114远离所述线圈支架211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头;所述铁氧导磁体23卡入所述线圈支架211后,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一面与所述凸台2111远离所述线圈支架211的一端抵触配合,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另一面与所述卡扣件2114的卡接头卡接配合;所述线圈支架211靠近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24的底壁的另一端还设有U形凸台2115,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底端与所述U形凸台2115抵接。
为了提高锅体1的发热量,需要增强电磁加热线圈22产生的磁场强度,利用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导磁性可以加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在工作时的磁场,使得磁力线聚集,从而提高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且所述铁氧导磁体23采用嵌入的方式,通过所述卡扣件2114直接卡接固定在所述线圈支架211上,结构简单,导磁体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同时没有妨碍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的绕线结构。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黏胶、压板等方式固定,由于操作上无法将导磁体与电磁加热线圈之间进行定位,装配误差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所述铁氧导磁体23嵌入的方式,快速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与装配精度;此外,现有技术中有公开采用导磁体安装架来固定导磁体的方案,但由于导磁体安装架与线盘支架是分开设计和制造,二者装配后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配合度,可能出现装配不到位、装配间隙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导磁性能;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所述卡扣件2114直接设在所述分件的线圈支架211上,不再需要额外的导磁体安装架,物料成本降低;同时所述铁氧导磁体23卡入所述线圈支架211后,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一面压贴在所述凸台2111的顶端,使得所述铁氧导磁体23可以更加贴近所述绕线槽2112内限位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并且将其覆盖,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所述铁氧导磁体23的集磁作用,提升电磁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上述铁氧导磁体23的安装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铁氧导磁体23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装结构。
再次参见图1,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还包括电磁加热功率板26;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与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26电性连接。
参见图5,其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的控制方式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采用脉冲调整(PWM)或闭环控制(PID)的方法进行加热控制;例如,用户首先可以通过所述电煲的人机交互系统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或加热档位(例如工作模式①、②、③、④、⑤),由所述电煲的控制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或加热档位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的电磁加热功率板26的功率大小,从而改变电磁功率板26输出电流的大小即改变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通电电流的大小,也就改变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产生磁场的大小,控制对所述锅体1的加热;所述电煲在所述锅体1的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锅体的锅壁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电煲的控制系统还会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再次对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26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形成闭环控制;例如当所述锅体的温度高于一预设的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系统启动保护模式,停止向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通电流,即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停止加热;从而实现自主灵活地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工作,保证电煲在执行不同烹饪工作或不同烹饪阶段时的加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2通过将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21上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对应于所述锅体1的圆弧过渡部11形成弧形加热区域,实现对于锅体的均匀加热;同时通过所述炉芯外壳体24和所述炉芯内壳体25的双层隔温保温结构,在不影响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对所述锅体1加热的前提下,对所述锅体进行隔热保温,保证所述电磁加热炉芯2的高热效能;并且通过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26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的工作进行自主灵活的控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所述电煲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炉芯包括线圈安装件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锅体的圆弧过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芯外壳体;所述炉芯外壳体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件包括若干线圈支架;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线圈支架对应匹配的插装件,所述线圈支架通过与所述插装件的配合均匀分布在所述炉芯外壳体的侧壁上;
所述线圈支架的弯折角度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的弧度对应匹配;所述线圈支架上设有若干凸台,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过限位在所述绕线槽内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件为柱状结构;所述插装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插装件的另一端设有插装槽;所述线圈支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插装槽对应匹配的插装部,且所述线圈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插装部与所述插装槽的配合连接所述插装件的另一端,所述线圈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铁氧导磁体;所述线圈支架上还设有若干卡扣件,所述铁氧导磁体通过与所述卡扣件的配合卡接在所述线圈支架上,且所述铁氧导磁体覆盖所述绕线槽内限位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述铁氧导磁体为直条形或L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芯内壳体;所述炉芯内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炉芯内壳体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锅体且与所述锅体对应匹配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炉芯内壳体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炉芯内壳体与所述炉芯外壳体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高分子隔热发泡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内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对应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部;所述炉芯内壳体的第二圆弧过渡部与所述炉芯外壳体的第一圆弧过渡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0毫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芯内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卡接件,所述炉芯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对应匹配的卡接槽;
所述炉芯内壳体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插接件,所述炉芯外壳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件对应匹配的插接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加热功率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电磁加热功率板电性连接。
10.一种电磁加热电煲,包括煲体、设于所述煲体上的煲盖以及设于所述煲体内的锅体,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弧过渡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电煲还包括设于所述煲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炉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4671.8U CN207491238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4671.8U CN207491238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91238U true CN207491238U (zh) | 2018-06-12 |
Family
ID=6248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44671.8U Active CN207491238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9123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9264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CN110618710A (zh) * | 2018-06-19 | 2019-12-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设备和电器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618622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
-
2017
- 2017-09-26 CN CN201721244671.8U patent/CN2074912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9264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CN107509264B (zh) * | 2017-09-26 | 2021-02-12 |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CN110618710A (zh) * | 2018-06-19 | 2019-12-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设备和电器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618710B (zh) * | 2018-06-19 | 2022-01-2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器设备和电器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618622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
CN110618622B (zh) * | 2018-06-20 | 2022-08-2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91238U (zh)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
CN102705879B (zh) | 蒸汽微波炉及其烹饪方法 | |
CN107440482A (zh) | 一种可保鲜冷藏的电煲 | |
CN103054458A (zh)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
CN104697014A (zh) | 一种多功能兼容的家用电磁炉 | |
CN201445326U (zh) | 一种微电脑遥控煮食电饭煲 | |
CN203088715U (zh)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
CN206565742U (zh) | 电炖盅 | |
CN106765355A (zh) | 一种新型微波炉 | |
CN20444533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3789737U (zh) | 具有独立控制的双环火力及可变电流的电磁加热器具 | |
CN206251380U (zh) |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 |
CN208524505U (zh) | 一种可保鲜冷藏的电煲 | |
CN202524586U (zh) | 小功率高能效电磁线圈盘 | |
CN207491239U (zh) | 一种电煲的电磁线圈安装件及电磁加热电煲 | |
CN107509264A (zh) |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 |
CN208551238U (zh) |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 |
CN204494528U (zh) | 一种多功能兼容的家用电磁炉 | |
CN201547854U (zh) | 一种电热炉控制电路 | |
CN214804216U (zh) | 电磁加热易清洁装置的空气炸锅 | |
CN108401311A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 |
CN208551122U (zh) | 电锅 | |
CN211093299U (zh) | 一种单驱双区线盘控制电磁加热炒菜机 | |
CN213696584U (zh) | 一种复合叠层电热锅锅体覆底装置 | |
CN204862582U (zh) |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煮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6 Address after: 201617 No. 609, Tahui Road, Shihud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 Dining Robo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32 No. 112 Changzhe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novation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