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1196U - 多驱动超薄喇叭 - Google Patents

多驱动超薄喇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1196U
CN207491196U CN201720753541.0U CN201720753541U CN207491196U CN 207491196 U CN207491196 U CN 207491196U CN 201720753541 U CN201720753541 U CN 201720753541U CN 207491196 U CN207491196 U CN 207491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driving
shell
centring disk
ultra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35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倩倩
李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Dyn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Dyn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Dyn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35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1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1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1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驱动超薄喇叭,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振膜以及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音圈单元以及与音圈单元对应设置的磁路单元,外壳上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孔,磁路单元对应设于安装孔中,音圈单元还连接固定有定心支片,定心支片的远离音圈单元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声音出射的出声孔。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超薄喇叭,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有效辐射面积大并且声学性能好。

Description

多驱动超薄喇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驱动超薄喇叭。
背景技术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逐渐以不同的形态进入大众的视野,例如平板电视,其应用可谓已经普及。但是由于目前电子产品越来越朝向轻薄化、小型化发展,电视的厚度也变得越来越薄,虽然带给了人们高清及超薄的视觉享受,但同时不可避免了导致了音质方面的薄弱化,甚至不如CRT电声的音质饱满浑厚,消费者在听觉方面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基于此,开始出现了soundbar音箱产品,对平板电视的音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毋庸置疑,对任何一款音箱产品的设计而言,其声学部分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其中,喇叭就成为了主要关注的部分。现有技术中,此类产品通常采用几个圆形的单体机械组装放置在箱体上,产品的有效辐射面积非常有限,声学性能不够理想,并且产品尺寸、体积都较大,占用了较多的箱体空间。正是考虑到在类似平板电视等音频终端的音箱播放系统中,soundbar音箱产品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申请对喇叭模块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期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驱动超薄喇叭,提高产品的有效辐射面积、利用多磁路驱动获得更优化的声学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驱动超薄喇叭,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振膜以及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音圈单元以及与所述音圈单元对应设置的磁路单元,其中,所述外壳上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磁路单元对应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音圈单元还连接固定有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的远离所述音圈单元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声音出射的出声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膜设置有一个,为矩形振膜,包括与所述外壳粘结固定的边缘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边缘部的内侧的折环;所述振膜的中心位置结合有一平板状的球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球顶为发泡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球顶为PMI发泡结构或者树脂发泡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长轴侧壁上设置有电连接所述音圈的引出线的信号接入端子;所述定心支片为矩形环状结构,在所述定心支片的短轴方向上设置有裁切而成的让位部;所述音圈的引出线由所述让位部引出,并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音圈单元以及与两个所述音圈单元对应设置的两个磁路单元;所述音圈单元包括音圈以及支撑所述音圈的骨架;所述磁路单元设计为圆形,包括T铁以及套设在所述T铁外周的磁铁和华司。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位于内侧的内边缘、位于外侧的外边缘以及设于所述内边缘和所述外边缘之间的连接段;所述外边缘与所述外壳粘结固定,所述内边缘与所述骨架的外侧表面粘结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心支片的连接段均匀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段为向上凸起的结构,并且所述连接段的凸起高度均相同。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声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长轴侧壁上,并且,每一长轴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出声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心支片、所述骨架、所述振膜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定心支片、所述磁路单元以及所述外壳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相连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单元,其磁路单元对应安装于外壳上的安装孔中,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最大化利用产品的体积,同时借助多磁路的驱动力,相较于现有的结构设计而言,其声学性能会更好。
由于在音圈单元和外壳之间连接有定心支片,定心支片可以随产品的外形尺寸进行适应性设计,在最大化的提供产品顺性、提升低频响应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定心作用。此外,由于在定心支片的短轴方向上设置有裁切形成让位部,使得音圈引线容易引出,这样当进行大功率工作时,及时振动系统的振幅很大,音圈引出线也不会打到其他的部件上,防止出现杂音。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多个磁路单元共用一个矩形振膜以及一个平板状球顶,这种平板式的球顶结构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有效辐射面积,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声学性能;此外,由于球顶设计为发泡结构,其密度低重量轻并且刚性好,既能保证高的灵敏度,又使得产品不容易偏振,产品频响响应良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超薄喇叭,不仅能够通过多磁路的设置获得更大的驱动力,同时在振膜、定心支片以及骨架之间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辐射系统,结合定心支片良好的定心作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驱动超薄喇叭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驱动超薄喇叭的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球顶,2、振膜,3、定心支片,31、外边缘,32、内边缘,33、连接段,34、让位部,4、音圈单元,41、音圈,411、引出线,42、骨架,5、外壳,6、华司,7、磁铁,8、T铁,9、信号接入端子,10、出声孔, 11、前声腔,12、后声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超薄喇叭是一种多驱动的发声器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音圈单元以及与音圈单元相互配合并且对应设置的磁路单元。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两个驱动单元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
如图1、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包括两个驱动单元,即包括两个音圈单元4和两个对应的磁路单元,其中,音圈单元4包括音圈41 以及支撑音圈的骨架42,音圈41通过骨架42与振动组件(例如与球顶2相连接)相连接。振动组件包括一个矩形振膜2以及结合在振膜2的中间位置的球顶1,球顶1设计为平板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振膜2和球顶1均为类似长条形的结构,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有效辐射面积,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声学性能。振膜2包括与外壳5粘结固定的边缘部以及设置在边缘部内侧的折环,折环可以为上凸或者下凹的结构。
磁路单元包括T铁8、套设于T铁8上的磁铁7和华司6,其中,T铁8包括圆形的底座以及自底座的中部垂直向上凸起延伸的芯柱,磁铁7和华司6均设置为圆形,中部均开孔,并且开孔的孔径应当大于T铁8芯柱的外径,二者之间的差距即形成磁路系统的磁间隙,音圈41的下端容置于该磁间隙中。
为了便于装配,外壳5上可以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磁路单元对应装配于每个安装孔处,实施时,外壳底部可以是镂空的设计,也可以是在外壳底壁上挖去对应磁路的尺寸的部分,主要是需要对应T铁8的底座的尺寸大小。
外壳5上同时设置有信号接入端子9,该信号接入端子9可以是弹片、焊盘或者FPCB(柔性印刷线路板)等导通结构,以弹片为例,其可以与外壳5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工艺简单。通常的电连接结构为:音圈的引出线411与信号加入端子9电性导通,信号接入端子9与外部电路导通,这样将电流信号输入音圈 41,音圈41会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通过骨架42带动振膜2振动,振动产生的声波则可以通过外壳5上的出声孔10辐射至外界。本实施方式中,出声孔10开设在外壳5的两个长轴侧壁上,并且每一长轴侧壁上的出声孔可以设置有两个或者多个,优选等间距均匀布置,以使得声波向外辐射更为均匀。当然,对本技术方案而言,出声孔10的数量并不受两个或者多个的限制,此处仅是示意性的列举,可以设计为一个。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定心支片3可以随着产品的外形尺寸进行设计,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圆形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心支片3被设计为矩形的外形,可以最大化的提供产品顺性、提升低频响应,同时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定心作用。在传统的喇叭结构中,音圈引出线411通常需要从定心支片和球顶之间引出,但这种引出方式在产品大功率工作的情况下引出线很容易打到其他的部件,本技术方案中对此部分也进行了改善,即将定心支片3的短轴方向上进行了裁切,这样可以使音圈引出线411很容易的被引出,与信号接入端子9导通,具体可以采用焊接导通、导电胶粘结等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前述,本实施方式的定心支片3实际是一个具有矩形轮廓的环,包括外边缘31、内边缘32以及连接外边缘31和内边缘32的连接段33,其中,外边缘 31与外壳5的侧壁粘结固定在一起,而内边缘32则与骨架42的外侧面粘结固定在一起,起到定心作用。不难看出,定心支片3不同于传统喇叭结构中的定心支片结构,其连接段33并不是一个闭合的结构,而是有断开的,该断开处即为前述的被裁切掉的部分。因为定心支片3具有矩形的轮廓,可以定义定心支片3包括两个长轴和两个短轴,具体可沿平行于短轴的方向进行裁切,裁切掉的部分即作为供引出线411引出的让位部34。这样当进行大功率工作时,及时振动系统的振幅很大,音圈引出线也不会打到其他的部件上,防止出现杂音。
此处所称的连接段33包括若干条,若干条连接段33均匀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段为向上凸起的结构,并且所述连接段的凸起高度均相同。当然,定心支片3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跟随产品的外形及尺寸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此只是列举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受此限制。
优选的,球顶2为发泡结构,具体可以是PMI发泡或者树脂发泡或者是发泡材质与玻纤、木板等的结合,即球顶2可以是单层发泡结构,也可以是复合结构,平板球顶2采用发泡结构,其密度低重量轻,刚性好,既能保证高的灵敏度,又能保证产品不容易偏振,产品频响响应良好。
本技术方案中,定心支片3的前部空间形成了前声腔11,定心支片3的后部空间形成了后声腔12,具体来说,定心支片3、骨架42、振膜2与外壳5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11,定心支片3、磁路单元以及外壳5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12,其中,出声孔10与前声腔11之间是相互连通的,而后声腔 12则需要设计为声学密封的,并且,前声腔11与后声腔12之间也相互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超薄喇叭,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应用于类似 soundbar音箱的产品上,尺寸可以做的更薄,是一种长窄型的发声器件,并且利用多磁路+多音圈+多定心支片+一振膜+一平板球顶的结构,可以最大化利用产品空间,大大提高产品的有效辐射面积,并且有助于改善产品的音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驱动超薄喇叭,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振膜以及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音圈单元以及与所述音圈单元对应设置的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磁路单元对应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音圈单元连接固定有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的远离所述音圈单元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声音出射的出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设置有一个,为矩形振膜,包括与所述外壳粘结固定的边缘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边缘部的内侧的折环;所述振膜的中心位置结合有一平板状的球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为发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为PMI发泡结构或者树脂发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长轴侧壁上设置有电连接所述音圈的引出线的信号接入端子;所述定心支片为矩形环状结构,在所述定心支片的短轴方向上设置有裁切而成的让位部;所述音圈的引出线由所述让位部引出,并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音圈单元以及与两个所述音圈单元对应设置的两个磁路单元;所述音圈单元包括音圈以及支撑所述音圈的骨架;所述磁路单元设计为圆形,包括T铁以及套设在所述T铁外周的磁铁和华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位于内侧的内边缘、位于外侧的外边缘以及设于所述内边缘和所述外边缘之间的连接段;所述外边缘与所述外壳粘结固定,所述内边缘与所述骨架的外侧表面粘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支片的连接段均匀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段为向上凸起的结构,并且所述连接段的凸起高度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长轴侧壁上,并且,每一长轴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出声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驱动超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支片、所述音圈单元中的骨架、所述振膜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定心支片、所述磁路单元以及所述外壳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相连通。
CN201720753541.0U 2017-06-26 2017-06-26 多驱动超薄喇叭 Active CN207491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541.0U CN207491196U (zh) 2017-06-26 2017-06-26 多驱动超薄喇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541.0U CN207491196U (zh) 2017-06-26 2017-06-26 多驱动超薄喇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1196U true CN207491196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8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3541.0U Active CN207491196U (zh) 2017-06-26 2017-06-26 多驱动超薄喇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1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7904B (zh)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CN20435029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442665U (zh) 堆叠式微型扬声器
CN204929238U (zh) 微型发声器
CN108632727A (zh) 便携终端
CN205610929U (zh) 一种改善增强低频和摇摆振动的微型扬声器模组
CN101959105B (zh) 静电式扬声器
CN103096226A (zh) 压电扬声器
CN203027481U (zh) 压电扬声器
CN208386925U (zh) 便携终端
CN208386918U (zh)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CN205320275U (zh) 双向微型扬声器
CN214627352U (zh) 一种扬声器
CN102196339B (zh) 振动扬声器
CN204206457U (zh) 螺旋增压平面振膜扬声器
CN213754942U (zh) 一种发声器
CN204836566U (zh) 多功能扬声器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终端设备
CN201854412U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04518065U (zh) 扬声器
CN209250884U (zh) 新型超薄大功率tv用低音扬声器
CN201467426U (zh) 微型受话器或扬声器用的复合振动膜
CN207491196U (zh) 多驱动超薄喇叭
CN207884874U (zh) 防水喇叭
CN206993406U (zh) 多驱动超薄喇叭
CN107197408A (zh) 发声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3

Address after: 261061 phase II of Geer photoelectric Park, northwest corner of Wei'an road and Liyuan street, Ligu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 268 Dongfa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DYNAUDI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