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5306U - 一种电机接线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接线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5306U
CN207475306U CN201721065624.7U CN201721065624U CN207475306U CN 207475306 U CN207475306 U CN 207475306U CN 201721065624 U CN201721065624 U CN 201721065624U CN 207475306 U CN207475306 U CN 207475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connecting portion
wire connecting
wiring ho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5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洪
秦启巍
梁刘才
蒋新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Gu Hongliang
Shanghai Jun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ta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Zhongtai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ta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Zhongtai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ta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5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5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5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5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接线座,包括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包括绝缘底所述绝缘底座内部嵌入有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之间通过第一铜排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将组装式的传统接线座改进成一体式的新型接线座,使其制造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好,同时更加耐用,增加了接线座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接线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座,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接线座。
背景技术
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将电源与电机定子相连接需要用到接线座,传统接线座结构包括:绝缘底座、三块铜排、六个六角螺母以及四个衬套;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形成接线座,由于其为组装结构,铜排暴露在外面,导致铜排容易爬电,运行也不稳定;同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机振动,容易造成接线座各部件之间出现松动,产生噪音,影响接线座正常工作。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不需要特别进行组装的电机用接线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不需要特别进行组装的电机用接线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接线座,包括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内部嵌入有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之间通过第一铜排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铜排包括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之间通过第二铜排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铜排包括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之间通过第三铜排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铜排连接部、第二铜排连接部、第三铜排连接部嵌入在绝缘底座内部且相互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底座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设置在绝缘底座另一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较佳的,所述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
较佳的,所述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
较佳的,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下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方螺母、第二方螺母、第三方螺母,所述第一至第三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所述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对齐。
较佳的,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下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方螺母、第五方螺母、第六方螺母,所述第四至第六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所述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电机接线座进行改进,将组装式的传统接线座改进成一体式的新型接线座,使其制造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好,同时更加耐用,增加了接线座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绝缘底座里第一至第三铜排的排列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绝缘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机接线座,包括绝缘底座1,绝缘底座内部嵌入有第一铜排2,第二铜排3和第三铜排4。
第一铜排2包括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与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之间通过第一铜排连接部203连接;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206;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205;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所在平面与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 20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第二铜排3包括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与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之间通过第二铜排连接部303连接;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306;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305;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 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第三铜排4包括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与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之间通过第三铜排连接部403连接;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406;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405;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 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第一铜排连接部203、第二铜排连接部303、第三铜排连接部403 嵌入在绝缘底座1内部且相互之间互不接触,间隔设置。
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设置在绝缘底座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设置在绝缘底座另一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101。
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102。
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下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方螺母61、第二方螺母62、第三方螺母63,第一至第三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 206、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306、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406对齐。
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下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方螺母65、第五方螺母66、第六方螺母64,第四至第六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 205、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305、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405对齐。
工作状态下,将三相电机中转子三根连接线分别接入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将电源三根对应的连接线分别接入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由于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分别嵌入绝缘底座,因此铜排之间不容易进行爬电,同时运行时也更加安全和耐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机接线座,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底座(1),所述绝缘底座内部嵌入有第一铜排(2),第二铜排(3)和第三铜排(4);
所述第一铜排(2)包括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之间通过第一铜排连接部(203)连接;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和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206);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205);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铜排(3)包括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与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之间通过第二铜排连接部(303)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和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306);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305);所述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铜排(4)包括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与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之间通过第三铜排连接部(403)连接;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和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上设置有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406);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上设置有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405);所述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铜排连接部(203)、第二铜排连接部(303)、第三铜排连接部(403)嵌入在绝缘底座(1)内部且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设置在绝缘底座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设置在绝缘底座另一表面上,且三个接线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座,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座,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底座在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部(1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座,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铜排第一接线部(201)、第二铜排第一接线部(301)、第三铜排第一接线部(401)下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方螺母(61)、第二方螺母(62)、第三方螺母(63),所述第一至第三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所述电机电源第一接线孔(206)、电机电源第二接线孔(306)、电机电源第三接线孔(406)对齐。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接线座,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铜排第二接线部(202)、第二铜排第二接线部(302)、第三铜排第二接线部(402)下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方螺母(65)、第五方螺母(66)、第六方螺母(64),所述第四至第六方螺母的螺孔依次与所述电机定子第一接线孔(205)、电机定子第二接线孔(305)、电机定子第三接线孔(405)对齐。
CN201721065624.7U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电机接线座 Active CN207475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5624.7U CN207475306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电机接线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5624.7U CN207475306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电机接线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5306U true CN207475306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5624.7U Active CN207475306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电机接线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53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303A (zh) * 2018-09-30 2019-12-2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JP2021093299A (ja) * 2019-12-11 2021-06-1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4430124A (zh) * 2022-01-27 2022-05-03 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303A (zh) * 2018-09-30 2019-12-2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CN110620303B (zh) * 2018-09-30 2021-05-1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JP2021093299A (ja) * 2019-12-11 2021-06-1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385452B2 (ja) 2019-12-11 2023-11-22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4430124A (zh) * 2022-01-27 2022-05-03 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75306U (zh) 一种电机接线座
CN204991990U (zh) 一种快速压入组合式多工位端子台
CN205453028U (zh) 一种转角式铜质母线槽
CN103346414A (zh) 一种接线器
GB0303820D0 (en)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a circuit
CN207321092U (zh) Igbt功率模块
CN203589232U (zh) 一种接线器
CN209281719U (zh) 一种配电线路合环调电仿真工具
CN206250646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开关柜
CN203103528U (zh) 电连接器的改进型结构
CN206220424U (zh) 一种易拆装的防静电地板
CN206059110U (zh) 变压器低压接线板结构
CN205724895U (zh) 低压三相电流可调供电结构
CN220122801U (zh) 一种双转子平衡同步切助一体控制器
CN205959491U (zh) 一种实验电路板
CN204857881U (zh) 简易电芯化成环氧夹板
CN204705702U (zh) 一种模拟电子产品载荷电机测试装置
CN109104814A (zh) 阶梯槽线路板
CN205160243U (zh) 复合电动机和发电机
DE102004023307B3 (de) Leistungs-Halbleiterbauteil
CN203522555U (zh) 一种大型整流设备连接装置
CN204205224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母排
CN214706331U (zh) 一种新型的低压开关柜二次零地线接线装置
CN206077185U (zh) 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CN209282472U (zh) 一种可立式和卧式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2

Address after: 402767 No. 1, Zhongtai Road,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ONGTAI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 Hongliang

Address before: 402767 No. 1, Zhongtai Road, Bishan County,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ONGTAI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OTY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1

Address after: Room 116, floor 1, building 1, No. 19, West Fourth Ring South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7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ean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8, Fumin Branch Road, Hengsha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914 (Shanghai Heng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un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 Honglia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1

Address after: No. 58, Fumin Branch Road, Hengsha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914 (Shanghai Heng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un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 Hongliang

Address before: 402767 No. 1, Zhongtai Road,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ONGTAI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 Hong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