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8738U -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68738U
CN207468738U CN201721204281.8U CN201721204281U CN207468738U CN 207468738 U CN207468738 U CN 207468738U CN 201721204281 U CN201721204281 U CN 201721204281U CN 207468738 U CN207468738 U CN 207468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jor trough
sour
burnishing device
circulation pipeline
novel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42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相刚
夏良文
刘国永
叶淑娴
王建新
肖茂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ihua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aihua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aihua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aihua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042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68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68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68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包括:主槽;位于主槽顶端的凹槽;与主槽连接的溢流槽;依次设置在溢流槽一侧的回收槽和水洗槽;分别与主槽的底端和中端连接的第一循环管道、第二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反向,依次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的耐酸泵、变频器和球阀;安装在主槽内部的导流板和空气搅拌系统;空气搅拌系统包括空气搅拌管、球阀;设置在空气搅拌管上的出气孔;设置在主槽和回收槽之间的回收系统;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管路、安装在回收管路上的反应釜和贮存罐、与反应釜连接的冷凝回流装置、依次与冷凝回流装置连接的贮酸罐和脱水罐。本实用新型不仅抛光性能优异、环保,而且能实现大规模配槽,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抛光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铝及其合金是有色金属中使用量最多、应用面最广的材料之一,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修、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及航天航空等领域。
然而,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一样,铝及其合金如果长时间暴漏在充满水分及氧气的空气中,会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表面产生一层不致密的氧化层,从而降低了其抗氧化性能及硬度,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得其外观发生变化,不符合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因此铝及其合金在投入使用之前,一般会先经过表面处理工艺来改善其使用性能。其中化学抛光是铝及其合金表面处理的常用工艺。该工艺由于环保的原因,正由传统的三酸抛光过度到两酸抛光。但无论是三酸工艺还是两酸工艺,都会因槽液流动性及上下端浸泡时间差的原因,而产生产品亮度差的缺陷,以致很难实现大规模配槽。并且在之前的三酸和两酸工艺中,难以实现在线回收利用,增加酸排放量、影响环境的同时,又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抛光性能优异、环保,且能大规模配槽的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不仅抛光性能优异、环保,而且能实现大规模配槽,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包括:主槽;位于所述主槽顶端的凹槽;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主槽连接的溢流槽;依次设置在所述溢流槽一侧的回收槽和水洗槽;其中在所述溢流槽的底端设有一开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槽的底端连接的第一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的耐酸泵、变频器一和球阀一;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槽的中端连接的第二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的所述耐酸泵、变频器二和球阀二;安装在所述主槽内部的导流板和空气搅拌系统;所述空气搅拌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导流板两侧的空气搅拌管、安装在所述空气搅拌管上的球阀;设置在所述空气搅拌管上的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主槽和回收槽之间的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管路、安装在所述回收管路上的反应釜和贮存罐、与所述反应釜连接的冷凝回流装置、依次与所述冷凝回流装置连接的贮酸罐和脱水罐。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利用所述变频器一实时调节所述耐酸泵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球阀一控制所述液体的流量,以确保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利用所述变频器二实时调节所述耐酸泵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球阀二控制所述液体的流量,以确保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所述第二循环管道均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管径视槽体大小而定,以满足循环流量的要求。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顶部,且所述导流板为多孔结构,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所述导流板的规格为:厚度为5~8mm,孔直径15~20mm,且孔间距不超过100mm。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所述空气搅拌管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所述空气搅拌管的规格:厚度为2~4mm,孔直径2~5mm,孔间距300mm。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中,所述出气孔呈斜向上45°开口,且内部气压0.5~5MPa。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首先工件与槽液反应后,使槽液产生大量泡沫导致槽液体积增大,槽液通过凹槽外溢至溢流槽,再通过耐酸泵将溢流槽内的槽液打入主槽中,完成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快速去除化学抛光槽液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而且防止槽液外溢;
其次,主槽的底部和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循环管道、第二循环管道,使主槽上部流动量加大,反应速度加快,以弥补因时间差引起的上下反应不一致的现象,避免产生产品亮度差的缺陷;
另外每组循环管道通过利用变频器实时调节耐酸泵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球阀控制流量,以确保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然后,安装在主槽内部的导流板能够使槽液的流动柔和,避免局部冲击力过大,对生产中的工件造成不好的影响;导流板设计为多孔结构,其与空气搅拌系统相互配合使用,能够使槽液温度均匀,工件表面流速一致,以完成更好的抛光效果,使工件表面亮度均匀,实现大规模配槽;
最后,设置在主槽和回收槽之间的回收系统,以使槽液通过真空泵、反应釜经减压蒸馏的方式,将主槽中的大部分水分离出来,其它部分(硫酸、磷酸、两酸添加剂等)回收利用,该回收系统不仅能回收酸,而且能回收两酸添加剂,可减少酸排放达七成以上,使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本实用新型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于一体,不仅抛光性能优异、环保,而且能实现大规模配槽,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主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不仅抛光性能优异、环保,而且能实现大规模配槽,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
请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具体包括: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包括:主槽1;位于主槽1顶端的凹槽2;通过凹槽2,与主槽1连接的溢流槽3;依次设置在溢流槽3一侧的回收槽4和水洗槽5;其中在溢流槽3的底端设有一开口;通过开口,与主槽1 的底端连接的第一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循环管道上的耐酸泵6、变频器一7和球阀一8;通过开口,与主槽1的中端连接的第二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循环管道上的耐酸泵6、变频器二9和球阀二10;安装在主槽1内部的导流板11和空气搅拌系统;空气搅拌系统包括安装在导流板11两侧的空气搅拌管13、安装在空气搅拌管13 上的球阀14;设置在空气搅拌管13上的出气孔;设置在主槽1和回收槽4之间的回收系统16;回收系统16包括回收管路17、安装在回收管路17上的反应釜18和贮存罐19、与反应釜18连接的冷凝回流装置20、依次与冷凝回流装置20连接的贮酸罐21和脱水罐22。
其中主槽1具体的结构参见附图3,回收系统16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工件与槽液反应后,使槽液产生大量泡沫导致槽液体积增大,槽液通过凹槽2外溢至溢流槽3,再通过耐酸泵6将溢流槽3内的槽液打入主槽1中,完成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快速去除化学抛光槽液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而且防止槽液外溢。
另外,安装在主槽1底部和中部的第一循环管道、第二循环管道,使主槽1上部流动量加大,反应速度加快,以弥补因时间差引起的上下反应不一致的现象,避免产生产品亮度差的缺陷。
此外,参见附图2,设置在主槽1和回收槽4之间的回收系统16,以使槽液通过真空泵、反应釜18经减压蒸馏的方式,将主槽1中的大部分水依次经冷凝回流装置20的冷凝、贮酸罐21和脱水罐22的收集与存储,最后由真空泵排出分离,而其他部分(硫酸、磷酸、两酸添加剂等)由贮存罐19存储、回收槽4收集利用,该回收系统16不仅能回收酸,而且能回收两酸添加剂,可减少酸排放达七成以上,使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请参见附图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变频器一7实时调节耐酸泵6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球阀一8控制液体的流量,以确保第一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请参见附图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变频器二9实时调节耐酸泵6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球阀二10控制液体的流量,以确保第二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均由316L 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管径视槽体大小而定,以满足循环流量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11位于第一循环管道的顶部,且导流板11为多孔结构,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
参见附图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11的规格为:厚度为5~8mm,孔直径15~20mm,且孔间距不超过100m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搅拌管13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空气搅拌管13的规格:厚度为2~4mm,孔直径2~5mm,孔间距300m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呈斜向上45°开口,且内部气压 0.5~5MPa。
第一循环管道、第二循环管道、导流板11以及空气搅拌管13均由316L 不锈钢制作而成,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槽液发生反应,能够延长该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的使用寿命。
安装在主槽1内部的导流板11能够使槽液的流动柔和,避免局部冲击力过大,对生产中的工件造成不好的影响;导流板11设计为多孔结构,其与空气搅拌系统相互配合使用,能够使槽液温度均匀,工件表面流速一致,以完成更好的抛光效果,使工件表面亮度均匀,实现大规模配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1);位于所述主槽(1)顶端的凹槽(2);通过所述凹槽(2),与所述主槽(1)连接的溢流槽(3);依次设置在所述溢流槽(3)一侧的回收槽(4)和水洗槽(5);其中在所述溢流槽(3)的底端设有一开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槽(1)的底端连接的第一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的耐酸泵(6)、变频器一(7)和球阀一(8);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槽(1)的中端连接的第二循环管道;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的所述耐酸泵(6)、变频器二(9)和球阀二(10);安装在所述主槽(1)内部的导流板(11)和空气搅拌系统;所述空气搅拌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导流板(11)两侧的空气搅拌管(13)、安装在所述空气搅拌管(13)上的球阀(14);设置在所述空气搅拌管(13)上的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主槽(1)和回收槽(4)之间的回收系统(16);所述回收系统(16)包括回收管路(17)、安装在所述回收管路(17)上的反应釜(18)和贮存罐(19)、与所述反应釜(18)连接的冷凝回流装置(20)、依次与所述冷凝回流装置(20)连接的贮酸罐(21)和脱水罐(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变频器一(7)实时调节所述耐酸泵(6)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球阀一(8)控制所述液体的流量,以确保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变频器二(9)实时调节所述耐酸泵(6)的马达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球阀二(10)控制所述液体的流量,以确保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循环量为2~3次/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所述第二循环管道均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管径视槽体大小而定,以满足循环流量的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位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顶部,且所述导流板(11)为多孔结构,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的规格为:厚度为5~8mm,孔直径15~20mm,且孔间距不超过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搅拌管(13)由316L不锈钢制作而成,其中所述空气搅拌管(13)的规格:厚度为2~4mm,孔直径2~5mm,孔间距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呈斜向上45°开口,且内部气压0.5~5MPa。
CN201721204281.8U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Active CN207468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4281.8U CN207468738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4281.8U CN207468738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68738U true CN207468738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9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4281.8U Active CN207468738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68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5719A (zh) * 2017-09-20 2017-12-15 佛山市海化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5719A (zh) * 2017-09-20 2017-12-15 佛山市海化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5719A (zh)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CN103911651A (zh) 铝合金阳极氧化槽铝离子和硫酸回收工艺
CN207468738U (zh) 一种新型立式氧化线两酸抛光装置
CN105126589A (zh) 氨法脱硫装置及工艺
CN108130576B (zh) 一种铝合金氧化槽铝离子与硫酸回收系统及工艺
CN106868495A (zh) 一种钴盐化学氧化废液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CN202122949U (zh) 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9680325A (zh) 用于表面处理槽液的压缩空气微孔搅拌装置
CN210656319U (zh) 一种螺旋式芬顿氧化塔
CN208482232U (zh) 一种吸收塔
CN207659166U (zh) 一种污水臭氧氧化装置
CN111041494A (zh) 一种铝材立式氧化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CN105879605B (zh) 一种电解铝预焙阳极煅烧烟气脱硫的方法
CN104846410A (zh) 一种在黄铜、紫铜合金上电镀镍的方法
CN106757258B (zh) 氧化槽铝离子与硫酸回收及氧化液缓蚀节能装置与工艺
CN101428191A (zh) 提高湿法磷酸生产尾气洗涤效率的方法
CN205839139U (zh) 不锈钢酸洗液供应机构及不锈钢带钢酸洗装置
CN204939613U (zh) 磷化渣斜板沉淀槽
CN108070892B (zh) 一种铝合金氧化槽铝离子和硫酸回收与水洗药剂截留系统及工艺
CN107858731B (zh) 一种铝合金氧化液回收与冷却设备结晶清除系统及工艺
CN210103552U (zh) 一种低能耗的厌氧反应罐
CN103046065A (zh) 一种稳定控制钛带卷酸洗质量的方法
CN108149310B (zh) 一种铝合金氧化液回收与再结晶冷却系统及工艺
CN208731755U (zh) 一种耐腐蚀存储罐
CN1390980A (zh) 一种低温氧化清洁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