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0647U -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60647U
CN207460647U CN201721438585.0U CN201721438585U CN207460647U CN 207460647 U CN207460647 U CN 207460647U CN 201721438585 U CN201721438585 U CN 201721438585U CN 207460647 U CN207460647 U CN 207460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rotective cover
hole
protrusion
board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85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larion Electronics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larion Electronics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larion Electronics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larion Electronics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385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60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60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60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路板的固定方式的工时成本高以及电路板容易出现固定不牢的风险的问题而发明。该电路板保护罩,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电路板保护罩内部延伸,所述凸出部具有弹性。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电子设备中。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板是一种重要的元器件,在电子设备组装的过程中,电路板固定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装成本的高低以及电路板的稳固性。
现有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路板保护罩01,电路板保护罩01罩在底板02上,电路板保护罩01包括顶板011和侧板012,侧板012上设有凸缘013,凸缘013向保护罩外延伸,凸缘013上开设有通孔0131,螺钉03穿过通孔0131与底板02上开设的螺纹孔021相连接,底板02上设有电路板04,电路板04位于电路板保护罩01内,如图2所示,底板02上设有卡钩022,电路板04上开设有卡槽041,卡钩022插入卡槽041后旋转,卡钩022与卡槽041的边沿相卡接,以将电路板04固定于底板02上。
然而,如图2所示,在实际中,电路板04的这种卡钩022插入卡槽041中旋转卡接固定在底板02上的过程是由手工来完成的,还不能够实现自动安装,而手工安装则需要额外添加工具以及工序,这样不但使组装工艺变得复杂,而且由手工组装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工时成本;另外,卡钩022插入卡槽041后旋转卡接的固定方式,不容易控制卡钩022对电路板04的压紧力的大小,很容易出现电路板04固定不牢的风险,从而对电路板04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电路板的固定方式工时成本较高以及电路板容易出现固定不牢的风险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电路板保护罩内部延伸,所述凸出部具有弹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电路板,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罩在所述底板上,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的内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顶板相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由于侧板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向保护罩内部延伸,并且凸出部具有弹性,那么在组装时,当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在底板上时,凸出部就可以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抵接,从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电路板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凸出部按压固定电路板的方式较为简单,只需将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底板上,凸出部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抵接即可,这样通过自动化设备就可以实现将电路板保护罩罩在底板上、凸出部与电路板相抵接、旋紧螺纹紧固件等一系列动作,因此,相比现有技术,在侧板上设置凸出部的这种结构,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现有技术中卡钩与卡槽相卡接的这种固定结构,从而能够减少卡勾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手工安装的工序,最终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工时成本。另外,通过凸出部压紧固定电路板的方式,可以根据电路板所需压紧力的大小调节凸出部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就可以控制凸出部对电路板的压紧力的大小,大大降低了电路板固定不牢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视图(螺纹孔开在固定柱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保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出部与侧板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保护罩的截面视图(凸出部为弹性卡爪时);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保护罩的截面视图(侧板弯曲成弧状时);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保护罩与底板的另一种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保护罩与底板的固定结构中螺纹孔直接开在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包括顶板1和侧板2,如图4所示,侧板2上设有凸出部3,凸出部3向电路板保护罩内部延伸,凸出部3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如图4所示,由于侧板2上设有凸出部3,凸出部3向保护罩内部延伸,并且凸出部3具有弹性,那么在组装时,当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400(例如螺钉)固定在底板200上时,凸出部3就可以与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320相抵接,从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电路板300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凸出部3按压固定电路板300的方式较为简单,只需将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400固定在底板200上,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320相抵接即可,这样通过自动化设备就可以实现将电路板保护罩罩在底板200上、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相抵接、旋紧螺纹紧固件400等一系列动作,因此,相比现有技术,在侧板2上设置凸出部3的这种结构,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现有技术中卡钩与卡槽相卡接的这种固定结构,从而能够减少卡勾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手工安装的工序,最终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工时成本。另外,通过凸出部3压紧固定电路板300的方式,可以根据电路板300所需压紧力的大小调节凸出部3的弹性变形量(例如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400的旋紧程度控制电路板保护罩与底板200的紧贴程度,进而控制凸出部3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就可以控制凸出部3对电路板300的压紧力的大小,大大降低了电路板300固定不牢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出部3的形状并不唯一,比如图4所示,凸出部3可以为弹片,弹片的宽度方向与电路板保护罩的高度方向(例如图4或图5中所示的Z方向)相垂直。另外,如图7所示,凸出部3也可以为弹性卡爪。相比弹性卡爪,当凸出部3为弹片时,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之间是面接触,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使电路板300固定的更加牢固。
其中,弹片的长度方向是其向电路板保护罩内部的延伸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Y方向,弹片的宽度方向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例如图5中所示的X方向。
在凸出部3为弹片的实施例中,弹片与侧板2的连接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如图5所示,弹片可以由侧板2向保护罩内弯折形成,也就是弹片与侧板2是一体成型。另外,弹片也可以与侧板2分体制作,然后弹片固定连接在侧板2上,比如通过螺钉固定在侧板2上。相比弹片与侧板2分体制作,弹片由侧板2向电路板保护罩内弯折形成,可以减小零件的数量,简化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弹片压紧结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侧板2与顶板1可以相垂直,也可以不垂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参见图6,图6中所示为侧板2与顶板1相垂直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弹片更好地对电路板300压紧,侧板2与弹片之间的夹角α大于90度,这样弹片在与电路板300相贴合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形变,提供更大的压紧力,使电路板300更紧地固定在底板20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侧板2的形状可以为直板状(如图7所示),也可以弯曲成弧状(如图8所示),具体可由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侧板2上可以只设置一个凸出部3,以对电路板300的一个部位进行压紧,电路板300的其它部位的固定依然采用卡槽、卡钩的方式与底板200相固定,此外,电路板保护罩的侧板2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凸出部3,以对电路板300的多个部位进行压紧固定,凸出部3的具体设置数目由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保护罩是通过螺纹紧固件400固定在底板200上的,其中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400与底板200的固定方式也不唯一,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固定方式:
图4所示为其中的一种固定方式:电路板保护罩通过其顶板1上穿下的螺纹紧固件400与底板200相固定,具体地,顶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凸出部3开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与第一通孔11相对。螺纹紧固件400穿过第一通孔11后与螺纹孔210螺纹配合,以实现电路板保护罩与底板200的固定。
图9所示为另外的一种固定方式:电路板保护罩通过其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缘4与底板200通过螺纹紧固件400固定,具体地,电路板保护罩的侧板2向电路板保护罩外延伸形成凸缘4,凸缘4在侧板2上的位置与凸出部3错开,凸缘4与底板200相贴合,凸缘4上开设有连接孔41,底板200在与连接孔41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固定螺纹孔220,螺纹紧固件400穿过连接孔41后与固定螺纹孔220螺纹配合,以实现电路板保护罩与底板200的固定。
相比图9中所示的固定方式,图4中所示的固定方式中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点:电路板保护罩占用底板200上的空间更小,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当底板200上的设置空间不足时,采用图4中所示的固定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电路板保护罩安装不便的问题;图4中所示的固定方式中,电路板保护罩上只需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出部3即可,无需同时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出部3以及向外延伸的凸缘4,从而可以减小电路板保护罩的制作难度,有利于降低电路板保护罩100的制作成本;图4中所示的固定方式中,螺纹紧固件400的头部是与顶板1相卡接,增加了螺纹紧固件400的头部距底板200之间的距离,这样当螺纹紧固件400与螺纹孔210配合时,螺纹紧固件400的另一端就不容易从底板200远离电路板300的一侧表面(例如图4中所示的a表面)伸出,或者伸出的长度很小,这样就避免螺纹紧固件400伸出过长与设置在底板200远离电路板300的一侧的元器件发生干涉。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板200,底板200上设有电路板300,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路板保护罩100,电路板保护罩100罩在底板200上,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400与底板200固定连接,电路板300位于电路板保护罩100的内部,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320相抵接,第一表面320与顶板1相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路板保护罩100,电路板保护罩100罩在底板200上,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400与底板200固定连接,电路板300位于电路板保护罩100的内部,那么在组装时,当电路板保护罩100通过螺纹紧固件400(例如螺钉)固定在底板200上时,凸出部3就可以与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320相抵接,从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电路板300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凸出部3压紧固定电路板300的方式较为简单,只需将电路板保护罩通过螺纹紧固件400固定在底板200上,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320相抵接即可,这样通过自动化设备就可以完成将电路板保护罩罩在底板200上、凸出部3与电路板300相抵接、旋紧螺纹紧固件400等一系列动作,因此,相比现有技术,在侧板2上设置凸出部3的这种结构,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现有技术中卡钩与卡槽相卡接的这种固定结构,从而能够减少卡勾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手工安装的工序,最终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工时成本。另外,通过凸出部3压紧固定电路板300的方式,可以根据电路板300所需压紧力的大小调节凸出部3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就可以控制凸出部3对电路板300的压紧力的大小,大大降低了电路板300固定不牢的风险。
参见图4,电路板30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10,底板200上开设有螺纹孔210,螺纹孔210、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10均与第一通孔11相对,螺纹紧固件400穿过第一通孔11后与螺纹孔210螺纹配合。电路板保护罩100的这种固定在底板200的方式,电路板保护罩100就不用向外延伸设凸缘4,具有占用空间小、制作相对容易,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的优点,同时,这种固定方式增加了螺纹紧固件400的头部距底板200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螺纹紧固件400伸出底板200远离电路板300的一侧表面过长与设置在底板200远离电路板300的一侧的元器件发生干涉。
其中,螺纹孔210在底板200上的具体开设方式并不唯一,比如,螺纹孔210可以按以下方式开设:如图4所示,底板200包括本体230以及固定设置在本体230上的固定柱240,电路板保护罩100罩在本体230上,电路板300设置在本体230上,固定柱240向电路板保护罩100内部延伸,螺纹孔210开设于固定柱240上。另外,如图10所示,螺纹孔210也可以直接开设在本体230,底板200上不设固定柱240。相比螺纹孔210直接开设在本体230上,将螺纹孔210开设在固定柱240上,可以增加螺纹孔210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加螺纹紧固件400与螺纹孔210螺纹配合部位的长度,这样可以使螺纹紧固件400与螺纹孔210之间不容易松动,确保电路板保护罩100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底板200上。
在螺纹孔210开设于固定柱240上的实施例中,固定柱240可以与底板200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固定柱240与底板200也可以分体设计,然后固定柱240固定在底板200上,固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螺纹连接、焊接等。
在螺纹孔210开设于固定柱240上的实施例中,固定柱240与电路板保护罩100的位置关系也不唯一,比如,如图4所示,固定柱240可以穿过第三通孔310、第二通孔31,并与顶板1相抵靠。另外,固定柱240也可以只穿过第三通孔310,与顶板1不接触。相比固定柱240与顶板1不接触的方案,图4中所示的方案,螺纹紧固件400与螺纹孔210螺纹配合部位的长度更长,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电路板保护罩100与底板200之间的牢固性;同时,固定柱240穿过第三通孔310、第二通孔31,有利于电路板300、电路板保护罩100在安装时通过固定柱240的定位在底板200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包括顶板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电路板保护罩内部延伸,所述凸出部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弹片,所述弹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的高度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由所述侧板向所述电路板保护罩内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相垂直,所述侧板与所述弹片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出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保护罩,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罩在所述底板上,并且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的内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顶板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本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固定柱,所述电路板保护罩罩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固定柱向所述电路板保护罩内部延伸,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顶板相抵靠。
CN201721438585.0U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460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8585.0U CN207460647U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8585.0U CN207460647U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60647U true CN207460647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5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8585.0U Active CN207460647U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60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60647U (zh) 一种电路板保护罩及电子设备
CN103578822B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按钮模组
CN108283472B (zh) 洗碗机及其踢脚板调节机构
CN211195870U (zh) 一种车载贯穿式一体屏装配结构
CN203618251U (zh) 一种可自锁的新型薄型金属盖板
CN110360740B (zh) 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盖板和下盖板的安装结构以及风管机
CN210792799U (zh) 一种塑料卡接结构
CN201641657U (zh) 一种台嵌式蒸锅内胆与面板连接机构
CN208546199U (zh) 隔板悬挂装置及汽轮机
CN209360251U (zh) 包覆式智能组合空间转角模块
CN207907464U (zh) 室内机装饰板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CN210838344U (zh) 一种带有压线板的插排
CN210692724U (zh) 一种调谐组件及射频装置
CN101816515A (zh) 一种台嵌式蒸锅内胆与面板连接机构
CN209617282U (zh) 一种仪表横梁模块安装结构
CN210298290U (zh) 电控盒、空调及电器
CN208111782U (zh) 一种带焊脚的插孔模块
CN209400727U (zh) 一种导光柱组件及智能合路器
CN209029859U (zh) 一种建筑电气盒
CN207374103U (zh) 一种自带限位的多功能发动机用支架总成
CN210926367U (zh) 一种便于布线的双排式接线端子
CN211432266U (zh) 一种机体外壳板固定结构
CN208725194U (zh) 一种多功能隐藏式压板立柱
CN211701312U (zh) 一种门开关传感器的过线槽结构
CN218817387U (zh) 紧固装置、空调器和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