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6486U -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56486U CN207456486U CN201721548754.6U CN201721548754U CN207456486U CN 207456486 U CN207456486 U CN 207456486U CN 201721548754 U CN201721548754 U CN 201721548754U CN 207456486 U CN207456486 U CN 2074564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ortion
- hole
- connection terminal
- along
- senso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第一连接部与弹性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无需使用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简单;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接端子可以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之间固定牢固,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连接端子的传感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统的带线传感器的传感器本体与导线连接到一起时,常常需要用一个空心圆柱套住传感器本体的针脚和导线,然后用压扁的方法固定导线和传感器本体的针脚,以达到固定连接作用。
但是上述的连接方式,需要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复杂;且如果在传感器使用时间较长后,空心圆柱较易脱落,从而导致传感器本体与导线分离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连接方式装配复杂且空心圆柱较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简单且稳定可靠的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一种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第一连接部与弹性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当用于传感器本体与导线连接时,导线插接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通孔中,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插接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中,如此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固定在一起,无需使用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简单;且由于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缺口,则可以插接较第一通孔直径较粗的导线,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缺口,可以插接较第二通孔直径较粗的针脚,如此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接端子可以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之间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同时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的设置可避免因导线尺寸公差及针脚尺寸公差造成的插不进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径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通孔包括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四通孔及沿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缺口包括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三缺口及沿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四缺口,所述第四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五通孔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均包括圆弧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圆弧部两端且相向延伸的弯钩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过渡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两端分别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弯曲呈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板材冲压件。
一种传感器,包括导线、传感器本体及如上述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导线插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通孔中,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插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导线插接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通孔中,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插接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中,如此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固定在一起,避免了使用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简单;且由于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缺口,则可以插接较第一通孔直径较粗的导线,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缺口,可以插接较第二通孔直径较粗的针脚,如此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接端子可以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之间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同时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的设置可避免因导线尺寸公差及针脚尺寸公差造成的插不进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针脚焊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连接端子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所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所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分解图。
连接端子10第一连接部12第一通孔121第三连接部122第一缺口123第四连接部124第五通孔1242第四缺口1244圆弧部1246弯钩部1248第二连接部14第二通孔142第二缺口144第三通孔146过渡部16导线20传感器本体30针脚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端子10,用于连接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第一连接部12与弹性第二连接部14,第一连接部12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第一通孔121,第一连接部12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第一通孔的第一缺口123,第二连接部14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传感器本体第二通孔142,第二连接部14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第二通孔142的第二缺口14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10,当用于传感器本体与导线连接时,导线插接于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通孔121中,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插接于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中,如此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固定在一起,而无需使用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简单;且由于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部12设有第一缺口123,则可以插接较第一通孔121直径较粗的导线,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二连接部14设有第二缺口144,可以插接较第二通孔142直径较粗的针脚,如此在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接端子10可以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之间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同时第一缺口123与第二缺口144的设置可避免因导线尺寸公差及针脚尺寸公差造成的插不进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端子10除了应用于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将导线与其他检测装置本体连接在一起。下面结合连接端子10应用于将导线与传感器本体连接在一起时,对连接端子10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具体地,如果第二连接部14由第一连接部12沿直线继续延伸设置时,上述轴向即为连接端子10的延伸方向,如果第二连接部14弯折于第一连接部12设置时,第一连接部12的轴向即为其长度方向,当提到其径向时则为与轴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二连接部14的轴向即为其长度方向,当提到其径向时则为与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垂直设置,即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之间成90°夹角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也可以采用其他弯折角度设置,如60°。
进一步,连接端子10为金属板材冲压件,连接端子10可以通过冲压一体成型。连接端子10为金属板材冲压件,且连接端子10中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123和第二缺口144,且两者均具有一定弹性,以分别施加一弹性回复力于导线及传感器本体的针脚。
参阅图4,进一步,第一连接部12包括相互连接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4,第三连接部122位于第二连接部14与第四连接部124之间,第一通孔121包括沿第三连接部122的轴向设置的第四通孔及沿第四连接部124的轴向设置的第五通孔1242,第一缺口123包括沿第三连接部122的轴向设置的第三缺口及沿第四连接部124的轴向设置的第四缺口1244,第四通孔的尺寸小于第五通孔1242的尺寸。
当需要将导线20与传感器本体30连接在一起时,导线20中外露出的线芯插接于第三连接部122的第四通孔内,而导线20中包裹有绝缘层的部分插接于第四连接部124的第五通孔1242内,且由于第三连接部122设有第三缺口,可以插接较第四通孔的直径较粗的线芯,第四连接部124设有第四缺口1244,可以插接较第五通孔的直径较粗的绝缘层,如此在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可以将导线牢固固定于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4中。
进一步,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4均包括圆弧部1246及分别连接于圆弧部1246两端且相向延伸的弯钩部1248。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当线芯插入第三连接部122的第四通孔中后或绝缘层插入第四连接部124的第五通孔中后,圆弧部1246与弯钩部1248均抵接线芯或绝缘层,以更牢固固定导线。
进一步,连接端子1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之间的过渡部16。通过过渡部16的设置,使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便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之间的相互避让,以保证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过渡部16与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4连接的两端分别相对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4的中心轴线弯曲呈弧形,以便于与导线及传感器本体的针脚形状相匹配,以使导线与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抵接于过渡部16,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二连接部14的外侧面沿其径向开设有贯通第二通孔142的第三通孔146。第三通孔146的设置可以保证在浸锡焊时,焊锡流入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与传感器本体的针脚的缝隙内,从而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三通孔146的数量为多个,其中多个第三通孔146沿第二连接部14的轴向间隔设于第二连接部14以形成一列。更具体地,第三通孔146包括多列,多列第三通孔沿第二连接部14的周向间隔设于第二连接部14。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感器,包括导线20、传感器本体30及连接端子10,导线20插接于连接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通孔121中,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42插接于连接端子10的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导线20插接于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通孔121中,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32插接于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中,如此将导线20与传感器本体30固定在一起,避免了使用定位工装和压扁工装,装配简单;且由于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连接部12设有第一缺口123,则可以插接较第一通孔121直径较粗的导线,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二连接部14设有第二缺口144,可以插接较第二通孔142直径较粗的针脚,如此在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接端子10可以在导线20与传感器本体30之间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同时第一缺口123与第二缺口144的设置可避免因导线尺寸公差及针脚尺寸公差造成的插不进的问题。
进一步,连接端子10的第二连接部14与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32焊接固定,以保证第二连接部14与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32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可以采用浸锡焊、手工焊或者波峰焊将第二连接部14与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32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在需要将传感器本体30通过连接端子10与导线20连接到一起时,导线20插入连接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通孔121中(导线20中外露出的线芯插接于第三连接部122的第四通孔内,而导线20中包裹有绝缘层的部分插接于第四连接部124的第五通孔1242内),导线20外露出的线芯与绝缘层分别在第四连接部124与第三连接部122的弹性作用下牢固固定于第三连接部122与第四连接部124中;传感器本体30的针脚32插接于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中,针脚32在第二连接部14的弹性作用下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通孔142中,而后进行浸锡焊接将连接端子10与针脚32焊接固定,且焊锡可以从第二连接部14的第三通孔146进入针脚32与第二连接部14之间,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如此将导线20与传感器本体30通过连接端子10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导线与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第一连接部与弹性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沿其径向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通孔包括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四通孔及沿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缺口包括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三缺口及沿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向设置的第四缺口,所述第四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五通孔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均包括圆弧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圆弧部两端且相向延伸的弯钩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过渡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两端分别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弯曲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板材冲压件。
9.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传感器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导线插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通孔中,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针脚插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针脚焊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48754.6U CN207456486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48754.6U CN207456486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56486U true CN207456486U (zh) | 2018-06-05 |
Family
ID=6228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48754.6U Active CN207456486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564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048A (zh) * | 2018-11-20 | 2019-03-12 | 常州市富盛星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元器件连接件 |
-
2017
- 2017-11-16 CN CN201721548754.6U patent/CN2074564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048A (zh) * | 2018-11-20 | 2019-03-12 | 常州市富盛星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元器件连接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80864B (zh) | 电阻器和电流检测装置 | |
EP1817781B1 (de) | Induktiv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induktiven beuelements | |
JP4781245B2 (ja) | ケーブル取付具、これを備えた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コネクタ | |
CN207456486U (zh) | 连接端子及传感器 | |
CN206148367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 |
CN104253334B (zh) | 插座电气连接结构 | |
CN205595578U (zh) | 检测转接头和检测母座工装 | |
CN104134877B (zh) | 接线端钮与分流器/连接片一体化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080009204A1 (en) | Conducting termin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DE102008059661B4 (de) | Optischer Sensor | |
CN210839471U (zh) | 一种光伏汇流条连接结构 | |
JP2007317445A (ja) | コネクタ | |
CN210690789U (zh) | 一种插座线路检测装置 | |
CN209117732U (zh) | 一种在线检测电控工装 | |
CN200947307Y (zh) | 适合初级电子爱好者使用的免焊接万用板 | |
CN207753183U (zh) | 一种线束与针接头转接连接装置 | |
TWI276257B (en) | Electric wire connecting terminal socket | |
CN2854872Y (zh) | 接线焊锡焊接连接装置 | |
US20090161333A1 (en) | Auto-cling leads of electric device | |
CN205429175U (zh) | 一种压接式d型连接器 | |
CN207398457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其固定片 | |
CN202004170U (zh) | 导接构件 | |
CN208189932U (zh) | 一种连接装置 | |
CN210692775U (zh) | 线缆接线装置 | |
KR101162085B1 (ko) | 전자 회로 키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