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5581U -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5581U
CN207455581U CN201721238510.8U CN201721238510U CN207455581U CN 207455581 U CN207455581 U CN 207455581U CN 201721238510 U CN201721238510 U CN 201721238510U CN 207455581 U CN207455581 U CN 207455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clockwise
wind
burner
cloth wind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85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华
万文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 Hai New Forms Of Ener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 Hai New Forms Of Ener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 Hai New Forms Of Ener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12385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5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5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5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包括具有燃烧腔室的燃烧器,燃烧器的一端为进入端、另一端为排出端,在燃烧器内设置有点火装置,在燃烧腔室内靠近进入端的为一次燃烧区,在燃烧腔室内处于一次燃烧区的后方形成二次燃烧区,燃烧腔室内的燃烧温度不高于1500℃;在二次燃烧区中至少设置有一组使进入该燃烧区内气体形成逆时针旋动的逆时针配风器,和一组使气体形成顺时针旋动的顺时针配风器;所述逆时针配风器置于顺时针配风器前方或后方。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燃烧温度低于1500℃,从而燃烧过程中降低了NOx的产生;通过配风的作用,提高了可燃气体的燃尽率及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燃气体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器内不能使可燃气体之间及空气形成充分的混合,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合物,燃烧后排放出去的烟气无法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使气体进行混合的低氮燃烧装置,降低氮氧化合物的产生,满足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包括具有燃烧腔室的燃烧器,燃烧器的一端为进入端、另一端为排出端,在燃烧器内设置有点火装置,在燃烧腔室内靠近进入端的为一次燃烧区,
在燃烧腔室内处于一次燃烧区的后方形成二次燃烧区,燃烧腔室内的燃烧温度不高于1500℃;
在二次燃烧区中至少设置有一组使进入该燃烧区内气体形成逆时针旋动的逆时针配风器,和一组使气体形成顺时针旋动的顺时针配风器;所述逆时针配风器置于顺时针配风器前方或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逆时针配风器包括多个片状的逆时针布风片,逆时针布风片的一端固定于燃烧器内壁,另一端悬空;
多个逆时针布风片沿着燃烧器内周形成间隔布置,每个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与燃烧器的径向形成倾斜布置且相邻逆时针布风片朝着同方向倾斜,每个逆时针布风片具有内侧布风面和外侧布风面,在逆时针布风片的外侧布风面与相邻逆时针布风片的内侧布风面之间形成逆时针导风的布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垂直于或倾斜于燃烧器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逆时针布风片为直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顺时针配风器中包括多个片状的顺时针布风片,顺时针布风片与逆时针布风片的布置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一次燃烧区进行配风的一次配风机,一次配风机的输出端延伸到一次燃烧区中。
进一步地,在燃烧器外处于二次燃烧区段形成环形的配风腔室,以及向配风腔室内送风的二次配风机,在燃烧器上分布有连通配风腔室与二次燃烧区的配风孔;配风腔室内的风通过配风孔从二次燃烧区周围向二次燃烧区内进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燃气体(一种可燃气体或多种可燃气体的混合)从燃烧器的进入端进入燃烧器中,通过点火装置点燃后,在一次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然后进入二次燃烧区进行燃烧,由于二次燃烧区配备逆时针配风器、顺时针配风器的混合配风,能够提升二次燃烧区的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燃烧温度低于1500℃,从而燃烧过程中降低了NOx的产生;通过配风的作用,提高了可燃气体的燃尽率及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隐除燃烧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燃烧器内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逆时针配风器的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逆时针配风器的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逆时针配风器的实施方式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顺时针配风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顺时针配风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燃烧器,2为进入端,3为排出端,4为点火装置,5为一次燃烧区,6为二次燃烧区,7为逆时针配风器,8为顺时针配风器,9为逆时针布风片,10为中间通道,11为圆形盘,12为内侧布风面,13为外侧布风面,14为布风通道,15为顺时针布风片,16为一次配风机,17为配风腔室,18为二次配风机,19为配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包括具有燃烧腔室的燃烧器1,燃烧器的燃烧腔室优选圆形腔室,当然也可以为方形等,燃烧器的一端为进入端2,以供可燃气体进入燃烧腔室中进行燃烧,另一端为排出端3,以供燃烧腔室内燃烧后的气体排出,在燃烧器内设置有点火装置4,点火装置可以采用目前燃烧器所采用的任一款装置,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燃烧腔室内靠近进入端的为一次燃烧区5,进入燃烧腔室内的可燃气体经过点火装置的点火后,先在一次燃烧区进行燃烧。在燃烧腔室内处于一次燃烧区的后方形成二次燃烧区6,燃烧腔室内的燃烧温度不高于1500℃,以避免的NOx的产生。
为了提升可燃气体在二次燃烧区内的燃尽和燃烧效率,在二次燃烧区中至少设置有一组使进入该燃烧区内气体形成逆时针旋动的逆时针配风器7,和一组使气体形成顺时针旋动的顺时针配风器8;逆时针配风器置于顺时针配风器前方或后方。当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逆时针配风器和顺时针配风器时,逆时针配风器与顺时针配风器间隔设置在燃烧腔室中,如图4/5所示,四个配风器形成间隔布置。从进入端进入的可燃气体经过逆时针配风器后进入顺时针配风器中,或者经过顺时针配风器后进入逆时针配风器中。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下面对逆时针配风器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逆时针配风器包括多个直片状的逆时针布风片9,逆时针布风片的一端固定于燃烧器1内壁,另一端悬空;逆时针布风片的悬空端之间围合成中间通道10(如图8示出),或者悬空端共同固定连接于一圆形盘11(如图9示出)的外周壁,通过圆形盘的设置,一是增加布风片的连接强度,二当可燃气体进入时,可以撞击在圆形盘上向四周进行分散,增加气体之间的冲击与混合;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栓等等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多个逆时针布风片沿着燃烧器的内周形成间隔布置,每个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与燃烧器的径向形成倾斜布置(如夹角A示出)且相邻逆时针布风片朝着同方向倾斜,上述的夹角A不等于0°和90°和180°,即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不与燃烧器的径向和轴向重合;每个逆时针布风片具有内侧布风面12和外侧布风面13,在逆时针布风片的外侧布风面与相邻逆时针布风片的内侧布风面之间形成逆时针导风的布风通道14,以便可燃气体通过形成导流。
这里的逆时针布风片与燃烧器内壁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垂直于燃烧器内壁(如图7示出);另一种为: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倾斜于燃烧器内壁进行布置(如图2/8/9示出),这样配风器在布风的长度上增加,即整个逆时针布风器呈锥形状,增加了布风能力;在采用该种方式时,能够逆时针布风器能够将进入的气体更多的朝着燃烧器内部周围方向进行导风,而顺时针布风器采用该种方式时,能够将进入顺时针布风器内的气体更多的朝向燃烧器内的中部进行导风,通过这样结构的顺时针、逆时针布风器能够加快气体之间的扰动与混合,提升气体之间的反应效率。
而顺时针布风器中包括多个片状的顺时针布风片15,顺时针布风片与逆时针布风片的布置方向相反。由于顺时针布风器与逆时针布风器的结构相同,仅是布置方向不同,其具体结构在此就不多赘述。
还包括用于对一次燃烧区进行配风的一次配风机16,一次配风机的输出端延伸到一次燃烧区中。在燃烧器外处于二次燃烧区段形成环形的配风腔室17,以及向配风腔室内送风的二次配风机18,在燃烧器上分布有连通配风腔室与二次燃烧区的配风孔19;配风腔室内的风通过配风孔从二次燃烧区周围向二次燃烧区内进入;从配风孔进入的风经过配风器的配风与可燃气体混合,加快可燃气体的燃尽率与燃烧效率。

Claims (7)

1.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包括具有燃烧腔室的燃烧器,燃烧器的一端为进入端、另一端为排出端,在燃烧器内设置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腔室内靠近进入端的为一次燃烧区,
在燃烧腔室内处于一次燃烧区的后方形成二次燃烧区,燃烧腔室内的燃烧温度不高于1500℃;
在二次燃烧区中至少设置有一组使进入该燃烧区内气体形成逆时针旋动的逆时针配风器,和一组使气体形成顺时针旋动的顺时针配风器;所述逆时针配风器置于顺时针配风器前方或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时针配风器包括多个片状的逆时针布风片,逆时针布风片的一端固定于燃烧器内壁,另一端悬空;
多个逆时针布风片沿着燃烧器内周形成间隔布置,每个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与燃烧器的径向形成倾斜布置且相邻逆时针布风片朝着同方向倾斜,每个逆时针布风片具有内侧布风面和外侧布风面,在逆时针布风片的外侧布风面与相邻逆时针布风片的内侧布风面之间形成逆时针导风的布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时针布风片所在平面垂直于或倾斜于燃烧器内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时针布风片为直片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时针配风器中包括多个片状的顺时针布风片,顺时针布风片与逆时针布风片的布置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一次燃烧区进行配风的一次配风机,一次配风机的输出端延伸到一次燃烧区中。
7.如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外处于二次燃烧区段形成环形的配风腔室,以及向配风腔室内送风的二次配风机,在燃烧器上分布有连通配风腔室与二次燃烧区的配风孔;配风腔室内的风通过配风孔从二次燃烧区周围向二次燃烧区内进入。
CN201721238510.8U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Active CN207455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8510.8U CN207455581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8510.8U CN207455581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5581U true CN207455581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8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8510.8U Active CN207455581U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5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6314A (zh) * 2017-09-25 2018-02-23 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6314A (zh) * 2017-09-25 2018-02-23 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8177C (zh) 双通道引射节能燃烧器
CN202132947U (zh) 燃用低热值气体燃料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02913909A (zh) 一种金属纤维后混式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锅炉
CN105114951A (zh) 尾缘回流双分级低氮氧燃气燃烧器
CN205208560U (zh) 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730978A (zh) 炉内烟气可调节自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07455581U (zh)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CN109931605B (zh)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外浓内淡的旋流燃烧器
CN208952100U (zh) 炉内烟气可调节自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11399786U (zh) 一种用于低氮燃烧器的全预混装置
CN107726314A (zh)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CN210485721U (zh) 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
CN205535799U (zh) 一种三级燃烧低NOx排放烧嘴
CN208901632U (zh) 一种新型节能热风炉
CN217952273U (zh) 一种低氮内循环燃烧器
CN216346272U (zh) 一种燃气与空气混气结构及燃烧机
CN202082947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加热炉装置
CN109442401A (zh) 一种膜式水冷低NOx燃气燃烧装置
CN108759084A (zh) 一种新型节能热风炉
CN108758635A (zh) 一种窑炉旋风片
CN21114688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式燃气热风炉
CN210165377U (zh) 节能低氮燃烧器及节能低氮燃烧系统
CN205002113U (zh) 尾缘回流双分级低氮氧燃气燃烧器
CN105423299A (zh) 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1944846U (zh) 一种预混式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8

Address after: 213022 No.5 Qinli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5, Qinling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