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4069U -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54069U CN207454069U CN201720975941.6U CN201720975941U CN207454069U CN 207454069 U CN207454069 U CN 207454069U CN 201720975941 U CN201720975941 U CN 201720975941U CN 207454069 U CN207454069 U CN 2074540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dge
- oil
- shaped
- valve block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1)、与油气分离器(1)连通的回油通道(2)以及套在回油通道(2)上的楔形单向阀(5);其中,楔形单向阀(5)包括:阀体(51)以及与阀体(51)连接的楔形阀片。楔形单向阀(5)的材质为硅胶。楔形阀片包括第一楔形阀片(52)以及第二楔形阀片(53);第一楔形阀片(52)的第二端与第二楔形阀片(53)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54)。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存在着不能有效防止曲轴箱内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以及回油不及时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背景技术
车用发动机为避免污染环境,通常设置有强制曲轴箱通风系统,将曲轴箱内废气导入进气歧管稳压腔,从而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但是由于曲轴箱中含有大量机油微粒,若废气直接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则会致使发动机出现烧机油等各种问题,因此车用发动机均设置有油气分离装置。通常车用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为孔板式结构,机油微粒撞击孔板后被孔板捕获,聚集成液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油底壳,因此油气分离装置必须设置机油回流管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曲轴箱内气体直接从机油回流管路进入油气分离装置,通常在机油回流管路的下方设置回油孔或者橡胶阀片单向阀,即采用小孔式油气分离器(如图1所示)或橡胶阀片式油气分离器(如图2所示)。但是,若设置回油孔,则在机油回流管路中的机油聚集到足够的高度之前,即机油有效密封回油孔之前,曲轴箱内气体可不经过油气分离装置内的孔板结构,直接通过回油孔进入至油气分离装置内,导致不能实现有效的油气分离,造成机油消耗增加和发动机污染物增加。此外,若设置橡胶阀片单向阀,则聚集在机油回流管路中的机油需要克服曲轴箱内的气体作用在橡胶阀片单向阀上的压力以及橡胶阀片单向阀本身的弹力,才能够实现回油,致使回油的速度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存在着不能有效防止曲轴箱内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以及回油不及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存 在着不能有效防止曲轴箱内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以及回油不及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与油气分离器连通的回油通道以及套在回油通道上的楔形单向阀;
其中,楔形单向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连接的楔形阀片。
其中,楔形单向阀的材质为硅胶。
其中,楔形阀片包括第一楔形阀片以及第二楔形阀片;
第一楔形阀片的第一端与阀体连接,第二楔形阀片的第一端与阀体连接。
其中,第一楔形阀片的第二端与第二楔形阀片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阀体的厚度大于3mm。
其中,第一楔形阀片以及第二楔形阀片的厚度为0.5mm至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曲轴箱内压力高于油气分离器压力时,曲轴箱内压力作用在楔形阀片上,由于楔形阀片采用硅胶制成,具有弹性,硅胶阀片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紧,裂缝闭合,曲轴箱内气体压力越高,闭合的越紧,从而可阻止曲轴箱内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
2、当回油通道内聚集一部分分离的机油时,由于机油密度大于曲轴箱内气体密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油仅需克服楔形阀片的弹性力即可实现回油。由于楔形阀片的厚度在0.5mm至2mm之间,所以机油需要克服的弹性力也较小,可降低回油通道高度,使回油更及时。
3、楔形阀片的结构形式利于油滴的汇集和流动,加快回油的速度,使回油更及时。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孔式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橡胶阀片式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气分离器;2、回油通道;3、回油小孔;4、橡胶阀片单向阀;
5、楔形单向阀;51、阀体;52、第一楔形阀片;53、第二楔形阀片;
5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1、与油气分离器1连通的回油通道2以及套在回油通道2上的楔形单向阀5;
其中,楔形单向阀5包括:阀体51以及与阀体51连接的楔形阀片。
优选地,楔形单向阀5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适应油气分离装置的油气环境;硅胶具有弹性,可以使阀体51与回油通道2紧密连接。
其中,楔形阀片包括第一楔形阀片52以及第二楔形阀片53;
进一步的,第一楔形阀片52的第一端与阀体1连接,第二楔形阀片53的第一端与阀体1连接。使得阀体5与楔形阀片集成为一个整体,确保了楔形单向阀的气密性。
优选地,第一楔形阀片52的第二端与第二楔形阀片53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54。间隙54的存在,可以使油滴通过间隙54进入曲轴箱内。间隙54较小且在曲轴箱的气压下可以闭合,从而可以防止曲轴箱中的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1中,影响油气分离器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阀体51的厚度大于3mm。阀体51的厚度设计的较厚,可以使阀体51在曲轴箱气的压力下保持整体不发生形变,从而保证回油机构的正常运作。
具体地,第一楔形阀片52以及第二楔形阀片53的厚度为0.5mm至2mm。楔形阀片的形状为楔形,使阀片具有一定的角度,相较于现有的回油小孔3和橡胶阀片4来说更利于油滴的汇集和流动;同时,楔形阀片的厚度较薄,其具有的弹性力也较小,使得油滴在体积较小、重力较小的情况下便可克服弹力 从楔形阀片的间隙54处通过,实现回油。从而,使得回油通道2的高度可以设计的较低,节省材料和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对比与现有的小孔式油气分离器提高了封闭性,防止了曲轴箱内的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对正常分离工作的影响;对比现有的橡胶阀片式油气分离器,提高了回油的效率,使得油滴在较小的时候就能克服阀片的弹力通过间隙54进入曲轴箱内,同时,也使得回油通道的高度可以设计的相对较低,从而节省材料和空间。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1)、与所述油气分离器(1)连通的回油通道(2)以及套在所述回油通道(2)上的楔形单向阀(5);
其中,所述楔形单向阀(5)包括:阀体(51)以及与所述阀体(51)连接的楔形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单向阀(5)的材质为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阀片包括第一楔形阀片(52)以及第二楔形阀片(53);
所述第一楔形阀片(52)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连接,所述第二楔形阀片(53)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阀片(5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楔形阀片(53)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51)的厚度大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阀片(52)以及第二楔形阀片(53)的厚度为0.5mm至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75941.6U CN207454069U (zh) | 2017-08-07 | 2017-08-07 |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75941.6U CN207454069U (zh) | 2017-08-07 | 2017-08-07 |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54069U true CN207454069U (zh) | 2018-06-05 |
Family
ID=6224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75941.6U Active CN207454069U (zh) | 2017-08-07 | 2017-08-07 |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540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58241A (zh) * | 2018-12-05 | 2019-03-12 |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 |
-
2017
- 2017-08-07 CN CN201720975941.6U patent/CN2074540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58241A (zh) * | 2018-12-05 | 2019-03-12 |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 |
CN109458241B (zh) * | 2018-12-05 | 2023-10-17 |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30005U (zh) | 一种集成式缸盖罩、发动机及汽车 | |
CN105257367B (zh) | 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 |
CN205532781U (zh) | 一种可调曲轴箱压力的通风系统 | |
CN207454069U (zh) | 一种油气分离回油机构 | |
CN208281013U (zh) | 油气分离器 | |
CN203655383U (zh) |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 | |
CN208073584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104948262A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CN109469531A (zh) |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 |
CN207761750U (zh) | 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206889056U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曲轴箱通风回油系统及汽车 | |
CN205172686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206386170U (zh)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器 | |
CN204984539U (zh) | 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206845330U (zh) | 一种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 | |
CN210195882U (zh) | 一种带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盖 | |
CN203362257U (zh) | 一种重力式单向阀和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呼吸系统 | |
CN209761526U (zh) | 船机用油气分离器结构 | |
CN202007716U (zh) | 发动机盖 | |
CN207761742U (zh) | 燃油/机油滤清器座及燃油/机油滤清器 | |
CN207513697U (zh) | 一种油气分离的发动机气阀罩盖 | |
CN207485558U (zh) | 一种内燃机机体 | |
CN206319935U (zh) | 油气分离型发动机 | |
CN205908336U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CN205714346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