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7932U -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7932U
CN207437932U CN201721351483.5U CN201721351483U CN207437932U CN 207437932 U CN207437932 U CN 207437932U CN 201721351483 U CN201721351483 U CN 201721351483U CN 207437932 U CN207437932 U CN 207437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umenon
wall
supporting item
surface line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514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志刚
孙福杰
苏国庆
郭振义
于东升
许宪忠
远君秋
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514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7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7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7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属于油田管道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一本体、弧形的第二本体、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外壁上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本体内、外壁上的第二绝缘层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对接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配合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用于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有效固定地面管线,可有效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产生静电以及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脱落;而且可缩短固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油田井下作业时,通常利用地面管线来控制油井内的流体流量,进而检修油井内的设备。其中,地面管线包括防喷管线、放喷管线与压井管线等,防喷管线可用来防止油井内部的流体外喷,放喷管线可用来控制排采的流体的流量,压井管线可用于输送压井液。在安装地面管线时,地面管线因内部流体的压力过高或不稳定而发生窜动伤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锚,以对地面管线进行固定。该地锚包括至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接头以及支撑杆,接头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用于固定地面管线,支撑杆用于支撑地面管线。在固定地面管线时,为了防止地面管线由于抖动或窜动而与接头产生静电,先将在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缠上绝缘层,然后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放置在接头内,并在接头的上部横插螺栓,使螺栓与地面管线的顶部相抵。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安装在地锚的接头前,需在待固定处缠上绝缘层,增加了安装时间;另外,由于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与接头之间具有空隙,故当地面管线内的流体压力过高或不稳定时,地面管线易窜动,使得其外部的绝缘层脱落,进而与接头的内壁产生静电,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可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一本体、弧形的第二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内、外壁上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内、外壁上的第二绝缘层与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对接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配合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套筒、内套杆与固定螺栓;
所述外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外套筒与第一本体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内套杆包括:同轴连接的大径套杆与小径套杆;
所述大径套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大径套杆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的所述小径套杆螺纹连接,且头部与所述外套筒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套筒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所述大径套杆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环耳、第二固定环耳、固定销;
所述第一固定环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环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固定环耳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固定环耳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粘贴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绝缘层粘贴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内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板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接头的两个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通过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通过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铰接,不仅便于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减少了工作强度与作业时间,而且也能有效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产生的静电;另外,通过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设置成弧形结构,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对接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能对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行有效固定,可有效防止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在管腔中进行震动,进而可降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分别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内壁上脱落的风险。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有效固定地面管线,可有效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产生静电以及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脱落;而且可缩短固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1a-第一本体;
1b-第二本体;
2a-第一绝缘层;
2b-第二绝缘层;
3a-第一支撑件;
3c-第二支撑件;
301a-第一螺栓孔;
302a-第二螺栓孔;
4-外套筒;
5-内套杆;
501-大径套杆;
502-小径套杆;
6-固定螺栓;
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一本体1a、弧形的第二本体1b、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1a内、外壁上的第一绝缘层2a与第一支撑件3a、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本体1b内、外壁上的第二绝缘层2b与第二支撑件3b;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第二端对接时,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配合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用于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对接形成的管腔与地面管线相适配指的是,当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入到该管腔室时,该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不在该管腔内进行震动。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说明:
由于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a、第二绝缘层2b,故在固定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前,不需要在固定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的外壁上缠绕绝缘层,可直接对固定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行固定。
当对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行固定时,先打开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第二端,使两者之间形成U型空腔,并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入到该空腔中;其次,转动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直至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包裹在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对接形成的管腔中;之后,将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通过在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a、第二绝缘层2b,以及通过将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不仅便于将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减少了工作强度与作业时间,而且也能有效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产生的静电;另外,通过将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设置成弧形结构,且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可对接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能对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进行有效固定,可有效防止地面管线的待固定处在管腔中进行震动,进而可降低第一绝缘层2a、第二绝缘层2b分别从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脱落的风险。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有效固定地面管线,可有效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产生静电以及第一绝缘层2a、第二绝缘层2b的脱落;而且可缩短固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施时,可实现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铰接的结构可设置成多种结构,只要其不仅能满足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的铰接,而且不影响地面管线进入到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对接形成的管腔即可。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实施方法来实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进行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可为第一本体1a的顶端或底端,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可为第二本体1b的顶端或底端,即第一本体1a的顶端可与第二本体1b的顶端可转动连接,也或者是,第一本体1a的底端可与第二本体1b的底端可转动连接,在此不进行限制。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将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设置为第一本体1a的顶端,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设置为第一本体1b的顶端。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外套筒4、内套杆5与固定螺栓;如图3所示,外套筒4设置在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外套筒4与第一本体1a的中轴线平行;如图4所示,内套杆5包括:同轴设置、并顺次连接的大径套杆501与小径套杆502;大径套杆501设置在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大径套杆501与第二本体1b的中轴线平行;固定螺栓6的螺杆与可转动地套设于外套筒4内的小径套杆502螺纹连接,且头部与外套筒4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时,内套杆5与外套筒4同轴设置;另外,内套杆5的小径套杆502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外套筒4的内径,长度等于外套筒4的长度,即当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时,外套筒4的左端面与固定螺栓6的头部相抵,右端面与大径套杆502的左端面相抵(参见图2)。
其中,为了使固定螺栓6的螺杆与小径套杆502螺纹连接,可沿中轴线方向,在小径套杆502的中心位置设置与固定螺栓6的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当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铰接时,先将小径套杆502套设在外套筒4内,并将固定螺栓6的螺杆与小径套管502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直至固定螺栓6的头部与外套筒4的端面相抵。这样设置小径套杆502的结构,可保证当第一本体1a或第二本体1b铰接时,小径套杆502从外套筒4内脱落。
在实施时,若固定螺纹6的头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外套筒4的内径时,为了防止小径套杆502从外套筒4内脱落,如图2所示,可在固定螺栓6的头部与外套筒4之间设置垫片7,该垫片7的内径小于外套筒4的内径。
另外,外套筒4与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以及大径套杆501与第二本体1b的连接方式可设置成多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便于操作以及提高连接强度,将外套筒4焊接在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大径套杆501焊接在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在第二中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环耳、第二固定环耳、固定销;第一固定环耳沿设置在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第一固定环耳与第一本体1a的中轴线平行;第二固定环耳设置在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第二固定环耳与第二本体1b的中轴线平行;固定销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耳与第二固定环耳。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时,第二固定环耳与第一固定环耳同轴设置。
其中,第一固定环耳与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固定环耳与第二本体1b的连接方式可设置成多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便于操作以及提高连接强度,将第一固定环耳焊接在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第二固定环耳焊接在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2a与第二绝缘层2b主要起到绝缘的作用,可防止地面管线因震动而与第一本体1a、第二本体1b产生静电。其中,可起到绝缘作用的第一绝缘层2a与第二绝缘层2b的种类有多种,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层2a与第二绝缘层2b为橡胶垫。
在实施时,可在第一本体1a的内壁上覆盖一层第一绝缘层2a,也或者在第一本体1a的内壁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绝缘层2a;同样地,在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覆盖一层第二绝缘层2b,也或者在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绝缘层2b。
其中,第一绝缘层2a与第一本体1a的内壁、以及第二绝缘层2b与第二本体2b的内壁上的连接方式可设置成多种方式,举例来说,为了便于操作以及提高第一绝缘层2a与第一本体1a的内壁、以及第二绝缘层2b与第二本体2b的内壁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层2a粘贴在第一本体1a的内壁上;第二绝缘层2b粘贴在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
如上所述,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主要用来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其中,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的结构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为板状结构。
在应用时,由于地面管线包括防喷管线、放喷管线与压井管线等,其外径主要设置为73cm与89cm两种尺寸,因此,为了使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可有效固定不同尺寸的地面管线,该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2a的尺寸要设置成两种尺寸,大尺寸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外径为89cm的地面管线,小尺寸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外径为73cm的地面管线。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使用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接头的两个侧壁上。故,当对某一油田进行不同类型的井下作业时,可通过在地锚的“接头上安装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其中,为了使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应在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栓孔301a与第二螺栓孔301b(参见图3与图4)。
当将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固定在地锚的接头时,将一个紧固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螺栓孔301a、接头一侧的螺栓孔,并在该紧固螺栓的螺杆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同样地,将另外一个紧固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301b、接头另一侧的螺栓孔,并在该紧固螺栓的螺杆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以达到将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在地锚的接头上。
由于目前所使用的地锚通常用于固定外径为73cm的地面管线,因此,当利用大尺寸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固定外径为89cm的地面管线时,为了使该地面管线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撑件3a与第二支撑件3b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时,可在第一支撑件3a与地锚的接头的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3b与地锚的接头的之间均设置有环形铁圈,使一个紧固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一个环形铁圈、第一支撑件3a以及接头的一侧壁,并在该紧固螺栓的螺杆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同时使另外一个紧固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另一个环形铁圈、第二支撑件3b以及接头的另一侧壁,并在该紧固螺栓的螺杆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以达到将大尺寸的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固定外径为89cm的地面管线。
另外,第一支撑件3a与第一本体1a的外壁,以及第二支撑件3b与第一本体1b的外壁的连接方式可这设置成多种方式,举例来说,为了便于操作以及提高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3a焊接在第一本体1a的外壁上;第二支撑件3b焊接在第二本体1b的外壁上。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一本体(1a)、弧形的第二本体(1b)、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a)内、外壁上的第一绝缘层(2a)与第一支撑件(3a)、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b)内、外壁上的第二绝缘层(2b)与第二支撑件(3b);
所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本体(1a)与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二端对接时,所述第一本体(1a)与所述第二本体(1b)配合形成与地面管线相适配的管腔;
所述第一支撑件(3a)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b)用于固定在地锚的接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套筒(4)、内套杆(5)与固定螺栓(6);
所述外套筒(4)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外套筒(4)与第一本体(1a)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内套杆(5)包括:同轴连接的大径套杆(501)与小径套杆(502);
所述大径套杆(501)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大径套杆(501)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螺栓(6)的螺杆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4)内的所述小径套杆(502)螺纹连接,且头部与所述外套筒(4)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4)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所述大径套杆(501)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环耳、第二固定环耳、固定销;
所述第一固定环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一本体(1a)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环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固定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耳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耳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固定环耳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a)粘贴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绝缘层(2b)粘贴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a)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b)为板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件(3a)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b)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接头的两个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a)焊接在所述第一本体(1a)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3b)焊接在所述第二本体(1b)的外壁上。
CN201721351483.5U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Active CN207437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51483.5U CN207437932U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51483.5U CN207437932U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7932U true CN207437932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9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51483.5U Active CN207437932U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7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1314B (zh) 一种抗震支吊架
RU2401933C1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одавления вибраций буровой колонны
CO5290317A1 (es) Metodo de desplegar un sistema de transduccion de fluido accionado electricamente en un pozo
JPH11219743A (ja) データ伝達システム
JP2009503307A5 (zh)
CN207437932U (zh) 一种地面管线固定装置
CN204337555U (zh) 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消防灭火系统
MY195953A (en) Powering Downhole Devices
CN106299744B (zh) 可伸缩旋转连接装置
US3107132A (e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device
CN208473723U (zh) 一种大电流传输同轴线式钻杆
RU144631U1 (ru) Электрогидроуда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урения скважин
CN208889867U (zh) 穿壁式接地保护密封装置
CN207647752U (zh) 一种深井泵三相电流不平衡检测保护装置
CN208220658U (zh) 密闭地清作业的油管公扣快速密封连接器
CN206626408U (zh) 抗燃油系统
US20230250714A1 (en) Downhol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lectric-based fracturing
CN207572864U (zh) 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
CN203193227U (zh) 电缆吊挂装置
CN215387195U (zh) 一种探火管式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
CN208241287U (zh) 一种井下测震台站扇型防雷接地结构
CN212870942U (zh) 一种爆破工程炸药管连接装置
CN209195290U (zh) 磁导向装置用扶正器
CN207420693U (zh) 一种用于农业机械消音器的防护网固定装置
CN206234486U (zh) 一种防雷阻火防爆阻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