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7284U - 液压泵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液压泵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7284U
CN207437284U CN201721569199.5U CN201721569199U CN207437284U CN 207437284 U CN207437284 U CN 207437284U CN 201721569199 U CN201721569199 U CN 201721569199U CN 207437284 U CN207437284 U CN 207437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hydraulic pump
valve
power
pow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691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立平
张振寿
李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691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7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7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7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泵控制阀,包括:主阀体、第一导杆、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第二导杆、阀芯、多个阀套、功率控制件、功率调节件、负流量控制件和负流量调节件;多个阀套分别套设在第一导杆、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第二导杆和阀芯的外壁面且分别与第一导杆、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第二导杆和阀芯的外壁面间隔开限定有间隙,第一导杆、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第二导杆和阀芯分别在间隙内可活动;功率控制件设在至少一个阀套的端面以控制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功率调节件设在主阀体的一端且至少一部分止抵安装孔;负流量调节件设在主体阀的另一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能有效控制和调节液压泵输出油液的流量变化及液压泵的功率变化。

Description

液压泵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泵控制阀。
背景技术
液压泵控制阀是一种用于控制油液压力、流量和方向的元件。现有的液压泵控制阀工作时,电磁铁的推杆和控制阀的阀芯之间的导杆,容易发生卡滞现象,增加摩擦阻力,导致控制阀出现滞环特性。并且现有的液压泵控制阀结构复杂,零件较多,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泵控制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包括:
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主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安装孔;
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第一导杆两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孔;
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设在所述腔室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导杆的轴向可活动;
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相连;
阀芯,所述阀芯设在所述腔室的另一端,所述阀芯设有与活塞腔和回油口相互导通的开口且由所述阀芯控制所述活塞腔和所述回油口的打开和关闭;
多个阀套,多个所述阀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的外壁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的外壁面间隔开限定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分别在所述间隙内可活动;
功率控制件,所述功率控制件设在至少一个所述阀套的端面以控制液压泵的输出功率;
功率调节件,所述功率调节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且至少一部分止抵所述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控制阀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功率调节件相连且止抵所述功率调节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控制件包括:
位移反馈弹簧,所述位移反馈弹簧设在与所述第二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的端面且沿所述第二导杆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功率控制弹簧,所述功率控制弹簧设在与所述第二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的端面且与所述位移反馈弹簧在所述第二导杆的轴向上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调节件形成为功率调节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控制阀还包括:
负流量控制件,所述负流量控制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邻近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的一端且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一端紧抵所述安装孔;
负流量调节件,所述负流量调节件设在至少一部分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外外部且在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轴向上间隔开布置;
负流量先导套,负流量先导套套设在所述负流量调节件上且在所述第一导杆的轴向上可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负流量控制件形成为调节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负流量调节件形成为多个负流量调节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控制阀还包括负流量先导套阀体,所述负流量先导套阀体设在所述负流量调节件的上端且与所述负流量调节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控制阀还包括拔叉件,所述拔叉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一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导杆向左右两端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控制阀还包括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主阀体相连以固定所述所述负流量控制件和所述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通过设置流量调节件和功率调节件,能有效控制和调节液压泵输出油液的流量变化及液压泵的功率变化,并且该液压泵控制阀中推动阀芯运动的第一导杆为悬空设计,减少了第一导杆和主阀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液压泵控制阀不容发生卡滞现象,该液压泵控制阀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的功率控制和负流量控制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液压泵控制阀1000;
主阀体10;
第一导杆20;
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
第二导杆40;
阀芯50;
阀套60;
功率控制件70;位移反馈弹簧71;功率控制弹簧72;
功率调节件80;
调节杆90;
负流量控制件100;
负流量调节件110;
负流量先导套120;
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
拔叉件140;
端盖150;
电磁比例阀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 1000。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1000 包括主阀体10、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阀芯50、多个阀套60、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
具体而言,主阀体10内限定有腔室,主阀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安装孔,第一导杆20设在腔室内且第一导杆20两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出安装孔,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设在腔室的一端且沿第一导杆20的轴向可活动,第二导杆40与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相连,阀芯50设在腔室的另一端,阀芯50设有与活塞腔和回油口相互导通的开口且由阀芯50控制活塞腔和回油口的打开和关闭,多个阀套60分别套设在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50的外壁面且分别与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 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50的外壁面间隔开限定有间隙,第一导杆 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50分别在间隙内可活动,功率控制件70设在至少一个阀套60的外壁面以控制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功率调节件80设在主阀体10的一端且至少一部分止抵安装孔。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1000主要由主阀体10、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阀芯 50、多个阀套60、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组成。主阀体10 内可以加工有腔室,主阀体10的两端可以加工有和腔室连通的安装孔。第一导杆20可以安装在腔室内,第一导杆20的两端可以至少有一部分伸出腔室两端的两个安装孔。第一导杆20在腔室内可以采用悬空设计的安装方式,保证第一导杆20可以在腔室内左右移动,减少了第一导杆20和主阀体10之间的摩擦主力,使液压泵控制阀1000 不容发生卡滞现象。
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可以安装在腔室的一端,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可以在第一导杆20的轴向上活动,第二导杆40可以和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相连,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可以驱动第二导杆40在第一导杆20的轴向上活动。
阀芯50可以安装在腔室的另一端,阀芯50上可以加工有与活塞腔和回油口相互导通的开口,阀芯50可以控制活塞腔和回油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 50的外壁面可以分别套设有阀套60,阀套60可以和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50的外壁面之间间隔开形成间隙,保证第一导杆2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和阀芯50在间隙内可活动。
功率控制件70可以安装在至少一个阀套60上,功率控制件70 可以控制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功率调节件80可以安装在主阀体10的一端,功率调节件8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止抵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1000在工作的初始状态,液压泵控制阀1000的原理如图2所示,液压泵控制阀1000可以和电磁比例阀160相连,并且通过电磁比例阀160控制液压泵控制阀1000 的开口的大小。阀芯50在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的作用下可以处于初始平衡状态,此时活塞腔的压力可以通过阀芯50的开口和回油口导通,液压泵启动时,液压泵的斜盘倾角可以处于最大排量状态。
液压泵控制阀1000的功率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液压泵控制阀 1000可以和电磁比例阀160相连,并且通过电磁比例阀160控制液压泵控制阀1000的开口的大小。随着液压泵的出口压力的增大,作用于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的液压作用力也逐渐增大,液压作用力可以克服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的作用力并推动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向右运动,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向右运动的同时会通过相应第二导杆40、第一导杆20将运动传递给阀芯50,此时活塞腔与回油口的油路逐渐被切断,活塞腔与液压泵的出口油路逐步导通,活塞腔的压力开始升高,使液压泵的斜盘倾角减小,液压泵的伺服活塞可以推动阀套60反向运动,阀芯50也会随之反向运动,从而使活塞腔的压力与液压泵的出口压力切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并随着压力的升高,液压泵的排量逐渐减小,从而保持液压泵的功率不变。反之,当液压泵的出口压力下降时,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会左向运动,从而使阀芯50也左向运动,增大液压泵的排量,使得液压泵的功率保持不变。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1000,通过设置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能有效控制和调节液压泵输出油液的流量变化及液压泵的功率变化,并且该液压泵控制阀1000中推动阀芯50运动的第一导杆20为悬空设计,减少了第一导杆20和主阀体10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液压泵控制阀1000不容发生卡滞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包括调节杆90。
具体地,调节杆90与功率调节件80相连且止抵功率调节件80 的一端。
也就是说,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可以包括调节杆90。调节杆90 可以和功率调节件80相连,调节杆90的一端可以止抵功率调节件 80的一端,有效提高液压泵实际排量的反馈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功率控制件70包括位移反馈弹簧71和功率控制弹簧72。
具体地,位移反馈弹簧71设在与第二导杆40相对应的阀套60 的端面且沿第二导杆4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功率控制弹簧72设在与第二导杆40相对应的阀套60的端面且与位移反馈弹簧71在第二导杆40的轴向上交错布置。
换句话说,功率控制件70主要由位移反馈弹簧71和功率控制弹簧72组成,位移反馈弹簧71可以安装在与第二导杆40相对应的阀套60的端面,位移反馈弹簧71可以沿第二导杆4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功率控制弹簧72可以安装在与第二导杆40相对应的阀套60的端面,功率控制弹簧72可以与位移反馈弹簧71在第二导杆40的轴向上交错布置。位移反馈弹簧71和功率控制弹簧72可以接收液压泵反馈的排量,有效控制和调节液压泵排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功率调节件80形成为功率调节弹簧,功率调节弹簧可以根据液压泵的不同油压形成不同的弹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包括负流量控制件100、负流量调节件110和负流量先导套120。
具体地,负流量控制件100设在主阀体10的邻近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的一端且负流量控制件100的一端紧抵安装孔,负流量调节件110设在至少一部分负流量控制件100的外壁面且在负流量控制件 100的轴向上间隔开布置,负流量先导套120套设在负流量调节件110 上且在第一导杆20的轴向上可活动。
也就是说,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可以包括负流量控制件100和负流量调节件110。负流量控制件100可以安装在主阀体10的邻近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的一端,负流量控制件100的一端可以紧抵安装孔,负流量调节件110可以安装在至少一部分负流量控制件100的端面,负流量调节件110可以在负流量控制件100的轴向上间隔开布置,负流量调节件110上可以安装负流量先导套120,负流量先导套 120可以沿第一导杆20的轴向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泵控制阀1000在工作状态下,液压泵控制阀1000的功率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液压泵控制阀1000可以和电磁比例阀160相连,并且通过电磁比例阀160控制液压泵控制阀1000的开口的大小。当液压泵控制阀1000有负流量先导反馈压力时,随着压力的增大,液压作用力可以克服负流量调节件110和功率调节件80的作用力推动负流量先导套120向右运动。
负流量先导套120向右运动的同时会通过阀套6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第一导杆20将运动传递给阀芯50,此时活塞腔与回油口的油路逐渐被切断,活塞腔与液压泵的出口油路逐步导通,活塞腔压力开始升高,使液压泵的斜盘倾角减小,液压泵的伺服活塞可以推动阀套60反向运动,阀芯50也会随之反向运动,从而使活塞腔的压力与液压泵的出口压力切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排量减小调节完成。
当液压泵处于某一排量状态时,随着先导压力的减小,液压作用力小于负流量调节件110的作用力、位移反馈弹簧71及功率调节弹簧的弹簧力的合力,负流量先导套120向左运动,负流量先导套120 向左运动的同时会通过阀套60、功率控制先导阀芯30、第二导杆40、第一导杆20将运动传递给阀芯50,此时活塞腔与液压泵的出口油路逐渐被切断,活塞腔与回油口的油路逐步导通,活塞腔压力开始减小,使液压泵的斜盘倾角增大,活塞可以推动阀套60反向运动,阀芯50 也会随之反向运动,从而使活塞腔的压力与回油口的油路切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排量增大调节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负流量控制件100形成为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加工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负流量调节件110形成为多个负流量调节弹簧,负流量调节弹簧可以根据液压泵的不同油压形成不同的弹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包括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
具体地,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设在负流量调节件110的外部且与负流量调节件110相连。
换句话说,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可以包括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可以安装在负流量调节件110的外部,负流量先导套阀体130可以和负流量调节件11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包括拔叉件140。
具体地,拔叉件140设在主阀体10的下端且与第一导杆20相对应的阀套60相连以驱动第一导杆20向左右两端移动。
也就是说,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可以包括拔叉件140,拔叉件 140可以安装在主阀体10的下端,拔叉件140可以和第一导杆20相对应的阀套60相连,通过安装拔叉件140有利于更好地驱动第一导杆20向左右两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1000还包括两个端盖150,两个端盖150分别设在主阀体10的两端且分别与主阀体 10相连以固定负流量控制件100和调节杆90。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压泵控制阀1000,通过设置功率控制件70和功率调节件80,能有效控制和调节液压泵输出油液的流量变化及液压泵的功率变化,并且该液压泵控制阀1000中推动阀芯50运动的第一导杆20为悬空设计,减少了第一导杆20和主阀体10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液压泵控制阀1000不容发生卡滞现象,该液压泵控制阀1000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加工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主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安装孔;
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第一导杆两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孔;
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设在所述腔室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导杆的轴向可活动;
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相连;
阀芯,所述阀芯设在所述腔室的另一端,所述阀芯设有与活塞腔和回油口相互导通的开口且由所述阀芯控制所述活塞腔和所述回油口的打开和关闭;
多个阀套,多个所述阀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的外壁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的外壁面间隔开限定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杆、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所述第二导杆和所述阀芯分别在所述间隙内可活动;
功率控制件,所述功率控制件设在至少一个所述阀套的端面以控制液压泵的功率;
功率调节件,所述功率调节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一端且至少一部分止抵所述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功率调节件相连且止抵所述功率调节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件包括:
位移反馈弹簧,所述位移反馈弹簧设在与所述第二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的端面且沿所述第二导杆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功率控制弹簧,所述功率控制弹簧设在与所述第二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的端面且与所述位移反馈弹簧在所述第二导杆的轴向上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件形成为功率调节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流量控制件,所述负流量控制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邻近所述功率控制先导阀芯的一端且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一端紧抵所述安装孔;
负流量调节件,所述负流量调节件设在至少一部分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外部且在所述负流量控制件的轴向上间隔开布置;
负流量先导套,负流量先导套套设在所述负流量调节件上且在所述第一导杆的轴向上可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控制件形成为调节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流量调节件形成为多个负流量调节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流量先导套阀体,所述负流量先导套阀体设在所述负流量调节件的上端且与所述负流量调节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拔叉件,所述拔叉件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一导杆相对应的所述阀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导杆向左右两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泵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在所述主阀体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主阀体相连以固定所述所述负流量控制件和所述调节杆。
CN201721569199.5U 2017-11-22 2017-11-22 液压泵控制阀 Active CN207437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9199.5U CN207437284U (zh) 2017-11-22 2017-11-22 液压泵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9199.5U CN207437284U (zh) 2017-11-22 2017-11-22 液压泵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7284U true CN207437284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8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69199.5U Active CN207437284U (zh) 2017-11-22 2017-11-22 液压泵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72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1126A (zh) * 2017-11-22 2018-03-09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泵控制阀
CN114704519A (zh) * 2022-06-06 2022-07-05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适应控制机构及液压马达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1126A (zh) * 2017-11-22 2018-03-09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泵控制阀
CN107781126B (zh) * 2017-11-22 2023-12-05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泵控制阀
CN114704519A (zh) * 2022-06-06 2022-07-05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适应控制机构及液压马达
CN114704519B (zh) * 2022-06-06 2022-09-02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适应控制机构及液压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5350B2 (ja) 振動ダンパ
CN207437284U (zh) 液压泵控制阀
CN107781126A (zh) 液压泵控制阀
CN202972081U (zh) 一种自力式压差平衡阀
CN201068843Y (zh) 电液负载压力流量控制变量柱塞泵
CN204082741U (zh) 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具有相对位移自传感分流阀
CN207406886U (zh) 一种安全电磁阀组装置
CN204914641U (zh) 油压机电液伺服快速缸双向泵控液压系统
CN204099146U (zh) 液压变量泵
CN106438260A (zh) 液压轴向柱塞泵电比例功率控制机构及控制方式
CN106351902B (zh) 液压轴向柱塞泵电比例排量控制机构
CN101929575B (zh) 动态压差平衡阀
CN104632745A (zh) 一种使用磁流变先导阀的顺序阀
CN204805636U (zh) 一种单向阀
CN202326887U (zh) 一种调节减振器阻尼的阀组件
CN206801981U (zh) 一种泵用稳流阀
CN108331743A (zh) 液压柱塞泵排量及交叉功率控制机构
CN100408899C (zh) 自动减压稳流阀
CN202228470U (zh) 磁流变液气液阻尼缸
CN206299527U (zh) 液压轴向柱塞泵电比例功率控制机构
CN103133448A (zh) 负载节流口可独立控制的节能型液压阀和液压阀控系统
CN206092562U (zh) 液压轴向柱塞泵电比例排量控制机构
CN209444874U (zh) 一种燃气调节阀
CN102818068A (zh) 一种阀体部件和使用该阀体部件的电子膨胀阀
CN210599363U (zh) 一种柱塞泵用带阀芯限位的远程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