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3668U -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3668U
CN207433668U CN201721564253.7U CN201721564253U CN207433668U CN 207433668 U CN207433668 U CN 207433668U CN 201721564253 U CN201721564253 U CN 201721564253U CN 207433668 U CN207433668 U CN 207433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element
plate
glued board
guiding subassembly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642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彦华
王小亮
郭富强
董华周
邵长松
尹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642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3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3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3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和设置在车厢底部的车架,所述车厢包括围设在四周的胶合板侧板和设置在胶合板侧板顶部的弧形硬质顶盖,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底板导流组件,所述车架两侧设置有侧面导流组件,所述车厢后端设置有尾部导流组件。该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具有计科学、车厢质量轻、行使阻力小、节约能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上半挂车在设计时大多不考虑风阻因素,使得半挂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较大阻力,减慢了行使速度,增大了能量消耗。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车厢质量轻、行使阻力小、节约能源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和设置在车厢底部的车架,所述车厢包括围设在四周的胶合板侧板和设置在胶合板侧板顶部的弧形硬质顶盖,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底板导流组件,所述车架两侧设置有侧面导流组件,所述车厢后端设置有尾部导流组件。
基于上述,所述底板导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对接的第一导流件、第二导流件、第三导流件和第四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斜板和所述第一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二导流斜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三导流件安装在车厢轮胎内侧,所述第三导流件的形状为长方形平板,所述第三导流件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上折部,所述上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流件的后端对接;所述第四导流件的形状为斗形,所述第四导流件的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儿导流板,每块所述导流板均沿前方中部上端向后方侧部下端倾斜。
基于上述,所述侧面导流组件表面平滑,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前端向内侧弯曲形成弧形过渡部;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后端向内侧倾斜形成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内倾斜的角度为10°;所述倾斜部的顶部平直,所述倾斜部底部从前到后形成一上翘曲线,所述上翘曲线的顶端与所述倾斜部顶面的后端重合。
基于上述,所述侧面导流组件上设置有燕尾形内凹部,所述燕尾形内凹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前方附近,所述燕尾形内凹部的宽度和深度从前到后逐渐增大。
基于上述,所述侧面导流组件包括前导流件、轮胎外侧导流件和后导流件,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对接部,所述前导流件的后端对应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前端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后导流件的前端对应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后端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弧形过渡部设置在所述前导流件的前端,所述倾斜部和所述燕尾形内凹部均设置在所述后导流件上。
基于上述,所述尾部导流组件包括均向内侧倾斜的顶板、底板和左右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相同,该倾斜角度为5°-15°。
基于上述,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为10°。
基于上述,所述左右侧板底部设置有一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倾斜部后端平滑对接。
基于上述,所述顶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上板,所述底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侧板分别通过支撑钢管支撑在位于同侧的后门立柱和后门芯板上,所述下板通过支撑钢管支撑在后护栏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将原车厢的侧板替换成胶合板,不但减轻了车厢质量,而且胶合板的表面光滑,行驶过程中车厢侧边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所述弧形硬质顶盖降低了车厢顶部的空气阻力,所述底板导流组件降低了车架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侧面导流组件降低了车架两侧的空气阻力,所述尾部导流组件降低了车厢尾部的空气阻力,从而降低了半挂车各个部位的空气阻力,降低了油耗;其具有设计科学、车厢质量轻、行使阻力小、节约能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侧面导流组件和尾部导流组件的半挂车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导流组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导流组件的安装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5是前导流件沿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前导流件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前导流件沿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轮胎外侧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9是轮胎外侧导流件沿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轮胎外侧导流件沿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12是后导流件沿图1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后导流件沿图1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后导流件沿图1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导流件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流件的右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流件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流件的右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流件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导流件的俯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导流件的主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导流件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中尾部导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尾部导流组件中侧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中尾部导流组件中顶板和底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中尾部导流组件中侧板的安装角度示意图。
图中:1. 车厢;2. 车架;3. 前导流件;4. 轮胎外侧导流件;5. 后导流件;6. 尾部导流组件;7. 第一导流件;8. 第二导流件;9. 第三导流件;10. 第四导流件;11. 导流板;12. 第四连接翻边;31. 弧形过渡部;32. 后端对接凹槽;41. 前端圆弧对接部;42. 后端圆弧对接部;51. 倾斜部;52. 上翘曲线;53. 前端对接凹槽;54. 燕尾形内凹部;61. 侧板;62. 上板;63. 下板;64. 支撑钢管;71. 第一连接翻边;91. 上折部;92. 车轴连接钢板;611.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1和设置在车厢1底部的车架2,车厢1包括围设在四周的胶合板侧板和设置在胶合板侧板顶部的弧形硬质顶盖,车架2底部设置有底板导流组件,车架2两侧设置有侧面导流组件,车厢1后端设置有尾部导流组件6。所述胶合板侧板表面光滑,不仅质量更加轻盈,而且减小了车厢1两侧的空气阻力,所述弧形硬质顶盖的设置,减小了车厢顶部的空气阻力;所述底板导流组件用于降低车架2底部的空气阻力,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用于降低车架2两侧的空气阻力,所述尾部导流组件6用于降低车厢2尾部的空气阻力,从而降低了半挂车各个部位的空气阻力。
所述底板导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对接的第一导流件7、第二导流件8、第三导流件9和第四导流件10。如图16-图18所示,第一导流件7包括第一导流斜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第一导流件7的后端为敞口结构。如图19-图21所示,第二导流件8包括第二导流斜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第二导流件8的后端为敞口结构。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三导流件9安装在车厢轮胎内侧,第三导流件9的形状为长方形平板,第三导流件9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上折部91,与第二导流件8的后端对接。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四导流件10的形状为斗形,第四导流件10的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儿导流板11,每块导流板11均沿前方中部上端向后方侧部下端倾斜。
第一导流件7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71、第二导流件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所述第四导流件的顶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翻边12,以便用于与车架2底板连接。第三导流件9上均匀分布有三组车轴连接钢板,每组车轴连接钢板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车轴连接钢板92,两块车轴连接钢板92上分别开设有螺纹安装孔,用于连接车轴的轴承座。第一导流件7的后端底部与第二导流件8的前端顶部对接,第二导流件8的后端底部与上折部91对接,第四导流件10设置在第三导流件9的后端上方。
所述底板导流组件使用时,第一导流件7的前端将空气被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的空气从第一导流件7、第二导流件8和第三导流件9的上面经过,最后,经过第四导流件10上的两导流板11引导后,从车架2尾部两侧流出;下面的空气从第一导流件7、第二导流件8、第三导流件9和第四导流件10的底部流过;由于第一导流件7的前端顶部空间小,流经上面的空气较少,大大减小了空气与车架2底部之间的扰流作用,又由于各导流件的底部平滑,流经下面的空气也能顺畅流动,第四导流件10上的两导流板11,对气流的尾部导流,减轻气流在尾部的扰流作用,从而降低了车架2底部的风阻。
如图4-图15所示,所述侧面导流组件表面平滑,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前端向内侧弯曲形成弧形过渡部31,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后端向内侧倾斜形成倾斜部51,倾斜部51向内倾斜的角度为10°,倾斜部51的顶部平直,倾斜部51底部从前到后形成一上翘曲线52,上翘曲线52的顶端与倾斜部51顶面的后端重合;使用时,弧形过渡部31减轻了侧面前方空气的扰流,倾斜部51减轻了侧面后方空气的扰流,缩小车架2尾部与前面的压差,从而降低了车架2两侧的风阻;又由于上翘曲线52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倾斜部51顶部的压力大于倾斜部51底部的压力,使其行驶过程中更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导流组件上还设置有燕尾形内凹部54,燕尾形内凹部54设置在倾斜部51前方附近,燕尾形内凹部54的宽度和深度从前到后逐渐增大;使用时,燕尾形内凹部54能够与尾部导流组件6更好地衔接,使降低风阻的效果更为明显。
为了使侧面导流组件安装起来更方便,所述侧面导流组件包括前导流件3、轮胎外侧导流件4和后导流件5,轮胎外侧导流件4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对接部(前端圆弧对接部41和后端圆弧对接部42),前导流件3的后端对应前端圆弧对接部41设置有对接凹槽(后端对接凹槽32),后导流件5的前端对应后端圆弧对接部42设置有对接凹槽(前端对接凹槽53);弧形过渡部31设置在前导流件3的前端,倾斜部51和燕尾形内凹部54均设置在后导流件5上;安装时,可将各个组件分开安装,使安装起来更容易。
如图26-图29所示,尾部导流组件6包括均向内侧倾斜的顶板、底板和左右侧板61,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相同,该倾斜角度为5°-15°。
优选地,为了与倾斜部51相匹配,提高导流效果,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为10°;使用时,车厢1尾部的气流引导方向和车架2尾部的气流引导方向相同,进一步降低风阻。
优选地,左右侧板61底部设置有一倒角622,倒角622与倾斜部51的后端平滑对接;从而使倾斜部51与侧板61的底部之间的导流效果更好。
为了方便开启车厢2尾部的车门,所述顶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上板62,所述底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下板63,上板62和侧板61分别通过支撑钢管64支撑在位于同侧的后门立柱和后门芯板上,下板63通过支撑钢管64支撑在后护栏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和设置在车厢底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围设在四周的胶合板侧板和设置在胶合板侧板顶部的弧形硬质顶盖,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底板导流组件,所述车架两侧设置有侧面导流组件,所述车厢后端设置有尾部导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导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对接的第一导流件、第二导流件、第三导流件和第四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斜板和所述第一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二导流斜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斜板顶部两侧的挡板;所述第三导流件安装在车厢轮胎内侧,所述第三导流件的形状为长方形平板,所述第三导流件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上折部,所述上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流件的后端对接;所述第四导流件的形状为斗形,所述第四导流件的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儿导流板,每块所述导流板均沿前方中部上端向后方侧部下端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导流组件表面平滑,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前端向内侧弯曲形成弧形过渡部;所述侧面导流组件的后端向内侧倾斜形成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内倾斜的角度为10°;所述倾斜部的顶部平直,所述倾斜部底部从前到后形成一上翘曲线,所述上翘曲线的顶端与所述倾斜部顶面的后端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导流组件上设置有燕尾形内凹部,所述燕尾形内凹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前方附近,所述燕尾形内凹部的宽度和深度从前到后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导流组件包括前导流件、轮胎外侧导流件和后导流件,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对接部,所述前导流件的后端对应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前端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后导流件的前端对应所述轮胎外侧导流件的后端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弧形过渡部设置在所述前导流件的前端,所述倾斜部和所述燕尾形内凹部均设置在所述后导流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导流组件包括均向内侧倾斜的顶板、底板和左右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相同,该倾斜角度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向中心倾斜的角度为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板底部设置有一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倾斜部后端平滑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上板,所述底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侧板分别通过支撑钢管支撑在位于同侧的后门立柱和后门芯板上,所述下板通过支撑钢管支撑在后护栏上。
CN201721564253.7U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Active CN207433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4253.7U CN207433668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4253.7U CN207433668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3668U true CN207433668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8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64253.7U Active CN207433668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36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578A (zh) * 2019-05-29 2020-12-0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挂车导流装置及低风阻厢式挂车
CN114408032A (zh) * 2019-10-30 2022-04-2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卡牵引车的底盘系统及重卡牵引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578A (zh) * 2019-05-29 2020-12-0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厢式挂车导流装置及低风阻厢式挂车
CN114408032A (zh) * 2019-10-30 2022-04-2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卡牵引车的底盘系统及重卡牵引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6183B (zh) 后扰流板
CN207433668U (zh) 一种低风阻胶合板厢式半挂车
CN103612671B (zh) 无升力节能汽车
WO2004062953A2 (en) Improving fuel consumption in large road-going vehicles
CN104114437A (zh) 车辆的车体下部结构
CN205034192U (zh) 一种赛车双层扩散器
CN105416416B (zh) 一种地板导流板及车辆
CN202071837U (zh) 高速列车车头结构
CN109080715A (zh) 一种新型节能卡车导流罩
CN207496799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底气流导流的后杠导流器
CN202345773U (zh) 车辆车身结构
CN106672088A (zh) 一种行驶中减轻重量的节能汽车
CN202641970U (zh) 紧凑型电动车
CN102923151A (zh) 列车转向架整流装置
CN206561887U (zh) 一种汽车及其抑尘装置
CN206561886U (zh) 一种抑尘喷射器及使用该喷射器的汽车
CN209395909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扰流板、汽车后保险杠及汽车
CN210971327U (zh) 一种具有扰流功能的商用车低风阻导流罩系统
CN204121754U (zh) 一种适用于扭曲式轨道行驶的玩具车
CN102700360A (zh) 车轮及其悬架
CN206344891U (zh) 一种车轮导流罩及使用该车轮导流罩的汽车
CN206012808U (zh) 可倾斜摇摆的三轮车
CN209430664U (zh) 一种特殊的阻尼悬置
CN204978093U (zh) 客车用低地板门式支承轴桥壳
CN106882279A (zh) 一种汽车及其抑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