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6176U -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6176U
CN207426176U CN201721088410.1U CN201721088410U CN207426176U CN 207426176 U CN207426176 U CN 207426176U CN 201721088410 U CN201721088410 U CN 201721088410U CN 207426176 U CN207426176 U CN 207426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holding tank
conductor
liquid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84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诚智
周和平
康树峰
张强
邹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84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6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6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617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针、该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应用该插针的充电枪。插针用于将液冷电缆连接于充电枪,包括插针本体,插针本体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连通,且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的直径。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插针与液冷电缆的可靠稳定连接,进而使得插针在充电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电缆快速带走,这能够对插针可靠的降温,进而可提高充电枪的载流能力,以便对电动装置(如电动汽车等)进行大功率充电。

Description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针,该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应用该插针的充电枪。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时,充电枪的电缆会出现发热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通常可采用增加电缆中导体的截面积的方式来提高电缆的散热效果。然而,导体的截面积的增加又会导致电缆的柔韧性降低,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
液冷电缆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然而,将液冷电缆应用于充电枪时,液冷电缆与插针的连接不牢固,导致液冷电缆易晃动,造成液冷电缆内的冷却液易从二者的连接处流出,降低了液冷电缆的散热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充电枪的载流能力,导致充电枪不能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针,旨在使该插针可与液冷电缆牢固地连接,使得应用该插针的充电枪可进行大功率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针包括插针本体,所述插针本体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插针还包括设于插针本体的连接管,所述插针本体开设有开口,该连接管通过开口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三容纳槽,该第三容纳槽与该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插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于该第三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插针还包括封堵件,该封堵件容纳于第二容纳槽将第二容纳槽分隔为两个子容纳槽,分别定义为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第一子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连通,第二子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信号线,所述插针本体还开设有与第一子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子容纳槽和通孔伸出插针本体外,而与液冷电缆的信号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所述插针上述的插针,所述液冷电缆包括护套、导体、冷却液、及容纳于导体内的冷却管,所述护套与导体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内,所述导体内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管,冷却管具有导体内流道,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形成有弯折段,所述插针与液冷电缆连接时,所述导体穿过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护套连接,所述弯折段穿过导体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护套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连通的连接槽,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连接槽和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
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所述插针为上述的插针,所述液冷电缆包括护套、导体及冷却液,所述护套与导体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内,所述插针与液冷电缆连接时,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护套连接。
优选地,所述护套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连通的连接槽,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连接槽和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
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枪,所述充电枪设有所述插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包括插针本体,所述插针本体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的直径。将该插针与液冷电缆连接时,由于液冷电缆的导体与第二容纳槽相适配,使得导体可穿过第一容纳槽,并牢固容纳于第二容纳槽中,将插针与液冷电缆牢固地连接,使得液冷电缆中的冷却液不会从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处流出,确保插针与液冷电缆的可靠稳定连接,进而使得插针在充电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电缆快速带走,这能够对插针可靠的降温,进而可提高充电枪的载流能力,以便对电动装置(如电动汽车等)进行大功率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插针与第一实施例的液冷电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插针与一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插针与另一液冷电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两个图6所示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a,100b,100c 插针 200a,200b,200c 液冷电缆
10a,10b,10c 插针本体 20a,20b 护套
11a,11b,11c 第一容纳槽 21a,21b 导体外流道
13a,13b,13c 第二容纳槽 23a,23b 连接端
131c 第一子容纳槽 231a,231b 连接槽
133c 第二子容纳槽 25a,25b 导体
14c 封堵件 27a 冷却管
15b,15c 连接管 271a 导体内流道
17c 第三容纳槽 273a 弯折段
18c 通孔 300b 连接管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针设于充电枪的一端,并可用于液冷电缆连接于充电枪。
参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针100a包括插针本体10a,所述插针本体10a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11a和第二容纳槽13a,所述第一容纳槽11a与第二容纳槽13a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a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13a的直径。
提供适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插针100a的液冷电缆200a,该液冷电缆200a包括护套20a、导体25a、冷却液、及容纳于导体25a内的冷却管27a。
所述护套20a与导体25a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21a,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21a内,以对导体25进行散热。
所述导体25a内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管27a,冷却管27a具有导体内流道271a。
所述导体25a开设有容纳冷却管27a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通道大致为一L型结构,优选地,该L型结构的拐角处理为圆角或弧形角。
所述冷却管27a的一端形成有弯折段273a,使得该冷却管27a大致为一L型结构,优选地,该冷却管27a的拐角处理为圆角或弧形角,以和该通道相适配。
所述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连接时,所述导体25a穿过第一容纳槽11a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a,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与护套20a连接,所述冷却管27a的弯折段273a穿过导体25a与第一容纳槽11a连通,形成第一实施例的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的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第二容纳槽13a的内径和导体25a的直径相适配,使得导体25a可牢固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a,防止液冷电缆200a在连接于插针100a后发生晃动,而导致冷却液的溢出。
可以理解的,可将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和导体外流道21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的二者之一作为冷却液入口,其中之另一作为冷却液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进入导体内流道271a,流入到第一容纳槽11a,再流入与第一容纳槽11a连通的导体外流道21a,最后从导体外流道21a流出,从而对导体25a进行散热。
相似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导体外流道21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进入,流入到第一容纳槽11a,再通过弯折段273a流入至导体内流道271a,最后从导体内流道271a流出,从而对导体25a进行散热。
参图2-3,为了便于冷却管27a与外部的冷却液传输管(未图示)连接,所述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可伸出导体25a。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100a包括插针本体10a,所述插针本体10a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11a和第二容纳槽13a,所述第一容纳槽11a与第二容纳槽13a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a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13a的直径。将该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连接时,由于液冷电缆200a的导体25a与第二容纳槽13a相适配,使得导体25a可穿过第一容纳槽11a,并牢固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a中,将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牢固地连接,使得液冷电缆200a中的冷却液不会从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的连接处流出,确保插针100a与液冷电缆200a的可靠稳定连接,进而使得插针100a在充电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电缆200a快速带走,这能够对插针100a可靠的降温,进而可提高充电枪的载流能力,以便对电动装置(如电动汽车等)进行大功率充电。
进一步地,可把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和导体外流道21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的二者之一设为冷却液入口,二者之另一作为冷却液出口,形成冷却液的流通回路,以对导体25a进行散热,防止液冷电缆200a在工作时出现发热现象,从而提高液冷电缆200a的散热效率,使得充电枪的载流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对电动装置进行大功率充电。
所述护套20a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23a,该连接端23a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21a连通的连接槽231a,伸出导体外流道21a的导体25a穿过连接槽231a和第一容纳槽11a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a,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231a。
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与连接槽231a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连接的方式可为螺母连接、密封胶连接或密封圈连接等。
具体地,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槽231a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将插针本体10a与护套20a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可以理解的,可在连接槽231a的内壁和/或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的外壁涂覆密封胶,以使插针本体10a与护套20a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还可于连接槽231a的内壁和所述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之间设置密封圈,以使插针本体10a与护套20a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本体10a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a的一端与连接槽231a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可防止冷却液从插针本体10a与护套20a的连接处溢出。
参图4-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插针100b包括插针本体10b,所述插针本体10b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11b和第二容纳槽13b,所述第一容纳槽11b与第二容纳槽13b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b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13b的直径。
所述插针100b还包括设于插针本体10b的连接管15b,所述插针本体10b开设有开口,该连接管15b通过开口与第一容纳槽11b连通。
参图6-7,提供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插针100b的液冷电缆200b,该液冷电缆200b包括护套20b、导体25b及冷却液,所述护套20b和导体25b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21b,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21b内,以对导体25b进行散热,所述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连接时,伸出导体外流道21b的导体25b穿过第一容纳槽11b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b,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与护套20b连接,形成第二实施例的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第二容纳槽13b的内径和导体25b的直径相适配,使得导体25b可牢固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b,防止液冷电缆200b在连接于插针100b后发生晃动,而导致冷却液的溢出。
可以理解的,所述导体外流道21b远离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和连接管15b的二者之一作为冷却液入口,二者之另一作为冷却液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导体外流道21b远离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进入,流入到第一容纳槽11b,再通过开口流入连接管15b,最后从连接管15b流出,从而对导体25b进行散热。
相似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连接管15b进入,通过开口流入到第一容纳槽11b,再流入导体外流道21b,最后从导体外流道21b流出,从而对导体25b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100b包括插针本体10b,所述插针本体10b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11b和第二容纳槽13b,所述第一容纳槽11b与第二容纳槽13b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b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13b的直径。所述插针100b还包括设于插针本体10b的连接管15b,所述插针本体10开设有开口,该连接管15b通过开口与第一容纳槽11b连通。将该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连接时,由于液冷电缆200b的导体25b与第二容纳槽13b相适配,使得导体25b可穿过第一容纳槽11b,并牢固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b中,将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牢固地连接,使得液冷电缆200b中的冷却液不会从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处流出,确保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可靠稳定连接,进而使得插针100b在充电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电缆200b快速带走,这能够对插针100b可靠的降温,进而可提高充电枪的载流能力,以便对电动装置(如电动汽车等)进行大功率充电。
进一步地,可把连接管15b和导体外流道21b远离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的二者之一设为冷却液入口,二者之另一作为冷却液出口,形成冷却液的流通回路,以对导体25b进行散热,防止液冷电缆200b在工作时出现发热现象,从而提高液冷电缆200b的散热效率,使得充电枪的载流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对电动装置进行大功率充电。
所述护套20b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23b,该连接端23b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21b连通的连接槽231b,伸出导体外流道21b的导体25b穿过连接槽231b和第一容纳槽11b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b,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231b。
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与连接槽231b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连接的方式可为螺母连接、密封胶连接或密封圈连接等。
具体地,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槽231b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将插针本体10b与护套20b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可以理解的,可在连接槽231b的内壁和/或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的外壁涂覆密封胶,以使插针本体10b与护套20b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还可于连接槽231b的内壁和所述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之间设置密封圈,以使插针本体10b与护套20b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液从二者的连接处溢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本体10b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b的一端与连接槽231b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可防止冷却液从插针本体10b与护套20b的连接处溢出。
参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将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与另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相连接。具体的,其中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连接管15b面向另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连接管15b相对设置,通过一连接管道300b将两个连接管15b连通,使得其中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导体外流道21b作为冷却液入口,另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导体外流道21b作为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依次流经其中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导体外流道21b、第一容纳槽11b及连接管15b,通过连接管道300b依次流入另一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连接管15b、第一容纳槽11b、及导体外流道21b,再通过冷却液出口流出,以对两个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的导体25b进行散热。
参图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针100c与第二实施例的插针100b相似。可以理解的,插针100c包括插针本体10b,所述插针本体10b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11c和第二容纳槽13c,所述第一容纳槽11c与第二容纳槽13c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c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13c的直径。
所述插针100c还包括设于插针本体10c的连接管15c,所述插针本体10c开设有开口,该连接管15c通过开口与第一容纳槽11c连通。
所述插针100c与插针100b的区别有:插针100c的插针本体10c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三容纳槽17c,该第三容纳槽17c与第二容纳槽13c连通;所述插针100c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于该第三容纳槽17c。
所述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测试液冷电缆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100c与插针100b的区别还有:所述插针100c还包括封堵件14c,该封堵件14c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c将第二容纳槽13c分隔为两个子容纳槽,分别定义为第一子容纳槽131c和第二子容纳槽133c,第一子容纳槽131c与第三容纳槽17c连通,第二子容纳槽133c与第一容纳槽11c连通。封堵件14c可防止冷却液通过第一容纳槽11c和第二子容纳槽133c进入到第一子容纳槽131c和第三容纳槽17c,而对温度传感器造成损坏。
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信号线,所述插针本体10c还开设有与第一子容纳槽131c连通的通孔18c,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子容纳槽131c和通孔18c伸出插针本体10c外,从而与液冷电缆的信号线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插针100c还可用于与液冷电缆200b连接,形成插针100c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插针100c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与插针100b与液冷电缆200b的连接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插针100c还具有封堵件14c、温度传感器、通孔18c及第三容纳槽17c,并将第二容纳槽13c分隔为第一子容纳槽131c和第二子容纳槽133c。
参图9,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插针与第三实施例的插针100c相似。所述第四实施例的插针与插针100c的区别仅在于:第四实施例的插针不具有连接管15c。第四实施例的插针可与液冷电缆200a连接。
第四实施例的插针与液冷电缆200a连接时,液冷电缆200a的导体25a穿过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护套连接,所述冷却管27a的弯折段273a穿过导体25a与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一容纳槽连通,形成第四实施例的插针与液冷电缆200a的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二容纳槽的内径和导体25a的直径相适配,使得导体25a可牢固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13a,防止液冷电缆200a在连接于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插针后发生晃动,而导致冷却液的溢出。
可以理解的,可将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和导体外流道21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的二者之一作为冷却液入口,其中之另一作为冷却液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冷却管27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进入,通过导体内流道271a流入到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一容纳槽,再流入与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一容纳槽连通的导体外流道21a,最后从导体外流道21a流出,从而对导体25a进行散热。
相似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从导体外流道21a远离弯折段273a的一端进入,流入到第四实施例的插针的第一容纳槽,再通过弯折段273a流入至导体内流道271a,最后从导体内流道271a流出,从而对导体25a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枪(未图示),所述充电枪设有如上所述的插针100a,插针100b或插针100c。
由于该充电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插针本体,所述插针本体的一端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连通,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纳槽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还包括设于插针本体的连接管,所述插针本体开设有开口,该连接管通过开口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本体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三容纳槽,该第三容纳槽与该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插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于该第三容纳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还包括封堵件,该封堵件容纳于第二容纳槽将第二容纳槽分隔为两个子容纳槽,分别定义为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第一子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连通,第二子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信号线,所述插针本体还开设有与第一子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子容纳槽和通孔伸出插针本体外,而与液冷电缆的信号线连接。
6.一种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插针,所述液冷电缆包括护套、导体、冷却液、及容纳于导体内的冷却管,所述护套与导体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内,所述导体内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管,冷却管具有导体内流道,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形成有弯折段,所述插针与液冷电缆连接时,所述导体穿过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护套连接,所述弯折段穿过导体与第一容纳槽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连通的连接槽,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连接槽和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9.一种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插针,所述液冷电缆包括护套、导体及冷却液,所述护套与导体之间形成有导体外流道,所述冷却液容纳于导体外流道内,所述插针与液冷电缆连接时,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护套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一端还设有连接端,该连接端开设有与导体外流道连通的连接槽,伸出导体外流道的导体穿过连接槽和第一容纳槽并适配地容纳于第二容纳槽,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分容纳于连接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本体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12.一种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设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插针。
CN201721088410.1U 2017-08-25 2017-08-25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26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8410.1U CN207426176U (zh) 2017-08-25 2017-08-25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8410.1U CN207426176U (zh) 2017-08-25 2017-08-25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6176U true CN207426176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841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26176U (zh) 2017-08-25 2017-08-25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61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6775A (zh) * 2017-08-25 2017-12-26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N11007725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用带冷却液通道的芯件、插头及充电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6775A (zh) * 2017-08-25 2017-12-26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N107516775B (zh) * 2017-08-25 2024-04-19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N11007725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用带冷却液通道的芯件、插头及充电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6775A (zh)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N207426176U (zh) 插针、插针与液冷电缆的连接结构及充电枪
CN207425394U (zh) 液冷线缆
CN207549975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站系统
CN107241890B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及方法
CN206212550U (zh) 一种充电枪热交换结构及充电枪
CN207836048U (zh) 一种液冷型平板铝热管散热器
CN109862763A (zh) 一种海水直通型散热器模块
CN108847512A (zh)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管路结构
CN108539319A (zh) 扁管接头及热量管控装置
CN209447988U (zh) 一种新型导热散热型锂电池冷却板
EP3214390A1 (en) Refrigerant supply device, cooling device, and cooling system
CN208954979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及计算设备
CN207881320U (zh) 单循环冰水冷却系统
CN208408874U (zh) 一种电极快速制冷的冷水循环装置
CN207053971U (zh) 一种服务器用板载铜排结构
CN207185066U (zh) 一种连接器的散热装置
CN207555053U (zh) 一种管道连接接头
CN108890112A (zh) 一种电极快速制冷的冷水循环装置
CN108363154A (zh) 一种具有防水的电子通信接续装置
CN205505501U (zh) 防偏流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04345923U (zh) 热交换装置
CN107919510A (zh)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CN220043920U (zh) 数据机房液冷箱体顶盖排水结构
CN207938592U (zh) 一种可散热的快速晶闸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5

Address after: 518118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UR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al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7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601 of wal nuclear material industrial plant (phase III), No. 53 Qingsong West Road,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UR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