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0547U -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0547U
CN207410547U CN201721419128.7U CN201721419128U CN207410547U CN 207410547 U CN207410547 U CN 207410547U CN 201721419128 U CN201721419128 U CN 201721419128U CN 207410547 U CN207410547 U CN 207410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heating
heating circuit
module
comparat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191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化
陈舒
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191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0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0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0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该控制电路包括:N个谐振加热回路,N个驱动模块,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且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也不同;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中,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可以对相应的谐振加热回路进行同步检测,进一步检测模块可以控制多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或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方便了该控制电源的应用。

Description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也称电磁感应加热或间接加热(Indirect Heating,IH),IH技术具有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等优点,因此,电磁加热技术已在越来越多的厨房烹饪器具上应用。
在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产品中,多段电磁加热是指采用多个可独立工作的线圈进行加热控制。多段线圈加热通常是各个线圈轮流加热的工作方式,这种加热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N个谐振加热回路,每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线圈、谐振电容和功率开关;
N个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
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其中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且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
控制模块,与所述N个驱动模块和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示例性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
示例性地,所述功率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到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中的功率开关的C极电压过零时,通过对应的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功率开关切换至接通状态。
示例性地,所述功率开关为IGBT,所述每个谐振加热回路中:所述线圈与所述谐振电容并联,并联电路再连接至所述功率开关的C极,所述功率开关的E极接地,所述功率开关的G极连接对应的驱动模块。
示例性地,所述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所述比较器,
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
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示例性地,N=2,M1=4,M2=9。
示例性地,N=2,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所述2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和第二比较器,
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与距离其接地端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
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一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第三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二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三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示例性地,M1=5,M2=9。
示例性地,N=2,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所述第一谐振加热回路中的线圈为线圈盘的侧部线圈,所述第二谐振加热回路中的线圈为所述线圈盘的底部线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示例所述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可以对相应的谐振加热回路进行同步检测,进一步检测模块可以控制多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或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方便了该控制电源的应用。该控制电路用于烹饪器具时,可以实现多种加热方式,从而为烹饪带来了方便,能够满足用户对烹饪的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谐振加热回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N=2时的控制电路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N=2时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家电可以为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料理机、豆浆机、电炖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电路包括N个谐振加热回路(如1所示的11、12、…1N),N个驱动模块(如1所示的21、22、…2N),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如1所示的31、32、…3N)以及控制模块(如1所示的41)。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N个谐振加热回路,每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线圈、谐振电容和功率开关。N个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其中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且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控制模块,与所述N个驱动模块和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
N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N个线圈、N个谐振电容和N个功率开关,其中,N个线圈与N个谐振电容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每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线圈、谐振电容和功率开关。其中,功率开关31-3N可以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IGBT具有门极(G),集电极(C)和发射极(E),其中,门极(G)也可以称为栅极(G),集电极(C)也可以称为源极(D),发射极(E)也可以称为漏极(S)。可理解,功率开关31-3N也可以是IGBT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功率管,本新型对此不限定。
本新型中的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电路的各个模块供电。示例性地,谐振加热回路可以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可以连接电源模块,输出端可以连接对应的驱动模块。其中,线圈与谐振电容可以并联连接,并联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的C极,功率开关的E极接地,且功率开关的G极为输出端。另外,并联电路的两端可以连接对应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以便于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检测该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以谐振加热回路11为例,如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线圈L1,第一谐振电容C1和第一功率开关IGBT1。该谐振加热回路1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51,IGBT1的G极作为输出端连接对应的驱动模块21。另外,第一线圈L1与第一谐振电容C1构成的并联电路的两端连接对应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可理解,驱动模块21与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均连接至控制模块41(图2中未示出)。
参照图2,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连接在并联电路的两端,该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可以用于检测IGBT1的C极电压。具体地,当检测到IGBT1的C极电压过零时,控制模块41可以经由驱动模块21将IGBT1切换至接通状态。也就是说,在检测到C极电压过零时立即开通IGBT1,从而保证IGBT1的开通损耗最小,使得IGBT1的开通是安全、可靠的,由此避免IGBT1的开通损耗过大造成IGBT1损坏。其中,C极电压过零,是指:C极电压等于0V,或者接近0V,例如,C极电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作为一例,该预设值等于0.01V或0.03V等。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能够实现对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独立检测,具体地,第i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对应的第i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这样能够避免不同的谐振加热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能够便于控制模块对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控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比较器。其中,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以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为例,如图3所示,假设M1=4,M2=9,若将M1个电阻表示为R1-R4,将第一检测支路所包括的电容表示为C4;将M个电阻表示为R9-R17。第一检测支路上的接地端电阻为R4,电容C4与该接地端电阻R4并联。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即R4)与第二个电阻(即R3)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也就是说,电阻R3与R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输入至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即R16)与第三个电阻(即R15)之间的连接点接至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也就是说,电阻R15与R1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输入至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N=2,那么采用如图3所示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控制电路可以如图4所示。该控制电路中包括两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和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2。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包括由电阻R1-R4和电容C4构成的第一检测支路、由电阻R9-R17构成的第二检测支路以及第一比较器。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2包括由电阻R5-R8和电容C5构成的第三检测支路、由电阻R18-R26构成的第四检测支路以及第二比较器。应注意,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其各自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参照图4,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至R15与R16之间的交点,而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至R24与R25之间的交点,两者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其各自的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也不同,参照图4,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至R3与R4之间的交点,而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至R7与R8之间的交点,两者不同。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保证各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进行同步检测时的准确性。
可理解,尽管图3和图4的示例中,M1=4且M2=9,但是M1和M2也可以为其他的值,也就是说,本新型对第一检测支路和第二检测支路所包括的电阻的个数不作限定,该值可以根据场景的需求进行设定。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可以共用部分电器件,这样能简化电路结构,便于电路实现,并且易于电路故障检测等。以N=2为例,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所述2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与距离其接地端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一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三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二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三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假设M1=5,M2=9,如图5所示。该控制电路中包括两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1和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32。第一检测支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4和电容C5,第二检测支路包括电阻R9-R17,第三检测支路包括电阻R18-R26。其中,第一检测支路上的电阻R1-R5串联,电容C4与距离接地端的两个电阻(R4和R5)并联,电容R5与接地端电阻(R5)并联。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R4)与第三个电阻(R3)之间的连接点接至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R5)与第二个电阻(R4)之间的连接点接至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应注意,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其各自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参照图5,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至R15与R16之间的交点,而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至R24与R25之间的交点,两者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其各自的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也不同,参照图5,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至R3与R4之间的交点,而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至R4与R5之间的交点,两者不同。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保证各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进行同步检测时的准确性。
可理解,尽管图5的示例中,M1=5且M2=9,但是M1和M2也可以为其他的值,也就是说,本新型对第一检测支路和第二检测支路所包括的电阻的个数不作限定,该值可以根据场景的需求进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中,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所包括的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模块41,从而控制模块41可以根据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通过驱动模块控制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其中,驱动模块可以与控制模块中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口的可编程脉冲发生器(Programmable Pulse Generator,PPG)电连接,如图4和如图5所示,N=2时,驱动模块21与控制模块41的I/O口的PPG1电连接,驱动模块22与控制模块41的I/O口的PPG2电连接。
控制模块41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具体地,控制模块41可以控制各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导通/断开状态,若导通,则其工作;若断开,则其停止工作。由此,控制模块41可以控制N个谐振加热回路中的部分或全部同时工作,例如,N个谐振加热回路中的一个工作,或若干个同时工作,或全部同时工作。另外,控制模块41也可以控制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顺序,例如,N个谐振加热回路交替工作等。
举例来说,当该控制电路应用于烹饪器具时,若烹饪器具需要以第一功率进行快速加热(例如快速升温阶段),那么控制模块41可以控制N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若烹饪器具需要以第二功率进行均匀加热(例如保持沸腾阶段或保温阶段),那么控制模块41可以使用扫描方式控制N个谐振加热回路交替工作,其中,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由此可见,控制模块可以按需对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烹饪效果最佳。
示例性地,该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51,参照图4或图5,该电源模块51可以包括市电电源、电感L3、整流电源和电容C3。以便实现交流供电。
示例性地,若N=2,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第一谐振加热回路11可以包括第一谐振电容C1、第一线圈L1和第一功率开关IGBT1;第二谐振加热回路12可以包括第二谐振电容C2、第二线圈L2和第二功率开关IGBT2。其中,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可以分别为线圈盘的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如,第一线圈L1为线圈盘的侧部线圈,第二线圈L2为线圈盘的底部线圈。或,第一线圈L1为线圈盘的底部线圈,第二线圈L2为线圈盘的侧部线圈。一般而言,侧部线圈指位于线圈盘支架侧部的线圈,底部线圈指位于线圈盘支架底部的线圈。这样,当该控制电路应用于烹饪器具时,控制2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可以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大功率加热。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包括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可以对相应的谐振加热回路进行同步检测,进一步检测模块可以控制多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或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进而该控制电路用于烹饪器具时,可以实现多种加热方式,从而为烹饪带来了方便。
上述各个示例的该控制电路可以应用于烹饪器具,例如,该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加热(IH)的烹饪器具。其中,该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料理机、豆浆机、电炖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等。通过使用该控制电路,能够实现烹饪器具的多种不同的加热方式,例如控制模块控制不同数量/方式的谐振加热回路工作,使其适应不同阶段的不同加热功率需求,进而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N个谐振加热回路,每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线圈、谐振电容和功率开关;
N个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
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的同步信号,其中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比较器,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且不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的连接点不同;
控制模块,与所述N个驱动模块和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N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N个驱动模块控制所述N个谐振加热回路同时工作、交替工作或单独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到与其对应连接的谐振加热回路中的功率开关的C极电压过零时,通过对应的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功率开关切换至接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为IGBT,所述每个谐振加热回路中:所述线圈与所述谐振电容并联,并联电路再连接至所述功率开关的C极,所述功率开关的E极接地,所述功率开关的G极连接对应的驱动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所述比较器,
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
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对应的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2,M1=4,M2=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2,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所述2个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同步信号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和第二比较器,
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1个电阻、与距离其接地端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以及与接地端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一个电阻与第二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
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一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二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第三检测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二谐振加热回路中功率开关的C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检测支路包括串联的M2个电阻,所述第三检测支路上距离其接地端的第二个电阻与第三个电阻之间的连接点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M1=5,M2=9。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2,所述2个谐振加热回路包括第一谐振加热回路和第二谐振加热回路,所述第一谐振加热回路中的线圈为线圈盘的侧部线圈,所述第二谐振加热回路中的线圈为所述线圈盘的底部线圈。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CN201721419128.7U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410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9128.7U CN207410547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9128.7U CN207410547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0547U true CN207410547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19128.7U Active CN207410547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054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398A (zh) * 2018-07-23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电磁耦合的装置、控制电路、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61178A (zh) * 2019-09-29 2020-04-2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电压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CN112578697A (zh) * 2019-09-29 2021-03-30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电压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WO2023109916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电路及功率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398A (zh) * 2018-07-23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电磁耦合的装置、控制电路、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61178A (zh) * 2019-09-29 2020-04-2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电压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CN112578697A (zh) * 2019-09-29 2021-03-30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电压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WO2023109916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电路及功率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1054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以及烹饪器具
CN101909375B (zh) 基于SoC芯片的大功率电磁炉电路
CN107708243A (zh)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7302809A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7436198A (zh) 锅具温度检测系统、方法和电磁炉
CN102281658A (zh) 用于电磁炉的同步信号采集电路、控制装置及电磁炉
CN109392207A (zh) 电磁加热电路、电磁加热器具以及过零检测方法
CN103167656B (zh) 商用电磁炉芯片电路及商用电磁炉
CN105375780A (zh) 车载软开关逆变电源及其电压变换电路
CN208434139U (zh) 加热电路及电磁炉
CN208754576U (zh) 电磁加热电路和电磁加热器具
CN205826756U (zh) 一种商用电磁灶锅具检测装置
CN103179711B (zh) 商用电磁炉控制系统
CN207283855U (zh) 电磁加热控制装置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12978949U (zh) 一种温控装置
CN206042416U (zh) 脉宽调制驱动igbt/mosfet器件的装置
CN206674225U (zh) 保护电路的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CN205481176U (zh) 电磁炉
CN109905932A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5792399B (zh) 电磁谐振电路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07022236U (zh) 一种电磁灶控制电路及电磁灶
CN208722068U (zh) 自适应电压的电加热温度控制装置
CN105992416B (zh) 电磁加热控制电路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03086768U (zh) 商用电磁炉集成芯片
CN206932427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