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6714U -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6714U
CN207406714U CN201721262582.6U CN201721262582U CN207406714U CN 207406714 U CN207406714 U CN 207406714U CN 201721262582 U CN201721262582 U CN 201721262582U CN 207406714 U CN207406714 U CN 207406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driven
gear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25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皇维
梁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Tai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 Tai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Tai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 Tai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25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6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6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6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上连接有奇数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上连接有偶数挡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连接有各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远离第一离合器的一端空套有七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远离第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始终紧靠设于所述六挡齿轮副或七挡齿轮副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支撑性好,适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基于手动变速器而又不是自动变速器,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双离合变速器有两个离合器,其中一个负责奇数挡(1、3、5、7挡),另一个离合器负责偶数挡(2、4、6挡)。从齿轮部分乍一看很像一台手动变速器,因为它有同步器,但不同的是它用“双”离合器控制与发动机动力的通断,这两台自动控制的离合器,由电子控制及液压推动,能同时控制两组离合器的运作。切换为2挡后奇数挡离合器断开,动力传向偶数挡离合器,2挡运转速箱运作时,一组齿轮被啮合,而接近换挡之时,下一组挡段的齿轮已被预选,但离合器仍处于分离状态;当换挡时一具离合器将使用中的齿轮分离,同时另一具离合器啮合已被预选的齿轮,这四个动作都是在电控单元的控制和作用下同时进行的,因此变速反应极快,在整个换挡期间能确保最少有一组齿轮在输出动力。
但传统的双离合变速器具有总成尺寸和重量较大,零部件数量较多、制造成本高以及结构不紧凑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实现支撑性好,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
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和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空心管;
输出轴和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
第一轴承支撑架和第二轴承支撑架、第三轴承支撑架;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连接有奇数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连接有偶数挡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连接有与之相配的各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远离第一离合器的一端空套有七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远离第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始终紧靠设于所述六挡齿轮副或七挡齿轮副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三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相较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靠近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还固定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相较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靠近于所述第二离合器。
优选地,所述中间轴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和减速齿轮,所述中间轴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和三挡从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左侧;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输出轴齿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和所述倒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以下优点:
(1)大速比挡位靠近轴承支撑架,支撑性好,有利于提高零件寿命、降低工作噪声,同时降低对其他配合零件的性能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2)倒挡惰轮结构简单,成本低,倒挡轴靠近轴承支撑架,支撑性好,有利于提高零件寿命、降低工作噪声,同时降低对其他配合零件的性能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3)可在此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上匹配前驱、后驱及四驱,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1:第一输入轴;102:第二输入轴;103:中间轴;104:输出轴;111:第一轴承支架;112:第二轴承支架;113:第三轴承支架;1211:一挡主动齿轮;1212:一挡从动齿轮;1221:二挡主动齿轮;1222:二挡从动齿轮;1231:三挡主动齿轮;1232:三挡从动齿轮;1241:四挡主动齿轮;1242:四挡从动齿轮;1251:输出轴齿轮;1252:减速齿轮;1261:六挡主动齿轮;1262:六挡从动齿轮;1271:七挡主动齿轮;1272:七挡从动齿轮;1281:倒挡主动齿轮;1282:倒挡从动齿轮;129:惰轮;A:第一同步器;B:第二同步器;C:第三同步器;D:第四同步器;105:惰轮轴;1051:第二倒挡齿轮;1052:第一倒挡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支撑性好,可以降低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1,图1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
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1262、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所述中间轴1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左侧,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2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2之间;所述双离合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和所述倒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其中一挡齿轮副包括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一挡从动齿轮1212,所述七挡齿轮副包括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七挡从动齿轮1272,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1281,所述倒挡主动齿轮1281通过一个惰轮129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2,图2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2262、一挡从动齿轮2212和三挡从动齿轮2232。
所述中间轴2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2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左侧,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和所述倒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其中,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六挡主动齿轮1261和三挡从动齿轮1262,所述三挡齿轮副包括三挡主动齿轮1231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1282,所述倒挡主动齿轮1282通过一个惰轮129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3,图3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1262、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
所述中间轴1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左侧,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和所述倒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其中,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六挡主动齿轮1261和六挡从动齿轮1261,所述三挡齿轮副包括三挡主动齿轮1231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1281,所述倒挡主动齿轮1281通过一个惰轮129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4,图4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1262、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
所述中间轴1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左侧,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之间。
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附近,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其中,所述一挡齿轮副包括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一挡从动齿轮1212,所述七挡齿轮副包括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七挡从动齿轮1272。
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设置有惰轮轴105,所述惰轮轴105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二挡从动齿轮1222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105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1052和第二倒挡齿轮1051,所述第一倒挡齿轮1052与二挡主动齿轮1221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1051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5,图5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1262、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
所述中间轴1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右侧、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左侧,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之间。
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附近,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其中,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六挡主动齿轮1261和六挡从动齿轮1262,所述三挡齿轮副包括三挡主动齿轮1231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设置有惰轮轴105,所述惰轮轴105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二挡从动齿轮1222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105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1052和第二倒挡齿轮1051,所述第一倒挡齿轮1052与二挡主动齿轮1221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1051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参看图6,图6提供了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二输入轴102,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第一离合器K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第二离合器K2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102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的空心管;输出轴104和中间轴103,所述中间轴103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104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0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同轴布置;第一轴承支撑架111和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第三轴承支撑架113;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251。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连接有一挡主动齿轮1211、三挡主动齿轮1231、七挡主动齿轮1271,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六挡主动齿轮1261,所述一挡主动齿轮1211和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23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221、四挡主动齿轮1241和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261刚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02上;所述中间轴103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1272和减速齿轮1252,所述中间轴103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1282、二挡从动齿轮1222、四挡从动齿轮1242、六挡从动齿轮1262、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
所述中间轴103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A、第二同步器B和第三同步器C,所述第一输入轴101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D,所述第一同步器A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222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B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242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1262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C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212和所述三挡从动齿轮1232之间,所述第四同步器D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1271和所述输出轴齿轮1251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K1、K2附近,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11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113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104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其中,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六挡主动齿轮1261和六挡从动齿轮1262,所述三挡齿轮副包括三挡主动齿轮1231和三挡从动齿轮1232,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112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转动。
与所述第二输入轴102平行设置有惰轮轴105,所述惰轮轴105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和二挡从动齿轮1222的轴向距离大致相当,所述惰轮轴105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1052和第二倒挡齿轮1051,所述第一倒挡齿轮1052与二挡主动齿轮1221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1051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282始终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关于动力的传输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通过同步器来选择齿轮副的传动,离合器选择输入轴输入动力,通过中间轴将动力传输至齿轮副的从动齿轮,最后将动力传输至输出轴。特殊说明的是,五挡动力的传输,与现有技术一致,为直接挡。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以下优点:
(1)大速比挡位靠近轴承支撑架,支撑性好,有利于提高零件寿命、降低工作噪声,同时降低对其他配合零件的性能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2)倒挡惰轮结构简单,成本低,倒挡轴靠近轴承支撑架,支撑性好,有利于提高零件寿命、降低工作噪声,同时降低对其他配合零件的性能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3)可在此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上匹配前驱、后驱及四驱,降低开发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包括:
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和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是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空心管;
输出轴和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布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布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轴齿轮;
第一轴承支撑架和第二轴承支撑架、第三轴承支撑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连接有奇数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连接有偶数挡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连接有与之相配的各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远离第一离合器的一端空套有七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远离第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六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始终紧靠设于六挡齿轮副或七挡齿轮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三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相较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靠近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还固定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相较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靠近于所述第二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刚性连接有七挡从动齿轮和减速齿轮,所述中间轴上通过轴承支撑连接有倒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和三挡从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位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六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四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位于所述七挡主动齿轮和所述输出轴齿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离合器和倒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刚性连接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通过一个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一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位于六挡齿轮副和三挡齿轮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转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的轴向距离相当,所述惰轮轴上设有第一倒挡齿轮和第二倒挡齿轮,所述第一倒挡齿轮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始终啮合,所述第二倒挡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始终啮合。
CN201721262582.6U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Active CN207406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2582.6U CN207406714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2582.6U CN207406714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6714U true CN207406714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7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2582.6U Active CN207406714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6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78799U (zh) 一种同步器均布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RU2592187C1 (ru)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с двойным сцеплением
US9188197B2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3711877A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CN103542044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207278797U (zh) 一种稳定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7278796U (zh) 一种对称性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102425647B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动力传动机构
CN202349120U (zh) 汽车变速器的动力传动机构
CN204114031U (zh) 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布置结构
CN103671760A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装置
CN201502668U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207406717U (zh) 一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7406715U (zh) 一种倒挡中置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7406716U (zh) 一种具有短惰轮轴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7278798U (zh) 一种倒挡中置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装置
CN201651182U (zh) 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
CN207406714U (zh) 一种高效支撑的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4226569U (zh) 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102297246A (zh) 变速器的传动装置
CN103542074B (zh) 齿轮组合式变速传动装置
CN110712515A (zh) 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CN207278795U (zh) 一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装置
CN204226572U (zh) 八速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203939934U (zh) 一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