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6560U -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6560U
CN207406560U CN201721399727.7U CN201721399727U CN207406560U CN 207406560 U CN207406560 U CN 207406560U CN 201721399727 U CN201721399727 U CN 201721399727U CN 207406560 U CN207406560 U CN 207406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low speed
speed switching
switching device
inclin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997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学瑞
袁瑞康
崔英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LONG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LONG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LONG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LONG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997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6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6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6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变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该高低速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和支座;所述壳体设置有支座斜孔,所述支座斜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呈倾斜设置,所述支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斜孔,所述支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形成压力油腔,所述支座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由于该高低速切换装置在壳体上设置有支座斜孔,使得在变速过程中,减小支座与壳体之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两者的磨损程度,增加产品寿命;而且,当支座发生顶起动作时,斜盘受力稳定,实现平稳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变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马达在变速过程中,采用支座与壳体中心孔平行的支撑,当壳体支座孔内的支座顶起时,支撑偏转角度较大,受径向力增大,使支座及壳体支座孔磨损严重,使用一段时间,支座孔内部泄漏增大,易产品马达变速缓慢甚至不变速的故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马达在变速过程中,支座与壳体支座孔受径向力偏大,磨损严重以及变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支座;所述壳体设置有支座斜孔,所述支座斜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呈倾斜设置,所述支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斜孔,所述支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形成压力油腔,所述支座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座包括:支座柱塞、支座滑靴和回程部件;所述支座柱塞的外周面与所述支座斜孔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回程部件连接于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的端壁之间,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二端与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一端可摆动地连接,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所述压力油腔限定为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支座斜孔的端壁之间的空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形头部,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二端设置有球形凹腔,所述球形头部与所述球形凹腔可摆动地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程部件的柱形凹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高低速切换装置还包括:变速控制阀组;所述变速控制阀组与所述压力油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力油腔的供油情况。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组包括:变速切换阀,所述变速切换阀至少具有可切换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高低速切换油路连接,所述高低速切换油路与所述压力油腔连接,所述第二油口与高压油路连接,所述高压油路用于连接马达的进油口。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变速切换阀和/或所述高低速切换油路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高低速切换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变速控制阀组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壳体通道,所述壳体通道连接于所述压力油腔和所述变速控制阀组。
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在壳体上设置有支座斜孔,使得在变速过程中,减小支座与壳体之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两者的磨损程度,增加产品寿命;而且,当支座发生顶起动作时,斜盘受力稳定,实现平稳支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走马达,其包括: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该高低速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和支座;所述壳体设置有支座斜孔,所述支座斜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呈倾斜设置,所述支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斜孔,所述支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形成压力油腔,所述支座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
采用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马达,采用上述高低速切换装置对其进行变速调节,由于该高低速切换装置在壳体上设置有支座斜孔,使得在变速过程中,减小支座与壳体之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两者的磨损程度,增加产品寿命;而且,当支座发生顶起动作时,斜盘受力稳定,实现平稳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低速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应用时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1-壳体;2-支座;3-回程部件;4-斜盘;5-变速切换阀;6-变速弹簧;7-端盖;9-缸体;10-主轴;11-第一油口;12-第二油口;13-第三油口;14-第四油口;15-支座斜孔;16-壳体通道;17-支座滑靴;18-支座柱塞;19-柱形凹腔;20-梭阀;21-安全阀;22-平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其包括:壳体1和支座2;壳体1设置有支座斜孔15,支座斜孔15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线呈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为:支座斜孔15与壳体1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其中,支座斜孔15的近端(工作端)靠近壳体1的中心线,支座斜孔15的远端(供油端)远离壳体1的中心线。支座2可滑动地设置于支座斜孔15,支座2的第一端与支座斜孔15形成压力油腔,支座2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4上。可见,本实施例由于在壳体1上设置有支座斜孔15,使得在变速过程中,减小支座2与壳体1之间的径向力(支座2的柱塞部分与滑靴部分会发生相对的摆动,由于支座斜孔15的存在,这个摆动角度会变小,进而受力变小),从而减小了两者的磨损程度,增加产品寿命;而且,当支座2发生顶起动作时,斜盘4受力稳定,实现平稳支撑。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斜盘4属于高低速切换装置的一个现有部件,对于高低速切换装置(变速机构)而言,其当然还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斜盘4、缸体9等等。对于斜盘4和缸体9的配可沿用现有方式,举例说明:缸体9绕其轴线设置有多个缸孔,每个缸孔嵌合有柱塞;斜盘4倾斜地设置在缸体9端面的位置,能够相对缸体9的端面做相对转动,因而使得柱塞往复移动。当然,壳体1也会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用于容纳斜盘4和缸体9。对于其他部件此处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座2包括:支座柱塞18、支座滑靴17和回程部件3;支座柱塞18的外周面与支座斜孔15的内壁密封接触,回程部件3连接于支座柱塞18的第一端与支座斜孔15的端壁之间,用于向支座柱塞18施加回程弹力。支座柱塞18的第二端与支座滑靴17的第一端可摆动地连接,支座滑靴17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4上,压力油腔限定为支座柱塞18的第一端面与支座斜孔15的端壁之间的空间(可以简单理解为回程部件3所在的空间)。当对压力油腔进行供油时,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支座柱塞18移动,进而带动支座滑靴17移动并抵接在斜盘4上,实现调节斜盘4的倾角。当对压力油腔进行泄油时,在回程部件3的弹力下拉动支座柱塞18回程,进而带动支座滑靴17回移。
本实施例中,支座滑靴17与支座柱塞18采用反包球头结构,以增加壳体1与支座柱塞18的接触长度。具体的,该支座滑靴17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形头部,该支座柱塞18的第二端设置有球形凹腔,球形头部与球形凹腔可摆动地连接(在支座柱塞18顶起时,由于支座滑靴17会与斜盘4接触,这样运动过程中,支座滑靴17与支座柱塞18之间会发生摆动,有角度变化)。在保证总长度的情况下,这种反包球头结构的支座柱塞18的长度较长,这样结构受力情况较好,磨损量较小。
优选的,支座滑靴17与支座柱塞18之间的摆角β大于支座斜孔15的倾角α。这样,使得支座滑靴17在发生摆动时能够达到近似“对称摆”的效果,避免出现支座滑靴17局限于在一侧摆动。
优选的,支座柱塞18与支座斜孔15的接触长度L大于支座斜孔15的直径D,其作用为增加支座柱塞18与支座斜孔15的接触长度。当然,支座柱塞18、支座斜孔15的其他尺寸设计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回程部件3采用弹簧结构。对应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座柱塞18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回程部件3的柱形凹腔19,设计合理,也可以节省空间,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该高低速切换装置还包括:变速控制阀组;变速控制阀组与压力油腔连接,用于控制压力油腔的供油情况。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控制阀组包括:变速切换阀5,变速切换阀5至少具有可切换连通的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2(也就是说,第一油口11与第二油口12可接通,也可以断开),第一油口11与高低速切换油路连接,高低速切换油路与压力油腔连接,第二油口12与高压油路连接,高压油路用于连接马达的进油口。控制阀组用于控制压力油腔的供油情况,从而控制支座柱塞18在支座斜孔15的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中,变速切换阀5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以其中的一种方式举例说明。
优选的,该变速切换阀5具有第一油口11、第二油口12、第三油口13和第四油口14;变速切换阀5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其轴向自由滑动的阀芯,阀芯的第一端与变速切换阀5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一油腔,阀芯的第二端与变速切换阀5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二油腔,阀芯的内部具有轴孔,轴孔中油密地嵌装有销轴,第一油腔内设置有变速弹簧6,用于将阀芯施加弹力;第四油口14(先导油)与第一油腔连接,经第四油口14通入先导油时,阀芯向第二油腔的位置移动,使得第一油口11与第二油口12接通,即,实现高速调节,当第四油口14先导油断开时,变速阀回位,马达切换为低速;第三油口13与第二油腔连接,第三油口13连接马达的平衡阀,其目的是给第二油腔提供高压油,以对抗第一油腔,即经第四油口14通入的先导油压力的压力,当第三油口13的压力大于一定的压力时,使得阀芯向第一油腔的位置移动,断开第一油口11与第二油口12,即,实现马达的自动低速调节。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控制阀组还包括:节流阀,节流阀设置在变速切换阀5和/或高低速切换油路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和/或”要表达的意思为:以“节流阀设置于变速切换阀5上”定义为a,以“节流阀设置于高低速切换油路上”定义为b,其中,a和/或b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包括:一、同时选择a和b;二、单独选择a;三、单独选择b。通过该节流阀实现控制压力油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高低速切换装置还包括:端盖7,端盖7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变速控制阀组设置于端盖7上,当然,在端盖7上还有设置有与变速控制阀组相连的各种油道。
对应的,壳体1还设置有壳体通道16,壳体通道16连接于压力油腔和变速控制阀组。具体的,壳体通道16的一端与压力油腔,另一端与端盖7上的高低速切换油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该壳体通道16的设计可根据空间位置灵活设置,其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以其中一种方式举例说明。
优选的,该壳体通道16可以为斜孔,该斜孔相对于中心孔呈倾斜设置。当然,其他形式的壳体通道16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下面,结合图4来描述高低速切换装置在具体应用时的液压原理。其中,变速切换阀5的第一油口11与高低速切换油路连接,高低速切换油路与压力油腔连接,用于控制支座柱塞18在支座斜孔15的往复移动。变速切换阀5的第二油口12分别与高压油路P1(高速“H”)、高压油路P2(低速“low”)连接,具体的,变速切换阀5的第二油口12可通过梭阀20分别与高压油路P1、高压油路P2。此外,高压油路P1、高压油路P2的一端均与马达连接,另一端均与平衡阀22连接。当然,进一步的,在高压油路P1、高压油路P2之间还连接有安全阀21。此外,平衡阀22还连接有两条油路,其中一条油路与马达的制动装置连接,另一条油路与变速切换阀5的第三油口13,变速切换阀5的第四油口14用于通入先导油。
综上,本实施例采用上述高低速切换装置对其进行变速调节,由于该高低速切换装置在壳体1上设置有支座斜孔15,使得在变速过程中,减小支座2与壳体1之间的径向力,从而减小了两者的磨损程度,增加产品寿命;而且,当支座2发生顶起动作时,斜盘4受力稳定,实现平稳支撑。由于节流阀的设置,使得马达变量平稳,变速过程压力冲击小,变速平稳。而且马达设置自动低速切换,有效的保护了马达及主机,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行走马达,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高低速切换装置。该行走马达的主轴10穿过壳体1的中心孔,且与缸体9连接。至于高低速切换装置的具体结构已在上面实施例一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二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所保护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的保护内容,相同的部分不再重复赘述。同理,本实施例二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也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支座;
所述壳体设置有支座斜孔,所述支座斜孔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呈倾斜设置,所述支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斜孔,所述支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形成压力油腔,所述支座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支座柱塞、支座滑靴和回程部件;
所述支座柱塞的外周面与所述支座斜孔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回程部件连接于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斜孔的端壁之间,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二端与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一端可摆动地连接,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二端用于抵接在斜盘上,所述压力油腔限定为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支座斜孔的端壁之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滑靴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形头部,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二端设置有球形凹腔,所述球形头部与所述球形凹腔可摆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柱塞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程部件的柱形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控制阀组;所述变速控制阀组与所述压力油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压力油腔的供油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变速切换阀,所述变速切换阀至少具有可切换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高低速切换油路连接,所述高低速切换油路与所述压力油腔连接,所述第二油口与高压油路连接,所述高压油路用于连接马达的进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变速切换阀和/或所述高低速切换油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变速控制阀组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壳体通道,所述壳体通道连接于所述压力油腔和所述变速控制阀组。
10.一种行走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低速切换装置。
CN201721399727.7U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Active CN207406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9727.7U CN207406560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9727.7U CN207406560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6560U true CN207406560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99727.7U Active CN207406560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6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0853A (zh) * 2017-10-26 2018-01-26 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0853A (zh) * 2017-10-26 2018-01-26 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CN107630853B (zh) * 2017-10-26 2023-11-24 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106138A (en) Piston type hydrostatic power units
CN101338829B (zh) 多路液压换向阀
CN207406560U (zh)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CN104185734A (zh) 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
CN203856793U (zh) 平衡阀及具有其的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
CN104234992B (zh) 一种柱塞泵功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18828U (zh) 一种球面静压支承滑盘副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斜盘式柱塞泵或马达
CN107630853A (zh) 一种高低速切换装置以及行走马达
CN108757808A (zh) 变摩擦粘滞流体混合阻尼器
CN102644575A (zh) 连杆滑靴式配流径向柱塞泵
CN206290528U (zh) 一种缓冲液压缸装置
CN102913506A (zh) 一种球绞内置于活塞杆式液压缸
CN106870314A (zh) 一种磁浮辅助支承柱塞泵
CN110671289A (zh) 一种轴向柱塞双向变量泵
CN202300968U (zh) 自控式交叉总功率控制及变功率的柱塞泵
CN110067741A (zh) 一种回程机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斜盘式柱塞泵或马达
CN110107447A (zh) 高低速切换装置、液压马达和挖掘机
CN206206099U (zh) 液压柱塞泵变量机构
CN206874471U (zh) 柱塞、柱塞泵及液压装置
CN209324641U (zh) 一种回程机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斜盘式柱塞泵或马达
CN108678921A (zh) 一种高压柱塞式液压泵
US3636821A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device
CN102518304A (zh) 一种摇臂结构、摆摇机构、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8221073U (zh) 轴向柱塞泵的柱塞组件
CN207333122U (zh) 一种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滑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