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3878U - 不对称艉船舶 - Google Patents

不对称艉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3878U
CN207403878U CN201721391397.7U CN201721391397U CN207403878U CN 207403878 U CN207403878 U CN 207403878U CN 201721391397 U CN201721391397 U CN 201721391397U CN 207403878 U CN207403878 U CN 207403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stern
line style
variation
varia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913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灏
茆海
叶灼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913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3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3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3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不对称艉船舶,在船舶的底部设有变化线型,变化线型的起点位于距离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变化线型的终点位于船艉,变化线型由船舶的纵向中心线朝向其中一个舷侧偏移,且变化线型的偏移角度由起点朝向终点逐渐增大,变化线型邻近于船艉的一侧的下方通过艉轴包支架连接有艉轴包,艉轴包的中心位于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上。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有利于螺旋桨进流,可改善螺旋桨进流的阻塞现象,使更多的水进入螺旋桨盘面,且使水流的斜向流动减少,进而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另外,艉部的变化线型还可以对螺旋桨进行引流,降低螺旋桨处空泡的形成率,提高螺旋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湿表面积,从而减少船舶阻力。

Description

不对称艉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对称艉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的常规船型为左右对称结构,即甲板面的纵向中心线、船体底部的纵向中心线以及螺旋桨的中心线均位于船体纵中剖面上。这种船舶结构对螺旋桨进流不利,有一定的阻塞效应,船体越丰满,其阻塞效应越严重,且螺旋桨在转动时极易产生空泡,空泡会破坏螺旋桨,降低螺旋桨的使用寿命,如果空泡足够大,还会使船舶产生振动,影响船舶的行驶和使用寿命;另外,螺旋桨在旋转时产生的推进力沿船舶宽度方向,这样在力的分解下,作用在船舶长度方向(即船舶的行驶方向)的作用力就会减弱,使得船舶的推进效率低,增加了能源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称艉船舶,其行驶时的阻力小,可有效提高船舶推进效率,减少螺旋桨空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不对称艉船舶,在船舶的底部设有变化线型,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位于距离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位于所述船艉,所述变化线型由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朝向其中一个舷侧偏移,且所述变化线型的偏移角度由所述起点朝向所述终点逐渐增大,所述变化线型邻近于所述船艉的一侧的下方通过艉轴包支架连接有艉轴包,所述艉轴包的中心位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上。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化线型为非直线线型,所述变化线型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一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第一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变化线型上的角度变化位均设置有弧形过渡。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艉轴包支架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二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第二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艉轴包支架的宽度逐渐缩小。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船舶的满载水位线以下的由距离所述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朝向所述船艉设计为所述变化线型,所述满载水位线以上与常规船型一样左右对称。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上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朝向右舷侧偏移。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上的螺旋桨逆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朝向左舷侧偏移。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艉轴包的截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
作为不对称艉船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与所述变化线型的的终点之间的距离为60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有利于螺旋桨进流,可改善螺旋桨进流的阻塞现象,使更多的水进入螺旋桨盘面,且使水流的斜向流动减少,进而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另外,艉部的变化线型还可以对螺旋桨进行引流,降低螺旋桨处空泡的形成率,提高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的第一截面图(邻近于变化线型的起点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的第二截面图(邻近于变化线型的终点位置)。
图中:
1、船舶;2、变化线型;3、艉轴包支架;4、艉轴包;5、纵向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对称艉船舶,在船舶1的底部设有变化线型2,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位于距离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位于所述船艉,所述变化线型2由所述船舶1的纵向中心线5朝向其中一个舷侧偏移,且所述变化线型2的偏移角度由所述起点朝向所述终点逐渐增大,所述变化线型2邻近于所述船艉的一侧的下方通过艉轴包支架3连接有艉轴包4,所述艉轴包4的中心位于所述船舶1的纵向中心线5上。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有利于螺旋桨进流,可改善螺旋桨进流的阻塞现象,使更多的水进入螺旋桨盘面,且使水流的斜向流动减少,进而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另外,艉部的变化线型2还可以对螺旋桨进行引流,降低螺旋桨处空泡的形成率,提高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化线型2为非直线线型,所述变化线型2与所述船舶1的纵向中心线5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一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所述第一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上述线型设计可以使水流分离现象减少到最低,基本处于被消除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为了进一步降低船舶的行驶阻力,沿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所述变化线型2上的角度变化位均设置有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艉轴包支架3与所述船舶1的纵向中心线5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二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所述第二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所述艉轴包支架3的宽度逐渐缩小。
艉轴包支架3采用上述设计是为了配合变化线型2的偏移走向,即艉轴包支架3的偏移与变化线型2的偏移不仅方向相同角度也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船舶1的满载水位线以下的由距离所述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朝向所述船艉设计为所述变化线型2,所述满载水位线以上与常规船型一样左右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4上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2朝向右舷侧偏移。
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4上的螺旋桨逆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2朝向左舷侧偏移。
通过将变化线型2设置在满载水位线以下,使变化线型2可以在船舶1任何装载情况下均能配合螺旋桨工作,而满载水位线以上设置为常规的对称结构,可以保证船舶1具有足够的装载空间。另外,变化线型2的偏移方向根据螺旋桨的旋向来选择,以配合螺旋桨实现最佳的推进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艉轴包4的截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所述变化线型2的起点与所述变化线型2的终点之间的距离为60m。为了满足螺旋桨的艉轴安装要求(强度等要求),因此艉轴包的截面积不能小于8平方米。
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不对称艉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船舶湿表面积,进而减少船舶阻力,与相似的(相同吨位的船舶)对称线型的船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艉船舶的阻力下降了0.2%~2%;
2、增加了船舶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优化了船舶的能耗指标,在4000KW功率下,推进效率提高了5%~6%,在11000KW功率下,推进效率提高了7%~8%;
3、减少了船舶的空泡,提高了螺旋桨的使用寿命,减少船舶外板的空泡压力,减少船舶振动噪音。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在船舶的底部设有变化线型,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位于距离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位于所述船艉,所述变化线型由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朝向其中一个舷侧偏移,且所述变化线型的偏移角度由所述起点朝向所述终点逐渐增大,所述变化线型邻近于所述船艉的一侧的下方通过艉轴包支架连接有艉轴包,所述艉轴包的中心位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线型为非直线线型,所述变化线型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一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第一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变化线型上的角度变化位均设置有弧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艉轴包支架与所述船舶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可变的第二偏移角,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第二偏移角由0度逐渐偏移为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至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所述艉轴包支架的宽度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的满载水位线以下的由距离所述船艉的船长四分之一处朝向所述船艉设计为所述变化线型,所述满载水位线以上与常规船型一样左右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上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朝向右舷侧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船艉朝向船艏方向,当所述艉轴包上的螺旋桨逆时针旋转时,所述变化线型朝向左舷侧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艉轴包的截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不对称艉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线型的起点与所述变化线型的终点之间的距离为60m。
CN201721391397.7U 2017-10-26 2017-10-26 不对称艉船舶 Active CN207403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1397.7U CN2074038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不对称艉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1397.7U CN2074038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不对称艉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3878U true CN207403878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91397.7U Active CN2074038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不对称艉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3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190A (zh) * 2018-06-25 2018-12-18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不对称艉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190A (zh) * 2018-06-25 2018-12-18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不对称艉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0963Y (zh) 一种球首双尾鳍艉船
US8863678B2 (en) Ship
CN108698669B (zh) 稳定的单体船龙帆/动力帆船船体
CN202863711U (zh) 一种滑行艇
CN100348458C (zh) 仿鱼形吊舱推进器
CN101704401A (zh) 一种深v滑行艇艇型
CN203958588U (zh) 一种吊舱推进装置
JPH02109791A (ja) ヨット
CN205186502U (zh) 一种节能扭曲船舵
CN102390516A (zh) 高效环保鱼尾舵本体
CN202193204U (zh) 一种鱼尾舵
CN207403878U (zh) 不对称艉船舶
CN102745304A (zh) 一种折角线型内旋鳍尾船型
CN103612705B (zh) 单喷水推进器的水面单体无人艇
CN202244071U (zh) 高效环保鱼尾舵本体
CN104760678B (zh) 侧面隧道船型
CN204688398U (zh) 一种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
CN205615697U (zh) 一种仿生鳍鱼尾舵
CN201457689U (zh) 浅吃水船的船体
CN203975209U (zh) 一种舵上复合节能装置
CN108557005A (zh) 呆木及船
CN107539445A (zh) 船舶用方向舵
CN102530188A (zh) 一种内河旅游船
WO2016056429A1 (ja) 前置きツインラダープロペラ船
CN103192947A (zh) 一种三尾三桨单体高速船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