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1116U -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1116U
CN207401116U CN201721492969.0U CN201721492969U CN207401116U CN 207401116 U CN207401116 U CN 207401116U CN 201721492969 U CN201721492969 U CN 201721492969U CN 207401116 U CN207401116 U CN 207401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transmission
wheel
gear
under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929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正东
陈坤
董锐
郭红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4929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1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1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11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碳小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所述小车包括车身底板,在车身底板上设有支撑板,所述车身底板前端设有前轮,车身底板后端设有两个后轮,两个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轴相连接,所述后轮轴上设有后轮驱动齿轮,所述前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后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微调部件和粗调部件的设置,可以很快的调试完成小车,可以降低组成小车的各零件制作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碳小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201620972609.X公开了“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的行走轨迹为近“8”字型的无碳小车”,该专利通过“前轮、前叉、曲盘轴轴承座、曲盘轴、小锥齿轮、连前叉杆、连杆、小曲轴、曲盘、后轮轴承座、后轮、立柱、滑轮轴套筒、滑轮、滑轮轴、小直齿轮轴、主动拨盘、大直齿轮、小直齿轮、大直齿轮轴、小轴承座、大锥齿轮、前叉轴承座、前轮轴、车板、绕绳轮、槽轮轴、大轴承座、槽轮。”等部件的配合,实现了一种行走轨迹近“8”型的无碳小车,虽然本专利设计的非常巧妙,但是该专利还具有一些瑕疵,首先该专利对制作的精度要求较高,因为各部件装配完成后直接装配,没有配有可以调节的设置,使得该专利公开的小车对各部件容错率较低,所以对制作精度要求较高,所以一种对小车组成零件制作精度要求较低的无碳小车是现在所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调节装置的无碳小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所述小车包括车身底板,在车身底板上设有支撑板,所述车身底板前端设有前轮,车身底板后端设有两个后轮,两个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轴相连接,所述后轮轴上设有后轮驱动齿轮,所述前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后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小车前轮相连接的前叉,所述前叉上端连接有用于传动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端与第一传动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通过调节组件与驱动轴相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微调部件和粗调部件,所述微调部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粗调部件相连接。
所述微调部件包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的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
所述粗调部件包括用于与驱动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腰型通槽,所述腰型通槽通过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的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穿过腰型槽,所述螺栓杆端部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与第一连接板相贴合,在所述螺栓上设有固定螺母。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一级以上用于传递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到车轮轴上的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在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用于接受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上一级传动机构中的第二传动齿轮或者与驱动轴上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下一级传动机构中的第一传动齿轮或者与后轮轴上后轮驱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微调部件和粗调部件的设置,可以很快的调试完成小车,同时可以降低各零件制作的精度,并且螺旋测微器的设置使得微调更容易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级传动机构,可以有效避免小车整体尺寸增加,有利于减少小车的整体的尺寸。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去一侧后轮和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去一侧后轮和支撑板的立体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车身底板,2、支撑板,3、后轮,4、第一连接杆,5、螺旋测微器,6、驱动轴,7、驱动齿轮,8、第一传动轴,9、第一支撑柱,10、支撑套筒,11、传动机构,111、第二传动齿轮,112、第一传动齿轮,113、第二传动轴,12、第一连接板,13、腰型槽,14、螺帽,15、螺栓,16、后轮轴,17、前轮,18、前叉,19、后轮驱动齿轮,20、安放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小车包括车身底板1,在车身底板1上设有支撑板2,车身底板1前端设有前轮17,车身底板1后端设有两个后轮3,两个后轮3通过后轮轴16相连接,后轮轴16上设有后轮驱动齿轮19,前轮17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驱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后轮3相连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6,在驱动轴6上设有驱动齿轮7;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小车前轮17相连接的前叉18,前叉18上端连接有用于传动的第一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9上端与第一传动杆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传动杆8另一端通过调节组件与驱动轴6相连接;第二传动装置包括一级以上用于传递驱动轴6上的驱动力到车轮轴上的传动机构11;传动机构11包括第二传动轴113,在第二传动轴113上设有用于接受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齿轮112以及与第一传动齿轮112同轴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齿轮111;第一传动齿轮112与上一级传动机构11中的第二传动齿轮111或者与驱动轴6上驱动齿轮7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11与下一级传动机构11中的第一传动齿轮112或者与后轮轴16上后轮驱动齿轮19相啮合;调节组件包括微调部件和粗调部件,微调部件通过第一连接杆4与粗调部件相连接;微调部件包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8相连接的螺旋测微器5,螺旋测微器5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相连接;粗调部件包括用于与驱动轴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上设有腰型通槽,腰型通槽通过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杆4端部相连接;连接部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端部相连接的螺栓杆15,螺栓杆15穿过腰型槽13,螺栓杆15端部设有螺帽14,螺帽14与第一连接板12相贴合,在螺栓杆15上设有固定螺母;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粗调和微调两部件的设置,可以有效调节本实用新型小车的运行轨迹,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底板1,车身底板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方向的前轮17以及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两后轮3通过后轮轴16相连接,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轮轴16一端与一侧的后轮3固定连接,后轮轴16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另一侧后轮3活动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两后轮3差速运转,方便后期的转弯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前叉18的设置是方便前轮17的安装连接,和自行车前轮17的连接方式相似,同时再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用于与驱动轴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当驱动轴6转动时第一连接板12也相对转动,第一连接板12会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转动,第一连接杆4带动螺旋测微器5移动,又因为螺旋测微器5但不与第一传动杆8活动连接,两者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又因为第一传动杆8与第一支撑柱9相连接,当第一传动杆8移动时,第一传动杆8控制第一支撑柱9转动,第一支撑柱9转动带动前叉18转动,进而可以控制前轮17的运转方向,进而起到导向的作用,来实现对小车运动方向的控制;作为优选的,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柱9与车身底板1的连接,在车身底板1上并且在第一支撑柱9外侧套接有支撑套筒10,第一支撑柱9通过转动轴承与支撑套筒10相连接;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达到无碳动力,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6上设有线筒,在线筒上设有引线,同时在车身底板1上设有竖直支撑杆,在支撑杆端部连接有滑轮,引线一端与线筒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滑轮与重球相连接,通过重球的上下位置变化,实现对线筒的驱动,进而实现对驱动轴6的驱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6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后轮轴16向连接,使得驱动力能传递到后轮轴16上,进而实现对后轮3的驱动,第二传动装置是有多级传动机构11组成的,这里传动机构11就是通过齿轮进行传动,这里每一级传动机构11都包括一个第二传动轴113,在第二传动轴113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112和第二传动齿轮111,这里第一传动齿轮112是用来与上一级传动机构11中的第二传动齿轮111相啮合或者是与驱动轴6上驱动齿轮7相互啮合,出现后种情况是因为该级传动机构11处于最靠近驱动轴6的位置。第二传动齿轮111是用来与下一级传动机构11中的第一传动齿轮112相啮合或者与后轮轴16上后轮驱动齿轮19相啮合,传动机构11中的第二传动齿轮111与后轮轴16上后轮驱动齿轮19相啮合,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该传动机构11处于整个第二传动装置的末端,也即是该传动机构11处于靠近后轮轴16的位置,综上,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驱动轴6接收外部动力,使得驱动轴6转动,驱动轴6收到外力后转动,进而驱动轴6带动第一连接板12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板12的转动会带来第一连接杆4和螺旋测微器5的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柱9实现前轮17的转动,驱动轴6上设有驱动齿轮7,驱动轴6带动驱动齿轮7进行转动,驱动齿轮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相互转动,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当动力持续传递后,处于最靠近后轮轴16传动机构11中的第二传动齿轮111与后轮轴16上后轮驱动齿轮19相啮合,实现动力传递到后轮轴16上,进而实现整个小车的运动;在本实用新型车身底板1上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分布在车身底板1的两侧,在支撑板2上设有多个安放孔20,这些安放孔20是用来安放驱动轴6,第二传动轴113和后轮轴16的,以上所有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板2相连接,支撑板2的设置为各安放轴提供了一个安放场所,也使得整个小车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小车与专利号为201620972609.X所公开的“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的行走轨迹为近“8”字型的无碳小车”,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与其很相似,但是本实用新型和该专利还是有所不同的,本申请增加了调节组件,通过粗调和微调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很快的调节小车行动轨迹;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齿轮传动,通过设置不同的齿数比,可以调节不同的转矩,可以起到调速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级传动,使用多级传动机构11,使得传动齿轮尺寸可以做的相对较小,避免单一齿轮齿数过多,齿轮尺寸较大的问题,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小车整体空间,有利于整车的微小化。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动装置包括螺旋测微器5,螺旋测微器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微小的改变自身的长度,进而使得与第一传动杆8相连接的螺旋测微器5和第一连接杆4整体长度增加,从而能够改变前轮17的运行轨迹,进而可以改变小车的行进轨迹,又因为螺旋测微器5,精度达到千分位,所以可以进行微小的调节,保证第一连接杆4和螺旋测微器5总长度发生微小的变化,使得小车运行轨迹更符合要求,同时为了不影响螺旋测微器5调节的实现,螺旋测微器5两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或者第一传动杆8,螺旋测微器5与两者都是活动连接,使得螺旋测微器5的转动不受到影响,这里活动连接可以采用常规的连接方式,例如轴承,套环等;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粗调部件包括用于与驱动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腰型通槽,所述腰型通槽通过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的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穿过腰型槽,所述螺栓杆端部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与第一连接板相贴合,在所述螺栓上设有固定螺母;通过改变螺栓杆在腰型通槽中位置,可以实现对小车运行轨迹的调节。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所述小车包括车身底板,在车身底板上设有支撑板,所述车身底板前端设有前轮,车身底板后端设有两个后轮,两个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轴相连接,所述后轮轴上设有后轮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后轮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小车前轮相连接的前叉,所述前叉上端连接有用于传动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端与第一传动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通过调节组件与驱动轴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微调部件和粗调部件,所述微调部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粗调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一级以上用于传递驱动轴上的驱动力到车轮轴上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在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用于接受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上一级传动机构中的第二传动齿轮或者与驱动轴上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下一级传动机构中的第一传动齿轮或者与后轮轴上后轮驱动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部件包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的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调部件包括用于与驱动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腰型通槽,所述腰型通槽通过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端部相连接的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穿过腰型槽,所述螺栓杆端部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与第一连接板相贴合,在所述螺栓上设有固定螺母。
CN201721492969.0U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1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2969.0U CN207401116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2969.0U CN207401116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1116U true CN207401116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318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9296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1116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11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6468A (zh) * 2019-03-27 2019-06-14 燕山大学 一种双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6468A (zh) * 2019-03-27 2019-06-14 燕山大学 一种双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0409B (zh) 一体化减少簧下质量的不等长双横臂悬架轮边驱动系统
CN207496769U (zh) 一种全转向底盘机构
CN108001527A (zh) 一种全转向底盘
CN101016057A (zh) 可变传动比的行星齿轮式转向器
CN207241396U (zh) 电机后纵置集成式驱动桥
CN207401116U (zh) 一种新型无碳行走轨迹为“8”字型的小车
CN201677954U (zh) 风挡玻璃分装及装配装置
CN103405934A (zh) 一种由能量转换驱动的可转向三轮无碳小车
CN109731353B (zh) 一种行走轨迹为s形的无碳小车
CN205423738U (zh) 内齿轮驱动的摆齿式汽车差速器
CN109968938A (zh) 一种前后轮可同步升降的减震小车底盘
CN110171471A (zh) 全轮驱动、全轮转向的移动装置
CN102745019A (zh) 一种越野车的转向驱动前桥
CN203111308U (zh) 机械式转向装置及使用该转向装置的电动汽车
CN203391617U (zh) 加高转向驱动桥
CN209683797U (zh) 四轮车整体桥悬架转向结构
CN209370400U (zh) 一种电驱动桥用差速器总成
CN2523476Y (zh) 一种遥控玩具车
CN203142893U (zh) 一种重力势能驱动的无碳三轮小车
CN208007134U (zh) 机器人用差速驱动结构
CN203358215U (zh) 高地隙龙门式驱动桥及行驶车辆
CN202541284U (zh) 采用等长双横臂悬架的轮边减速驱动装置
CN20686076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齿轮组
CN201849354U (zh) 汽车座椅减震机构用调节手轮
CN202080126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的驱动前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