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4756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4756U
CN207394756U CN201721501898.6U CN201721501898U CN207394756U CN 207394756 U CN207394756 U CN 207394756U CN 201721501898 U CN201721501898 U CN 201721501898U CN 207394756 U CN207394756 U CN 207394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nd cover
press section
framework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18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野晶裕
石森淳允
高村裕辅
井户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4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47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0)具备:具有第一开口部(55)以及第二开口部(56)的细长形的框体(50);被安装在第一开口部(55)的第一端部罩(170);以及被设置在框体(50)的内部的基板设置面(58),并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121)的细长形的基板(101),基板(101)具有发光元件区域(102)和电路区域(103),第一端部罩(170)具有:与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即天棚面(59)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75);以及第一按压部(176),与第一抵接部(175)的与天棚面(59)相反的一侧接触,并向基板设置面(58)的方向按压电路区域(103)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细长形的框体、以及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细长形的基板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LED等固体发光元件,因为高效率以及寿命长,期待成为各种灯的新的光源,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LED灯的研究开发不断推进。
作为这样的LED灯之一,有具备细长形的框体的LED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备外管体、以及收纳在外管体的具有多个LED的LED模块(发光模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43447号公报
如所述以往的照明装置,在具备细长且筒状的框体、以及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细长形的基板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将基板固定在框体内,有时使用粘合剂。在这个情况下需要繁杂的工作,例如在基板的背面涂布粘合剂的状态下,以粘合剂不接触框体的内表面的方式,将基板插入到框体内等。
此外,例如基板的两端部的罩部(灯头等),承担固定基板的作用的情况下,从基板向罩部施加力学上的负载,从而例如罩部与框体的连接部分有可能出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所述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与提供一种具备细长形的框体、以及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细长形的基板的照明装置,并且能够高效地组装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装置,具备:细长形的框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部;第一端部罩,被安装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细长形的基板,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的基板设置面,在所述细长形的基板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基板具有发光元件区域和电路区域,在所述发光元件区域,多个发光元件排列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路区域是在所述基板的短方向上与所述发光元件区域相邻的区域,在所述电路区域,多个电路部件排列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罩具有: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内表面抵接;以及第一按压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所述基板设置面的方向按压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端部。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是弹性部件。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具有导电性,在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端部,设置了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一电极,从而所述第一端部罩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罩,通过粘着剂或螺钉安装在所述框体。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第二端部罩,被安装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端部罩具有: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内表面抵接;以及第二按压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所述基板设置面的方向按压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端部。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部具有导电性,在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端部,设置了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二电极,从而所述第二端部罩与所述基板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使用经由所述第一按压部被提供的电力来发光,所述第二端部罩还具有输出部,将从所述第一按压部经由所述基板向所述第二按压部提供的电力,向外部输出。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为能够插入到其他照明装置具有的所述第一端部罩的插入口的大小,并且被设置在能够插入到所述其他照明装置具有的所述第一端部罩的插入口的位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在包含与按压位置相对的位置的范围内与所述内表面抵接,所述按压位置是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基板的位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以所述基板的背面与所述基板设置面是面接触的状态而被设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方筒状或圆筒状的形状。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细长形的框体、以及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细长形的基板的照明装置,并且能够高效地组装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外形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模块的构成概要的平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端部罩的第一分解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端部罩的第二分解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组装顺序的第一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组装顺序的第二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端部罩以及其周围的构造的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 照明装置;
50 框体;
55 第一开口部;
56 第二开口部;
58 基板设置面;
59 天棚面(内表面);
101 基板;
102 发光元件区域;
103 电路区域;
121 发光元件;
131 电路部件;
155 电极(第一电极);
165 电极(第二电极);
170 第一端部罩;
175 第一抵接部;
176 第一按压部;
180 第二端部罩;
182 插脚(输出部);
185 第二抵接部;
186 第二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工序以及工序的顺序等均为一个例子,其主旨本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对于各个图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
[照明装置的概要]
首先,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概要,利用图1以及图2来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外形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分解斜视图。
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以来自发光部120的光主要向上方(Z轴正方向)以及靠前侧(Y轴负方向)放出的姿势,图示了照明装置10。此外,为了方便说明,以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照明装置10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的方式图示了照明装置10。但是,使用照明装置10时的姿势,不限定于这些图。例如,照明装置10可以以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姿势,固定在墙壁或支柱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具备细长形框体50、收纳在框体50并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121的细长形的基板101。
具体而言,基板101以及多个发光元件121,作为发光模块100的一部分,设置在框体50的内部。
发光模块100,根据从照明装置10的外部提供的电力来发出光,从发光模块100发出的光,透过框体50具有的光源罩52向外部放出。换言之,从照明装置10放出照明光。
[框体]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框体50具有用于安装发光模块100的主体部51、以及具有透光性的光源罩52。
主体部51例如是由聚碳酸酯(PC)等树脂、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构成的遮光部件,在内表面的一部分具有基板设置面58,用于设置发光模块100的基板101。光源罩52,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光源罩52的材料例如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或者聚氯乙烯等。
光源罩52可以具有光扩散性(光散射性)。因此,能够使射入到光源罩52的光扩散(散射),从光源罩52的整体大致均一地取出光到外部。在这个情况下,光源罩52例如是乳白色,能够由使光扩散粒子分散的树脂材料来形成。此外,可以在光源罩52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形成乳白色的光扩散膜,也可以在光源罩52形成多个光扩散点或者微小凹凸(褶皱)。
框体5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部55,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部56。在第一开口部55设置有第一端部罩170,在第二开口部56设置有第二端部罩180。
在第二端部罩180中,例如图2所示形成了多个螺钉孔181a,第二端部罩180通过贯通这些螺钉孔181a的方式而设置的多个螺钉190,固定在框体50。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第一端部罩170也同样通过多个螺钉190固定在框体50。此外,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固定在框体5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粘合剂来固定。
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第一抵接部175,与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抵接,第二端部罩180具有第二抵接部185,与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抵接。
在第一抵接部175以及第二抵接部185各自的基板101侧,设置了按压基板101的按压部。在本实施方式,这些按压部还具有,将基板101(发光模块100)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各自进行电连接的作用。关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详细,利用图3~图8后述。
[发光模块]
下面参考图1以及图2,还利用图3来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模块100。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模块100的构成概要的平面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表示发光模块100的基板101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连接关系,用侧面视来图示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此外,关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具有绝缘性的部分,外形用虚线来图示。
发光模块100具有基板101、以及设置在基板101的发光部120以及驱动电路130。在本实施方式,发光部120包括排列在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与框体50的长度方向相同的X轴方向)上的多个发光元件121,驱动电路130包括排列在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电路部件131。
在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基板101具有在基板101的短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发光元件区域102和电路区域103。
在基板101的发光元件区域102,排列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121,由这些多个发光元件121构成发光部120。此外,在电路区域103,排列设置了多个电路部件131,由这些多个电路部件131构成驱动电路130。
多个发光元件121的每一个例如是被封装体化的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Device)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多个发光元件121的每一个,具备具有凹部的白色树脂制的封装体(容器)、在封装体的凹部的底面一次安装的LED芯片、以及封入到封装体的凹部内的密封部件。LED芯片例如是能够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密封部件中作为波长转换部件例如包含黄色荧光体,该黄色荧光体是将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作为激励光进行荧光发光的YAG(钇铝石榴石)等。
多个发光元件121的每一个是由蓝色LED芯片和黄色荧光体构成的B-Y型的白色LED元件。具体而言,密封部件含有的黄色荧光体,通过吸收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而被激励,放出黄色光。该被放出的黄色光和没有被黄色荧光体吸收的蓝色光混合,从而生成白光。这样从发光元件121射出白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130包括将从外部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电路、以及控制发光部120的发光状态的控制电路。
具体而言,多个电路部件131包括构成电源电路的一个以上的电路部件131(电源用电路部件)。作为电源用电路部件的电路部件131的各自例如是电解电容器或者陶瓷电容器等电容元件、电阻器等电阻元件、整流电路元件、线圈元件、扼流线圈(扼流变压器)、噪声过滤器、二极管或者集成电路元件等半导体器件等。
此外,多个电路部件131包括构成控制电路的1个以上的电路部件131(控制用电路部件)。作为控制用电路部件的电路部件131的各自是电容器等电容元件、电阻元件、MOSFET等开关元件、二极管或集成电路(IC)等。
基板101是用于安装多个发光元件121以及多个电路部件131的印刷接线板,被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仅在基板10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图2,图3中的主面101a),设置有被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多个发光元件121以及多个电路部件131与该金属布线焊接。多个发光元件121,通过金属布线例如串联连接,从驱动电路130输出的电流经由金属布线提供到多个发光元件121。
作为基板101的种类,例如采用CEM3(Composite epoxy material-3)基板等玻璃复合基板、树脂基板、金属基底基板、陶瓷基板、或酚醛纸基板等。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101,因为在基板101的背面(与主面101a相反侧的面)没有导线或金属布线等导电物,且是平坦状,所以能够将背面与框体50的基板设置面58是面接触的状态来设置。因此,在驱动电路130以及发光部120产生的热,高效地传导到框体50。换言之,针对在发光模块100发生的热,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基板101的背面不需要一定是平的,例如从基板101的背面突出导线等也可以。在这个情况下,基板101通过基板设置面58上设置的多个突起,可以使基板101的背面与基板设置面58隔开的状态,设置在基板设置面58。
驱动电路130,从框体50的第一端部罩170接受交流电,将接受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与发光部120对应的特性的直流电。此外,驱动电路130,通过控制向发光部120提供的电流,从而控制发光部120的发光状态。在本实施方式,通过驱动电路130的控制,对从发光部120放出的光量进行调整(调光)。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电路130,简单地说具有从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转换功能以及调光功能。
另外,驱动电路130可以不具有调光功能。换言之,在基板101设置的多个电路部件131的全部,都是构成用于生成使发光部120(多个发光元件121的每一个)发光的电力的电源电路的元件。换言之,驱动电路130至少具备作为上述电源电路的功能就可以。
此外,驱动电路130可以具有调色功能。例如设想在多个发光元件121中包含相互色温不同的发光元件121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驱动电路130,例如通过控制色温高的1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21的光输出、以及色温低的1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21的光输出,从而使发光部120的发光色变化。
具有所述构成的驱动电路130,经由基板101上设置的电极,被提供电力。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在基板101的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设置了一对电极155。一对电极155的各自是第一电极的一例。一对电极155,由基板101具有的金属布线的露出的部分来形成,一对电极155和驱动电路130经由金属布线电连接。
此外,在基板101的框体50的第二开口部56侧的端部,设置了一对电极165。一对电极165分别是第二电极的一例。一对电极165,由基板101具有的金属布线的露出的部分来形成,一对电极165与一对电极155经由金属布线电连接。
具有所述构成的基板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1的两端部,由安装在框体50的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按压,从而被固定在框体50。
具体而言,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第一按压部176,第二端部罩180具有第二按压部186。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第二按压部186的各自具有导电性,起到使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与基板101(发光模块100)电连接的作用。
换言之,通过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被安装在框体50,从而完成基板101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电连接,并且使基板101固定。
[端部罩]
下面参考图1~图3,进而利用图4以及图5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0的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构造以及功能。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端部罩170的第一分解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端部罩170的第二分解斜视图。
如图2~图5所示,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第一抵接部175、以及设置在第一抵接部175的基板101侧的第一按压部176。具体而言,第一端部罩170具有一对第一按压部176。该一对第一按压部176分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第一端部罩170安装在框体50的情况下,向基板设置面58的方向按压基板101的端部(更具体而言是电极155)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按压部176,采用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即导电弹簧。第一按压部176即导电弹簧,例如是以铜合金为素材的板弹簧状的部件。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罩170具有形成有一对插入口172的第一板171。在一对插入口172的各自的里侧,有第一按压部176,例如金属制的插脚插入到插入口172的情况下,与插入口172对应的第一按压部176与该插脚导通。此外,一对第一按压部176的各自与电极155接触,其结果,插入到一对插入口172的一对插脚,与一对电极155导通。
即,第一端部罩170具有如下构造,将从插入到一对插入口172的一对插脚接受的电力,经由一对第一按压部176提供给一对电极155。
在此,一对电极155,如上所述与驱动电路130以及一对电极165,经由基板101具有的金属布线电连接。因此提供给一对电极155的电力,分别提供给驱动电路130以及一对电极165。
驱动电路130,使用经由一对电极155提供的电力,使发光部120(多个发光元件121)发光。此外,提供给一对电极165的电力,经由第二端部罩180例如用于外部的设备的动作。
具体而言,第二端部罩180,例如图3所示具有第二抵接部185、以及被设置在第二抵接部185的基板101侧的第二按压部186。更具体而言,第二端部罩180,具有一对第二按压部186,一对第二按压部186分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第二端部罩180安装在框体50的情况下,按压电极165的位置。另外,在图3以侧面视图示了第二端部罩180,只图示了一个第二按压部186,但是第二端部罩180,纸面的里侧(Y轴正向侧)具有另一个第二按压部186。
此外,第二按压部186与第一按压部176相同,是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即导电弹簧,例如以铜合金为素材的板弹簧状的部件。
图1~图3所示,第二端部罩180还具有一对插脚182突出的第二板181。一对插脚182的各自是第二端部罩具有的输出部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一对插脚182各自的里侧,以与第二按压部186接触的方式而被设置。换言之,第二端部罩180安装在框体50的情况下,一对插脚182与一对电极165是导通的。
一对电极165,如上所述,从第一端部罩170经由基板101被提供电力。从而与一对电极165导通的一对插脚182,能够将提供给一对电极165的电力,提供到外部的设备。这样,第二端部罩180具有插脚182,该插脚182将从第一按压部176经由基板101提供到第二按压部186的电力向外部输出。
在此,一对插脚182是能够插入到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的一对插入口172的大小、以及被设置在能够插入到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的一对插入口172的位置。
从而某一个照明装置10(照明装置A)的一对插脚182,插入到其他照明装置10(照明装置B)的一对插入口172,从而能够连接照明装置A和照明装置B。在这个状态下,照明装置B,利用照明装置A的一对插脚182提供的电力,能够放出照明光。即,通过将多个照明装置10连接,从而能够疑似地构成更长的一个照明装置。
此外,第一端部罩170具有如下构造,第一按压部176按压基板101而产生的基板101的反作用力,经由第一抵接部175传递到框体50。因此,能够减轻施加到第一端部罩170(尤其是第一板171)的负载(力学上的负载,以下同样)。关于第二端部罩180也同样采用了减轻负载的构造。包括这样的效果,对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和基板101等的构造上的关系,利用图6~图8来说明。
[照明装置的组装顺序]
图6以及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组装顺序的第一图以及第二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第二端部罩180以及其周围的构造的图。
另外,在图6以及图7中图示了通过图3的VI-VI线的XZ平面中的、第一端部罩170以及其周围的截面。此外,对于第一按压部176用侧面来图示,而不是用截面。此外,图8也同样图示了通过VI-VI线的XZ平面中的、第二端部罩180以及其周围的截面,对于第二按压部186,用侧面来图示,而不是用截面。
此外,以下着眼于相互接触的一组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电极155,说明这些的位置关系等,该说明的内容适用于由一对第一按压部176以及一对电极155构成的、相互接触的两组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电极155。
如图6所示,在框体50的基板设置面58,设置了基板101(发光模块100)的状态下,第一端部罩170的第一抵接部175插入到第一开口部55。此外,基板101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如图6所示设置了电极155。具体而言,电极155,由在基板101的基材101b上形成的保护层101c的开口露出的金属层来形成。
第一抵接部175插入到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的情况下,导电弹簧即第一按压部176,缩小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宽度,在基板101上滑进,在插入结束时,如图7所示,与电极155接触。
在这个状态下,导电弹簧即第一按压部176,通过恢复力按压电极155。因此,基板101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被固定到框体50。
此外,第一按压部176按压基板101,从而与第一按压部176的与基板101相反的一侧接触的第一抵接部175,从基板101接受反作用力。因此可以想到例如以堵住第一开口部55的方式固定的第一板171被施加该反作用力的负载。
具体而言,假设支承第一按压部176的第一抵接部175没有抵接框体50的天棚面59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基板101的反作用力,可以想到例如第一抵接部175,以第一抵接部175的前端(自由端)朝着与基板101相反的方向翘起的可能性。在这个情况下,例如在第一抵接部175的根部(与第一板171的连接部分)、以及第一板171与框体50的连接部分上应力集中。其结果,产生例如第一端部罩170的变形、或者第一板171与框体50的连接部分松弛或剥离等问题。
然而,第一按压部176与天棚面59抵接,该天棚面59是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换言之,接受来自基板101的反作用力的第一抵接部175,由天棚面59(框体50)支承。更详细而言,第一抵接部175,在包含第一按压部176按压基板101的位置(按压位置)的正上方的位置(在基板101的厚度方向与按压位置相对的位置)的范围内,与天棚面59抵接。
从而,能够抑制基板101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第一抵接部175向基板101的相反方向位移(反翘)。其结果,能够抑制所述问题的发生。此外,通过抑制第一抵接部175的位移(反翘),导电弹簧即第一按压部176的恢复力作为按压基板101的力量高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实现基板101稳定地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第二端部罩180具有与第一端部罩170相同的构造,能够起到与第一端部罩170同样的效果。
具体而言,在框体50的基板设置面58,设置了基板101(发光模块100)的状态下,第二端部罩180的第二抵接部185插入到第二开口部56。在插入的时候,导电弹簧即第二按压部186,缩小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宽度,在基板101上滑进,在插入结束时,如图8所示,与电极165接触。另外,电极165,由在基板101的基材101b上形成的保护层101c的开口露出的金属层来形成。
在这个状态下,导电弹簧即第二按压部186,通过恢复力按压电极165。因此,基板101的第二开口部56侧的端部被固定到框体50。
此外,第二按压部186按压基板101,从而与第二按压部186的与基板101相反的一侧接触的第二抵接部185,从基板101接受反作用力。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二按压部186,与框体50的天棚面59抵接。换言之,接受来自基板101的反作用力的第二抵接部185,由天棚面59(框体50)支承。从而能够抑制基板101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第二抵接部185向基板101的相反方向位移(反翘)。其结果,能够抑制第二端部罩180的变形、或者第二板181与框体50的连接部分的松弛或剥离等问题的发生。此外,通过抑制第二抵接部185的位移(反翘),导电弹簧即第二按压部186的恢复力作为按压基板101的力量高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实现基板101稳定地固定。
[效果等]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具备:细长形的框体5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部55,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部56;第一端部罩170,被安装在第一开口部55;以及细长形的基板101,被设置在框体50的内部的基板设置面58,在细长形的基板101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121。基板101具有发光元件区域102和电路区域103,在发光元件区域102,多个发光元件121排列设置在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电路区域103是在基板101的短方向上与发光元件区域102相邻的区域,在电路区域103,多个电路部件131排列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第一端部罩170具有:第一抵接部175,与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即天棚面59抵接;以及第一按压部176,被设置为与第一抵接部175的与天棚面59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基板设置面58的方向按压电路区域103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
通过这个构成,安装在框体50的端部的开口部(第一开口部55)的罩部件(第一端部罩170),向基板设置面58的方向按压基板101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1从背面侧由框体50的基板设置面58来支承,基板101的端部,以夹在第一按压部176与基板设置面58的中间的方式固定在框体50。换言之,第一端部罩170,除了覆盖第一开口部55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将基板101固定在框体50的功能。因此,通过用于覆盖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的、安装第一端部罩170的工作,能够完成基板101固定到框体50的工作的至少一部。
此外,第一按压部176按压基板101的端部而产生的基板101的反作用力,经由与第一按压部176接触(从与基板101相反的一侧支承第一按压部176)的第一抵接部175,传递到框体50的天棚面59。换言之,第一抵接部175,通过框体50的天棚面59从第一按压部176的相反侧被支承。简单地说,第一端部罩170的一部分,被设置成在基板101与框体50的天棚面59之间突出地设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罩170的变形等问题发生,此外能够实现基板101稳定地固定。
此外,不占用沿着基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发光元件区域102,就能使第一端部罩170固定到基板101的端部。因此,能够在例如基板10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附近的位置设置发光元件121。换言之,能够使发光部120在发光模块100中的存在范围变大。此外,发光元件区域102和电路区域103,排列设置在基板101的短方向上。因此,将发光部120发出的光向照明装置10的外部放出时,不会受到在平面视时设置在电路区域103内的第一抵接部175以及第一按压部176的阻碍。
这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是具备细长形的框体50、以及设置了多个发光元件121的细长形的基板101的照明装置10,能够高效地组装该照明装置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中,第一按压部176是弹性部件。
因此,例如利用图6以及图7进行的说明,伴随第一按压部176的弹性变形,第一端部罩170安装到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换言之,第一端部罩170的第一抵接部175插入到框体50,通过这样简易的工作,就能够将第一按压部176设置到按压基板101的端部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部176具有导电性,在电路区域103的第一开口部55侧的端部设置了电极155,第一按压部176按压电极155,从而第一端部罩170与基板101电连接。
通过这个构成,第一按压部176,除了固定基板101的功能,还具有使第一端部罩170与基板101电连接的功能。从而,第一端部罩170安装到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就能够进行基板101的固定以及第一端部罩170与基板101电连接的双方。从而贡献于例如照明装置10的制造所需的时间或者削减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第二按压部186,采用板弹簧状的部件即导电弹簧,所以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第二按压部186的制作或者采购变得容易。此外,例如第一端部罩170和基板101的电连接中,假设使用在基板101焊接的连接器与导线(电线)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器被导线拉伸,焊接部分集中负载等产生机械上的问题。然而,在本实施方式,通过基板101的电极155(金属层的一部分)和导电弹簧即第一按压部176接触,从而第一端部罩170与基板101电连接。因此,很难产生上述的机械上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罩170,通过粘着剂或螺钉190安装在框体50。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第一端部罩170的第一抵接部175,与框体50的天棚面59抵接,从而难以产生第一按压部176按压基板101而导致的第一端部罩170的变形。从而,例如能够将第一板171(例如参考图2),用粘着剂或螺钉等简易的方法来固定到框体50的第一开口部55。此外,例如,能够用比较少的数量的螺钉190,将第一端部罩170固定到框体50。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还具备:第二端部罩180,被安装在框体50的第二开口部56,第二端部罩180具有:第二抵接部185,与框体50的、与基板101相对的内表面即天棚面59抵接;以及第二按压部186,被设置为与第二抵接部185的与天棚面59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基板设置面58的方向按压电路区域103的第二开口部56侧的端部。
通过这个构成,在框体50收纳的基板101的两端部的各自,通过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而被按压。此外,第二端部罩180具有与第一端部罩170相同的构造。即,第二抵接部185,通过框体50的天棚面59,从第二按压部186的相反侧支承。简单地说,第二端部罩180的一部,在基板101和框体50的天棚面59之间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抑制第二端部罩180的变形等问题发生,此外,能够实现基板101稳定地固定。
此外,不占用沿着基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发光元件区域102,就能使第二端部罩180固定到基板101的端部,例如,能够在基板10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附近的位置设置发光元件121。换言之,能够使发光模块100的发光部120存在的范围变大。此外,将从发光部120发出的光放出到照明装置10的外部时,不会受到在平面视时设置在电路区域103内的第二抵接部185以及第二按压部186的阻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部186具有导电性,在电路区域103的第二开口部56侧的端部,设置了电极165,第二按压部186按压电极165,从而第二端部罩180与基板101电连接。并且,多个发光元件121,使用经由第一按压部176提供的电力来发光。第二端部罩180还具有插脚182,将从第一按压部176经由基板101向第二按压部186提供的电力,向外部输出。
通过这个构成,照明装置10,使用经由第一端部罩170接受的电力来放出照明光。在本实施方式,驱动电路130,将经由第一端部罩170接受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向发光部120提供直流电,从而发光部120包含的多个发光元件121发光。照明装置10还在第二端部罩180具备一对插脚182,从而将经由第一端部罩170接受的电力,提供给例如外部的设备。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中,如上所述,第二端部罩180,与第一端部罩170相同,按压基板101,并且与基板101电连接。因此,第二端部罩180,将从第一端部罩170输入的电力,经由基板101接受并输出到外部。因此,例如如上所述,多个照明装置10串联地连接,从而能够构成更长的1个照明装置。即,能够按照设置位置或者被要求的能力等的条件,组合多个照明装置10,从而构成适合该条件的照明装置(照明系统)。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0是具有这样的高实用性的照明装置10,是能够高效地组装的照明装置10。
(其他)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并非受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第一按压部176以及第二按压部186的形状以及构成,不需要一定是图3~图8表示的形状以及构成。例如,第一按压部176或第二按压部186可以是具有更多弯折部分的板弹簧来实现。此外,第一按压部176或第二按压部186,可以通过组合例如弹性体和金属体,来实现按压基板101的功能和导电功能。
此外,例如,第一抵接部175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第一按压部176来发挥功能。即,具有作为第一抵接部175以及第一按压部176的功能的单一的部件,可以采用为第一端部罩170。对于第二端部罩180也同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作为第二端部罩180具有的输出部采用了插脚182,但是输出部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第二端部罩180设置插座,供导电部件插入的该插座作为向其他设备输出电力的输出部来发挥功能。此外,可以使从第二端部罩180延设的电缆作为输出部来发挥功能。
此外,例如框体50作为整体具有方筒形状,但是框体5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具有圆筒形状。此外,框体50由主体部51和光源罩52构成,但是框体50可以是筒状的单一部件。
此外,照明装置10可以经由第二端部罩180接受外部的电力,并且经由第一端部罩170向外部提供电力。此外,照明装置10向外部提供电力不是必须的,只要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一方,具有用于从外部接受电力的功能(受电功能)就可以。例如,只有第一端部罩170具有受电功能的情况下,第二端部罩180具备的第二按压部186,可以不具有导电性,而是作为只用于固定基板101的部件。
此外,照明装置10,可以经由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双方接受交流电。换言之,可以将接地侧电线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一方连接,将非接地侧电线与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他方连接,从而向照明装置10提供交流电。在这个情况下,第一端部罩170具备的具有导电性的第一按压部176的数量可以是1个。此外,第二端部罩180具备的具有导电性的第二按压部186的数量可以是1个。
此外,照明装置10,可以经由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至少一方接受直流电。在这个情况下,驱动电路130可以不具有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功能。驱动电路130可以只具有如下的转换功能,将经由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至少一方而接受的直流电,转换为适合多个发光元件121(发光部120)的点灯的特性的直流电。
此外,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各自固定基板101不仅包含基板101对框体50完全不能移动的情况,还包含例如对照明装置10的性能等不具有实际影响的范围内,基板101能够移动的情况。
此外,为了限制基板101在框体5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可以在基板设置面58设置突起或肋。此外,也可以由第一端部罩170以及第二端部罩180的各自具备突起等,以限制基板101在框体5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发光模块100具有的发光元件121例如是SMD型LED元件,但不限于此。照明装置10例如可以具备在基板上直接安装裸芯片的COB(Chip On Board)型的发光模块。
在这个情况下,例如设置将多个LED芯片一并或个别密封的、包含上述黄色荧光体等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密封部件,从而将来自多个LED芯片的光的波长转换为规定的波长。
此外,发光模块100作为发光元件121采用的固体发光元件不限定为LED,作为发光元件121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或无机EL等固体发光元件。
另外,针对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组合而实现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细长形的框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部;
第一端部罩,被安装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
细长形的基板,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的基板设置面,在所述细长形的基板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
所述基板具有发光元件区域和电路区域,在所述发光元件区域,多个发光元件排列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路区域是在所述基板的短方向上与所述发光元件区域相邻的区域,在所述电路区域,多个电路部件排列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
所述第一端部罩具有:
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内表面抵接;以及
第一按压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所述基板设置面的方向按压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压部是弹性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压部具有导电性,
在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端部,设置了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一电极,从而所述第一端部罩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罩,通过粘着剂或螺钉安装在所述框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
第二端部罩,被安装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二端部罩具有:
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内表面抵接;以及
第二按压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与所述内表面相反的一侧接触,并且向所述基板设置面的方向按压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压部具有导电性,
在所述电路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端部,设置了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二电极,从而所述第二端部罩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使用经由所述第一按压部被提供的电力来发光,
所述第二端部罩还具有输出部,将从所述第一按压部经由所述基板向所述第二按压部提供的电力,向外部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为能够插入到其他照明装置具有的所述第一端部罩的插入口的大小,并且被设置在能够插入到所述其他照明装置具有的所述第一端部罩的插入口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部,在包含与按压位置相对的位置的范围内与所述内表面抵接,所述按压位置是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基板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以所述基板的背面与所述基板设置面是面接触的状态而被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方筒状或圆筒状的形状。
CN201721501898.6U 2016-11-22 2017-11-13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947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7120A JP2018085211A (ja) 2016-11-22 2016-11-22 照明装置
JP2016-227120 2016-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4756U true CN207394756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23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18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94756U (zh) 2016-11-22 2017-11-13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85211A (zh)
CN (1) CN20739475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85211A (ja)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6915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LED lamp with integrated heat sink
CN203615157U (zh) 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2667318B (zh) 灯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552897B2 (ja) Led点灯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US7880389B2 (en) LED lighting lamp
US9175842B2 (en) Heat sink assembly for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822590A (zh) 半导体灯
JP5968299B2 (ja) 点灯装置及び他の電気装置のためのインタフェイス及び製造方法
KR2013012516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 장치
JP2012169274A (ja) 内側コアサイズが低減された照明光源
JP2005327731A (ja) 既存のソケットと互換性を有するソリッドステート光源および複数のledからなるランプから熱を除去する熱除去器を作製する方法
JP5650521B2 (ja) ランプ及びランプ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CN206708912U (zh)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
TWM437919U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JP2009032650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EP272825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modular light-emitting diode circuit assembly
EP2314913A1 (en) Light emitting unit carrier and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such a carrier
CN109556074A (zh) 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KR20110053157A (ko) Led조명장치
WO2017024940A1 (zh) 电连接件
CN104114941A (zh) 发光模块电路板
CN206459051U (zh) 照明器具
DE112011102961T5 (de) Hochintensitätslichtquelle
JP2014232673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106523942A (zh) 带有集成的电气和基座触点的热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