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5021U -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5021U
CN207385021U CN201721240799.7U CN201721240799U CN207385021U CN 207385021 U CN207385021 U CN 207385021U CN 201721240799 U CN201721240799 U CN 201721240799U CN 207385021 U CN207385021 U CN 207385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wirl vane
ring flat
swirl
suppor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07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贺文杰
赵行
杨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07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5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5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5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和多个支撑结构,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中轴线与吸收塔顶烟囱中轴线保持一致,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包括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下封盖。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去除湿法脱硫烟囱出口饱和湿烟气中含有的微小液滴,抑制了烟囱出口“白色烟羽”的产生,避免了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该装置不需要加热装置,能耗低,不易产生结垢,投资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外主流的脱硫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烟气脱硫后形成的饱和湿烟气会携带部分小液滴,这些携带小液滴的饱和湿烟气中的绝大部分液滴经过板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后可以去除,除去绝大部分液滴后的饱和湿烟气经烟囱直接排入温度较低的大气环境后,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比湿较低,在烟气温度降低过程中水分就会产生凝结,形成小液滴,从而产生“白色烟羽”。
目前国内消除“白色烟羽”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加热法、先冷凝再加热法。直接加热法消除“白色烟羽”所需要的温度与环境温湿度和饱和湿烟气的温度密切相关,适用范围较窄。且如果将饱和湿烟气直接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经过烟囱排放进入大气,虽然可以消除“白色烟羽”,但是会增加机组的能耗。而先冷凝再加热法与直接加热法比较虽然降低了能耗,但需要对加热装置进行防腐等处理,投资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结垢。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该装置能够去除湿法脱硫烟囱出口饱和湿烟气中含有的微小液滴,抑制烟囱出口“白色烟羽”的产生,该装置可应用于烟气脱硫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一个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和多个支撑结构,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的中轴线与吸收塔顶的烟囱的中轴线保持一致;
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包括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所述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同轴设置;
所述底座支撑板外缘的上表面连接设置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下底面;
所述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同轴间隔套装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上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该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下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围成密闭空间;
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和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之间设置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由多个平面叶片组成,该多个平面叶片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所述平面叶片的水平一端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外表面相连接设置,该旋流叶片的水平另一端与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内表面相连接设置;
所述平面叶片与水平方向设置有夹角,每个平面叶片在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横截面方向的投影均能够将整个横截面全部覆盖,并且有重叠;
所述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通过支撑结构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
而且,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固定板、支撑管和支撑管垫板,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置于支撑管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该支撑管固定板的下底面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支撑管垫板的下底面连接设置在一起,该支撑管垫板的上表面与旋流叶片和/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连接在一起。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支撑结构的材质为PP塑料制品。
而且,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为平板。
而且,所述夹角为20~30度。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安装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设备中。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安装在湿式吸收塔除雾器上层或塔顶烟囱中。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利用了惯性分离的原理,带有一定速度的饱和湿烟气进入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饱和湿烟气中的微小液滴甩向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上,除去饱和湿烟气中的微小液滴,达到了抑制烟囱出口“白色烟羽”产生的效果,避免了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相比于直接加热法和先冷凝后加热法,本装置由于不需要采用加热装置对饱和湿烟气进行加热,不仅降低了机组的能耗,还节约了投资成本。
2、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其流动速度较高,在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上形成均匀的水膜,不易产生结垢,不需要进行时常的冲洗,节约了能源。
3、本装置在使用时,安装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设备中,特别是湿式吸收塔除雾器上层或塔顶烟囱中。
4、本装置可以通过改变旋流叶片设置参数和数量、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下封盖形式等,以达到不同工作负荷和脱除效率的目的,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的结构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连接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撑结构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未详细描述的结构、连接关系及方法,均可以理解为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一个气动旋流净化单元1和多个支撑结构2,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的中轴线与吸收塔顶的烟囱的中轴线保持一致;
如图2所示,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包括底座支撑板4、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5、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7、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8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11,所述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同轴设置;在使用时,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通过底座支撑板与烟囱内壁相密封安装在一起,使烟气只能自下而上地从气动旋流净化单元的内部通过;
所述底座支撑板外缘的上表面连接设置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下底面;
所述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同轴间隔套装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上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该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下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围成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可以封闭旋流叶片中心区域,使之流场更有利于气液分离;
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和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之间设置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由多个平面叶片6组成,该多个平面叶片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所述平面叶片的水平一端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外表面相连接设置,该旋流叶片的水平另一端与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内表面相连接设置;
所述平面叶片与水平方向设置有夹角,每个平面叶片在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横截面方向的投影均能够将整个横截面全部覆盖,并且有重叠;
所述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通过支撑结构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
本装置利用了惯性分离的原理,带有一定速度的饱和湿烟气进入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饱和湿烟气中的微小液滴甩向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上,除去饱和湿烟气中的微小液滴,达到了抑制烟囱出口“白色烟羽”产生的效果,避免了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相比于直接加热法和先冷凝后加热法,本装置由于不需要采用加热装置对饱和湿烟气进行加热,不仅降低了机组的能耗,还节约了投资成本。
本装置在使用时,安装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设备中,特别是湿式吸收塔除雾器上层或塔顶烟囱中。
本装置可以通过改变旋流叶片设置参数和数量、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下封盖形式等,以达到不同工作负荷和脱除效率的目的,使用极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固定板9、支撑管3和支撑管垫板10,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置于支撑管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该支撑管固定板的下底面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支撑管垫板的下底面连接设置在一起,该支撑管垫板的上表面与旋流叶片和/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支撑结构的材质为PP塑料制品,抗粘附性能好,降低结垢发生的可能性,投资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为平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20~30度。
本实用新型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被处理的饱和湿烟气自上而下进入旋流叶片,在旋流叶片的作用下,形成旋转上升气流,气流中的小液滴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内表面,经过以上过程能够有效去除饱和湿烟气中的微小液滴,达到了抑制烟囱出口“白色烟羽”的产生的效果。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构成的密封区域可以封闭旋流叶片中心区域,使之流场更有利于气液分离。

Claims (7)

1.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一个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和多个支撑结构,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的中轴线与吸收塔顶的烟囱的中轴线保持一致;
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包括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所述底座支撑板、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同轴设置;
所述底座支撑板外缘的上表面连接设置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下底面;
所述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同轴间隔套装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上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该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下表面紧密设置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和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围成密闭空间;
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和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之间设置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由多个平面叶片组成,该多个平面叶片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所述平面叶片的水平一端与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的外表面相连接设置,该旋流叶片的水平另一端与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的内表面相连接设置;
所述平面叶片与水平方向设置有夹角,每个平面叶片在旋流叶片外支撑环板横截面方向的投影均能够将整个横截面全部覆盖,并且有重叠;
所述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通过支撑结构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固定板、支撑管和支撑管垫板,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置于支撑管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该支撑管固定板的下底面与底座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支撑管垫板的下底面连接设置在一起,该支撑管垫板的上表面与旋流叶片和/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旋流净化单元、支撑结构的材质为PP塑料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上封盖、旋流叶片内支撑环板下封盖均为平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20~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安装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设备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安装在湿式吸收塔除雾器上层或塔顶烟囱中。
CN201721240799.7U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Active CN207385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0799.7U CN207385021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0799.7U CN207385021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5021U true CN207385021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0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0799.7U Active CN207385021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5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3056U (zh) 一种高效率脱除气溶胶的水洗装置
CN204582833U (zh) 一种烟尘水化器
CN201988311U (zh) 废气处理装置
CN206676216U (zh) 一种自循环脱硫箱
CN205269378U (zh) 一种工业废气除尘脱硫脱氮余热再利用处理系统
CN107469475A (zh)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及应用
CN205627448U (zh) 逆流式洗涤除尘设备
CN107413148A (zh) 一种净化系统
CN204247036U (zh) 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
CN207385021U (zh) 一种气动旋流湿法脱硫烟羽净化装置
CN206881354U (zh) 一种麻石脱硫水膜除尘塔
CN212757299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消白装置
CN206152607U (zh) 生活垃圾高速旋转逆流接触烟气净化装置
CN205760344U (zh) 一种换热型除雾器
CN205796820U (zh) 一种脱硫除尘设备
CN109045918B (zh) 一种空气净化及湿烟气除湿装置
CN209576182U (zh) 湿烟气除雾收水一体化装置
CN202933506U (zh) 湿烟气烟道冷凝液收集装置
CN201997219U (zh) 烘干机环保滤清塔
CN201203341Y (zh) 干燥室上排潮系统防冷凝水结构
CN205850573U (zh) 一种so2超低排放微变温节能消烟系统
CN205164401U (zh) 一种新型环保天然气过滤净化装置
CN205760503U (zh) 一种燃煤脱硫装置
CN108144385A (zh) 一种流动水膜型酸雾净化塔
CN206762628U (zh) 一种锅炉烟气净化排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