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1579U -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1579U
CN207381579U CN201721131431.7U CN201721131431U CN207381579U CN 207381579 U CN207381579 U CN 207381579U CN 201721131431 U CN201721131431 U CN 201721131431U CN 207381579 U CN207381579 U CN 207381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ctrolytic copper
fetching mechanism
elasticity
bu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1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青
蔡少杰
余强
付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1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1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1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1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母线取电机构,包括取电铜排、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蓄力部并对应设置多个接触部,多个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实现多点同时接触,每个接触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实现了柔性接触避免接触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而且,利用弹性蓄力部的形变保证接触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大面积接触,减小阻抗,有效控制接触点温升。

Description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数据中心重要负载(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储存设备等)分散在数量众多的机柜中,为了避免故障蔓延,每个机柜都要求具有单独的供电回路,由于数据中心的机柜数量一般较多,因此总的供电回路数量较多,同时每个供电回路需要的功率电能较小;而母线槽一般适用于作为主干道进行较大功率传输、现场回路数少的场所。
中国专利106972437A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插旋式母线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连接器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的箱体上部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壳体,以及下端可旋转地与所述的箱体固定连接且上端深入所述的壳体的转轴,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触头,所述的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悬挂板以及可将所述的触头顶出的凸块。
上述专利中通过对触头的顶出及回位实现与母线的导通或断开,但是,现在的取电铜排上设置的弹片触头接触点集中,可能会接触不良,甚至导致接触点散热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接触性好且取电稳定的母线取电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实现稳定取电的连接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母线取电机构,包括取电铜排、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
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为多个均布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上的弹性元件,所述的接触部为对应设置在弹性元件顶部的触点。
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具有折弯段的弹性件,所述的折弯段为折角式或者弧形折弯式。
所述的触点为焊接在所述的弹性元件顶部的银触点。
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包括与所述的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底部,以及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的折弯部,所述的接触部对应形成在所述的折弯部的最高点。
所述的底部为长度方向沿取电铜排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形底部,所述的折弯部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周侧部或中部。
所述的底部为圆形,所述的折弯部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外环周或者中心处。
所述的最高点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触银点。
所述的折弯部为朝内或朝外开口的U型或V型,或折弯部的中部形成有朝内或朝外的折弯角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
所述的底部与所述的取电铜排铆接,所述的底部和所述的折弯部一体形成。
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取电铜排背部并受驱动可带动其靠近或远离供电铜排的托架,所述的取电铜排底部与所述的托架间设置有浮动弹簧。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转轴,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的悬挂板和凸块,所述的托架被所述的壳体定位导向并被向内挤压,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托架底部相抵触。
所述的壳体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转轴,所述的取电铜排在壳体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分为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取电铜排两端,所述的连接器匹配地插入需要对接的两段母线的端部。
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顶部的地极铜排,对应设置在地极铜排顶部的狭长式地极底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地极底部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套,以及对应设置在母线地极铜排底部且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插套中的插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蓄力部并对应设置多个接触部,多个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实现多点同时接触,每个接触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实现了柔性接触避免接触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而且,利用弹性蓄力部的形变保证接触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大面积接触,减小阻抗,有效控制接触点温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母线取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第一实施例取电铜排、弹性蓄力部和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母线取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母线取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9所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所示为图9所示的爆炸态示意图;
图12所示为连接器与母线连接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所示为连接器使用态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连接器的地极铜排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连接器的地极连接机构连接态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取电铜排缩回壳体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母线取电机构,包括与导线相连通的取电铜排,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其中,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上均布或沿取电铜排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蓄力部并对应设置多个接触部,多个接触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能实现多点同时浮动式接触,每个接触点都是相对独立的且独立伸缩,实现了柔性接触避免接触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而且,利用弹性蓄力部的形变保证接触稳定的同时,实现了大面积接触,减小阻抗,有效控制接触点温升。同时,降低实现柔性独立浮动接触的成本,用更简单的结构,实现更可靠更便于加工制造的产品。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母线取电机构包括与导线相连通的取电铜排1,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2,以及对应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3,其中,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包括与所述的取电铜排通过铆钉4固定连接并保持电导通且沿铜排长度方向延伸的底部21,以及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的折弯部22,所述的折弯部的最高点即构成所述的接触部3,优选地,所示的各折弯部的最高点位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的弹性蓄力部设置在方形取电铜排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当然,也可采用自中部开槽向外弯折构成折弯部的方式,开槽并折弯后底部中部的连接区域用以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且能减少弹性蓄力部的体积和用料,进一步控制整体成本。
即,所述的折弯部为朝内或朝外开口的U型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即所述的折弯部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折弯并构成所述的最高点。所述的折弯部与所述的底部一体冲裁形成,由底部的侧边开槽呈根部与底部连通的U型或V型并使端部向内折弯形成折弯部,弯折部的端部再向内弯折形成最高点,该最高点即为所述的接触部。折弯部的端部再折弯形成接触部,保证接触部平滑可靠,避免电弧放电,而且端部弯折后的部分的与底部上表面的支撑作用还能避免过度挤压。
当然,也可采用底部中心开槽并向外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被冲裁呈预定形状,各折弯部间保持合理的间距,同时各折弯部均具有较强的复位性,即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部的中部形成有朝内或朝外的折弯角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如,为Z字形或S型结构等,其上端形成构成接触部,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如图6、7、8所示,所述的底部51为圆形,所述的折弯部52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外环周或者中心处,所述的接触部53对应形成在所述的折弯部52的最高点。如,其可采用环周均布式,也可采用两个或三个折弯部为一组,各组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方式,当然,也可采用自圆形中部开槽并向外弯折构成折弯部的方式,开槽并折弯后底部中部的连接区域用以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且能减少弹性蓄力部的体积和用料,进一步控制整体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部与所述的取电铜排铆接,所述的底部和所述的折弯部以及最高点一体形成,整体结构采用黄铜板冲裁构成,自身具有一定的柔性,有效满足柔性接通之目的。
利用一体式设计,加工便利且成本低,可以直接冲裁成型,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接触效果,所述的最高点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触银点,该接触银点可采用面状涂覆或者矩阵点设置在每个接触部上。
优选地,所述的底部为两侧翘起的方形或者环周翘起式的圆形设计,所述的弹性蓄力部设置在环周,这样底部中心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的同时,底部也同样具有弹性,实现三级弹性设置。
作为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母线取电机构,包括与导线相连通的取电铜排1,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其中,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为多个均布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上的弹性元件5,所述的接触部为对应设置在弹性元件顶部的饼状触点6,如圆饼形或者鼓包形等,如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具有折弯段的弹性件,所述的折弯段为折角式或者弧形折弯式。其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弹性板、弹性杆等,与取电铜排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的形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弹性元件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上均布,如呈4*4、4*6矩阵等形式布局,其中,为提高导电效果,所述的饼状触点为焊接在所述的弹性元件顶部的银触点。采用多点独立布局,各自蓄力接通,完全独立式设计提高了各点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母线取电机构,在取电铜排上设置具有弹性缓冲的接触部,当其与母线10接触时,利用挤压形变蓄能宝成持续稳定的接触效果,同时,因为弹性蓄能,接触部发生较大的位移,这就保证每个接触部均处于良好的导电状态,有效减少接触热产生。
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与供电铜排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托架7,所述的托架与所述的取电铜排对应设置,即托架和供电铜排分居取电铜排前后两侧,且所述的取电铜排底部与所述的托架间设置有浮动弹簧8,所述的浮动弹簧套设在与托架固定连接的导柱81上,所述的导柱上端固定设置有螺帽82以将所述的取电铜排限位并导向约束地设置在导柱81上。所述的螺帽分布于各弹性蓄力部之间的间隙中。当然,也可采用仅设置多个浮动弹簧不设置导柱的形式,利用浮动弹簧实现弹性支承和同步定位。
在具体使用时,凸块91的推力自内而外,即推动托架7向外移出,托架通过浮动弹簧8将推力浮动式均匀传导到取电铜排,取电铜排继而将推力传导至弹性蓄力部,弹性蓄力部带动接触部,如银点与供电铜排10接触,每个接触部独立伸缩接触,两级浮动式设计,实现可靠连接。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的悬挂板以及凸块,其中,所述的托架被所述的壳体定位导向并被向内挤压,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托架底部相抵触,当凸块转动时即可将托架顶出继而实现电连通。该连接器可用以插接箱,即插入母线进行取电。
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以连接并导通两段母线的连接器,其包括狭长式壳体9、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转轴,与转轴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的悬挂板以及可将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顶出的凸块91,其中,所述的壳体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如四根转轴或六根转轴,所述的取电铜排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分为两组且分别对应设置在取电铜排两端。
作为连接器的另一种应用,可将连接器分别插入需要对接并导通的母线中,利用取电机构与供电铜排的弹性接触,优能适应连接处可能发生的形变和应力,保证连接稳定可靠,而且多个转轴一个取电铜排的设置,多点支撑稳定可靠,一个取电铜排实现了两个母线对应供电铜排的电导通。
作为取电连接器优选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顶部的地极铜排100,对应设置在地极铜排顶部的狭长式地极底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地极底部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套110,以及对应设置在母线地极铜排200底部且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插套中的插板210。
将地极连接由接触式改成插接式,将传统的插套延长,形成多个插套,每个插套相互独立,利用弹性夹持,提供稳定的连接。
同时,当该连接器用于连接两段母线时,在壳体顶部对应设置两组地极铜排,在对应的母线的母线地极铜排上设置插板即可,即可实现地极连接,在此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电铜排、与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弹性蓄力部,以及对应固定设置或者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上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蓄力部为多个均布在所述的取电铜排上的弹性元件,所述的接触部为对应设置在弹性元件顶部的触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具有折弯段的弹性件,所述的折弯段为折角式或者弧形折弯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为焊接在所述的弹性元件顶部的银触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包括与所述的取电铜排固定连接且电导通的底部,以及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的折弯部,所述的接触部对应形成在所述的折弯部的最高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为长度方向沿取电铜排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形底部,所述的折弯部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周侧部或中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为圆形,所述的折弯部形成在所述的底部的外环周或者中心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高点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触银点。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部为朝内或朝外开口的U型或V型,或折弯部的中部形成有朝内或朝外的折弯角以借助形变实现蓄力。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与所述的取电铜排铆接,所述的底部和所述的折弯部一体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取电铜排背部并受驱动可带动其靠近或远离供电铜排的托架,所述的取电铜排底部与所述的托架间设置有浮动弹簧。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的转轴,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母线取电机构,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转轴上的悬挂板和凸块,所述的托架被所述的壳体定位导向并被向内挤压,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托架底部相抵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转轴,所述的取电铜排在壳体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的弹性蓄力部分为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取电铜排两端,所述的连接器匹配地插入需要对接的两段母线的端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极连接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顶部的地极铜排,对应设置在地极铜排顶部的狭长式地极底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的地极底部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套,以及对应设置在母线地极铜排底部且可匹配地插入所述的插套中的插板。
CN201721131431.7U 2017-09-05 2017-09-05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Active CN207381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1431.7U CN207381579U (zh) 2017-09-05 2017-09-05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1431.7U CN207381579U (zh) 2017-09-05 2017-09-05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1579U true CN207381579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1431.7U Active CN207381579U (zh) 2017-09-05 2017-09-05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15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200A (zh) * 2017-09-05 2019-03-05 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200A (zh) * 2017-09-05 2019-03-05 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8364U (zh) 电连接器
CN104218344B (zh) 高速卡缘连接器及具有该高速卡缘连接器的高速卡缘连接器组件
JP6903746B2 (ja) 電池セル直列モジュール
CN102981578A (zh) 服务器机柜及其电源传输组件
CN207381579U (zh)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CN104821446B (zh) 卡连接器
CN209133718U (zh) 导电弹片、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N109428200A (zh) 母线取电机构及连接器
CN205017265U (zh) 光伏接线盒
CN20627198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7611781U (zh) 光伏组件
JP583617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6611438U (zh) 一种即插即用的货架标签组网连接系统
CN217824890U (zh) 光伏组件
CN105449417B (zh) 电连接器
CN204333090U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20607662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308504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7730343U (zh) 插拔式测温装置、连接器及母线系统
CN202949347U (zh) 一种模组功率单元及变流器
CN205752662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
CN205029061U (zh) 电连接器
CN109980035A (zh) 光伏组件
CN113301757A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02259844U (zh) 一种Micro USB 3.0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