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8466U -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8466U
CN207378466U CN201721474929.3U CN201721474929U CN207378466U CN 207378466 U CN207378466 U CN 207378466U CN 201721474929 U CN201721474929 U CN 201721474929U CN 207378466 U CN207378466 U CN 207378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conveyor line
line rail
suspender
body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49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孙剑
黄展雄
卢杰星
廖俊楼
代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49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8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8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8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包括第一吊具、第二吊具、用于容纳润滑液的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按压泵,所述第二吊具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一吊具包括机架及在所述机架上铰接的摆动臂,所述推杆能靠近或脱离所述摆动臂以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所述机架摆动,所述摆动臂摆动时带动所述按压泵输送润滑液至所述第一吊具和/或第二吊具上的滚轮。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维护的难度,很好的调整润滑液用量并避免浪费。

Description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输送线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输送线轨道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者生产产品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因此,为保证车身输送轨道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给轨道进行保养刷油。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对输送线轨道进行涂润滑油处理。但是,这种保养方法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操作过程中,因为对润滑油的使用量无法控制,会出现因链条上积油过多而造成输送线不能正常使用,另外对于悬挂式的车身输送线轨道,因为其链条处于高空中,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从而容易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旨在解决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的润滑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包括第一吊具、第二吊具、用于容纳润滑液的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按压泵,所述第二吊具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一吊具包括机架及在所述机架上铰接的摆动臂,所述推杆能靠近或脱离所述摆动臂以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所述机架摆动,所述摆动臂摆动时带动所述按压泵输送润滑液至所述第一吊具和/或第二吊具上的滚轮。
优选地,所述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和所述按压泵之间的传动杆。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摆动臂的端部套设有杆帽。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和用于固定所述直线轴承的轴承座,所述传动杆设置于直线轴承的内腔,所述直线轴承的外壁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接于所述传动杆上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按压泵上。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和所压板之间,以使所述传动杆朝远离所述按压泵的方向复位。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设于顶端的开口部,所述按压泵包括泵头、与泵头连通的导流管以及与所述开口部相匹配的密封盖,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开口部伸入至容器内以吸取润滑液。
优选地,所述按压泵的出液口设置有用于输送润滑液的管路,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管路的第二端口朝向所述滚轮。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软管和铜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铜管朝向所述滚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包括第一吊具、第二吊具、用于容纳润滑液的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按压泵,所述第二吊具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一吊具包括机架及在所述机架上铰接的摆动臂,所述推杆能靠近或脱离所述摆动臂以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所述机架摆动,所述摆动臂摆动时带动所述按压泵输送润滑液至所述第一吊具和/或第二吊具上的滚轮,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和润滑机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润滑液用量,减少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吊具和第二吊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和按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第一吊具 1 第二吊具 2
摆动臂 10 机架 11
推杆 20 传动杆 300
直线轴承 301 杆帽 302
压板 303 弹性部件 304
容器 40 开口部 400
按压泵 50 泵头 500
导流管 501 管路 60
框架 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所述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包括第一吊具1、第二吊具2、用于容纳润滑液的容器40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40上的按压泵50,所述第二吊具2上设有推杆20,所述第一吊具1包括机架11及在所述机架11上铰接的摆动臂10,所述推杆20能靠近或脱离所述摆动臂10以使所述摆动臂10相对于所述机架11摆动,所述摆动臂10摆动时带动所述按压泵50输送润滑液至所述第一吊具1和/或第二吊具2上的滚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40和所述按压泵50设置于所述摆动臂10的下方。摆动臂10和机架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可供推杆20靠近或脱离摆动臂10。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吊具2的推杆20朝摆动臂10移动时,摆动臂10因为受到推杆20的推挤以与所述机架11铰接的铰接点为支点进行转动,进而完成按压按压泵的操作。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1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容器40的框架61,所述框架61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吊具1上设置按压泵50,实现了对车身输送线轨道输送润滑液,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润滑液用量,减少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车身输送线轨道的正常使用。
请参考图3,所述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图未标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1和所述按压泵50之间的传动杆300。
需要说明的是,摆动臂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触动所述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机架11相连。具体的,摆动臂10绕铰接点进行转动时,所述第一端按压所述传动杆300,所述传动杆300受力后向所述按压泵50的方向运动,进而所述按压泵50配合所述传动杆300完成按压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机架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等。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301和用于固定所述直线轴承301的轴承座(图未示出),所述传动杆300设置于直线轴承301的内腔,所述直线轴承301的外壁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1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架11上,使所述传动杆300在所述直线轴承301的内腔中进行往复运动时,整个装置保持稳定状态,以避免所述传动杆300在工作过程中因装置出现晃动而影响实现效果。其中,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机架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扣、螺纹等方式连接。
具体的,为使所述传动杆300能够完成按压所述压板303,所述传动杆300的长度应当长于所述直线轴承301的高度。所述传动杆300的直径可以根据所述直线轴承301的内腔的孔径进行选择,其中,所述传动杆300的直径必须略小于所述直线轴承301的内腔孔径,以使所述传动杆300能够在所述线轴承的内腔中进行往复运动。
请再次参考图3,所述传动杆300靠近所述摆动臂10的端部套设有杆帽302。
可以理解的是,传动杆300上靠近所述摆动臂10的端部套设杆帽302,所述杆帽302可以对所述传动杆300进行限位作用,其中,所述杆帽302的直径必须大于所述直线轴承301的直径,以防止所述传动杆300从直线轴承301向外脱落,同时所述杆帽302还可以增加所述传动杆300的受力面积,以避免所述摆动臂10无法精准的触压所述传动杆300。进一步地,所述杆帽302可以与所述传动杆300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焊接、卡扣等连接方式与所述传动杆300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300上的压板303,所述压板303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按压泵5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303可以用于承受所述传动杆300的压力,并将所述压力传递至所述按压泵50,以使所述按压泵50实现输送润滑液,此外,所述压板303还可以用于托住所述传动杆300,以使所述传动杆300在所述直线轴承301中进行往复运动。其中,所述压板303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具体的,所述传动杆300穿过所述直线轴承301的内腔按压所述压板303,并带动所述压板303下压所述按压泵50。其中,所述压板303连接于传动杆300与所述按压泵50之间,所述压板303一端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303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机架11上,所述压板303的自由端未被固定。具体的,当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未进入工作状态时,所述压板303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当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进入工作状态时,在所述传动杆300的带动下,整个机架11及压板303向下移动,以实现按压按压泵50的目的,同时,所述压板303的自由端发生形变进而下压所述按压泵50,以更好地配合所述传动杆300的下移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部件304,所述弹性部件304设置于所述机架11和所述压板303之间,以使所述传动杆300朝远离所述按压泵50的方向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压板303在所述传动杆300的带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以下压所述按压泵50,此时,与所述压板303相连的弹性部件304因压板303的自由端下移而发生形变。所述弹性部件304在配合所述压板303完成按压所述按压泵50的动作之后,所述弹性部件304因弹力的辅助,使所述压板303和传动杆300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304还可以对所述传动杆300产生缓冲作用,以避免所述传动杆300受所述摆动臂10挤压后,产生较大的动能,导致容易损坏所述按压泵50和压板30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器40包括设于顶端的开口部400,所述按压泵50包括泵头500、与泵头500连通的导流管501以及与所述开口部400相匹配的密封盖(图未标示),所述导流管501穿过所述开口部400伸入至容器40内以吸取润滑液。
具体的,当所述压板303按压所述泵头500时,可以通过所述导流管501吸取所述容器40中的润滑液。其中,所述泵头500与所述密封盖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可以调节所述泵头500的最大按压行程,进而控制按压出来的润滑液的用量。其中,所述间距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400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通过内螺纹与所述开口部40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泵50和所述容器40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泵50的出液口设置有用于输送润滑液的管路60,所述管路60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管路60的第二端口朝向所述滚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压泵50和容器40处于所述机架11的下方,因此将容器40内的润滑液输送至所述滚轮需要借助管路60。具体的,当所述压板303按压所述泵头500时,可以通过所述导流管501将润滑液输送至滚轮上,所述滚轮可以在车身输送线轨道内进行滑动,从而达到维护保养轨道的目的。其中,所述管路6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按压泵50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管路60在第二端口处形成一定的喷射压力,以将所述润滑液加入轨道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泵50的出液口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设定。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路60包括相互连接的软管(图未标示)和铜管(图未标示),所述软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铜管朝向所述滚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路60可以由软管和铜管组成,所述软管和所述通过相互连接导通。其中,所述软管能够随意弯曲,所述软管与所述按压泵50的出液口紧密贴合,以避免形成孔隙而造成润滑液泄露,同时还可以便于安装工作,对管路60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所述铜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压能力,能够输送具有压力的润滑液。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和铜管的的壁厚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有效地提高了控制润滑液用量,减少操作负担和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运用到所有车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吊具、第二吊具、用于容纳润滑液的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上的按压泵,所述第二吊具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一吊具包括机架及在所述机架上铰接的摆动臂,所述推杆能靠近或脱离所述摆动臂以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所述机架摆动,所述摆动臂摆动时带动所述按压泵输送润滑液至所述第一吊具和/或第二吊具上的滚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和所述按压泵之间的传动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和用于固定所述直线轴承的轴承座,所述传动杆设置于直线轴承的内腔,所述直线轴承的外壁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摆动臂的端部套设有杆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上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按压泵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和所压板之间,以使所述传动杆朝远离所述按压泵的方向复位。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设于顶端的开口部,所述按压泵包括泵头、与泵头连通的导流管以及与所述开口部相匹配的密封盖,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开口部伸入至容器内以吸取润滑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泵的出液口设置有用于输送润滑液的管路,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管路的第二端口朝向所述滚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软管和铜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铜管朝向所述滚轮。
CN201721474929.3U 2017-11-06 2017-11-06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Active CN207378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4929.3U CN207378466U (zh) 2017-11-06 2017-11-06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4929.3U CN207378466U (zh) 2017-11-06 2017-11-06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8466U true CN207378466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4929.3U Active CN207378466U (zh) 2017-11-06 2017-11-06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8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1778B (zh) 料斗及计量装置
CN205653154U (zh) 全自动伺服驱动活塞式灌装机
CN207378466U (zh) 自动润滑的车身输送线轨道装置
CN204280024U (zh) 一种管材包装机的托管装置
CN208743122U (zh) 一种电缆擦拭机
CN205131256U (zh) 一种铁轨用涂油机
CN103316805A (zh) 自动补涂装置
CN206328134U (zh) 一种分流式灌装喷头
CN205732620U (zh) 一种模内翻孔注油机构
CN204009352U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光刻胶涂布设备
CN208098453U (zh) 清洁装置和镀膜设备
CN205761910U (zh) 一种联杆伺服喷雾机
CN111396734B (zh) 一拖八圆锥滚子轴承黄油加注器
CN203917055U (zh) 一种柔性点胶机
CN207394327U (zh) 一种建筑机械润滑剂加注机
CN208023767U (zh) 一种黏滞阻尼调协质量耗能装置
CN206794192U (zh) 高精密核电焊接用不锈钢丝擦粉装置
CN204413471U (zh) 一种槽型支架焊接工装
CN204657404U (zh) 可调节加砂量的密封雨淋加砂器
CN205151735U (zh) 防止灌装液体挥发污染的灌装设备
CN208500338U (zh) 一种具有电路板的尿素加注装置
CN207002238U (zh) 一种用于分酒机的瓶口密封装置及分酒机
CN203859181U (zh) 蓄电池灌酸定位装置
CN204503493U (zh) 油箱试水篮
CN208577422U (zh) 一种聚氨酯反应用预聚体组合液的灌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