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2360U -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2360U
CN207362360U CN201721173864.9U CN201721173864U CN207362360U CN 207362360 U CN207362360 U CN 207362360U CN 201721173864 U CN201721173864 U CN 201721173864U CN 207362360 U CN207362360 U CN 207362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oplating bath
carrier
tail gas
suppl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38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志刚
姚远军
花恒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zhou Ruixin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zhou Ruixin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zhou Ruixin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zhou Ruixin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38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2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2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2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承载机架、送风槽、回风槽、射流风机、导流板、导流管及空气净化装置,承载机架安装在电镀槽上端面,包括承载架和连杆,承载架下端面通过滑轨与电镀槽上端面滑动连接,送风槽、回风槽均嵌于承载架内,送风槽末端通过导流管与外部空气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回风槽末端与空气净化装置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导流板末端与承载架上表面铰接,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承载架侧表面。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类型电镀槽散逸尾气集中收集处理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电镀槽散逸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时,工作效率高,尾气收集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净化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作业开展时,电镀槽顶部会产生大量含有酸性液滴、污染性粉尘及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尾气,对周边环境和工作人员危害极大,但前针对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在电镀槽正上方或侧边上设换气风机,通过换气风机带动的气流运动将电镀槽尾气几种收集,并输送到净化设备位置处,从而达到对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的这种净化设备在运行时,往往仅能对换气风机周边小范围内的尾气进行收集,对电镀槽整体产生的尾气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固定,从而导致大量的尾气依然扩散到空气中,无法有效满足对电镀槽尾气无害化处理作业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电镀槽尾气净化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类型电镀槽散逸尾气集中收集处理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电镀槽散逸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时,工作效率高,尾气收集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污染性气体及散逸在污染起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及液滴等污染进行高效收集并净化处理,且净化作业工作效率高,污染性气体处理彻底,从而有效改善了电镀槽尾气对环境污染性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承载机架、送风槽、回风槽、射流风机、导流板、导流管及空气净化装置,承载机架安装在电镀槽上端面,包括承载架和连杆,承载架共两个,以电镀槽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承载架与电镀槽轴线平行分布,并通过连杆相互连接,连杆至少两个,均布在两承载架之间位置并与电镀槽轴线垂直分布,承载架均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滑轨与电镀槽上端面滑动连接,送风槽、回风槽均嵌于承载架内,并以电镀槽轴线对称分布,送风槽、回风槽均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中送风槽末端通过导流管与外部空气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回风槽末端通过导流管与空气净化装置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送风槽、回风槽前端的射流风机均同轴分布,且方向相同,导流板至少两个,以电镀槽轴线对称分布,其末端与承载架上表面铰接,导流板与承载架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连接,且导流板长度不低于电镀槽宽度的1/2,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承载架侧表面并与承载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槽所连接的导流管上设空气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前端面均布若干负离子发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前端面另均布至少一个冷风机和至少一个热风机,所述的冷风机和热风机以射流风机轴线对称分布,且一个射流风机、一个冷风机和至少一个热风机构成一个尾气收集组,各尾气收集组间通过隔板相互隔离,且送风槽、回风槽上的尾气收集组同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板下表面均布若干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槽均与电镀槽轴线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上均布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杆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槽、回风槽与承载架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类型电镀槽散逸尾气集中收集处理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电镀槽散逸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时,工作效率高,尾气收集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污染性气体及散逸在污染起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及液滴等污染进行高效收集并净化处理,且净化作业工作效率高,污染性气体处理彻底,从而有效改善了电镀槽尾气对环境污染性危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送风槽、回风槽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 和2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承载机架1、送风槽2、回风槽3、射流风机4、导流板5、导流管6及空气净化装置7,承载机架1安装在电镀槽8上端面,包括承载架101和连杆102,承载架101共两个,以电镀槽8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承载架101与电镀槽8轴线平行分布,并通过连杆102相互连接,连杆102至少两个,均布在两承载架101之间位置并与电镀槽8轴线垂直分布,承载架101均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滑轨9与电镀槽8上端面滑动连接,送风槽2、回风槽3均嵌于承载架101内,并以电镀槽8轴线对称分布,送风槽2、回风槽3均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中送风槽2末端通过导流管6与外部空气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4,回风槽3末端通过导流管6与空气净化装置7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4,送风槽2、回风槽3前端的射流风机4均同轴分布,且方向相同,导流板5至少两个,以电镀槽8轴线对称分布,其末端与承载架101上表面铰接,导流板5与承载架101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10连接,且导流板5长度不低于电镀槽8宽度的1/2,空气净化装置7至少一个,通过滑轨9安装在承载架101侧表面并与承载架10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槽2所连接的导流管6上设空气过滤装置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槽2、回风槽3前端面均布若干负离子发生器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槽2、回风槽3前端面另均布至少一个冷风机13和至少一个热风机14,所述的冷风机13和热风机14以射流风机4轴线对称分布,且一个射流风机4、一个冷风机13和至少一个热风机14构成一个尾气收集组,各尾气收集组间通过隔板15相互隔离,且送风槽2、回风槽3上的尾气收集组同轴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板5下表面均布若干导流槽16,所述的导流槽16均与电镀槽8轴线垂直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5上均布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1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杆102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槽2、回风槽3与承载架101间通过滑轨9相互滑动连接。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将承载机架安装到电镀槽上,然后将送风槽、回风槽、射流风机、导流板、导流管及空气净化装置均安装到承载机架上,即可完成设备组装。
在具体运行时,当电镀槽处于运行状态时,根据尾气产生量,首先调整导流板对散逸尾气进行导流和限制,避免其扩散到空气中,然后通过送风槽、回风槽上射流风机,对别限制在电镀槽与导流板的尾气进行收集,其中在收集时,通过射流风机运行时产生极大的换气量,一方面有回风槽的射流风机在电镀槽与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迫使尾气倍射流风机集中收集并输送至空气净化装置进行无害话处理,另一方面由送风槽的射流风机将外部空气引入到电镀槽与导流板原本尾气存放位置处,在驱动尾气被回风槽的射流风机输送至空气净化装置的同时,另通过新鲜空气对电镀槽与导流板间空间进行填充更换,从而彻底达到杜绝电镀槽运行尾气污染现象。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类型电镀槽散逸尾气集中收集处理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电镀槽散逸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时,工作效率高,尾气收集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污染性气体及散逸在污染起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及液滴等污染进行高效收集并净化处理,且净化作业工作效率高,污染性气体处理彻底,从而有效改善了电镀槽尾气对环境污染性危害。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承载机架、送风槽、回风槽、射流风机、导流板、导流管及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承载机架安装在电镀槽上端面,包括承载架和连杆,所述的承载架共两个,以电镀槽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承载架与电镀槽轴线平行分布,并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杆至少两个,均布在两承载架之间位置并与电镀槽轴线垂直分布,所述的承载架均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通过滑轨与电镀槽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均嵌于承载架内,并以电镀槽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均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中送风槽末端通过导流管与外部空气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所述的回风槽末端通过导流管与空气净化装置相互连通,前端设至少一个射流风机,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前端的射流风机均同轴分布,且方向相同,所述的导流板至少两个,以电镀槽轴线对称分布,其末端与承载架上表面铰接,所述的导流板与承载架间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连接,且导流板长度不低于电镀槽宽度的1/2,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承载架侧表面并与承载架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槽所连接的导流管上设空气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前端面均布若干负离子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槽、回风槽前端面另均布至少一个冷风机和至少一个热风机,所述的冷风机和热风机以射流风机轴线对称分布,且一个射流风机、一个冷风机和至少一个热风机构成一个尾气收集组,各尾气收集组间通过隔板相互隔离,且送风槽、回风槽上的尾气收集组同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下表面均布若干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槽均与电镀槽轴线垂直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均布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槽、回风槽与承载架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
CN201721173864.9U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07362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3864.9U CN207362360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3864.9U CN207362360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2360U true CN207362360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8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3864.9U Active CN207362360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2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179A (zh) * 2019-07-11 2019-09-27 武汉诚盛非金属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饰件电镀处理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179A (zh) * 2019-07-11 2019-09-27 武汉诚盛非金属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饰件电镀处理机构
CN110284179B (zh) * 2019-07-11 2022-01-11 武汉诚盛非金属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饰件电镀处理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7671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地面污物清理装置
CN207362360U (zh) 一种电镀槽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3971623U (zh) 一种带导流装置的脉冲袋式除尘器楔形进风道
CN108854405A (zh) 一种汽车漆修补过程中的漆雾收集装置
CN206008339U (zh) 一种高效复合式尾气净化除尘装置
CN207641197U (zh) 一种建筑专用的除尘设备
CN205252736U (zh) 一种混合除尘器装置
CN204866739U (zh) 一种风力机偏航刹车盘清洁装置
CN203610007U (zh) 卧式高压静电除尘器
CN201055972Y (zh) 抛光机的吸尘罩
CN105363288A (zh) 一种混合除尘器装置
CN209466118U (zh) 一种琴弦抛光的吸尘装置
CN213886821U (zh) 一种电动车架环保喷涂工艺系统
CN206980975U (zh) 一种电磁除尘器及烟气净化系统
CN208586375U (zh) 一种电镀槽空气净化装置
CN211098361U (zh) 一种废气处理喷淋装置
CN205042269U (zh) 一种高效多级过滤排风装置
CN207159655U (zh) 一种布匹除尘装置
CN204396435U (zh) 一种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CN208583100U (zh) 一种环保除尘装置
CN208357303U (zh) 一种运输砌块砖的除尘装置
CN217534761U (zh) 一种有机复合肥加工设备
CN205948576U (zh) 一种除尘装置及具有其的打磨系统
CN213725496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降尘装置
CN206434994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