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1355U -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1355U
CN207361355U CN201721405506.6U CN201721405506U CN207361355U CN 207361355 U CN207361355 U CN 207361355U CN 201721405506 U CN201721405506 U CN 201721405506U CN 207361355 U CN207361355 U CN 207361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unnel
lower cylinder
tube
pneumatic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55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old Kerr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old Kerr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old Kerr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old Kerr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55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1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1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1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它包括上筒、下筒、漏斗和开关阀,所述上筒顶部连接有半球形顶盖,所述上筒一侧连通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外接抽气设备,所述上筒下端连接有漏斗状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底端连接下筒,下筒底端连接投料筒,所述下筒上部一侧连通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外接物料罐,所述下筒下部内设一漏斗,所述下筒内壁对应漏斗的底端位置设置有一开关阀,所述下筒一侧且低于漏斗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进气管;通过一大一小的两个筒,上端产生负压,中部进料,下部堆积后进行一次性投料,保证投料的精确度;采用负压输送物料,不会对外部发生扬尘也不会使得外部异物混入物料,干净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颗粒物料输送中,一般采用传送带或者物料斗来输送。使用传送带的话一般不能准确判断物料的重量,而使用物料斗输送和投料的话,容易发生倾倒等意外,且物料斗一般不是密闭的,容易被杂质污染。另外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在投料时都不可避免的发生物料本身的扬尘现象,也就是破碎了的物料碎屑和粉末在投料时会飘散到加工设备上,加重了清洗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投放物料的设备,起到防污染防扬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筒、下筒、漏斗和开关阀,所述上筒顶部连接有半球形顶盖,所述上筒一侧连通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外接抽气设备,所述上筒下端连接有漏斗状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底端连接下筒,下筒底端连接投料筒,所述下筒上部一侧连通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外接物料罐,所述下筒下部内设一漏斗,所述下筒内壁对应漏斗的底端位置设置有一开关阀,所述下筒一侧且低于漏斗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进气管。
所述开关阀包括电机、转轴、转臂、连接轴、连接块和塞子,所述电机通过支架焊接在下筒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转臂末端,转臂前部通过连接轴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焊接有一弧形塞子,所述塞子顶面形状配合漏斗底端设置,其作用是塞子升起可以堵住漏斗的下端。
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提耳,便于整个装置的吊装。
所述上筒的直径大于下筒,其作用是使得上筒形成一个较大且稳定的负压腔,物料进入下筒后颗粒直接落入漏斗,而扬尘会在飘散到上筒形成环流并且部分物料碎屑会落回漏斗,只有粉末状的物料会被负压管吸走,避免造成太多物料损失。
所述进气管设置有滤网,避免外界异物进入装置。
所述物料管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将物料罐通过管道连接物料管,负压管连接抽气机,在抽气的作用下,物料源源不断进入装置,颗粒完整的物料受到重力作用直接坠入漏斗,物料碎末在上筒和下筒形成环流,在持续的抽气中,扬尘中较重的碎屑落入漏斗,粉末则被负压管抽走;
当漏斗装满后开启开关阀并关闭物料管,使得漏斗内的物料快速投入投料筒,继而进入下一工位,开关阀开启后由于进气管的作用,使得连接负压管的抽气设备不会出现空转,防止损伤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一大一小的两个筒,上端产生负压,中部进料,下部堆积后进行一次性投料,保证投料的精确度(同一种物料装满一漏斗其重量是固定的);采用负压输送物料,不会对外部发生扬尘也不会使得外部异物混入物料,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耳;2、顶盖;3、上筒;4、负压管;5、连接筒;6、物料管;7、下筒;8、漏斗;9、进气管;10、开关阀;11、投料筒;101、电机;102、转轴;103、转臂;104、连接轴;105、连接块;106、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它包括上筒3、下筒7、漏斗8和开关阀10,所述上筒3顶部连接有半球形顶盖2,所述上筒3一侧连通负压管4,所述负压管4外接抽气设备,所述上筒3下端连接有漏斗状的连接筒5,所述连接筒5底端连接下筒7,下筒7底端连接投料筒11,所述下筒7上部一侧连通有物料管6,所述物料管6外接物料罐,所述下筒7下部内设一漏斗8,所述下筒7内壁对应漏斗8的底端位置设置有一开关阀10,所述下筒7一侧且低于漏斗8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进气管9。
所述开关阀10包括电机101、转轴102、转臂103、连接轴104、连接块105和塞子106,所述电机101通过支架焊接在下筒7内壁上,所述电机101的转轴102连接转臂103末端,转臂103前部通过连接轴104连接有连接块105,所述连接块105顶部焊接有一弧形塞子106,所述塞子106顶面形状配合漏斗8底端设置,其作用是塞子106升起可以堵住漏斗8的下端。
所述电机101为减速电机。
所述顶盖2顶部设置有提耳1,便于整个装置的吊装。
所述上筒3的直径大于下筒7,其作用是使得上筒3形成一个较大且稳定的负压腔,物料进入下筒7后颗粒直接落入漏斗8,而扬尘会在飘散到上筒3形成环流并且部分物料碎屑会落回漏斗8,只有粉末状的物料会被负压管4吸走,避免造成太多物料损失。
所述进气管9设置有滤网,避免外界异物进入装置。
所述物料管6设置有阀门。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筒、下筒、漏斗和开关阀,所述上筒顶部连接有半球形顶盖,所述上筒一侧连通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外接抽气设备,所述上筒下端连接有漏斗状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底端连接下筒,下筒底端连接投料筒,所述下筒上部一侧连通有物料管,所述物料管外接物料罐,所述下筒下部内设一漏斗,所述下筒内壁对应漏斗的底端位置设置有一开关阀,所述下筒一侧且低于漏斗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包括电机、转轴、转臂、连接轴、连接块和塞子,所述电机通过支架焊接在下筒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转臂末端,转臂前部通过连接轴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焊接有一弧形塞子,所述塞子顶面形状配合漏斗底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提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的直径大于下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设置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传送物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管设置有阀门。
CN201721405506.6U 2017-10-29 2017-10-29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Active CN207361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5506.6U CN207361355U (zh) 2017-10-29 2017-10-29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5506.6U CN207361355U (zh) 2017-10-29 2017-10-29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1355U true CN207361355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5506.6U Active CN207361355U (zh) 2017-10-29 2017-10-29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1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9281U (zh) 铁听奶粉计量充填机
CN204688443U (zh) 一种储罐分料系统
CN205175523U (zh) 一种自动化种子称量装置
CN205455246U (zh) 一种畜牧业定量自动喂料装置
CN208149654U (zh) 一种螺旋式喂料自动定量称重装置
CN206985167U (zh) 一种用于稻壳除杂的混合气力输送系统
CN207361355U (zh) 一种气动传送物料装置
CN208697915U (zh) 一种聚乙烯原料颗粒的上料装置
CN207129602U (zh) 一种米业深加工用上料装置
CN206718253U (zh) 一种塑料瓶纸屑自动分离机
CN205661683U (zh) 一种粉末涂料的磨粉包装系统
CN211393064U (zh) 胶囊输送机
CN204910858U (zh) 一种自动投料式中药提取系统
CN205552875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仓
CN208761681U (zh) 一种环保无尘矿粉掺料风选输送装置
CN203863846U (zh) 干粉砂浆集中制备系统
CN208361441U (zh) 一种给料装置
CN103010782A (zh) 除尘式太空包卸料装置
CN205855158U (zh) 轴承加工设备链板连线自动回料机构
CN208326547U (zh) 一种物料发放防尘接驳装置
CN205187388U (zh) 一种真空条件下粉末物料自动给料系统
CN201882652U (zh) 用于输送矿粉的斗式提升机
CN205380804U (zh) 一种塑料颗粒螺杆上料机
CN104958930A (zh) 一种自上料式中药提取系统
CN205892155U (zh) 一种用于袋装粉料的连续稳定供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