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4651U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54651U CN207354651U CN201721255789.0U CN201721255789U CN207354651U CN 207354651 U CN207354651 U CN 207354651U CN 201721255789 U CN201721255789 U CN 201721255789U CN 207354651 U CN207354651 U CN 207354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coil
- electromagnetic
- magnetic stripe
- coil bracket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电磁烹饪器具,属于厨房电磁烹饪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所述线盘支架底面设有绕线槽,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线盘支架底面,并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电磁烹饪器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磁烹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工作时利用电磁感应线圈与磁条产生电磁涡流,磁场流通过程中使锅具发热,从而实现对锅具中食物的加热烹饪。在电磁线盘工作时,电磁感应线圈会产生较大热量并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磁条,但是现有的电磁线盘结构中,磁条紧贴线盘支架平面设置,这样便会导致磁条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过小,磁条受到电磁感应线圈的热辐射较多,且磁条也会因为与线盘支架平面相抵,会导致一部分表面无法与空气接触,进而导致其散热面积的减少,使得磁条的热量聚积较多,进而导致磁条的磁性降低和寿命缩短,从而影响电磁线盘的加热效率和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能够增加磁条的散热面积,提高磁条和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所述线盘支架底面设有绕线槽,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线盘支架底面,并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包括本体和由本体朝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凸伸的弯脚,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上设有容纳所述弯脚的限位槽,所述弯脚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和/或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抵接于所述本体的限位筋,以使所述本体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0.5mm~5mm的散热间隙。
更进一步的,所述磁条包括沿所述线盘支架径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弯脚,所述限位槽至少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弯脚一一对应的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抵接在磁条的本体上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内限位槽和所述外限位槽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还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底壁和外限位槽的底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遮覆所述电磁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槽的槽壁底面设有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方向热压形成的热压槽,所述磁条遮挡所述热压槽。
进一步的,所述线盘支架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壁上设有供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出线端穿过的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壁位于相邻两个磁条之间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磁线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线盘支架底面设有绕线槽,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绕线槽内,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底面,由于风一般从线盘支架底面流向线盘支架的顶面,因此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底面后,在没有线盘支架遮挡的作用下,风流可以对两者进行全面散热,以此提升两者的散热效果;此外,磁条还与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这样设计既可以增大电磁感应线圈与磁条之间的传热距离,以此减少磁条受到电磁感应线圈传递的热量,又可以增大磁条的散热面积,从而在减少受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以此降低磁条的温度,保证磁条的磁性和寿命;此外,电磁感应线圈和线盘支架的热量也可经过散热间隙及时散出,以此降低电磁感应线圈和线盘支架的热量,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磁条包括本体和由本体朝电磁感应线圈凸伸的弯脚,线盘支架的底面上设有容纳弯脚的限位槽,弯脚抵接在限位槽的底壁和/或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抵接于本体的限位筋,以使本体与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0.5mm~5mm的散热间隙。如此设计,既可以很好地将磁力线汇聚于被加热物的底部,提升电磁线盘的加热效率,又能保证磁条和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效果;当散热间隙小于0.5mm时,一来会由于安装误差和加工误差导致散热间隙消失,使本体贴靠在线盘支架的底面,降低磁条和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效果,二来也会增大加工难度,提升制造成本;当散热间隙大于5mm时,磁条距离电磁感应线圈太远,磁力线无法汇聚于被加热物的底部,降低了电磁线盘的加热效率,又增大了电磁线盘的厚度,提升了制造成本。
磁条包括沿线盘支架径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弯脚,限位槽至少包括分别与两个弯脚一一对应的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抵接在磁条的本体上的限位筋,限位筋位于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之间。如此设计,既可以保证磁条的安装可靠性,又能通过限位筋对磁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磁条在热压固定时发生弯折或折断。
线盘支架的顶面还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内限位槽的底壁和外限位槽的底壁连接。如此设计,通过加强筋可以增强线盘支架的整体强度,避免将电磁感应线圈压入绕线槽内时,线盘支架发生变形。
线盘支架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如此设计,可进一步增加电磁感应线圈、线盘支架以及磁条上的热量的散发途径,以此提升电磁感应线圈、线盘支架以及磁条的散热量,降低三者的温度。
线盘支架的顶面遮覆电磁感应线圈。如此设计,可有效隔离被加热物向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传递的热量,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蓄热量。
绕线槽的槽壁底面设有向电磁感应线圈方向热压形成的热压槽,磁条遮挡热压槽。如此设计,既可提升电磁线盘的外观,又能由于热压槽的存在,进一步增大散热间隙,以提升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的散热效果。
线盘支架中心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壁上设有供电磁感应线圈的出线端穿过的缺口。如此设计,在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绕线槽内时,电磁感应线圈靠近安装孔的出线端可以经缺口和安装孔进入线盘支架顶面,并暂时放置在线盘支架顶面,电磁感应线圈绕制完成后,可经安装孔和缺口返回线盘支架底面,以此避免其对电磁感应线圈绕线时造成干扰或者被误压,提升了电磁感应线圈的绕装效率。
缺口设置在安装孔壁位于相邻两个磁条之间的部分。如此设计,可防止电磁感应线圈的出线端与磁条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线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线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线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线盘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线盘支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线盘支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线盘支架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线盘支架;10、顶面;11、绕线槽;110、热压槽;111、加强筋;12、内限位槽;13、外限位槽;14、限位筋;15、凸柱;16、安装孔;160、缺口;17、避让孔;18、散热通孔;2、电磁感应线圈;21、出线端;正面;3、磁条;30、本体;31、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线盘支架底面设有绕线槽,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绕线槽内,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底面,由于风一般从线盘支架底面流向线盘支架的顶面,因此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底面后,在没有线盘支架遮挡的作用下,风流可以对两者进行全面散热,以此提升两者的散热效果;此外,磁条还与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上述散热间隙既可以由磁条整体与线盘支架底面形成,也可以由磁条的一部分与线盘支架底面形成。这样设计既可以增大电磁感应线圈与磁条之间的传热距离,以此减少磁条受到电磁感应线圈传递的热量,又可以增大磁条的散热面积,从而在减少受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以此降低磁条的温度,保证磁条的磁性和寿命;此外,电磁感应线圈和线盘支架的热量也可经过散热间隙及时散出,以此降低电磁感应线圈和线盘支架的热量,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以下几种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1、电磁感应线圈2和多个磁条3,线盘支架1的底面设有多个绕线槽11,电磁感应线圈2自下而上绕装在绕线槽11内,多个磁条3呈辐射状固定在线盘支架1的底面。工作时利用电磁感应线圈2与磁条3产生电磁涡流,磁场流通过程中使被加热物锅具发热,从而实现对锅具中食物的加热烹饪。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的顶面,风从线盘支架的底面流向线盘支架顶面的过程中,线盘支架本身会对风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造成风不能对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进行全面散热。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感应线圈2和磁条3安装在线盘支架底面后,在没有线盘支架1遮挡的作用下,风流可以对两者进行全面散热,以此提升两者的散热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磁条3还与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4,这样设计既可以增大电磁感应线圈2与磁条3之间的传热距离,以此减少磁条3受到电磁感应线圈2传递的热量,又可以增大磁条3的散热面积,从而在减少受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以此降低磁条3的温度,保证磁条3的磁性和寿命;此外,电磁感应线圈2和线盘支架1的热量也可经过散热间隙4及时散出,以此降低电磁感应线圈2和线盘支架1的热量,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磁条3包括本体30和由本体30两端朝电磁感应线圈2凸伸的弯脚31,磁条3整体呈开口朝上的U型,线盘支架1的底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包括与两个弯脚31一一对应的内限位槽12和外限位槽13,两个弯脚31分别插装在内限位槽12和外限位槽13内,两个弯脚31分别抵接在内限位槽12的底壁和外限位槽13的底壁上,且弯脚31的高度h大于内限位槽12和外限位槽13的深度h1,以使本体30的顶面与线盘支架1的底面之间形成上述散热间隙4,此时是磁条位于两个弯脚之间的部分与线盘支架1的底面之间形成上述散热间隙4。本实施例中散热间隙4的轴向尺寸H为0.5mm~5mm,如此设计,既可以很好地将磁力线汇聚于被加热物的底部,提升电磁线盘的加热效率,又能保证磁条3和电磁感应线圈2的散热效果;当散热间隙4的轴向尺寸H小于0.5mm时,一来会由于安装误差和加工误差导致散热间隙4消失,使本体30贴靠在线盘支架的底面,降低磁条3和电磁感应线圈2的散热效果,二来也会增大加工难度,提升制造成本;当散热间隙4的轴向尺寸H大于5mm时,磁条3距离电磁感应线圈2太远,磁力线无法汇聚于被加热物的底部,降低了电磁线盘的加热效率,又增大了电磁线盘的厚度,提升了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散热间隙4的轴向尺寸H优选3mm,当然,可选的,H还可为0.5mm、1.0mm、1.5mm、2.0mm、2.5mm、3.5mm、4.0mm、4.5mm和5mm等。只要介于0.5mm和5mm之间即可,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上述所列仅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此范围。
为了能够防止弯脚31从限位槽内脱离,本实施例中的线盘支架1的底面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柱15,凸柱15分布在本体30的两侧和两端,通过热压工艺热压凸柱15以使凸柱15的端面发生变形后抵接在本体30的底面上,从而将磁条3限定在线盘支架1上,保证了磁条3的安装可靠性。
为了避免磁条3在热压固定时本体30发生弯折或折断,本实施例中的线盘支架1的底面还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限位筋14,限位筋14抵接在本体30上,以对本体30起到支撑作用,此外,限位筋14还可起到保持散热间隙4大小的作用。限位筋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限位筋14的数量为一个时,限位筋14抵接于本体30的中部,当限位筋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限位筋14均匀抵接在本体14上,以使磁条3受力平衡。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方案很容易想到还可只通过限制弯脚插入到限位槽的深度或者限位筋向下延伸的高度来限制本体的轴向安装位置,以使本体与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上述散热间隙,随后再通过热压方式固定磁条,需要说明的是,当只采用通过限位筋来限制本体的轴向安装位置时,此时的磁条只包括本体,磁条的整体与电磁线盘的底面形成散热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磁条还可包括一个弯脚或者在上述方案两个弯脚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弯脚,相应的线盘支架底面设有弯脚数量相匹配的限位槽。当只设置一个弯脚时,为了保证磁条的平衡,弯脚设置在本体的中部,两端被限位筋支撑,磁条位于弯脚和限位之间的部分与线盘支架底面形成散热间隙;当设置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弯脚时,本体位于两个弯脚之间的部分与线盘支架底面形成散热间隙,上述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本实施例的基本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线盘支架1的顶面10遮覆电磁感应线圈2,也就是线盘支架1除了开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孔16和避让孔17外,其他部分均封闭,如此设计,可有效隔离被加热物向电磁感应线圈2和磁条3传递的热量,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蓄热量,以此降低电磁感应线圈2和磁条3的温度。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为了将电磁感应线圈2限制在绕线槽11内,防止其脱出,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1的槽壁底面设有向电磁感应线圈2方向热压形成的热压槽110,磁条3遮挡热压槽110,以此提升电磁线盘的整体外观。
线盘支架1的中心设有上述安装孔16,安装孔壁上设有缺口160,缺口160的周向尺寸大于电磁感应线圈2的直径,在将电磁感应线圈2绕装在绕线槽11内时,电磁感应线圈2靠近安装孔16的出线端21可以经缺口160和安装孔16进入线盘支架顶面10,并暂时放置在线盘支架顶面10,电磁感应线圈2绕制完成后,可经安装孔16和缺口160返回线盘支架底面,以此避免其对电磁感应线圈2绕线时造成干扰或者被误压,提升了电磁感应线圈2的绕装效率。
为了防止出线端21与磁条3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的缺口160优选设置在安装孔壁位于相邻两个磁条3之间的部分,并且与线盘支架底面设置的跳线区相对应。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中通过减少受热量来降低电磁感应线圈2和磁条3热量的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通过增加散热途径来降低电磁感应线圈2和磁条3的温度,具体的,在线盘支架1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18,散热通孔18贯穿线盘支架的顶面和底面,电磁感应线圈2、线盘支架1以及磁条3上的热量除了可以通过散热间隙4散发还可以通过散热通孔18散发,以此提升电磁感应线圈2、线盘支架1以及磁条3的散热量,降低三者的温度。
此外,由于开设有散热通孔18,为了保证线盘支架1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线盘支架的顶面10还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111,加强筋111的两端分别与内限位槽12的底壁和外限位槽13的底壁连接,如此一来,可通过加强筋111增强线盘支架1的整体强度,避免将电磁感应线圈2压入绕线槽11内时,线盘支架1发生变形。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线盘支架的顶面10还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参照图7),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内限位槽12的底壁和外限位槽13的底壁连接,如此一来,可通过加强筋增强线盘支架1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磁线盘的电磁烹饪器具,电磁烹饪器具可为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和炒菜机其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设有绕线槽,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线盘支架底面,并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包括本体和由本体朝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凸伸的弯脚,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上设有容纳所述弯脚的限位槽,所述弯脚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和/或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抵接于所述本体的限位筋,以使所述本体与所述线盘支架底面之间形成0.5mm~5mm的散热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包括沿所述线盘支架径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弯脚,所述限位槽至少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弯脚一一对应的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抵接在磁条的本体上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内限位槽和所述外限位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还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底壁和外限位槽底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遮覆所述电磁感应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的槽壁底面设有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方向热压形成的热压槽,所述磁条遮挡所述热压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壁上设有供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出线端穿过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壁位于相邻两个磁条之间的部分。
10.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线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5789.0U CN207354651U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5789.0U CN207354651U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54651U true CN207354651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35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55789.0U Active CN207354651U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54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0777A (zh) * | 2019-05-19 | 2020-11-2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
-
2017
- 2017-09-28 CN CN201721255789.0U patent/CN2073546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0777A (zh) * | 2019-05-19 | 2020-11-2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
CN111970777B (zh) * | 2019-05-19 | 2022-0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72189B1 (ko) | 전자유도가열 조리기기의 냉각장치 | |
CN207354651U (zh)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
CN105120544A (zh) | 一种旋风型ih电磁加热线盘 | |
CN20469831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251380U (zh) |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 |
CN206251361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1197641Y (zh) | 一种可局部高温加热的电煎烤器 | |
CN206251375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5912281U (zh) | 一种竖直式电磁线盘组件 | |
CN207011027U (zh) | 一种电磁线盘及烹饪器具 | |
CN206118082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 |
CN203734867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热锅 | |
CN206251374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7428916U (zh) | 电磁炉用陶瓷锅 | |
CN20737055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3219533U (zh) | 一种电磁炉线圈盘结构 | |
CN214230868U (zh) | 中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6251368U (zh)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7524620U (zh) | 一种高效能电压力锅 | |
CN221444313U (zh) | 一种环绕式加热的电磁炉 | |
CN204993927U (zh) | 线盘支架及具有该线盘支架的电磁灶 | |
CN108124329A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9981084U (zh) | 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4031497U (zh) | 一种电磁线盘及其电磁感应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21127511U (zh) | 电磁炉加热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8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