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6087U - 一种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6087U
CN207346087U CN201720959056.9U CN201720959056U CN207346087U CN 207346087 U CN207346087 U CN 207346087U CN 201720959056 U CN201720959056 U CN 201720959056U CN 207346087 U CN207346087 U CN 207346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ing line
groove
crossed beam
beam tru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90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海军
肖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90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6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6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6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上的安装框和连接在所述安装框内并与所述机身电连接的功能组件,所述安装框上向外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端面上凹设有可供限位连接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机身之间的连接线的过线槽;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结构内部线路不合理,导致内部线路易于老化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身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随着无人机发展,因其具有机动灵活、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有效的克服了有人驾驶飞机进行空中作业的不足。无人机包括动力装置和电池,动力装置与电池电连接。但是现有的技术中,无人机内部线路的布线方式不合理、线路甚至裸露于无人机外侧,导致线路易于老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结构内部线路不合理,导致内部线路易于老化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上的安装框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内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上设有连接线,所述安装框上凹设有可供收容所述功能组件的连接线的过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槽设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或顶部、外侧或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的外侧或内侧还设有连通所述过线槽的配合槽,所述连接线收容于所述配合槽和所述过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内安装有插头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池件,所述功能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所述插头组件连通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储液容器和电池件,所述安装框包括收容所述储液容器的第一收容腔和收容所述电池件的第二收容腔,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过线槽包括设于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壁的第一槽和设于环绕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周壁的第二槽,所述配合槽包括设于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壁并连通所述过线槽的第一槽的第三槽和设于环绕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周壁并连通所述过线槽的第二槽的第四槽,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储液容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插头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和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收容于所述配合槽的第三槽和所述过线槽的第一槽,所述电池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二段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二段收容于所述配合槽的第四槽和所述过线槽的第二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的外侧对应所述配合槽处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安装框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信号灯。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槽的槽壁上还延伸有防止所述连接线脱离所述过线槽的卡台。
进一步地,所述卡台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台均匀分布在所述过线槽同一侧壁或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机身上设置可供连接该功能组件的安装架,该安装架的端面上凹设有收容该功能 组件的连接线的过线槽,进而该连接线可以限位连接在该过线槽内,进而可以防止线路外露到无人机外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线的老化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除去电池件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从仰视方向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半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又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其中,机身1、机身本体10、顶板11、底板12、中转仓13、安装框14、固定架141、基板1411、第一延伸板1412、第二延伸板1413、安装架142、端板1421、第一侧板1422、配合槽14211、第二侧板1423、过线槽14231、延伸部14232、卡台14233、防护部1424、隔板143、第一安装通槽144、第二安装通槽145、滚动组件144、限位组件145、插头组件146、第一安装通槽147、第二安装通槽148;
机臂2、壳体组件3、安装壳体31、基壳体32、基壳本体321、顶盖322、前壳体3211、上壳体3212、安装孔3213、配合槽3214、磁环3215、通风涵道3210;
起落架4、动力组件5、储液容器6、电池件7、天线组件8、连接部81、第一天线部82、第二天线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1和沿该机身1向外延伸的多个机臂2、连接在该机身1上并呈流线曲面的壳体组件3、连接在该机身1底部并用于保护该无人机起落的起落架4,还有连接在机臂2末端的动力组件5,连接在该机身1上的储液容器6和电池件7,以及电调组件和控制系统。该动力组件5固定于该机臂2远离该机身1的端部,其作用是给无人机的飞行提供动力。该储液容器6搭载于机身1上且内适于 盛装待喷洒或者待运输的物品,该电池件7固定于机身1上以为动力组件5提供动力,控制系统固定于机身1上,用于控制该飞行器的飞行姿势。
同时,该无人机还包括连接在机身上的安装框14和安装在该安装框14内的功能组件,该功能组件为无人机的各项功能提供资源支持的部件或部件组合,如在植保无人机领域,可以是储液容器6或者电池件7,或者是两者的组合,该功能组件上设有连接线,该安装框14包括连接在该机身1上的固定架141和连接在该固定架141上并可供该电池件7限位连接的安装架142,该安装架142上还连接有与该电池件7电连接的插头组件146,并且该安装架142下端向外延伸有延伸部14232,该延伸部14232的端面上还凹设有可供限位连接该插头组件146上的连接线过线槽14231。该连接线连接在该过线槽14231内可以避免该连接线外露而加速老化,或者被损坏。
以上设计的无人机,通过在机身1上设置可供连接该电池件7的安装架142,该安装架142的下端向外延伸有延伸部14232,并且该延伸部14232的端面上凹设有可供限位连接该插头组件146上的连接线的过线槽14231,进而该插头组件146上的连接线可以限位连接在该过线槽14231内,进而可以防止线路外露到无人机外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线的老化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该过线槽14231的设置在该安装框14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在安装框14的底部或顶部,当然也可以是在安装框的外侧或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过线槽14231设置在安装框14的顶部和底部时,该配合槽14211可以设置在该安装框14的外侧或者内侧;当过线槽14231位于该安装框14的外侧或内侧时,该配合槽14211设置在该安装框的外侧或者内侧。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身1包括机身1本体和连接于机身本体10的安装框14,其中,机身本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中转仓13,顶板11与底板12相对设置,中转仓13设置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并与该顶板11和底板12连接。优选地,顶板11前端 设置有安装缺口,由此,机身本体10前端形成为敞开的容纳腔,控制系统(例如飞控装置、通信模块等电子装置)可以收容于容纳腔内。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41连接于该机身本体10上,该安装架142连接于该固定架141上,该安装架142和固定架141之间还连接有隔梁143。该固定架141、安装架142以及隔梁143可以一体成型。其中,该固定架141包括基板1411及自该基板1411相对的两侧倾斜地延伸出的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该基板1411与该中转仓13连接,该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沿该基板1411的两侧呈V形设置,同时该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上均设有穿孔。该安装架14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以及连接于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端面上的端板1421。该第一侧板1422背离该端板1421的一侧连接该第一延伸板1412的末端,该第二侧板1423背离该端板1421的一侧连接该第二延伸板1413的末端,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的上端均向上延伸形成该防护部1424。该安装框14限定出安装槽,该隔梁143连接于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之间将该安装槽间隔分成第一安装通槽147和第二安装通槽148。该电池件7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通槽148上,该储液容器6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通槽147上。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安装框14还包括滚动组件144、限位组件145和插头组件146。该滚动组件144链接在该第一安装通槽147内,并用于滑动连接该储液容器6。该限位组件145固定于该第二安装通槽148内,并用于锁紧该电池件7。该插头组件146连接在该第二安装通槽148内,并用于电池件7与机身1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端板1421的内侧或外侧上还凹设有可供容纳该插头组件146的连接件的配合槽14211,该配合槽14211与该过线槽14231连通,进而该连接线可以收容与该配合槽14211和过线槽内14231,这样设计可以使得该插头组件146上的连接线可以通过配合槽 14211直接进入到过线槽14231,进而可以避免连接线露到机身1外。
在本实施例中,该功能组件连接于该插头组件146的一端,该连接线连接于该插头组件146的另一端。此处该功能组件可以是储液容器6,或是电池件7,或者是储液容器6和电池件7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功能组件包括储液容器66和电池件77时,该安装框14包括收容该储液容器6的第一安装通槽147和收容该电池件7的第二安装通槽148,该连接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该过线槽14231包括设于环绕该第一安装通槽147的周壁的第一槽和设于环绕该第二安装通槽148的周壁的第二槽,该配合槽14211包括设于环绕该第一安装通槽147的周壁并连通该过线槽14231的第一槽的第三槽和设于环绕该第二安装通槽148的周壁并连通该过线槽14231的第二槽的第四槽,该插头组件146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该储液容器6连接于该第一插头的一端,该连接线的第一段连接于该第一插头的另一端,该第一插头连通该储液容器6和该连接线的第一段,该连接线的第一段收容于该配合槽14211的第三槽和该过线槽14231的第一槽,该电池件7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头的一端,该连接线的第二段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头的另一端,该连接线的第二段收容于该配合槽14211的第四槽和该过线槽14231的第二槽。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1422和该第二侧板1423的下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该延伸部14232,该过线槽14231的一端开设在该配合槽14211的侧壁上,并且该过线槽14231沿该第一侧板1422和该第二侧板1423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设计可以使得连接线从该配合槽14211的两侧进入到过线槽14231内,进而使得连接线更好的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过线槽14231的槽壁上还垂直向外延伸有防止该连接线脱离该过线槽14231的卡台14233。同时该卡台1423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该卡台14233均匀分布在该过线槽14231上。这样设计可以使得连接在该过线槽14231内的连接线不容易露出来,从而可以避免连接线的老化和损坏。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插头组件146包 括插头模块和信号灯模块,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相对设置端板1421两侧且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该端板1421上设置有配合槽,配合槽上适于收容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的连接线,该端板1421上端部外侧还设置有加强部以加强该端板1421强度,信号灯模块可以配合于端板1421与加强部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框14为碳纤维材料板组成或者碳纤维材料板包裹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组成;或者说,碳纤维材料板内侧形成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由此,减少了安装框14重量的同时增加安装框14的强度。
进而,通过在机身1上连接安装框14,同时安装框14的材料选用碳纤维材料板,进而使得满足无人机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碳纤维材料板内侧还设有空腔,并且空腔内填充轻质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材料,进而可以保证整个安装框14的质量更轻,从而降低无人机的整体质量,进而降低无人机飞行时的能耗。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无人机还包括天线组件8,天线组件8固定于机臂2上以为无人机定位、传输信息。同时该安装架142上端延伸出用于防护盖天线组件8的防护部1424。
在本实施例中,该天线组件8包括限位连接在该机臂2上的连接部81、连接在该连接部81的顶部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天线部82和连接在该连接部81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天线部83,该第一天线部82和该第二天线部83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该防护部1424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天线部82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的防护部1424高度大于天线组件8的高度,当无人机翻转时,防护部1424防止天线组件8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连接在机身上的安装框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内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上设有连接线,所述安装框上凹设有可供收容所述功能组件的连接线的过线槽,所述安装框的外侧或内侧还设有连通所述过线槽的配合槽,所述连接线收容于所述配合槽和所述过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设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或顶部、外侧或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内安装有插头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池件,所述功能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所述插头组件连通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连接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储液容器和电池件,所述安装框包括收容所述储液容器的第一收容腔和收容所述电池件的第二收容腔,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过线槽包括设于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壁的第一槽和设于环绕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周壁的第二槽,所述配合槽包括设于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壁并连通所述过线槽的第一槽的第三槽和设于环绕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周壁并连通所述过线槽的第二槽的第四槽,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储液容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插头连通所述储液容器和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段收容于所述配合槽 的第三槽和所述过线槽的第一槽,所述电池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二段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二段收容于所述配合槽的第四槽和所述过线槽的第二槽;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另一端,所述插头组件连通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连接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外侧对应所述配合槽处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安装框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信号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的槽壁上还延伸有防止所述连接线脱离所述过线槽的卡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台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台均匀分布在所述过线槽同一侧壁或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
CN201720959056.9U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无人机 Active CN207346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9056.9U CN207346087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9056.9U CN207346087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6087U true CN207346087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6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9056.9U Active CN207346087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6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9103A (zh) * 2017-08-01 2019-02-12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9103A (zh) * 2017-08-01 2019-02-12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5474B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U2018310402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1338919B2 (en) Gimbal, frame,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7346087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7346069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安装框、机架及无人机
CN207060375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6939034U (zh) 多旋翼无人机盒式承力机身
CN205044948U (zh)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
CN205044993U (zh) 一种挂载式升空干涉仪
CN108928480A (zh) 一种带有摄影设备防水自动分离仓的无人机
CN207346086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7060391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5602086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架及无人飞行器
CN203761484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夜间探照及视频拍摄装置
CN109606623A (zh) 智能模块化太阳能无人机
CN109319103A (zh) 一种无人机
CN206302215U (zh) 临近空间浮空器及其能源系统
CN113511342A (zh) 电控装置及无人机
CN208508937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空中基站
CN109319104A (zh) 一种无人机
CN209241302U (zh) 一种无人机机身及无人机
CN206265281U (zh) 一种一体式无人机机架
CN209169304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07060393U (zh) 一种机臂、机架及无人机
CN207684032U (zh) 一种无人机收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Guangzhou, Gaotang Tianhe District Software Park Road, No. 1, 3A0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