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1303U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1303U
CN207341303U CN201721035121.5U CN201721035121U CN207341303U CN 207341303 U CN207341303 U CN 207341303U CN 201721035121 U CN201721035121 U CN 201721035121U CN 207341303 U CN207341303 U CN 207341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away
slide fastener
strap
sub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51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健太郎
高荷刚
大角美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Jitian Zipp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Jitian Zipp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51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1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1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1303U/zh
Priority to PCT/JP2018/030450 priority patent/WO2019035475A1/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该拉链具有布带和设置在所述布带上的多个链牙,所述拉链在其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插棒、插箱和设于所述插箱的箱棒,其中在所述插棒、所述插箱和所述箱棒的周边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布带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有切去部,所述布带设有布带凹部,所述布带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切去部在所述拉链的上下方向和所述拉链的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拉链使得布带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切去部突出设置,能够消除或减轻使用者在使用拉链过程中触摸到位于布带凹部边缘的硬的加强部时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一种常见的拉链1的局部,在布带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插棒3、插箱4和设于插箱4的箱棒5,插棒3可以插入插箱4内的收容部。当拉头沿链牙9被拉到拉链1的最下方时,将插棒3从插箱4内拔出就可以将拉链1分离拉开。这种拉链多使用在服装上,例如羽绒服、夹克等外套上。在进行拉链1的操作时,经常需要一手抓住插棒3周边的布带2,另一手抓住插箱4周边的布带2,对插棒3进行插拔操作。
布带2本身通常比较柔软,为了方便插拔操作,在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周边的布带2上贴上薄膜或布料等加强部6来加强布带2的硬度。图2示意性表示了在布带2上粘贴加强部6,该加强部6可以为薄膜或布料等,与布带2粘合固定。
为了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通常还在布带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布带凹部7。加强部6也与布带凹部7保持一致地相应形成切去部8。人们在用手操作拉链1时通过触碰布带凹部7和切去部8,了解到自己的手是否到达插棒3或者插箱4的周边。
图3是表示现有拉链的制造工艺的示意图。在拉链的制造工艺中,先在布带2上形成链牙9(如图3的(a)所示),再在布带2上贴上加强部6(如图3的(b)所示),然后例如使用切割机等进行切割,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切割孔(如图3的(c)所示),在该切割孔中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如图3的(d)所示),最后将连续的链带裁断(如图3的(e)所示)。在图3的(e)中,布带2形成有布带凹部7,加强部6形成有切去部8。
由于加强部6与布带2的硬度不一样,在切割过程中布带2与加强部6被切去的范围会有所不相同。这会导致布带凹部7和切去部8不完全一致,加强部6有可能突出于布带2,精度不是很好。再有,由于加强部6比较硬,当加强部6从布带2突出时,人手在触摸布带凹部7时会碰到位于布带凹部7边缘的较硬的加强部6,存在不适感。当因切割而使得切去部8的切割边缘存在毛刺等时,还有可能会对人手造成伤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15390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28702号
专利文献3:中国授权公告CN2624677Y号
专利文献4:中国授权公告CN100417514C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提供一种拉链,其能够消除或减轻使用者在使用拉链过程中触摸到位于布带凹部边缘的硬的加强部时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拉链具有布带和设置在所述布带上的多个链牙,所述拉链在其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插棒、插箱和设于所述插箱的箱棒,其中,在所述插棒、所述插箱和所述箱棒的周边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布带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有切去部,所述布带设有布带凹部,所述布带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切去部在所述拉链的上下方向和所述拉链的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拉链,其使得布带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切去部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设置,由此使用者在使用拉链时会在突出设置的布带凹部位置触碰到软的布带,能够消除或减轻使用者触摸到位于布带凹部边缘的硬的加强部时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的拉链中,所述切去部具有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和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的拉链,只要布带凹部从第一切去部和第二切去部中的一方突出即可改善使用者的触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案的拉链中,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均突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案的拉链,布带凹部同时突出设置于第一切去部和第二切去部,可以达到更好改善触感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案的拉链中,所述切去部具有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和将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进行连接的弯曲部,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所述第二切去部和所述弯曲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案的拉链,布带凹部只要相对于第一切去部、第二切去部和弯曲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就可以达到改善使用者触感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案的拉链中,所述加强部的左侧缘与所述第一切去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去部与所述插箱的左侧缘的距离,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处于2:1-3:1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案的拉链,在使用中方便使用者的手指定位,将手指放到合适的操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拉链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表示加强部和布带的层叠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现有拉链的制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中拉链的加强部和布带之间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中拉链的加强部和布带之间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另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另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10是通过图7所示的制造工艺制造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拉链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
2:布带;
3:插棒;
4:插箱;
5:箱棒;
6:加强部;
7:布带凹部;
8:切去部;
9:链牙;
10:第一切去部
11:第二切去部
12: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及其制造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如下方式定义用语:上下方向是与拉链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是与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左右方向是与拉链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
图1是现有拉链1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表示加强部6和布带2的层叠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现有拉链的制造工艺的示意图。本申请在现有拉链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下面结合图4-10重点讲解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拉链的改进之处。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局部示意图。在布带2上形成有链牙9,在布带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形成有插棒3、插箱4和箱棒5,该箱棒5设于插箱4,该插棒3可以插入插箱4或从插箱4中拔出。在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周边位置,在布带2上层叠形成有加强部6。该加强部6可以为薄膜或布料等,与布带2粘合固定,用于加强柔软布带2的硬度。加强部6从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开始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加强部6与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叠,在左右方向上,加强部6可以延伸到布带2的边缘。
该布带2在靠近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位置形成有从布带2的下端朝上凹入的布带凹部7。该布带凹部7朝上凹入的尺寸不超过加强部6的上端缘。优选布带凹部7以插箱4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加强部6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设有切去部8,该切去部8包括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10和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11,布带凹部7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于切去部8突出设置。即,布带凹部7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和/或第二切去部11突出设置。
此外,在拉链的左侧,加强部6的左侧缘与第一切去部10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切去部10与插箱4的左侧缘的距离为L2,优选L1和L2之间的比例关系满足L1/L2处于2:1-3:1的范围内。在拉链的右侧的尺寸关系与左侧相同。使用者在使用拉链时,通过手指触碰到加强部6的L2范围内的部分,由此可以了解到手指是否到达插棒3或插箱4的周边而不是放在插棒3或插箱4上。并且,通过手指触碰布带凹部7的相对于切去部8突出设置的部分,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可操作拉链的区域并且没有由硬质加强部6带来的不适感。
图5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中拉链的加强部6和布带2之间关系的局部示意图。该图5仅示出了拉链左侧的局部示意图,拉链右侧的情形与左侧相同,省略了图示。在该图5中,加强部6的切去部8包括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10和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11。该第一切去部10和第二切去部11均为直线的形式。布带凹部7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突出设置。虽然图5中示出了布带凹部7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突出设置的情形,但是该布带凹部7也可以相对于第二切去部11突出设置,或者该布带凹部7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和第二切去部11均突出设置。即,布带凹部7可以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和第二切去部11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图6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中拉链的加强部6和布带2之间关系的局部示意图。该图6仅示出了拉链左侧的局部示意图,拉链右侧的情形与左侧相同,省略了图示。在该图6中,加强部6的切去部8包括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10、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11和位于第一切去部10与第二切去部11之间将两者进行连接的弯曲部12。在该图6中示出了布带凹部7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和弯曲部12突出设置的情形,但是该布带凹部7也可以相对于第二切去部11和/或弯曲部12突出设置,也可以同时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第二切去部11和弯曲部12突出设置。即,布带凹部7可以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第二切去部11和弯曲部12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在该制造工艺中,先在布带2上形成链牙9(如图7的(a)所示),再在布带2上贴上加强部6,该加强部6预先设有切去部8(如图7的(b)所示),然后例如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切割孔,通过该切割也形成布带凹部7(如图7的(c)所示),该切割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2小于切去部8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1,该切割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大于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在该切割孔中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如图7的(d)所示),最后沿左右方向将连续的链带裁断(如图7的(e)所示)。从图7的(e)可见,布带凹部7相对于切去部8较小地突出设置,具体而言,布带凹部7相对于第一切去部10和第二切去部11均较小地突出设置。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另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在该制作工艺中,先在布带2上形成链牙9(如图8的(a)所示),再在布带2上贴上加强部6,该加强部6预先设有切去部8(如图8的(b)所示),然后例如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切割孔,通过该切割也形成布带凹部7(如图8的(c)所示),该切割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2小于切去部8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1,该切割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小于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在该切割孔中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如图8的(d)所示),最后沿左右方向将连续的链带裁断(如图8的(e)所示)。从图8的(e)可见,布带凹部7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突出于切去部8地进行设置。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另一种制造工艺的示意图。在该制作工艺中,先在布带2上形成链牙9(如图9的(a)所示),再在布带2上贴上加强部6,该加强部6预先设有切去部8(如图9的(b)所示),然后例如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的切割孔,通过该切割也形成布带凹部7(如图9的(c)所示),该切割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2小于切去部8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S1,该切割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等于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在该切割孔中安装插棒3、插箱4和箱棒5(如图9的(d)所示),最后沿左右方向将连续的链带裁断(如图9的(e)所示)。从图9的(e)可见,布带凹部7突出于切去部8地进行设置。当然,在图9的(c)中,切割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也可以大于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
图7-图9例示了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制造工艺,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切割孔的尺寸小于切去部8的尺寸即可。例如,通过调节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或者调节切割孔的尺寸和位置,能够控制布带凹部7相对于切去部8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突出的位置。
在图7-图9中示出的切去部8仅包括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10和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11,但是并不限于此,该切去部8也可以包括连接第一切去部10和第二切去部11的弯曲部,布带凹部7可以相对于切去部8在第一切去部10、第二切去部11和弯曲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下面结合图10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拉链通过图7所示的制造工艺进行制造,该图10是图7(e)中的拉链的局部放大图。在图7所示的制造工艺中,加强部6的切去部8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S1,切割孔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S2,切去部8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H1,切割孔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H2,这些尺寸满足S1>S2,H1<H2的关系。在由图7所示的制造工艺进行制造而获得的图10中的拉链中,布带从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10和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11均突出设置,而且突出的范围较小,使得该优选实施例的拉链和常规拉链之间的视觉差异小,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拉链具有良好的外观性。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及其制造方法,上面这些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种变更,但这些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拉链,其具有布带和设置在所述布带上的多个链牙,所述拉链在其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插棒、插箱和设于所述插箱的箱棒,
所述拉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棒、所述插箱和所述箱棒的周边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布带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有切去部,所述布带设有布带凹部,
所述布带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切去部在所述拉链的上下方向和所述拉链的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去部具有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和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均突出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去部具有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切去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切去部、和将所述第一切去部和所述第二切去部进行连接的弯曲部,所述布带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去部、所述第二切去部和所述弯曲部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的左侧缘与所述第一切去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切去部与所述插箱的左侧缘的距离,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处于2:1-3:1的范围内。
CN201721035121.5U 2017-08-18 2017-08-18 拉链 Active CN207341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121.5U CN207341303U (zh) 2017-08-18 2017-08-18 拉链
PCT/JP2018/030450 WO2019035475A1 (ja) 2017-08-18 2018-08-16 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121.5U CN207341303U (zh) 2017-08-18 2017-08-18 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1303U true CN207341303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41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5121.5U Active CN207341303U (zh) 2017-08-18 2017-08-18 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1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58A (zh) * 2017-08-18 2019-03-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58A (zh) * 2017-08-18 2019-03-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93658B (zh) * 2017-08-18 2024-02-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2426B2 (en) Upper garment
US7601048B2 (en)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leavage and method
CN207341303U (zh) 拉链
AU2019263235B2 (en) Fly shield for garment such as pair of jeans
CN109393658A (zh)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US6473906B2 (en) Golf glove
JP3127054U (ja) 手袋
JP3194391U (ja) 手袋
KR20200002607U (ko) 착용이 간편한 신발
JP2008506860A (ja) 下衣ポケット
JP2007007384A (ja) 野球又はソフトボール用捕球具
WO2017094881A1 (ja) 野球用捕球具
JP3169404U (ja) ゴルフ用グローブ
US20240245144A1 (en) Care underwea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re underwear
JP5622956B1 (ja) くつ下及びレッグウオーマー
JP3231175U (ja) 指輪
JP4349694B2 (ja) 作業用手袋
WO2019035475A1 (ja) 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80481B2 (ja) 防護部材付手袋の製造方法
JP3114553U (ja) 指保護具
US2147967A (en) Glove
JPH1128265A (ja) 野球用捕球具の親指袋構造
JP3119060U (ja) 着物
JP2006002318A (ja) 作業用手袋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89218A (ja) 捕球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YKK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Tangwei Industrial Zone,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KK Zippe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oshida zipper (Shenzhe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