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190U -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4190U
CN207334190U CN201720950351.8U CN201720950351U CN207334190U CN 207334190 U CN207334190 U CN 207334190U CN 201720950351 U CN201720950351 U CN 201720950351U CN 207334190 U CN207334190 U CN 207334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egulating wheel
regulating
bandag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03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杰
李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03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4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4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4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轮、齿轮、单向止转齿轮、离合部件及弹性组件;其中,离合部件的一侧与调节轮连接,离合部件的另一侧与齿轮连接;单向止转齿轮与调节轮连接用于限制调节轮的旋转方向;弹性组件与调节轮连接,且弹性组件的弹性形变方向与调节轮的轴线平行;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轮带动齿轮单向旋转;调节轮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发生形变,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脱离,齿轮可进行双向旋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式,从而实现不同的调节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绑带类产品中的调节装置在进行调节时功能单一,结构复杂,只有调节的功能,没有设置锁止功能。
为实现调节完成之后的锁定绑带的松紧度,现有技术中的绑带类产品,需要设置调节装置的同时另外设置锁止机构,这样不仅增加的产品的成本,且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两个部件进行操作,操作过程复杂。同时,现有技术中进行绑带松紧度调节时非常不方便,要么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的进行调节,浪费使用者时间,要么只能粗略的调节,松紧度不是太松就是太紧,使用者佩戴时舒适感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在提供可调节的功能的同时提供单向锁止功能。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轮、齿轮、单向止转齿轮、离合部件及弹性组件;其中,
所述离合部件的一侧与所述调节轮连接,所述离合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单向止转齿轮与所述调节轮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调节轮的旋转方向;
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调节轮连接,且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形变方向与所述调节轮的轴线平行;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轮带动所述齿轮单向旋转;
所述调节轮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发生形变,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脱离,所述齿轮可进行双向旋转。
可选地,所述离合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
所述第一传动齿设置在所述调节轮朝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轮端面上;
所述第二传动齿设置在所述齿轮朝向所述调节轮的一侧轮端面上;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分离。
可选地,所述调节轮上背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止转齿;
所述单向止转齿轮包括容置槽及所述容置槽内壁上的单向止转齿;
所述调节轮上的所述止转齿伸入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单向止转齿啮合。
可选地,所述止转齿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支撑臂及固定部,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转齿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调节轮上。
可选地,还包括:调节盒;
所述调节轮、所述齿轮及所述弹性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调节盒内;
所述调节盒上对应所述调节轮的位置设置通孔,所述调节轮的部分轮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调节盒;
所述单向止转齿轮设置在与所述止转齿对应的位置的所述调节盒的盒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调节盒内设有带有卡簧的支撑杆,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并通过所述卡簧限制所述齿轮沿所述支撑杆发生轴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挡片、设置在所述挡片上的弹簧件以及压簧;
所述挡片位于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单向止转齿轮之间并在所述弹簧件的作用力下抵接在所述调节轮上;
所述压簧与所述调节轮抵接;
所述调节轮朝向所述单向止转齿轮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簧件以及所述压簧为所述调节转轮提供回复力。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绑带,包括:绑带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
所述绑带的两端与所述调节装置中的齿轮连接;
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轮带动所述齿轮单向旋转,以便收紧所述绑带;
所述调节轮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发生形变,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脱离,所述齿轮能双向转动,以便收紧或放松所述绑带。
可选地,所述绑带的两端上均设置有齿条;
两个所述齿条分别啮合连接在所述齿轮相对的两侧上,当所述齿轮转动时,使得两个所述绑带按相反的方向移动。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绑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组件及离合部件可控制调节轮与齿轮的分离或连接,即可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式。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轮与齿轮连接,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连接,在调节轮及单向止转齿轮的作用下,齿轮可以单向旋转或者通过旋转调节轮可带动齿轮单向旋转。调节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分离,此时,齿轮能够进行双向转动。弹性组件为调节轮提供从第二位置恢复至第一位置的回复力。通过控制调节轮与齿轮的分离或连接,能够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式,从而实现不同的调节方式,提高了佩戴绑带时的舒适度,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能够让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快速地佩戴好,同时,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及可调节绑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止转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轮的一侧轮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轮的另一侧轮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转齿与单向止转齿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调节轮;11:第一传动齿;12:止转齿;13:支撑臂;14:固定部;
20:齿轮;21:第二传动齿;
30:单向止转齿轮;31:容置槽;32:单向止转齿;
40:弹性组件;41:挡片;42:弹簧件;43:压簧;
50:调节盒;51:通孔;52:卡簧;53:支撑杆;
60:绑带;61: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可穿戴设备中的绑带类产品,调节绑带松紧的时候十分不方便,操作非常麻烦,究其原因是,目前使用的绑带类产品中的调节装置在进行调节时功能单一,只有调节的功能,没有设置锁止功能。设置调节装置的同时另外设置锁止机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两个部件进行操作,操作过程复杂。且调节时松紧度不易掌握,穿戴舒适度不高。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可简单方便地进行调节,在提供可调节的功能的同时提供单向锁止功能。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及可调节绑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止转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轮10、齿轮20、单向止转齿轮30、离合部件及弹性组件40。
其中,离合部件的一侧与调节轮10连接,离合部件的另一侧与齿轮 20连接。单向止转齿轮30与调节轮10连接,用于限制调节轮10的旋转方向。
弹性组件40与调节轮10连接,且弹性组件40的弹性形变方向与调节轮10的轴线平行。
调节轮10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20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轮10带动齿轮20单向旋转。调节轮10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40发生形变,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20脱离,齿轮20可进行双向旋转。
以顺时针为收紧绑带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齿轮20与进行绑缚的绑带连接。初始状态时,在弹性组件40的作用下,调节轮10处于第一位置,调节轮10与齿轮20处于连接状态,在单向止转齿轮的作用下,此时只能对绑带进行收紧操作。当需要绑带收紧时,顺时针旋转调节轮10,调节轮10带动齿轮20转动,从而收紧绑带,或者直接通过挤压绑带使得齿轮20发生顺时针旋转,即可收紧绑带。当需要放松绑带时,向调节轮10施加作用力,调节轮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此时,齿轮20可进行双向转动,通过挤压或者拉伸绑带,使得齿轮20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即可对绑带进行收紧或者放松。当调整好绑带的松紧度后,撤掉施加在调节轮10上的作用力,在弹性组件40的作用力下,调节轮10与齿轮20恢复初始状态,即锁定了绑带的当前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组件40及离合部件可控制调节轮10与齿轮20的分离或连接,即可改变齿轮20的转动方式。调节轮10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20连接,在调节轮10及单向止转齿轮30的作用下,齿轮20可以单向旋转或者通过旋转调节轮10可带动齿轮20单向旋转。调节轮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此时,齿轮20能够进行双向转动。弹性组件40为调节轮10提供从第二位置恢复至第一位置的回复力。通过控制调节轮10与齿轮20的分离或连接,能够改变齿轮20的转动方式,从而实现不同的调节方式,提高了佩戴绑带时的舒适度,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能够让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快速地佩戴好,同时,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a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 11和第二传动齿21。
其中,第一传动齿11设置在调节轮10朝向齿轮20的一侧轮端面上。第二传动齿21设置在齿轮20朝向调节轮10的一侧轮端面上。调节轮 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啮合。调节轮10 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分离。
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啮合时,实现调节轮10与齿轮20 连接,旋转调节轮10,调节轮10通过啮合的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带动齿轮20转动。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分离时,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齿轮20不受调节轮10和单向止转齿轮30的限制,可进行双向转动。
参见图2和图3b,调节轮10上背向齿轮20的一侧设有止转齿12。单向止转齿轮30包括容置槽31及容置槽31内壁上的单向止转齿32。调节轮10上的止转齿12伸入容置槽31内与单向止转齿32啮合。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32啮合状态可参见图5。通过容置槽31能够实现调节轮10的限位,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32啮合后,调节轮10相对于与单向止转齿轮30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例如,可以进行顺时针的转动,不能进行逆时针的转动。
继续参见图3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止转齿12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支撑臂13及固定部14,支撑臂13的一端与固定部14连接,另一端与止转齿12连接,固定部14固定在调节轮10上。调节轮10上的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轮30啮合,调节轮10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在转动时,止转齿12的齿峰经过单向止转齿轮30的齿峰时,支撑臂13发生形变使得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轮30分离,止转齿12的齿峰经过单向止转齿轮30的齿谷时,支撑臂13回复初始状态使得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轮30啮合。调节轮10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止转齿12与单向止转齿轮30相抵,不能使得支撑臂13发生形变,因此调节轮10不能发生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具体实施时,止转齿12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止转齿12为多个时,多个止转齿12沿调节轮10的中心周向均布。多个止转齿12均匀受力,也起到更好的锁止效果。
继续参见图1,为使得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更加美观,使得调节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整体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盒50。调节轮10、齿轮20及弹性组件40均设置在调节盒 50内。
调节盒50上对应调节轮10的位置设置通孔51,调节轮10的部分轮通过通孔51伸出调节盒50。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轮10伸出的部分对调节轮10进行操作,例如:旋转调节轮10或者向调节轮10施加作用力使得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或连接。
单向止转齿轮30设置在与止转齿12对应的位置的调节盒50的盒内壁上。
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参见图1和图2,调节盒5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并围合成安装腔。调节轮10、齿轮 20及弹性组件40均设置在安装腔内。通孔51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单向止转齿轮30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
参见图1和图6,调节盒50内设有带有卡簧52的支撑杆53,齿轮 20套接在支撑杆53上,并通过卡簧52限制齿轮20沿支撑杆53发生轴向运动。具体地,卡簧52设在支撑杆53上,当齿轮20套接在支撑杆 53上之后,卡簧52将齿轮20卡住,用于限制齿轮20沿支撑杆53发生轴向运动,齿轮20相对于支撑杆53只能进行发生旋转运动。卡簧52 包括但不限于E型卡簧52。
参见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0包括挡片41、设置在挡片41上的弹簧件42以及压簧43。挡片41位于调节轮10与单向止转齿轮30之间并在弹簧件42的作用力下抵接在调节轮10上。压簧 43与调节轮10抵接。调节轮10朝向单向止转齿轮30方向移动时,弹簧件42以及压簧43为调节转轮提供回复力。
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弹簧件42的一端固定在调节盒上,另一端与挡片41连接。压簧43设置在单向止转齿轮30的容置槽31内,并与调节轮10抵接。在初始状态下,弹簧件42与压簧43将调节轮10向远离单向止转齿轮30的方向推,使得调节轮10与齿轮20连接。当调节轮10 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向靠近单向止转齿轮30的方向移动时,弹簧件42和压簧43均发生形变,产生于反方向的作用力,当外力消失时,在弹簧件42和压簧4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调节轮10与齿轮20连接。
另外,继续参见图1,挡片41上设有连接凹槽,挡片41通过连接凹槽与调节轮10抵接。连接凹槽能够限制调节轮10与挡片41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调节轮10相对于挡片41发生相对移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如何使用进行介绍。
参见图7,以顺时针为收紧绑带为例,调节装置装配好后,调节轮 10与齿轮20处于连接状态,此时齿轮20只能进行顺时针旋转。向调节轮10施加作用力,使得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此时齿轮20可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当外部作用力消失时,在弹性组件40的作用力下,调节轮10与齿轮20恢复初始状态。
实施例2
继续参见图1,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绑带,包括:绑带60以及如实施例1中的调节装置。
绑带60的两端与调节装置中的齿轮20连接。
调节轮10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20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轮10带动齿轮20单向旋转,以便收紧绑带60;
调节轮10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40发生形变,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与齿轮20脱离,齿轮20能双向转动,以便收紧或放松绑带60。
对于绑带60与齿轮20连接的方式,一种可实现方式为,参见图1,绑带60的两端上均设置有齿条61。两个齿条61分别啮合连接在齿轮20 相对的两侧上,当齿轮20转动时,使得两个绑带60按相反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两个齿条61均朝向对方靠近移动时,是对绑带60进行收紧调整,当两个齿条61均向远离对方移动时,是对绑带60进行放松调整。
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为,绑带60与齿轮20固定连接。具体地,绑带 60的两端伸入调节盒后,绑带60的两端与齿轮20固定连接,当齿轮20 在转动过程时,绑带60会缠绕在齿轮20上或者解除缠绕状态,使得绑带60能够收紧或者放松。
下面以绑带60包括齿条61,顺时针转动调节轮10为收紧绑带60 为例,对可调节绑带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可调节绑带在初始状态时,齿轮20与调节轮10通过离合部件处于连接状态,此时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啮合,调节轮10只能顺时针旋转。
当需要收紧绑带60时,顺时针旋转调节轮10,调节轮10带动齿轮 20转动,使得两个绑带60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实现绑带60收紧;
或者
对绑带60施加压缩力,绑带60带动齿轮20顺时针转动,实现绑带 60收紧,当压力消失时,在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啮合的作用下,齿轮20不能逆时针旋转,因此能锁定当前绑带60的松紧度;
通过外力使得齿轮20与调节轮10分离,此时,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分离,齿轮20可以双向转动,压缩或者拉伸绑带60即可收紧或放松绑带60,外力消失后,在弹簧件42与压簧43的作用下,调节轮10与齿轮20连接,使得第一传动齿11与第二传动齿21啮合,锁定绑带60当前的松紧度。
实施例3
相应地,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实施例2中的可调节绑带。
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主机,绑带60伸出调节盒 5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主机的相对的两侧,调节装置与主机相对设置,此时,主机与可调节绑带形成环状结构,以便使用者能够进行佩戴使用。
举例来说,使用者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将可穿戴设备套在头部上,此时主机位于使用者正对着眼部的位置,使用者可观看主机播放的画面。绑带60伸出调节盒50的部分位于头部的相对的两侧,调节装置位于后脑部。使用者在需要调节绑带松紧时,只需通过后脑部的调节装置进行相应操作即可。例如,收紧绑带60时,顺时针旋转调节轮10或者压缩绑带60。放松绑带60时,使得调节轮10与齿轮20分离,拉伸绑带60即可。调节完成后,撤销施加在调节轮10上的力,在弹性组件的作用力下,调节轮10与齿轮20连接,即可锁定当前松紧度。
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头戴式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设备。
实施例3和实施例2中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 1-3中的特征相互对应,可以相互参照,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调节轮与齿轮的分离或连接,即可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式,齿轮的转动方式的不同实现与齿轮连接的绑带收紧或放松,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
2、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调节轮与齿轮连接,齿轮可以单向旋转或者通过旋转调节轮可带动齿轮单向旋转,实现绑带的收紧及锁定,调节轮与齿轮分离,齿轮能够进行双向转动,可实现绑带的收紧和或放松;
3、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不同的调节方式,能够让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快速地佩戴好,提高了佩戴绑带时的舒适度;
4、通过调节轮可实现绑带的快速预紧和精确微调来满足高舒适度的要求;
5、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轮、齿轮、单向止转齿轮、离合部件及弹性组件;其中,
所述离合部件的一侧与所述调节轮连接,所述离合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齿轮连接;
所述单向止转齿轮与所述调节轮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调节轮的旋转方向;
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调节轮连接,且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形变方向与所述调节轮的轴线平行;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轮带动所述齿轮单向旋转;
所述调节轮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发生形变,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脱离,所述齿轮可进行双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
所述第一传动齿设置在所述调节轮朝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轮端面上;
所述第二传动齿设置在所述齿轮朝向所述调节轮的一侧轮端面上;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
所述调节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轮上背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止转齿;
所述单向止转齿轮包括容置槽及所述容置槽内壁上的单向止转齿;
所述调节轮上的所述止转齿伸入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单向止转齿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齿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支撑臂及固定部,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转齿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调节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盒;
所述调节轮、所述齿轮及所述弹性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调节盒内;
所述调节盒上对应所述调节轮的位置设置通孔,所述调节轮的部分轮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调节盒;
所述单向止转齿轮设置在与所述止转齿对应的位置的所述调节盒的盒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内设有带有卡簧的支撑杆,所述齿轮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并通过所述卡簧限制所述齿轮沿所述支撑杆发生轴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挡片、设置在所述挡片上的弹簧件以及压簧;
所述挡片位于所述调节轮与所述单向止转齿轮之间并在所述弹簧件的作用力下抵接在所述调节轮上;
所述压簧与所述调节轮抵接;
所述调节轮朝向所述单向止转齿轮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簧件以及所述压簧为所述调节转轮提供回复力。
8.一种可调节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
所述绑带的两端与所述调节装置中的齿轮连接;
调节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轮通过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轮带动所述齿轮单向旋转,以便收紧所述绑带;
所述调节轮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外力作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发生形变,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离合部件与所述齿轮脱离所述齿轮能双向转动,以便收紧或放松所述绑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两端上均设置有齿条;
两个所述齿条分别啮合连接在所述齿轮相对的两侧上,当所述齿轮转动时,使得两个所述绑带按相反的方向移动。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绑带。
CN201720950351.8U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07334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0351.8U CN20733419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0351.8U CN20733419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4190U true CN207334190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0351.8U Active CN207334190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41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9630A (zh) * 2017-07-31 2017-09-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9654339A (zh) * 2019-01-07 2019-04-19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系统用摄像头调节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9630A (zh) * 2017-07-31 2017-09-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7219630B (zh) * 2017-07-31 2023-0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9654339A (zh) * 2019-01-07 2019-04-19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系统用摄像头调节装置
CN109654339B (zh) * 2019-01-07 2020-07-10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系统用摄像头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9630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7388001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7247335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666124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334190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132065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132064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2862141B (zh) 双向机械转换器
CN202465165U (zh) 一种双棘轮手动式绞车
CN107065192A (zh) 一种调节机构、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5125383A (zh) 助力外骨骼
CN107270082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674086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09413249A (zh) 一种夹紧装置及头戴设备
CN203146543U (zh) 快速螺母
CN207162082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7642631U (zh) 一种适用于cpu散热器的螺钉拆装装置
CN207073553U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5773647A (zh) 齿条式变抓力弹性联动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
US20140262397A1 (en) Low-Profile Impact Tools
CN106926171B (zh) 过滤芯顶盖专用扭转扳手
CN209017122U (zh) 一种夹紧装置及头戴设备
CN208964064U (zh) 工位转换机械手
CN206282039U (zh) 可调节头戴锁紧机构
CN208057874U (zh) 一种缝被机用多齿轮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0

Address after: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4 Laoshan Qingdao District North House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room, Room 308,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266104 No. 500,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s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