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0451U -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0451U
CN207320451U CN201721411647.9U CN201721411647U CN207320451U CN 207320451 U CN207320451 U CN 207320451U CN 201721411647 U CN201721411647 U CN 201721411647U CN 207320451 U CN207320451 U CN 207320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perisporium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11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方跃
尹豪迈
祁正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11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0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0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0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所述密封端盖包括连接周壁。所述连接周壁围成一容置腔。所述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区域,用于密封接触一密封圈;且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连续突出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密封区域横向对齐。本实用新型密封端盖密封性能稳定且产品生命周期长。

Description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器件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的自身组装或者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往往需要相应的机械结构以实现相应的稳固安装。电子器件,出于自身平稳运行及对需要对外部不产生损害的要求,一般需要避免诸如水汽导致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较多的电子器件需要在室外环境下使用。譬如,作为室外使用的电动汽车,其充电座也容易暴露在雨水环境中。如何保证稳定的密封性能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能稳定、产品生命周期长的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包括连接周壁。所述连接周壁围成一容置腔。所述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区域,用于密封接触一密封圈;且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连续突出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密封区域横向对齐。
优选地,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肋延伸呈一闭环。
优选地,多个所述凸肋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有所述凸肋均匀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凸肋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区域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器件连接组件。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密封圈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端盖。所述连接件纵向延伸,并形成一密封端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密封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所述密封圈的所述密封端部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并使得所述连接周壁、所述密封圈及所述密封端部依次密封配合。
优选地,部分或全部所述凸肋的横截面与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横向突出至抵接在所述密封端盖的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凸肋具有小于所述密封圈的纵向延伸尺寸。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自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横向连续延伸设置,并与所述连接件的周壁围成一台阶。部分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台阶密封接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端盖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所述止挡部沿所述密封端盖的纵向延伸至可与所述密封圈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端盖与所述连接件接触并连接一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端盖设有卡接配合部。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配合部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密封端盖连接一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座。所述电动汽车充电座包括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连接部件。所述电连接部件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密封端盖的容置腔,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器件连接组件通过密封端盖、密封圈及连接件依次密封配合,而实现密封防水。所述密封端盖的外周壁上通过设置凸肋,从而增强了所述密封端盖的机械承压强度,在节省空间及材料的前提下,能够避免所述密封端盖失去与所述密封圈稳定配合的性能。相应地,所述密封端盖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密封性能,而且具有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器件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在没有示出连接件时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1中的密封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密封端盖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包括连接件10、密封圈30及密封端盖50。所述连接件10、所述密封圈30及所述密封端盖50依次密封配合,并组装一体。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连接件10纵向延伸,并形成一密封端部10a。也即是,所述连接件10具有纵向方向。所述连接件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用于支撑诸如纵向延伸的连接端子的下述电连接部件。相应地,所述连接件10设置有相应的管腔,以保持电连接部件。
为了便利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组装一体及稳固保持所述密封圈30,所述连接件10的周壁12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14。所述支撑臂14自所述连接件10的周壁12的外表面连续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围成一台阶。所述台阶用于支撑保持所述密封圈30。具体地,所述支撑臂14沿所述连接件10的横向垂直于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14沿整个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延伸呈一闭环状。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件10对所述密封圈30的稳固保持性能,所述连接件10还包括悬臂(图中未示出)。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横向突出设置。所述悬臂与所述支撑臂14纵向正对并间隔设置。所述悬臂、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及所述支撑臂14围成一凹槽。所述悬臂可以自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延伸设置。为了增强所述悬臂的弹性形变性能,所述悬臂自所述连接件10的顶端延伸设置。所述凹槽用于容置部分所述密封圈30。所述悬臂为可沿纵向形变的弹性形变结构。也即是,所述悬臂受到沿纵向的外力时可发生相应的形变。譬如,所述悬臂可形变至抵接所述密封圈30上。具体地,所述悬臂可以受到所述密封端盖50上的下述止挡部55的抵接力。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55与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及所述支撑臂14围成凹槽。且,止挡部55可以直接抵接在所述密封圈30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的一体性能,所述连接件10与所述密封端盖50接触并连接一体。所述连接件10可以通过啮合配合、铰接、粘结剂连接,甚至熔融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密封端盖50连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的装配,所述连接件10与所述密封端盖50卡接。相应地,所述连接件10的周壁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接部18。具体地,所述卡接部18为卡扣。所述卡接部18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接部18沿所述连接件10的周向分布。
为了提升稳固性能,所述连接件10为一体件。所述连接件10的具体材质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实现相应的电绝缘,所述连接件10为注塑件。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密封圈30套设在所述连接件10的密封端部10a。所述密封圈30用于实现所述连接件10与所述密封端盖50之间的密封。所述密封圈30也即是O型圈。所述密封圈30可以为橡胶材质一体件。所述密封圈30可以分别与所述连接件10及所述密封端盖50相抵接,以密封所述连接件10与所述密封端盖50之间的间隙而实现密封防水。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30与所述连接件10及所述密封端盖50之间的密封配合关系:部分所述密封圈30容置在所述支撑臂14、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及所述悬臂围成的凹槽内。所述密封圈30与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内表面抵接设置。也即是,所述密封圈30密封所述连接件10的周壁12的外表面与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地设置。相应地,所述密封圈30可以与所述支撑臂14、所述周壁12的外表面及所述悬臂中至少一个抵接配合地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密封端盖50罩设在所述连接件10的密封端部10a上。即,所述密封端盖50围成相应的容置腔50a。所述容置腔50a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10的密封端部10a。也即是,所述密封端部10a及所述密封圈30容置在所述容置腔50a内。所述密封端盖50、所述密封圈30及所述连接件10依次密封配合地设置。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区域58。部分或全部所述密封区域58与下述凸肋54横向对齐。即,所述密封区域58与部分或全部凸肋54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即是,所述密封区域58与凸肋54完全横向对齐;或者,所述密封区域58与凸肋54部分对齐、部分错开设置。所述密封区域58与所述密封圈30密封接触地设置。所述密封区域58周向延伸呈闭环状。相应地,所述密封区域58为连接周壁52的部分内周壁面。
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凸肋54。所述凸肋54自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连续延伸设置。也即是,所述凸肋54增加了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的横向厚度,从而增强了所述密封端盖50的机械强度。部分或全部所述凸肋54的横截面与所述密封圈30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即,至少部分所述凸肋54与所述密封圈30分别正对分布在所述密封端盖50的周壁的两侧。也即是,在沿所述连接件10的横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凸肋54与所述密封圈30重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凸肋54的纵向截面呈梯形。也即是,所述梯形的下底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上。也即是,所述梯形的较长的底边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上
所述凸肋54的具体延伸情况只要能够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的机械强度,以避免所述密封端盖50受到所述密封圈30的反向抵接力时而发生较大形变,从而保证了所述密封端盖50稳固地抵接在所述密封圈30上。为了节省材料及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的机械强度,所述凸肋54沿所述密封端盖50的周向延伸设置。更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的机械强度,所述凸肋54沿所述密封端盖50的周向延伸呈一闭环。为了充分节省材料,所述凸肋54的纵向延伸尺寸小于所述密封圈30的纵向延伸尺寸。为了使得所述密封端盖50的机械强度均衡增强,所述凸肋54的中部背对所述密封圈30的中部地设置。也即是,所述凸肋54的中心与所述密封圈3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连接件10的横向。
为了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对所述密封圈30的稳固保持性能,所述密封端盖50还包括止挡部55。所述止挡部55设置在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内表面上。所述止挡部55沿所述密封端盖50的纵向延伸设置。所述止挡部55可抵接在所述连接件10的所述悬臂上,从而使得所述悬臂抵接在所述密封圈30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所述止挡部55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55为沿纵向延伸的柱状。
为了增强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的稳固组装一体性能,所述密封端盖50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57。所述卡接配合部57与所述连接件10上的卡接部18卡接配合,以组装一体。具体地,所述卡接配合部57为可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通孔。当然,根据需要,所述卡接配合部57也可以为盲孔,或者卡接腔。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的整体强度及提升所述凸肋54对所述密封端盖50的连接周壁52的外表面的机械强度的增强效果,所述密封端盖50为一体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端盖50为注塑一体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密封端盖50b。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凸肋54b沿所述密封端盖50b的周向间隔分布。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密封端盖50b的机械强度,任意两个所述凸肋54b之间的间距相当。也即是,沿所述密封端盖50b周向,所有所述凸肋54b等间距分布设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座103。所述电动汽车充电座103包括电连接部件80及根据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
所述电连接部件80用于实现相应的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件80延伸至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内。所述电连接部件8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即可。所述电连接部件80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密封端盖50的容置腔50a,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部件80包括自所述密封端盖50内部延伸至连接相应的储电装置的线缆,及与容置在所述连接件10的内部并与所述线缆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可以为母端子,以与外部插头的公端子对配插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下”、“顶、底”、“前、后”、“左、右”、“一、另一”等均为相对概念,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说明及理解各个部件的相对空间位置。另外,“轴向”、“纵向”方向可以为垂直于如图6中示出的纸面方向。相应地,“横向”方向可以为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也可以为平行于如图6中示出的纸面方向。“内、外”则是相对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101相应部件的的内部、外部的方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周壁,所述连接周壁围成一容置腔;
所述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区域,用于密封接触一密封圈;且
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连续突出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密封区域横向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延伸呈一闭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凸肋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有所述凸肋均匀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的纵向截面呈梯形;
所述梯形的下底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外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区域沿所述连接周壁的周向延伸设置。
9.一种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纵向延伸,并形成一密封端部;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密封端部的外周壁上;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端盖;
设置有所述密封圈的所述密封端部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并使得所述连接周壁、所述密封圈及所述密封端部依次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部分或全部所述凸肋的横截面与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横向突出至抵接在所述密封端盖的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具有小于所述密封圈的纵向延伸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自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横向连续延伸设置,并与所述连接件的周壁围成一台阶;
部分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台阶密封接触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端盖还包括止挡部;
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周壁的内表面上;
所述止挡部沿所述密封端盖的纵向延伸至可与所述密封圈阻挡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端盖与所述连接件接触并连接一体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端盖设有卡接配合部;
所述连接件的周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配合部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密封端盖连接一体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器件连接组件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18.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9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
电连接部件,所述电连接部件的一端延伸通过所述密封端盖的容置腔,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CN201721411647.9U 2017-10-30 2017-10-30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Active CN207320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1647.9U CN207320451U (zh) 2017-10-30 2017-10-30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1647.9U CN207320451U (zh) 2017-10-30 2017-10-30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0451U true CN207320451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7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11647.9U Active CN207320451U (zh) 2017-10-30 2017-10-30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0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5565U (zh) 电连接器
CN205319673U (zh) 一种防水接线盒
CN207320451U (zh) 密封端盖、电子器件连接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座
CN207124328U (zh) 一种防水防油烟型连接器壳体
CN202601934U (zh) 防水胶塞
CN11108224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098132U (zh) 插座壳体、插座壳体组件及插座
CN211958012U (zh) 一种usb type-c母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1383589Y (zh) 一种防水插头插座
CN203135005U (zh) 接线组件
CN102082359A (zh) 连接器组件
CN209981543U (zh) 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电源插座
CN210092424U (zh) 电连接器用插座及电连接器
CN103187172A (zh) 电容器固定及防护装置
CN206293697U (zh) 一种9pin连接器外模
CN208352603U (zh) 一种组合型新能源汽车专用连接器
CN207282863U (zh) 安全防水插座组合
CN205303812U (zh) 电连接器
CN219980572U (zh) 用于水泵电机的电机接线盒装置
CN216958649U (zh) 外接防水装置
CN208655974U (zh) 一种直头高压连接器的公端接插件
CN104821461A (zh) 一种插头与插座整合为一体式的防水连接器
CN205790650U (zh) 一种扁平防水连接器
CN204835045U (zh) 连接器防水结构
CN217788879U (zh) 自密封接插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