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9604U -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 Google Patents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9604U
CN207299604U CN201721291402.7U CN201721291402U CN207299604U CN 207299604 U CN207299604 U CN 207299604U CN 201721291402 U CN201721291402 U CN 201721291402U CN 207299604 U CN207299604 U CN 207299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ousing
wind turbine
heat conduction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14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宗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Par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Par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Par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Par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14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9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9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9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热器,包括壳体、工作组件、风机和控制单元,所述壳体中空;所述工作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台、冷热元件和散热器,工作组件与壳体连接,所述导热台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风机设于壳体内,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器,壳体上位于风机的进风路径上和出风路径上设有通风口;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风机和冷热元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冷热器的杯子。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零部件数量少、整体尺寸较小,可方便地放置在桌面上使用,特别适用于液体食品中,例如对咖啡、茶饮等进行加热保温,对汽水、啤酒等进行制冷冰镇。

Description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家用电器中,若要实现对食品的制冷,一般可采用冰箱;若要实现对食品的加热,一般可采用电磁炉、微波炉、燃气炉等。而同时能够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且使用方便的家用电器目前还不存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可同时提供制冷和加热功能的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热器,包括壳体、工作组件、风机和控制单元,所述壳体中空;所述工作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台、冷热元件和散热器,工作组件与壳体连接,所述导热台设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风机设于壳体内,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器,壳体上位于风机的进风路径上和出风路径上设有通风口;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风机和冷热元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设于所述导热台附近,光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元件为半导体致冷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导热台、另一面贴合于所述散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元件的周缘设有保温套。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台的周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隔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所述通风口,所述风机安装在通风口下方的壳体内,风机的进风口朝向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位于壳体表面的所述导热台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鳍片,鳍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出风路径平行,所述通风口设于散热器附近的所述壳体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涡轮风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冷热器的杯子,包括杯套和金属内胆,所述杯套上下通透,所述金属内胆安装在杯套中,金属内胆与杯套之间具有间隙,金属内胆的底面用于放置在上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冷热器的导热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杯套采用陶瓷或塑料制成,所述金属内胆采用铜、铝或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导热台用于放置容器和进行热量传输,冷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台后经由与导热台接触的容器最终传递到食品上,冷热元件产生低温时就对食品进行制冷,冷热元件产生高温时就对食品进行加热,冷热的控制可通过控制单元来实现,而冷热元件在制冷或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散热器,通过风机对散热器的持续送风向壳体外部发散这些热量,从而保持冷热元件的工作效率,持续对食品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达到预定的温度;达到温度后就进入保温阶段,直到使用者关闭冷热器。本申请的冷热器能同时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零部件数量少、整体尺寸较小,可方便地放置在桌面上使用,特别适用于液体食品中,例如对咖啡、茶饮等进行加热保温,对汽水、啤酒等进行制冷冰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器放置了用于冷热器的杯子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器放置了用于冷热器的杯子后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壳体;11、通风口;11’、通风口;12、按钮;
20、工作组件;21、导热台;22、冷热元件;23、散热器;23a、鳍片;
30、风机;
40、控制单元;
50、光线传感器;60、保温套;70、隔热件;
80、杯子;81、杯套;82、金属内胆;83、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利用冷热元件作为核心工作组件,并配合一定的散热结构,使本方案能够同时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冷热器,包括壳体10、工作组件20、风机30和控制单元40。
所述壳体10中空;
所述工作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台21、冷热元件22和散热器23,工作组件20与壳体10连接,所述导热台21设于所述壳体10表面;
所述风机30设于壳体10内,风机30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器23,壳体10上位于风机的进风路径A上和出风路径B上设有通风口11;
所述控制单元40分别与所述风机30和冷热元件22电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导热台用于放置容器和进行热量传输,冷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台后经由与导热台接触的容器最终传递到食品上,冷热元件产生低温时就对食品进行制冷,冷热元件产生高温时就对食品进行加热,冷热的控制可通过控制单元来实现,而冷热元件在制冷或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散热器,通过风机对散热器的持续送风向壳体外部发散这些热量,从而保持冷热元件的工作效率,持续对食品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达到预定的温度;达到温度后就进入保温阶段,直到使用者关闭冷热器。本申请的冷热器能同时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零部件数量少、整体尺寸较小,特别适用于液体食品中,例如对咖啡、茶饮等进行加热保温,对汽水、啤酒等进行制冷冰镇。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线传感器50,光线传感器50设于所述导热台21附近,光线传感器50与所述控制单元40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光线传感器的目的在于感应导热台上是否有容器存在:当容器放上导热台后,光线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光线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则判断容器放入,启动加热或制冷功能;容器被拿起后,光线传感器感应到光线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容器被拿开,停止加热,这样就可避免容器被取走后冷热元件干烧导热台,导热台的温度过高的话会烫伤误触者,同时也可节约用电。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元件22为半导体致冷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导热台21、另一面贴合于所述散热器23。
由上述描述可知,半导体致冷片利用帕尔帖效应来制造高低温,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让直流电通入半导体致冷片的方向产生变化,就会在半导体致冷片朝导热台的一面制造高温或低温,从而对放置在导热台上的食品进行加热或制冷;而半导体致冷片朝散热器的一面则会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并通过风机的运行将这些散热器上的热量散发至壳体外部,确保半导体致冷片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元件22的周缘设有保温套60。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确保冷热元件的工作效率,设置保温套套设于冷热元件的周缘,可避免冷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沿其周缘逸散而导致能量损失。保温套60可采用保温特性较优的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台21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0之间设有隔热件70。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确保导热台的热量不流失,设置隔热件套设于导热台的周缘,可避免导热台的热量传递到壳体中而导致能量损失,同时也可确保壳体的温度不会因工作组件的工作而上下波动。隔热件70可采用保温特性较优的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所述通风口11,所述风机30安装在通风口11下方的壳体10内,风机30的进风口朝向通风口11,所述通风口11与位于壳体10表面的所述导热台21并排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结构使得工作组件20与风机30为并列设置,可减小产品的高度,使产品小型化。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23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鳍片23a,鳍片23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30的出风路径B平行,所述通风口11’设于散热器23附近的所述壳体10的侧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每片鳍片的表面都是散热面,鳍片数量设置越多则散热面积越大,鳍片表面与出风的充分接触能利于高效地带走热量,同时将通风口设在散热器附近有助于缩短出风路径B的通行距离,使热量尽快离开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30为涡轮风机。
由上述描述可知,涡轮风机的风压较强,较大的风压可保持穿透散热器后的风速从而更好地带走热量;同时,涡轮风机可平置于壳体内,从壳体上方进风、从壳体侧边出风,有利于减小壳体的厚度,使产品小型化;相对地,若采用轴流风机,虽然也能够达成散热的目的,但由于风压小,穿透散热器后风速衰减较为严重,不利于将热量带出壳体外部,同时轴流风机的出风口要朝向散热器设置则必须将轴流风机直立起来,会导致壳体变厚。
请参阅图3和图4,一种用于冷热器的杯子80,包括杯套81和金属内胆82,所述杯套81上下通透,所述金属内胆82安装在杯套81中,金属内胆82与杯套81之间具有间隙,金属内胆82的底面83用于放置在上文实施例中的冷热器的导热台21上。底面83需完全贴合于导热台21表面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常规的金属杯子具有一定的导热性,也可以应用在上文实施例中的冷热器上,但是,在制冷过程中,金属杯子的表面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影响使用;而常规的非金属杯子则不适用于上述冷热器。
而本方案采用了双层结构,内层金属内胆有利于热量传递以对杯中物进行制冷或加热,而杯套和内胆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冷凝水产生在这部分间隙内,使用者使用时握持在杯套上,不会受到冷凝水的影响;同时,杯套对金属内胆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利于杯中食品温度的保持。
进一步地,所述杯套81采用陶瓷或塑料制成,所述金属内胆82采用铜、铝或不锈钢制成。
由上述描述可知,陶瓷或塑料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而铜、铝或不锈钢制成的金属内胆则具有最佳的导热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冷热器及其杯子,包括壳体10、工作组件20、风机30、控制单元40、光线传感器50、杯子80。
壳体10中空,呈扁平状。其上表面设有导热台21、通风口11、光线传感器50和一个按钮12,导热台21和通风口11对称分布,光线传感器50设于导热台21附近,按钮12位于两者中间。壳体10靠近导热台21的侧边设有另一个通风口11’,其余部分密封。
工作组件20连接在壳体10的内侧面上,工作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台21、冷热元件22和散热器23,导热台21位于壳体表面,其周缘与壳体10之间设有硅胶隔热件70,冷热元件22和散热器23位于壳体10内部。冷热元件22为半导体致冷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导热台21、另一面贴合于所述散热器23,冷热元件22的周缘设有聚氨酯保温套60。
风机30为涡轮风机,设于通风口11下面的壳体10内,风机30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器23,散热器23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鳍片23a,鳍片23a的延伸方向与风机30的出风路径B平行。
风机30透过通风口11从壳体10上方吸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沿进风路径A进入风机30后沿出风路径B被吹向散热器23的鳍片23a中,空气通过鳍片23a后带着热量从通风口11’排出壳体外部。
控制单元40分别与电源、按钮12、风机30、冷热元件22和光线传感器50电连接。控制单元主要由一些控制电路构成,用于控制风机的启闭,控制冷热元件制冷、加热和关闭的切换、温度控制,接受光线传感器的传感信息等。此外,还可以在导热台2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并电连接至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通过采集导热台21的温度从而更好地对冷热元件进行控制。
光线传感器50包括折射透镜和感应件,折射透镜设于图1、2中所标记的位置,靠近导热台21,这样设置是为了确保容器放在导热台21后能够遮挡到折射透镜。折射透镜的结构类似于潜望镜,光线从外部射入折射透镜后,通过一次折射将光线传播到位于壳体10内的感应件,从而实现对光的感知。
杯子80包括杯套81和金属内胆82,杯套81采用陶瓷制成,金属内胆82采用铝合金制成,杯套81上下通透,杯套81的上部设有一安装部,金属内胆82通过杯口的翻边卡接在杯套81的安装不上从而安装在杯套81中,金属内胆82与杯套81之间具有间隙,金属内胆82的底面83放置在导热台21上即可对杯中食品进行制冷或加热,底面83完全贴合于导热台21表面可取得最佳导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热器及杯子能同时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零部件数量少、整体尺寸较小;使用光线传感器监控容器是否在加热位置,可避免容器被取走后冷热元件干烧导热台,导热台的温度过高的话会烫伤误触者,同时也可节约用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工作组件、风机和控制单元,
所述壳体中空;
所述工作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台、冷热元件和散热器,工作组件与壳体连接,所述导热台设于所述壳体表面;
所述风机设于壳体内,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器,壳体上位于风机的进风路径上和出风路径上设有通风口;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风机和冷热元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设于所述导热台附近,光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元件为半导体致冷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导热台、另一面贴合于所述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元件的周缘设有保温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台的周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隔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所述通风口,所述风机安装在通风口下方的壳体内,风机的进风口朝向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位于壳体表面的所述导热台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鳍片,鳍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出风路径平行,所述通风口设于散热器附近的所述壳体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涡轮风机。
9.一种用于冷热器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套和金属内胆,所述杯套上下通透,所述金属内胆安装在杯套中,金属内胆与杯套之间具有间隙,金属内胆的底面用于放置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热器的导热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冷热器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套采用陶瓷或塑料制成,所述金属内胆采用铜、铝或不锈钢制成。
CN201721291402.7U 2017-09-30 2017-09-30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Active CN207299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402.7U CN207299604U (zh) 2017-09-30 2017-09-30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402.7U CN207299604U (zh) 2017-09-30 2017-09-30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9604U true CN207299604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1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1402.7U Active CN207299604U (zh) 2017-09-30 2017-09-30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96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5553A1 (en) * 2018-09-10 2020-03-19 Ember Technologies, Inc. Chilled beverage container and chilled beverage disp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895089A (zh) * 2018-09-12 2020-03-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冷热一体装置
US11965679B2 (en) 2019-11-12 2024-04-23 Ember Technologies, Inc.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a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5553A1 (en) * 2018-09-10 2020-03-19 Ember Technologies, Inc. Chilled beverage container and chilled beverage disp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888905A (zh) * 2018-09-10 2021-06-01 恩伯技术公司 冷藏饮料容器以及冷藏饮料分配系统和方法
CN110895089A (zh) * 2018-09-12 2020-03-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冷热一体装置
US11965679B2 (en) 2019-11-12 2024-04-23 Ember Technologies, Inc.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a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604U (zh) 冷热器和用于冷热器的杯子
CN201929701U (zh) 一种电烹饪锅的降温制冷装置
CN205181083U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CN204520141U (zh) 具有迅速冷却功能的真空保温杯
CN109323510A (zh) 一种强制对流化霜结构
CN214548801U (zh) 烹饪器具
CN204743678U (zh) 烹饪器具
CN105942848A (zh) 一种能保温的电水壶
CN102418975B (zh) 冷暖汽型空调扇
CN103453718B (zh) 冰箱
CN201233150Y (zh) 冰箱热水器一体机
CN212788261U (zh) 可连续出水的即热恒温式泡奶器
CN106136927A (zh) 烹饪器具
CN207980975U (zh) 一种润滑油的储存罐
CN109282562A (zh) 一种冰箱用化霜结构
CN110068090A (zh) 一种新型半导体空调扇
CN208595749U (zh) 冷热器
CN209085157U (zh) 一种强制对流化霜结构
CN205053186U (zh) 一种与桌面加热制冷服务装置配套使用的加温、保鲜两用饭盒
CN211551709U (zh) 一种水预加热电陶炉发热体
CN20473431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制冷装置及具有其的榨汁机、水壶
CN204467831U (zh) 一种智能液体加热、冷却一体机
CN214433678U (zh) 即热即冷装置
CN205738810U (zh) 一种风循环装置
CN206434184U (zh) 即冷电热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