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2974U - 流体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2974U
CN207292974U CN201720350015.XU CN201720350015U CN207292974U CN 207292974 U CN207292974 U CN 207292974U CN 201720350015 U CN201720350015 U CN 201720350015U CN 207292974 U CN207292974 U CN 207292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seam
package
bend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00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00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2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2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2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填充室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多个流体填充单元,其各自具有流体进入口,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经一系列弯折并通过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立体塑封缝进行塑封,且再经边充填流体边塑封所述流体进入口后,形成被用于包装该被包装物的一立体包装结构,其中所述立体包装袋能够在前侧和后侧提供多级缓存效果。

Description

流体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流体包装装置,其采用边充填流体边塑封的方式形成具有多级缓冲的一立体流体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也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对于包装领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物品在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进而导致损坏或变形,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为了保护物品,在储存或运输前,通常会对物品进行包装,进而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来达到保护物品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进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特别地,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各种各样的商品来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已不再是难事。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物品都可以通过海陆空等多种运输途径被运输至其所需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物品被运输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物品的包装。在现代的物流运输和商品储存过程中,包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良好的包装不仅有利于保障商品的安全、完好。而且有些还能起到保温、防潮等良好保护效果。
目前常见的包装方式是利用纸质包装盒或采用充气包装材料。然而,传统的纸质包装盒不能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甚至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破损。另外,市面的充气包装材料通常是利用充气包装垫或者简易的袋型包装袋来包覆或装填物品,但这种充气包装材料除了要考虑充气和收纳的问题外,并不适用于特殊的物品,像是高价电子产品。特别地,现今常见的还有一种含有止回阀的充气包装材料,但是这种延伸的产品则是增加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随着包装业的发展,生产商、市场以及消费者对包装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能够提供包装物品有良好的保护,并且还要求包装袋能够较好展示出被包装物品,使被包装物品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展示于消费者。另外,有一些特殊产品的包装更是被提及,像是电子产品和相关电子配件,之前采用纸质包装盒通常只能将其分别隔开,但却无法针对各个物品或配件提供良好的缓冲保护。因此如何发明既能够使电子设备与其配件被整体包装,并又能使电子产品和配件具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且能对各个物品提供缓冲保护的包装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如何利用一包装袋将各个物品相互分离地被包装,以方便消费者取用并防止各物品之间因发生相互碰撞而对对方进行损害。这样的包装方式,在电子产品被运输、储存等不被使用的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和其配件可以安全地被包装于各自的空间。当所述电子产品需要被一起使用时,又能够被方便地连接于一起,避免使用时无法找到合适配件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对物品进行包装时,物品本身的安全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及其重要的要素。像是以电子产品为例: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其功能多样和轻便、便携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从这些电子产品的生产地至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很长的运输和暂存过程。这一过程中对包装的要求非常严格,以使这些电子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以使消费者能够拿到质量放心的产品。
另外,现今市面上还有一种常见的充气充气包装材料,其由四层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工艺形成,其中两层外层薄膜之间形成充气室,两层内层薄膜形成单向充气阀,以用于向对应的充气室中充入气体并且防止充气室中的气体泄露出去。然而,由两层外层薄膜形成的单层式充气包装袋的缓冲性能仍然有限,造成包装物品的损坏。而且因为两内层薄膜形成单向充气阀所以使得增加制造成本和工艺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为被包装物提供流体缓冲作用,以在填充流体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提供缓冲效果。特别地,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填充流体而方便所述流体包装袋的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填充流体至所述流体包装袋,以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采用边充气边塑封形成一立体流体包装装置,以减少制程问题和制造成本。也就是说,这样的方式,同时没有充填和收纳的问题,也就是即充即用。进一步而言,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填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填流体,从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在被包装物的周围为被包装物提供多级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在其底部对被包装物提供多级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被用于包装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对该电子装置的主体和该电子装置的配件进行间隔包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具有一辅腔,其中所述辅腔能够被用于包装一电子装置的备件,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对被包装于所述辅腔的该电子装置的配件提供缓冲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具有一辅腔,其中所述辅腔能够增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缓冲体,其中所述包装缓冲体的形状为类M形,其中所述包装缓冲体能够被用于包装被包装物,例如一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主体和一缓冲增强体,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以增强缓冲效果,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的流体填充单元与所述包装主体的相应流体填充单元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缓冲体和一缓冲体,其中所述缓冲体和所述包装缓冲体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流体填充柱错位设置,以增强缓冲效果并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缓冲体和一缓冲体,其中所述包装缓冲体包括一对连通壁,其中所述连通壁被设置于所述缓冲体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所述包装缓冲体的所述连通壁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相对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对侧压缓冲体,其中所述侧压缓冲体被设置,以增强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对侧压缓冲体,其中每一所述侧压缓冲体包括至少一大尺寸流体填充柱。
依本实用新型,一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填充室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多个流体填充单元,其各自具有流体进入口,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经一系列弯折并通过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立体塑封缝进行塑封,且再经边充填流体边塑封所述流体进入口后,形成被用于包装该被包装物的一立体包装结构,其中所述立体包装袋能够在前侧和后侧提供多级缓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主体、两个连通部、两个侧压缓冲部和一缓冲增强体,其中所述连通部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的外侧,以对被包装物提供多级缓冲,其中所述侧压缓冲部与所述连通部以及所述缓冲增强体内被填充的流体能够相互连通,其中两个所述侧压缓冲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左右两侧,以在所述包装主体的左右两侧为被包装物提供侧部缓冲,从而使该被包装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容纳被包装物的容纳腔,其中两个所述连通部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前侧壁的前侧和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后侧壁的后侧,其中所述包装主体与所述连通部以及所述缓冲增强体内被填充的流体能够相互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多个导流缝和多个密封缝,其中多个所述导流缝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所述流体进入口处,且所述密封缝在完成对所述流体储存单元充填后,才形成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所述流体进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相连接形成连续式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一主通道单元,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主通道单元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这样当对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充填流体并使其达到预定压力后,并将所述密封缝塑封于所述流体储存单元的所述进入口后,所述主通道单元将被破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形成一大U形结构,其中所述两个连通部形成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的所述大U形结构内部的一小U形结构,其所述缓冲增强体的底部和所述连通部的底部之间形成一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包装主体底封缝和两条包装主体侧封缝,以连接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从而形成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形成一V形结构,其中所述包装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的小U形结构内并通过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包括四条连接缝,其中四条所述连接缝被用于将所述连通部固定于所述缓冲增强体,其中所述包装主体与相邻的所述连通部错位叠层设置,其中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缓冲增强体错位叠层设置,其中所述流体连通部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包括一系列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流体连通部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系列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侧压缓存部包括至少一对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多列分隔缝,以将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封合并分隔成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沿所述弯折缝进行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五弯折缝和一列第六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五弯折缝和所述第六弯折缝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以使所述缓冲增强体形成所述大U形结构,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三弯折缝和一列第八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沿所述第三弯折缝和所述第八弯折缝进行弯折以使所述连通部能够与所述缓冲增强体相互贴合靠近,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二弯折缝和一列第九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二弯折缝和所述第九弯折缝分别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通部,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一弯折缝和一列第十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一弯折缝和所述第十弯折缝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弯折部和一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缝进一步包括一列第四弯折缝和一列第七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进一步沿所述第四弯折缝和所述第七弯折缝进行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反填充缝,其中所述反填充缝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两列被倾斜设置的第一转折缝,以使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缓冲增强体被错位叠层布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两列被倾斜设置的第二转折缝,以使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包装主体被错位叠层布置,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和所述连通部适合于被内塞和拉出所述缓冲增强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未填充流体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未填充流体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一俯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未填充流体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未填充流体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装置的流体缓冲体的流体填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其采用边充填流体边塑封的方式所制而成。这样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被填充流体且塑封后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流体缓冲效果。另外,在未使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时,可以不填充流体而方便被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时,再现场填充流体并塑封,进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包装装置或充气包装装置,即充入的流体可以是气体,如以空气为例,其具有可充气结构是采用即充即封的方式,以在充气并塑封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气体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和运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中被填充的流体也可能是其他气体或者其它流体,以通过其它气体或者其它流体提供缓冲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以提供缓冲的流体可以为空气,其具有轻便、成本低等优点,且在充气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装置,从而为一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也可以是液体,如保温液体,从而能够使所述流体包装袋具有保温效果。
如上所述,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用以提供缓冲的流体也可以为其它流体,以利用其它流体的性质赋予所述流体包装装置以新的优点。例如,所述流体可以是具有良好保温或保冷效果的流体,以使被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装的被包装物能够保持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体10,即由一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装置或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装置。特别地,当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相连接时可形成连续式流体缓冲体,进而连续式地产出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也就是说,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经由专用机台进行边充填流体边塑封的方式,进一步地可被制成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
在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其是由一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所述流体缓冲体10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的塑封工艺形成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流体填充单元13,其各自具有流体进入口131。所述经一系列的塑封工艺即为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也就是说,所述两层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内形成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流体填充室14。更进一步地说,所述连续式空气缓冲体相亦是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所述填充单元13,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内亦形成一个可储气的所述流体填充室14。特别地,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可以经由连续式生产的。换言之,通过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所搭配专用机台,采用即充即封的方式,即可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经塑封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平面缓冲材料,所述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所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如图2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值得一提的,图1所示的所述平面缓冲材料在经由一边充填流体一边热封后,进而行成如图2所示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更进一步地说,当流体被充填至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并达到一定的预定压力时,即对所充填流体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以完成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流体充填,当完成全部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流体充填后即成为如图2所示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封合并分隔成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更进一步地说,在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被封合后,即从相邻两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3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各列所述分隔缝31正通过热封工艺所形成。经由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分隔缝31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互相独立。这样当其中一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发生损坏而产生流体泄漏时,其他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流体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顶侧和底侧的一列所述分隔缝31可以分别成为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所述分隔缝31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互相连通,但必须确保可同时对相通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充填流体,且当相通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到达一定压力后,即可对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可以被形成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流体填充柱,但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
所述流体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更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一流体填充口152,当所述流体填充口152的位置设置有流体填充嘴并且执行流体填充操作时,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口152沿着纵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横向方向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并且当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室14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后,即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以防止填充的流体再回流进入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形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搭配专用机台,以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产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时,在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充填流体后,将被破开所述充气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以形成各别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
参照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分别形成流体填充室膜主体部111和121以及一体地分别延伸于所述流体填充室膜主体部111和121的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充填端部153和154,所述流体填充室膜主体部111和12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而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邻近充填流体侧的那一部分分别形成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充填端部153和154。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5中所示,所述主通道单元15由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也就是说,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由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
如图1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其中一侧的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在这个实施例中,是由左侧的的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因此,流体在经由所述主通道151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室14后,即可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以完成流体的充填。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并且在靠近所述主通道151侧形成所述充填端部153和154。进一步地说,多列所述分隔缝31和所述边封缝32是呈垂直的,并且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于多列所述分隔缝31和其中一侧的所述边封缝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左侧的所述边封缝32,其做为示例,并不做为本裁明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使得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直接可连通至外部。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即充即封的方式完成流体的充填,换言之,当流体从所述主通道单元15进入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后,即马上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封合,以完成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充填,当所有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都充填完成后,即可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
如图1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多个导流缝33,其分别位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在邻近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的位置,也就是相对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的位置。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多个所述导流缝33分别由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所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多个所述导流缝33可由热封形成各种形状,像是圆形、三角形、梯形、矩形或多边形等的热封线。这样当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完成充填流体后,因为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导流缝33的关系,即在所述导流缝33的相对区域会产生下凹的情况,因为下凹区域即相对于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所以在流体完成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充填后,可以方便实施后续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热封。也就是说,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导流缝33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这样除了可以在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进行充填流体时阻挡流体回流,还可因为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导流缝33的关系,在所述流体填充室14中达到预定的流体压力时,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的区域会产生下凹,以方便完成流体充填后热封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的操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密封缝37,其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且对应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导流缝33。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密封缝37是在完成对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充填后,才形成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进一步地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是采用边充气边塑封的方式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装置,即当流体经由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入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时,因为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经所述流体进入口131与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连通,因此气体将被送进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且在到达预定压力后,即可将所述密封缝37形成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以以完成对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充填。也就是说,当所有的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皆完成流体的充填并塑封后,即成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
另外,如图1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各个所述导流缝33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流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流体填充室14中的流体想要回流时,会被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所述导流缝33部份的阻挡从而使流体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单元15的所述主通道15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34,流体填充后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所述弯折缝34弯折,从而使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多个侧壁。更具体地,所述弯折缝34将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分成多个子流体填充单元132,所述弯折缝34可以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通道133,这样相邻的所述子流体填充单元132得以互相连通,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弯折缝34也可以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通道133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所述弯折缝34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
如图2和图3所示,当流体充填至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后,所述流体缓冲体10将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流体缓冲体10包括一包装主体10a、两个连通部10b、两个侧压缓冲部10c和一缓冲增强体10d。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包装主体10a包括一前侧壁101a和一后侧壁102a。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2a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纳腔100。两个所述连通部10b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前后两侧,即所述前侧壁101a的前侧和所述后侧壁102a的后侧。两个所述侧压缓冲部10c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左右两侧,以在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左右两侧为被包装于所述容纳腔100的被包装物提供侧部缓冲,从而使该被包装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所述缓冲增强体10d形成一U字型套于所述包装主体10a和所述连通部10b以及所述侧压缓冲部10c,以增加缓冲效果,从而提供被包装物更好的保护。
所述连通部10b的设置使所述包装主体10a和所述侧压缓冲部10c能够分别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连通,进而使流体能够在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之间以及所述侧压缓冲部10c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之间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通部10b的设置不仅仅具有上述连通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于所述包装主体10a和所述连通部10b的作用,而且其本身也能够被填充流体,起到缓冲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通部10b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之间,从而在所述包装主体10a和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之间进一步加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缓存作用。如图3所示,所述包装主体10a、所述连通部10b和所述缓冲增强体10d形成三层缓冲,以对被包装物提供更好保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三层缓冲的设置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为两层或者多于三层的缓冲结构。例如当需要两层缓冲时,可以通过减少所述连通部10b的流体填充量至可以忽略实现。需要多于三层的缓冲结构可以通过更多的折叠实现。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主体10a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每一个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流体包装填充室14a。
所述连通部10b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连通填充单元13b。每一个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流体连通填充室14b。
每一所述侧压缓冲部10c包括一对或多对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每一个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流体侧压填充室14c。
所述缓冲增强体10d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每一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缓冲增强填充室14d。
所述包装主体10a的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与所述连通部10b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相连通并进而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相互连通。也就是说,所述包装主体10a的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的所述流体包装填充室14a与所述连通部10b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的所述流体连通填充室14b相连通并进而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室14d相互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处于相应位置的所述包装主体10a的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与所述连通部10b的相应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相连通并进而与一相应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相连通,以形成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整体。
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与所述连通部10b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相连通并进而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相互连通。也就是说,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的所述流体侧压填充室14c与所述连通部10b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的所述流体连通填充室14b相连通并进而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室14d相互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处于相应位置的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与所述连通部10b的相应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相连通并进而与一相应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相连通,以形成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整体。
也就是说,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包括一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一对相应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和一对相应的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之间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包括一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一对相应的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和一对相应的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如图1所示。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和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相互连通,从而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能够通过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之间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和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相互连通,从而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之间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能够通过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也就是说,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都能够通过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进一步地说,当流体从所述主通道151经过所述流体进入口131后,充填至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且在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填充室14达到预定压力后,即对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以完成流体的充填。
所述立体塑封缝40包括一列包装主体底封缝41和两条包装主体侧封缝42。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和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对附图之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进行立体封合,从而形成所述包装主体10a的立体构型,并且使所述包装主体10a形成被用于容纳被包装物品的所述容纳腔1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和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现在平面缓冲材料上进行热封并进一步在形成立体材料时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示意了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和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所在的位置,以方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值得一提的是,两条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的位置示意为四条缝。在进行立体塑封时,其对应封合连接,以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中形成两条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
与所述弯折缝34相同,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被设置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将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分成所述子流体填充单元132。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可以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所述连通通道133,这样相邻的所述子流体填充单元132得以互相连通,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也可以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通道133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中部位置。与所述弯折缝34不同的是,所述弯折缝34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而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热封连接四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不仅具有立体封合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类似所述弯折缝34的有助于对所述平面塑封材料进行完整的作用。
特别地,所述弯折缝34的数量为多列,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其数量为十列的弯折缝34。因此,所述弯折缝34包括一列第一弯折缝3401、一列第二弯折缝3402、一列第三弯折缝3403、一列第四弯折缝3404、一列第五弯折缝3405、一列第六弯折缝3406、一列第七弯折缝3407、一列第八弯折缝3408、一列第九弯折缝3409和一列第十弯折缝34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所述第五弯折缝3405、所述第六弯折缝3406、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和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相互平行。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沿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所述第五弯折缝3405、所述第六弯折缝3406、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以及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进行折叠并经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和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进行封合后形成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如图3所示,所述包装主体10a形成一V形结构。两个所述连通部10b通过所述主体底封缝41相互连接并沿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进行弯折后形成一U形结构(以下称内U形结构)。由所示两个连通部10b形成的所述内U形结构被设置于V形的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外侧。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经所述第五弯折缝3405和所述第六弯折缝3406进行弯折后形成另一U形结构(以下称外U形结构)。所述外U形结构被设置于所述内U形结构的外侧,并且所述内U形结构被设置于所述V形结构的外侧,从而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在前侧、底部、和后侧三个方向上均具有三层缓冲结构。所述侧压缓冲部10c分别在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左右两侧提供缓冲。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前侧、底部、左侧、右侧和后侧都能够提供安全的多级缓冲保护,从而能够对被包装物进行良好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两个连通部10b形成的所述内U形结构和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外U形结构之间形成一辅腔200。所述辅腔200能够被用于容纳物品且与所述容纳腔100间隔设置,所以所述容纳腔100和所述辅腔200能够被用于容纳不同的物品,以免不同的物品发生相互碰撞而遭到损坏。例如,所述容纳腔100被用于容纳笔记本电脑,而所述辅腔200被用于容纳该笔记本电脑的配件。当所述辅腔200未被用于容纳物品时,也可以起到增强缓冲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两个连通部10b形成的所述内U形结构和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所述外U形结构之间形成所述辅腔200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所述辅腔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一步包括四条连接缝43。四条所述连接缝43分别被用于将两个所述连通部10b固定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以使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更为稳定。所述连接缝43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现在平面缓冲材料上进行热封并进一步在形成立体材料时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示意了所述连接缝43所在的位置,以方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值得一提的是,两条所述连接缝43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的位置示意为四条缝。在进行立体塑封时,其对应封合连接,以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中形成四条所述连接缝43。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连接缝43与所述分割缝31平行,但其位置并未与所述分隔缝31中的任何一列有重叠。这种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缝43也可以与其中一条所述分隔缝31,例如最外侧的分隔缝31重合。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和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一第一弯折部10e。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和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一第二弯折部10f。所述第一弯折部10e和所述第二弯折部10f分别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通部10b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之间,以有利于保持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的协调性,防止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受到其内部流体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例如所述连通部10b不能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良好贴合。
所述第一弯折部10e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填充单元13e。每一个所述第一弯折填充单元13e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第一弯折填充室14e。
所述第二弯折部10f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弯折填充单元13f。每一个所述第二弯折填充单元13f内形成至少一个能够储存流体的第二弯折填充室14f。
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进一步包括一所述第一弯折填充单元13e和一第二弯折填充单元13f。如图1所示。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所述第一弯折填充单元13e、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和所述第二弯折填充单元13f相互连通,从而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能够通过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之间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所述第一弯折填充单元13e、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和所述第二弯折填充单元13f相互连通,从而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边界之间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能够通过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也就是说,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都能够通过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进而所述流体包装装置通过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流体填充后,即可对所述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流体进入口131进行塑封,以防止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溢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流体进入口131所进行塑封可采用热封工艺,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弯折部10e和所述第二弯折部10f也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或者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或者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例如只具有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和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而不具有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和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例如只具有所述第七弯折缝3407和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而不具有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和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方面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和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10a,以使所述包装主体10a的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2a能够更好地向顶部延伸,从而使所述容纳腔100的形状更适于包装笔记本电脑等板状被包装物。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和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包装需要进行设置。从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和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所在的位置向底部方向,所述容纳腔100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优选地,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和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之间的距离与被包装物的尺寸相适应,从而方式被包装物下滑。这是被包装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不易对所述包装主体10a造成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用于形成所述连通部10b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直径)相对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其它流体填充柱小。也就是说,在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即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和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的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即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之间设置所述连通部10b的小尺寸流体填充柱。这种大小流体填充柱混合使用的方式有利于节省空间并提高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如图所示,以上所述大尺寸、小尺寸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反映为流体填充柱的直径大小,即其粗细。相应的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未被进行流体填充之前反映为相应平面塑封缝30或者相应立体塑封缝40之间的间距大小。
具体地,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反填充缝35,其被设置,以防止流体在该部分被填充。如图1所示,所述反填充缝35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之间的子流体填充单元132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之间的子流体填充单元132的大尺寸流体填充柱间隔为两个或者多个小尺寸流体填充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每一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包括两个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也就是说,每一所述连通填充单元13b被分割为两个流体填充柱,其尺寸小于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以及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所述反填充缝35被设置于两所述分隔缝31之间。所述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的粗细与所述反填充缝35至相邻所述分隔缝31的距离相关。如图1所示,所述反填充缝35至相邻所述分隔缝31的距离小于两个相邻所述分隔缝31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所述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的尺寸比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以及所述缓冲增强填充单元13d小,即其较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之间的每一子流体填充单元132设置一条所述反填充缝35。相应地,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之间的每一子流体填充单元132被分割为两个小尺寸流体填充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之间的每一子流体填充单元132也可以设置多条所述反填充缝35。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反填充缝35的设置不会阻挡同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多个所述子流体填充单元132之间的流体连通,以保证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流体填充能够进行填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反填充缝35分别在其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或者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以在其两侧分别形成所述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本领域级数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该反填充缝35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位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所述弯折缝34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11和12。
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的所述连通填充子单元139b与其连通通道133相互连通,从而每一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能够填充流体。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形成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流体填充柱,即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的尺寸与所述包装主体10a的流体填充柱,即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的尺寸相同。如图1所示,处于顶侧边界的所述分隔缝31至处于顶侧的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的距离、相邻两所述分隔缝31之间的距离、以及处于底侧边界的所述分隔缝31至处于底侧的所述包装主体侧封缝42的距离相同。相应地,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的粗细与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的粗细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的粗细与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的粗细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能够被用于包装板状物,例如笔记本电脑。即两个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对扣的方式包装所述板状物,并且所述板状物有摆动空间,并且两端能够得到较强的缓冲作用。
附图之图5-图8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连通部10b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与所述包装主体10a以及所述连通部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相同。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所述包装主体10a与其连通部10b错位叠层设置,并且其连通部10b与其缓冲增强体10d错位叠层设置。这种错位叠层的设置方式能够增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缓冲性能。因此,同样的,所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也是经由边充填流体边塑封的方式形成一立体包装装置,以用于保护包装物品。
具体地,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一系列转折缝36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转折缝36A与所述分隔缝31A连续设置,以形成一连续的热封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所述转折缝36A与所述分隔缝31A也可以形成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13互相连通。
更具体地,所述转折缝36A包括两列倾斜设置的第一转折缝361A,以使所述连通部10b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被错位叠层布置。所述转折缝36A进一步包括两列倾斜设置的第二转折缝362A,以使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连通部10b被错位叠层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两列所述第一转折缝361A分别被倾斜设置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第三弯折缝3403和所述第四弯折缝3404之间,以及第七弯折缝3407和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之间。两列所述第二转折缝362A分别被倾斜设置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以及第九弯折缝3409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两列所述第二转折缝362A分别被倾斜设置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以及第九弯折缝3409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两列所述第二转折缝362A也可以分别被倾斜设置于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第一弯折缝3401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以及第十弯折缝410和所述底封缝41之间。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通部10b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被错位叠层布置。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连通部10b被错位叠层布置。从而其缓冲性能得以增强,并有利于节省占用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种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仅仅所述连通部10b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被错位叠层布置。而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连通部10b并非错位叠层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所述连通部10b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并非错位叠层布置。而仅仅所述包装主体10a与所述连通部10b并非错位叠层布置。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附图之图9-图11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侧压缓冲部10c的流体填充柱的尺寸大于其包装主体10a的流体填充柱。也就是说,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的尺寸大于所述包装主体10a的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的尺寸。如图9所示,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平面塑封材料中,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的分隔缝31B与相邻包装主体侧封缝42B之间的距离大于处于顶侧边界和底侧的两条所述分隔缝31B之间的其它相邻分隔缝31B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在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立体构型中,所述侧压缓冲填充单元13c较所述包装主体填充单元13a较粗,以增加所述侧压缓冲部10c的侧压缓冲性能,进而增强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左右两侧的缓冲性能,并且具有收紧开口的作用。
如图9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弯折缝34B包括一列第一弯折缝3401B、一列第三弯折缝3403B、一列第四弯折缝3404B、一列第五弯折缝3405B、一列第六弯折缝3406B、一列第七弯折缝3407B、一列第八弯折缝3408B、和一列第十弯折缝3410B,而不包括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和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相应地,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反填充缝35B被设置于包装主体底封缝41B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B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B和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B之间。
附图之图12-图14B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装置。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弯折缝34C包括一列第三弯折缝3403C、一列第四弯折缝3404C、一列第五弯折缝3405C、一列第六弯折缝3406C、一列第七弯折缝3407C和一列第八弯折缝3408C,而不包括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弯折缝3401、所述第二弯折缝3402、所述第九弯折缝3409和所述第十弯折缝3410。相应地,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反填充缝35C被设置于包装主体底封缝41C和所述第三弯折缝3403C之间以及所述第八弯折缝3408C和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41C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通部10b在底侧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相接触而不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辅腔200。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连通部10b和缓冲增强体10d并未像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通过连接缝4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通部10b以及所述流体包装装置的包装主体10a能够内塞于所述缓冲增强体10d内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5)

1.一流体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被包装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填充室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多个流体填充单元,其各自具有流体进入口,其中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经一系列弯折并通过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立体塑封缝进行塑封,且再经边充填流体边塑封所述流体进入口后,形成被用于包装该被包装物的一立体包装结构,其中所述立体包装袋能够在前侧和后侧提供多级缓存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包括一包装主体、两个连通部、两个侧压缓冲部和一缓冲增强体,其中所述连通部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的外侧,以对被包装物提供多级缓冲,其中所述侧压缓冲部与所述连通部以及所述缓冲增强体内被填充的流体能够相互连通,其中两个所述侧压缓冲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左右两侧,以在所述包装主体的左右两侧为被包装物提供侧部缓冲,从而使该被包装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容纳被包装物的容纳腔,其中两个所述连通部被分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前侧壁的前侧和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后侧壁的后侧,其中所述包装主体与所述连通部以及所述缓冲增强体内被填充的流体能够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多个导流缝和多个密封缝,其中多个所述导流缝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所述流体进入口处,且所述密封缝在完成对所述流体储存单元充填后,才形成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所述流体进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相连接形成连续式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包括一主通道单元,其一体地延伸 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主通道单元与所述流体填充单元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这样当对所述连续式流体缓冲体充填流体并使其达到预定压力后,并将所述密封缝塑封于所述流体储存单元的所述进入口后,所述主通道单元将被破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形成一大U形结构,其中所述两个连通部形成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的所述大U形结构内部的一小U形结构,其所述缓冲增强体的底部和所述连通部的底部之间形成一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包装主体底封缝和两条包装主体侧封缝,以连接所述包装主体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从而形成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形成一V形结构,其中所述包装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的小U形结构内并通过所述包装主体底封缝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包括四条连接缝,其中四条所述连接缝被用于将所述连通部固定于所述缓冲增强体,其中所述包装主体与相邻的所述连通部错位叠层设置,其中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缓冲增强体错位叠层设置,其中所述流体连通部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缓冲增强体包括一系列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连通部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系列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细。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侧压缓存部包括至少一 对大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包括一系列小尺寸流体填充柱,其中所述大尺寸流体填充柱比所述小尺寸流体填充柱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多列分隔缝,以将两层所述流体填充室膜封合并分隔成多个所述流体填充单元,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沿所述弯折缝进行弯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五弯折缝和一列第六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五弯折缝和所述第六弯折缝被设置于所述缓冲增强体,以使所述缓冲增强体形成所述大U形结构,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三弯折缝和一列第八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沿所述第三弯折缝和所述第八弯折缝进行弯折以使所述连通部能够与所述缓冲增强体相互贴合靠近,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二弯折缝和一列第九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二弯折缝和所述第九弯折缝分别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通部,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一列第一弯折缝和一列第十弯折缝,其中所述第一弯折缝和所述第十弯折缝被设置于所述包装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弯折部和一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弯折缝进一步包括一列第四弯折缝和一列第七弯折缝,其中所述平面缓存材料进一步沿所述第四弯折缝和所述第七弯折缝进行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反填充缝,其中所述反填充缝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两列被倾斜设置的第一转折缝,以使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缓冲增强体被错位叠层布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两列被倾斜设置的第二转折缝,以使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包装主体被错位叠层布置,其中所述包装主体和所述连通部适合于被内塞和拉出所述缓冲增强体。
CN201720350015.XU 2017-04-05 2017-04-05 流体包装装置 Active CN207292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015.XU CN207292974U (zh) 2017-04-05 2017-04-05 流体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015.XU CN207292974U (zh) 2017-04-05 2017-04-05 流体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2974U true CN207292974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27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0015.XU Active CN207292974U (zh) 2017-04-05 2017-04-05 流体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2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983A (zh) * 2018-11-02 2019-03-26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缩肩式包装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983A (zh) * 2018-11-02 2019-03-26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缩肩式包装袋
CN109515983B (zh) * 2018-11-02 2020-04-28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缩肩式包装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6904U (zh) 具有侧翼加强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储气单元
CN205098707U (zh)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N105083760B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23271A (zh) 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192708A1 (zh)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92768B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N206278472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105197414B (zh) 流体包装袋及其应用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7292974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105644941A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734638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5173401B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207292976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7292979U (zh) 物品包装装置
CN207346386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5998396U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729297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614422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549979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8470475U (zh) 镂空式流体包装装置
CN206218496U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7450682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205186905U (zh) 流体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