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3408U -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3408U
CN207283408U CN201720986933.1U CN201720986933U CN207283408U CN 207283408 U CN207283408 U CN 207283408U CN 201720986933 U CN201720986933 U CN 201720986933U CN 207283408 U CN207283408 U CN 207283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power conversion
conversion modu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69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69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3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34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其中功率转换模块包括主功率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环路隔离电路、原副边隔离电路、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输入均压环、输出稳压环。每个功率转换模块内都设计了两个环:一个输出稳压环,一个输入均压环。可以通过简单的外部接线,来实现不同作用的模块工作。使得由该功率转换模块进行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组成的电压系统具有输入均压、输出稳压的功能。用户可以按照需求直接使用标准模块自由组建系统,使用灵活,可移植性高,且该系统对客户的要求低,直接将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即可,不需要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电源系统,特别涉及用于高压输入、模块化应用的场合。
背景技术
在开关电源的应用系统中,高压输入场合,如光伏电源,一般其输入范围宽且输入电压高,高压可达到1500V甚至更高,因此需要提高后一级变换器开关管的额定电压。而高压MOSFET 的通态电阻大,导致导通损耗大,且成本极高;有人说可以采用IGBT作为开关管,IGBT饱和压降虽小,但存在电流拖尾现象,限制了开关频率的提高,不利于减小变压器和滤波器件(电感、电容)的体积,再加上成本因素,明显不是好的选择。
为了解决光伏开关电源的高输入电压问题,有些开关电源厂家就想出了在开关电源内部进行功率器件的串并联,用多个低压功率器件来取代所需要的高压应用场合,但是这样的标准开关电源模块限制了用户的选择,一般的厂家为了减少产品型号的数量,都会做超宽范围的输入,导致产品的成本提高,但是对于客户来说却是冗余设计。也有人想到了组合变换器的设计思路,但是一般都是采用复杂的外部控制电路实现的,系统复杂且应用不够灵活。因此,对于电源模块厂家来说能否用标准电源模块直接组成客户端需要的电源系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可以,则可以大大减少电源生产公司所生产的电源品种,方便用户自行设计其需要的供电系统。
用标准电源模块来搭建电源系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采用输入/输出的串并联组合。拿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源模块作为例子,通过采用输入/输出的串并联方法,共有下列四种电源系统可以组合得到:
系统1:输入并联,输出并联的系统;
系统2: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系统;
系统3: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系统;
系统4:输入串联,输出串联的系统。
这四种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第一种系统。典型的产品有大功率通信电源系统,大功率UPS系统等,另外三种系统,应用还不多。
系统2中的每个模块,从冗余性要求出发,最好相互独立,即各自有自己的控制与供电。但各个模块不能按单个标准电源一样,做成输出电压的精密稳压,因为那样的话,各模块在输出端并联后的电流,会由于模块电压的出厂设置值误差,而导致非常大的不均,这也将导致各模块在其输入电压上的极大不均,从而影响模块的可靠性,甚至损坏。所以,一般不能对具有精密稳压的电源模块进行直接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在现有常用的拓扑中,正激、反激均从原理上就否决了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的可行性。在常用的拓扑中Royer电路的小信号模型中的输入阻抗为正,较为适合串并联系统中,但是 Royer电路用于高压系统中,开关管的选取较为困难,并不适合高压下的串并联系统中。
开关电源作为其他电子设备的能量转换供给单元,其体积与灵活性也备受关注,比如大功率超薄产品,其高压器件的体积以及变压器的体积严重的影响了整体产品的高度。这里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利用变压器的串并联形式,将功率分散在几个变压器中,减少变压器的体积,从而达到减少整个开关电源体积的目的;另一种思路就是模块的串并联,通过几个小功率模块的串并联而进行功率拓展。但是目前市面上进行两个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结构,都需要在模块外额外的添加均流电路,如此应用的外部控制复杂,对于客户来说有一定的专业限制,一些非电子专业的普通客户无法简单的实现。或者通过一些具有正阻抗特性的拓扑,利用其特有自然均压进行原边串联副边并联。
在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及的串并联结构中,采用的是开环控制的不对称半桥反激变换器开关电源模块进行串并联。
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实现两个开关电源模块的简单并联,但是由于负载调整率等原因,整个系统的输出电压范围比输入的电压范围还要大,因此需要添加第二级稳压系统,这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影响很大。该实用新型专利的电路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中图1为两个模块直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个模块直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并添加稳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多个模块直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结构示意图,图4为多个模块直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并添加稳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第一实施例采用两个60W,输入电压范围为 120VDC~240VDC的标准功率转换模块作为串并联组成一个120W的电源系统,对其在开环控制下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考虑开环控制参数的偏差后,模块的输入电压精度估计会有所下降,此时可将控制参数的两个极端偏差再与功率级参数的两种极端偏差,按模块增益的大小,再组合成一种新的两个极端模块。从理论上,增益最大和增益最小的这两个模块A和B分别对应下列参数:
增益最大的模块:Lm(min),Lr(min),Cr(min),Dmac,fs(min)
增益最小的模块:Lm(max),Lr(max),Cr(max),Dmin,fs(max)
将上述的五个参数组合成以下五组实验参数:
组合1:功率级和控制均为标称参数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5,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5,fs=100kHz
组合2:功率级和占空比为标称参数,但开关频率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5,fs=90kHz
B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5,fs=110kHz
组合3:功率级和开关频率为标称参数,但占空比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55,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45μH,Lr=7μH,Cr=0.27μF,D=0.45,fs=100kHz
组合4:开关频率和占空比为标称参数,但功率级参数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30.5μH,Lr=6.3μH,Cr=0.22μF,D=0.5,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59.5μH,Lr=7.7μH,Cr=0.22μF,D=0.5,fs=100kHz
组合5:占空比为标称参数,但功率级参数和开关频率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30.5μH,Lr=6.3μH,Cr=0.22μF,D=0.55,fs=90kHz
B模块参数:Lm=159.5μH,Lr=7.7μH,Cr=0.22μF,D=0.45,fs=110kHz
系统的输入均压效果与输出均流效果的实验数据如表1与表2所示,组合1是两个模块的一致性很好的数据,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在保证了一致性的基础上输入均压精度都在1%以内,均流精度也都在±1%以内,即便是考虑到了两个模块的不一致性,其均压与均流精度也都在±10%的精度内。表3为不同输入电压且输出满载情况下,各种参数组合的输出电压值。
表1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最大输入电压均压精度
均压精度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Vg=300V ±0.67% ±1.23% ±8.7% ±6.8% ±5.6%
Vg=400V ±0.38% ±1.20% ±8.2% ±6.8% ±5.5%
Vg=530V ±0.15% ±1.21% ±8.0% ±6.9% ±5.6%
表2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满载输出电流均流精度
均流精度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Vg=300V ±0.10% ±0.92% ±8.5% ±6.6% ±6.1%
Vg=400V ±0.12% ±1.30% ±7.9% ±7.0% ±7.4%
Vg=530V ±0.25% ±1.63% ±7.6% ±7.3% ±6.9%
表3不同输入电压且输出满载情况下,各种参数组合的输出电压(V)
输出电压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Vg=300V 13.99 13.97 13.95 13.63 14.52
Vg=400V 19.28 19.25 19.24 18.81 19.99
Vg=530V 25.93 25.91 25.89 25.26 26.81
从以上三个表格中可以看出,两个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后可以满足两个模块的输入均压与输出均流精度,但是输出电压范围却大于输入电压范围,目前ACDC的母线电压范围为5:1 左右,那么后级的稳压模块的设计难度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输入串联和输出并联这种电源系统中的输入均压,输出均流要求,并能保证其具有高输出电压精度,实现多个模块的直接串并联,使电源系统更加灵活,相比两级方案,效率更高,输出更稳定,并且不受拓扑的影响。引入模块化思想,输入级采用多个模块串联方式,如此每个模块的电压应力就会大大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内部包含:主功率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环路隔离电路、原副边隔离电路、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输入均压环、输出稳压环,功率转换模块的端子至少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信号输出正、信号输入正、输出电压采样端子。
其连接关系为:主功率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通过其本身的功率转换,输出到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形成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用以采样输入电压,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与输入均压环的一个输入端;
输入均压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输入均压环的输出端通过环路隔离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到控制驱动电路,以产生随相应的输入均压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形成功率转换模块的均压环路。
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连接至输出稳压环的输入端,输出稳压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原副边隔离电路、环路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控制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路产生随相应的输出稳压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形成功率转换模块的稳压环路。
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输入均压环、控制驱动电路三者与主功率电路的原边共地,亦即:信号输入正、信号输出正与输入电压共参考电压;输出稳压环与主功率电路的副边共地,亦即: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共参考电压。
优选的,主功率电路可采用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
优选地,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中的两个开关管为MOS管或三极管。
优选地,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中的两个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信号之间错开一防止共通短路的死区时间。
优选地,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中的两个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信号之间的死区时间为300ns。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可以将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负输出端连接,屏蔽输出稳压环的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可以将信号输入正与负输入端连接,屏蔽输入均压环的功能。
一种由上述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包括N(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上述功率转换模块,每个功率转换模块均还包含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引出端子:信号输出正、信号输入正、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和输出电压采样端子;
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作为电源系统的正输入端,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悬空,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三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依次类推,第N-1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三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以此类推,第N-1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第N 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相连并作为电源系统的负输入端;
所述的N个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后作为电源系统的正输出端,所述的N个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后作为电源系统的负输出端。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电源系统的正输出端相连,其余N-1个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电源系统的负输出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模块内部有两个环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使用;
(2)、可方便的组成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且具有稳定的电压输出,及输入电压均流精度;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模块化思维,可将系统拆分成N个相同的标准模块;
(4)、单个标准化模块的电压应力及电流应力低,可以降低器件成本;
(5)、用户可以按照需求直接使用标准模块自由组建系统,使用灵活,可移植性高,且该系统对客户的要求低,直接将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即可,不需要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6)、使用标准电源模块组成所需电源系统,减少产品型号、降低产品管理成本;
(7)、每个标准模块之间采用直流电压小信号,多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很容易布板,不会产生相互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双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框图;
图2为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带有稳压模块的双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框图;
图3为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N个标准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框图;
图4为申请号为201621402396.3的实用新型专利带有稳压模块的N个标准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转换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转换模块的外部引脚图;
图7为双功率转换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电源系统的连接图;
图8为N个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电源系统的连接图;
图9为单个功率转换模块被连接成输出稳压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10为单个功率转换模块被连接成输入均压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实施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中单个模块原理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输入均压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该功率转换模块内含有双环路控制系统,即一个电源系统中存在两个环路,一个环路用来控制输出电压稳定,另一个环路用来控制N个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系统的各模块输入电压均压,下文会简称为输出稳压环和输入均压环,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个模块中这两个环路并没有同时工作,需要靠外部的连接分别构成输出稳压工作模式和输入均压工作模式,如图9及图10 所示的外部端子连接方式,图9输出稳压工作模式的连接方式,图10输入均压工作模式的连接方式。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的原理框图,主功率电路用来进行输入输出电压隔离变换;控制驱动电路为主功率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环路隔离电路用来隔离输入均压环和输出稳压环两个环路;原副边隔离电路对信号进行隔离传输;输入均压环使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电源系统中各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入电压相等;输出稳压环用来稳定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用来采集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入电压,其输入输出信号成线性关系。主要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当模块被连接成输出稳压工作模式时,如图9所示,输入均压环不起作用,通过将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端连接到负输入端实现,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正输出电压端连接,实现采样输出电压的作用。如此,该功率转换模块只有一个输出稳压环,其工作过程与普通开关电源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当模块被连接成输入均压工作模式时,如图10所示,输出稳压环不起作用,通过将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负输出端连接实现,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端与另一个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端相连(作为环路采样信号),在功率转换模块中的输入均压环模块中,比较其本身的信号输出正端(作为环路基准信号)与另一个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端的信号大小,产生控制占空比的环路信号。如此,该功率转换模块只有一个输入均压环,除环路采样信号与环路基准信号不同,其它工作过程与普通开关电源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实施例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该功率转换模块包括:主功率电路、输入电压取样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环路隔离电路、原副边隔离电路、输入均压环、输出稳压环;至少7个端子:正输入端Vg+、负输入端Vg-、正输出端Vo+、负输出端Vo-、信号输入正Vg_s_in+、信号输出正Vg_s_out+、输出电压采样端子 Vo_s。
主功率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Vg+和Vg-,主功率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到Vo+ 和Vo-,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Vg+和Vg-,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Vg_s_out+与输入均压环的一个输入端,输入均压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 Vg_s_in+,输入均压环的输出端通过环路隔离电路连接到控制驱动电路,以产生随相应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连接至输出稳压环的输入端,输出稳压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原副边隔离电路、环路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控制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路产生随相应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
各子模块内部元器件及连接关系如下:
主功率电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不对称半桥反激功率级拓扑,由电容Cin、开关S1和S2、电感Lr、电容Cr、变压器T、变压器原边绕组Np、变压器副边绕组Ns、二极管D1、电容C1、电感L1和电容C2组成;电容Cin的正极连接Vg+,负极连接Vg-,Vg-与原边接地端连接;开关S1 的漏极连接电容Cin与正输入端Vg+的连接点,开关S1的源极与电感Lr一端连接,开关S1的源极还与开关S2的漏极连接,开关S2源极连接原边接地端,电感Lr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原边绕组Np同名端;电容Cr一端与变压器原边绕组Np异名端连接,电容Cr另一端连接原边接地端,变压器副变绕组Ns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容C1的正极、电感 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形成正输出端Vo+,变压器副变绕组Ns 的同名端与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负极连接,并接入副边接地端,形成负输出端Vo-。
控制驱动电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路,由控制芯片UC3843、驱动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容Cq1、电容Cq2、电容Ct、电容Cv2、电阻Rt、电阻Rv1、电阻Rv2、电阻Rv3、电阻R3、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组成;电容Cq1一端与芯片UC3843的供电引脚Vcc和电压Vcc_p连接,控制芯片UC3843的Vcc引脚从电源Vcc_p取电,电容Cq1另一端同时与芯片UC3843的接地引脚GND、原边接地端连接;驱动电路与芯片UC3843的输出引脚OUT连接,并输出两路驱动信号Vgs1 和Vgs2分别至开关S1和开关S2的栅极,为开关S1和开关S2提供开关控制信号。为防止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中的两个开关管共通短路,两路驱动信号之间需错开一的死区时间,本实施例取值300ns;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与主功率电路的电容Cr的两端并联,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C3843的CS引脚连接;电容Cq2一端连接原边接地端,电容 Cq2另一端同时连接基准电压Vref、电阻Rt一端和控制芯片UC3843的参考电压Vref,电阻Rt 另一端同时连接控制芯片UC3843的RT/CT引脚和电容Ct一端,电容Ct另一端接入原边接地端;电容Cv2与电阻Rv3并联,并联电路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C3843的Comp引脚,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v1的一端、电阻Rv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C3843的Vfb引脚,Vfb引脚为芯片UC3843的反馈引脚;
环路隔离电路,由电阻Rv1、二极管D2、电阻Rv2、二极管D3、电阻R3组成,电阻Rv1的一端与电阻Rv2的一端连接,作为环路隔离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v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D2的阳极作为环路隔离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输入均压环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v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环路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原副边隔离电路的输出端;D3的阳极还连接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另一端与原边接地端连接。
原副边隔离电路,采用光耦加外围电路即可实现;由光耦OC1、电阻R1、电阻R2组成;光耦OC1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1与电阻R2的串联节点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光耦OC1的第二引脚相连并作为原副边隔离电路的输入端,R1另一端与电压端Vcc_s连接,光耦OC1的第三引脚与基准电压端Vref连接,光耦OC1的第四引脚作为原副边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输出稳压环,由电阻Rf1、电阻Rf2和稳压源TL431组成,电阻Rf1和电阻Rf2串联,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到负输出端,串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副边接地端;稳压源TL431的阳极连接副边接地端,TL431的阴极练作为输出稳压环的输出端,TL431的可调端连接到电阻Rf1和电阻Rf2 的串联节点。
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由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组成。电阻R6和电阻R7串联,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到正输入端Vg+,另一端连接到Vg-;电阻R8和电阻R9串联,串联电路的一端连接到正输入端Vg+,另一端连接到Vg-;电阻R8和电阻R9的串联节点连接到信号输出正, R6和R7的串联节点连接到输入均压环的一个输入端。
输入均压环,由运算放大器LM358、电容Ci 1、电阻Ri1、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10组成;电阻R10一端连接信号输入正Vg_s_in+并作为输入均压环的另一个输入端,电阻R10另一端与电阻Ril的一端、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输入均压环的一个输入端;电阻Ril另一端与电容Cil一端连接,电容Cil另一端与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并作为输入均压环的输出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电阻R5另一端与原边接地端连接。
每个模块内都设计了两个环:一个输出稳压环,一个输入均压环。可以通过简单的外部接线,来实现不同作用的模块工作。当需要变成稳压模块时,只要将信号输入正端Vg_s_in+ 接到负输入端Vg-,输出电压采样端子Vo_s接到正输出端即可;当需要变成均压模块时,只需将输出电压采样端子Vo_s接到负输出端,模块信号输入正端Vg_s_in+接到下一个模块的模块信号输出正端Vg_s_out+即可。本实施例中输入均压模块和输出稳压模块的连接采用图9和图 10的引脚接线方法即可实现,不再用图11所示的具体模块原理图进行绘制展示。
双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电源系统的连接采用图7的引脚接线方式即可实现,其中下模块被连接成一个输出稳压闭环控制,称稳压模块;上模块被连接成一个输入均压闭环控制,称均压模块;每一个模块仅有一个闭环在工作。推广到N个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结构如图 8所示,其中只有一个模块被连接成一个输出稳压闭环控制,其余的模块均被连接成一个输入均压环控制。
工作原理:
在该实施例中,整个系统由上下两个功率转换模块串联输入、并联输出组成,单个功率转换模块的主功率级工作原理同不对称半桥反激电路,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技术,在此不展开。控制过程如下:
如图7所示,上模块为系统的均压模块,负责调整上模块与下模块的输入大小,使二者的输入电压相等,工作原理如下:
上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Vo-s1接到上模块的负输出端Vo1-,即上模块的输出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截止,故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电位低,二极管D3截止,此时上模块的输出稳压环路被屏蔽。上模块信号输入正Vg_s_in1+接到下模块的信号输出正Vg_s_out2+,为了方便理解,将均压环部分单独绘制,如图12所示,采用运放A1构成加法比较器。Cin1、Cin2分别为上模块输入电容与下模块输入电容,R61、R71为上模块的输入电压采样电阻,R82、R92为下模块的输入电压采样电阻,因为加法器位于上模块中,因此对于运放来说,R82与R92中间连接处的电压为负压,可设置R61=R92,R71=R82,如此当上模块的输入电压与下模块的输入电压相等时,即Vg1=Vg2,运放反相输入端电位为零;当上模块的输入电压略高于下模块的输入电压时,运放输出端输出电压下降,Comp电压上升,控制驱动信号占空比变大,此时上模块的能量更多的传递到副边,导致上模块的输入电容Cin1上的电压下降;反之,当下模块的输入电压高于上模块的输入电压时,运放输出端输出电压上升,Comp电压下降,控制驱动信号占空比变小,此时上模块传递到副边的能量减少,导致上模块的输入电容Cin1上的电压升高。
将下模块的信号输入正Vg_s_in+连接至下模块的负输入端Vg-,则输入均压环中的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端电压高于同相端电压,故运算放大器A1饱和输出低电平,二极管D2截止,下模块的输入均压环被屏蔽。将下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Vo_s接到下模块的负输出端Vo-,此时下模块就是一个普通的稳压输出的开关电源,其工作原理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上模块与下模块均为60W的开关电源,采用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输入电压范围为120VDC~240VDC,两个模块组成一个120W的电源系统,对其在全闭环工作下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了充分验证本实用新型在容差下对输入均压精度、输出均流精度以及输出电压精度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容差实验验证。考将控制参数的两种极端偏差与功率级参数的两种极端偏差,按功率转换模块增益的大小,再组合成一种新的两种极端偏差的模块。从理论上,增益最大和增益最小的这两个模块分别对应下列参数:
增益最大的模块:励磁电感最小值,漏感最小值,谐振电容最小值,频率最小值,即: Lm(min),Lr(min),Cr(min),fs(min)
增益最小的模块:励磁电感最大值,漏感最大值,谐振电容最大值,频率最大值,即: Lm(max),Lr(max),Cr(max),fs(max)
将上述的四个参数组合成以下六组实验参数:
组合1:功率级和控制均为标称参数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45μH,Lr=6.37μH,Cr=0.27μF,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45μH,Lr=6.37μH,Cr=0.27μF,fs=100kHz
组合2:功率级为标准参数,但开关频率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45μH,Lr=6.37μH,Cr=0.27μF,fs=90kHz
B模块参数:Lm=145μH,Lr=6.37μH,Cr=0.27μF,fs=110kHz
组合3:开关频率为标称参数,但功率级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30.5μH,Lr=5.733μH,Cr=0.216μF,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59.5μH,Lr=7.007μH,Cr=0.324μF,fs=100kHz
组合4:开关频率和功率级参数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30.5μH,Lr=5.733μH,Cr=0.216μF,fs=90kHz
B模块参数:Lm=159.5μH,Lr=7.007μH,Cr=0.324μF,fs=110kHz
组合5:开关频率为标称参数,但功率级分别为上下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59.5μH,Lr=7.007μH,Cr=0.324μF,fs=100kHz
B模块参数:Lm=130.5μH,Lr=5.733μH,Cr=0.216μF,fs=100kHz
组合6:开关频率和功率级参数均分别为下上偏差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实验
A模块参数:Lm=159.5μH,Lr=7.007μH,Cr=0.324μF,fs=110kHz
B模块参数:Lm=130.5μH,Lr=5.733μH,Cr=0.216μF,fs=90kHz
按照上述的六组组合进行试验,得出的实验结果如表4至表7所示,表4为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最大输入电压均压精度;表5为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满载输出电流均流精度;表6为不同输入电压且输出满载情况下,各种参数组合的输出电压;表7为外供电DC-DC部分实际PCM控制闭环实验的均压环与稳压环环路测试结果。
表4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最大输入电压均压精度
均压精度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组合6
Vg=300V 0.25% 0.17% 0.13% 0.00% 1.07% 0.60%
Vg=400V 0.2% 0.07% 0.1% 0.00% 0.85% 0.95%
Vg=530V 0.3% 0.15% 0.38% 0.75% 0.42% 0.72%
表5不同输入电压下,各种参数组合的满载输出电流均流精度
均流精度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组合6
Vg=300V 0.37% 0.09% 0.37% 0.28% 0.37% 0.37%
Vg=400V 0.37% 0.37% 0.74% 0.65% 0.28% 0.00%
Vg=530V 1.11% 0.46% 0.55% 1.2% 0.09% 0.09%
表6不同输入电压且输出满载情况下,各种参数组合的输出电压(V)
输出电压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组合5 组合6
Vg=300V 12.02 12.02 12.02 12.02 12.02 12.02
Vg=400V 12.02 12.02 12.02 12.01 12.02 12.02
Vg=530V 12.02 12.00 12.00 12.01 12.01 12.01
表7:外供电DC-DC部分实际PCM控制闭环实验的均压环与稳压环环路测试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组合1至组合6的输入均压精度与输出均流精度都在1%以内,输出电压精度也在1%以内,输入均压环的带宽0.8kHz左右,并具有很大的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从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来看,环路带宽还有很大的增长幅度,环路稳定性很好,满足输入均压系统的要求。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充分证明本实用新型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输入均压精度以及输出均流精度,更重要的是输出电压精度能控制在1%左右,实现了既均压均流,又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比现有技术更上一层楼。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用实施例赘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率电路、控制驱动电路、环路隔离电路、原副边隔离电路、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输入均压环、输出稳压环,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的端子至少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信号输出正、信号输入正、输出电压采样端子;
输入电压通过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输入到主功率电路,通过主功率电路本身的功率转换,输出到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形成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用以采样输入电压,输入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与输入均压环的一个输入端;
输入均压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输入均压环的输出端通过环路隔离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到控制驱动电路,以产生随相应的输入均压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形成功率转换模块的均压环路;
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连接至输出稳压环的输入端,输出稳压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原副边隔离电路、环路隔离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控制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路产生随相应的输出稳压环路而变化的驱动信号控制主功率电路中的开关管,形成功率转换模块的稳压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输入电压取样电路、输入均压环、控制驱动电路三者与主功率电路的原边共地,亦即:信号输入正、信号输出正与输入电压共参考电压;输出稳压环与主功率电路的副边共地,亦即: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共参考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功率电路采用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对称半桥反激拓扑中的两个开关管为MOS管或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信号之间错开一段防止共通短路的死区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死区时间为300n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将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负输出端连接,屏蔽输出稳压环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将信号输入正与负输入端连接,屏蔽输入均压环的功能。
9.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转换模块,N为大于1的自然数;每个功率转换模块均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引出端子:信号输出正、信号输入正、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和输出电压采样端子;
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作为电源系统的正输入端,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悬空,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三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依次类推,第N-1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第二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三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以此类推,第N-1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正相连,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正与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入端相连并作为电源系统的负输入端;
所述的N个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后作为电源系统的正输出端,所述的N个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后作为电源系统的负输出端;第N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电源系统的正输出端相连,其余N-1个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采样端子与电源系统的负输出端相连。
CN201720986933.1U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8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6933.1U CN207283408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6933.1U CN207283408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3408U true CN207283408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693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83408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3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391A (zh) * 2017-08-09 2017-10-24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391A (zh) * 2017-08-09 2017-10-24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CN107294391B (zh) * 2017-08-09 2020-02-14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4391A (zh)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CN107370387A (zh)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串并联组成的电源系统
CN107276417A (zh) 一种电源系统
CN106059314B (zh) 一种具有双谐振频率的llc谐振电源变换器
CN105813263B (zh) 开关电源和电视机
CN104201882B (zh) 一种非隔离稳压均流电路和供电系统
CN201766507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
CN109687716A (zh) 一种串并联无缝转换的谐振变换器
CN106879118B (zh) 一种电容阻抗平衡式多通道led驱动电路
CN110719035B (zh) 单级dab-llc混合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CN108736726A (zh) 转换器
CN105450030B (zh) 双变压器变绕组隔离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95022A (zh) 谐振型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98946U (zh) 谐振型开关变换器
CN107546959A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CN208767975U (zh) 一种串联型反激变换器
CN106921293A (zh) 基于数字控制的可实时线性调节输出的dc‑dc变换电路
CN104578820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交流大电流发生器
CN207283410U (zh)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串并联组成的电源系统
CN103944435A (zh) 一种多电平高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7283409U (zh) 一种电源系统
CN207283408U (zh) 一种功率转换模块及由该功率转换模块组成的电源系统
CN109842301A (zh)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05543B (zh) 一种背光led驱动电路
CN110504836B (zh) 基于STC电路与谐振Buck电路的降压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214